吴永斌,赵 丽,杨 昕
脑梗死是临床上常见的血管性疾病,该病致死率和致残率较高,给人类的生命健康带来极大威胁。认知障碍是脑梗死严重的并发症之一,临床上主要表现为语言缺失、记忆力减退、行为异常、人格障碍等[1]。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以及社会人口老龄化,血管性痴呆发病率呈上升趋势。调查显示,我国老年患者脑梗死后血管性痴呆发病率高达60%,给社会和家庭带来沉重负担[2]。如何预防、治疗脑梗死后痴呆成为医学界研究的热点。本研究通过对150例脑梗死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探讨脑梗死患者发生痴呆的相关危险因素,并观察多奈哌齐对脑梗死后痴呆的治疗效果,以期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
1.1 病例入选标准和排除标准 入选标准[3]:(1)患者存在多方面认知障碍;(2)出现认知障碍后对患者生活功能造成影响;(3)伴有局限性神经系统病症或体征;(4)经实验室及颅脑影像学检查确诊为脑梗死。排除标准[4]:(1)伴有严重心、肾、肝脏等重要器官病变;(2)有神经功能缺损史,干扰对认知功能的评价;(3)造血功能异常;(4)因脑梗死之外其他原因导致的痴呆。
1.2 一般资料 选取2009年5月—2012年5月本院收治的150例脑梗死患者,其中男83例,女67例;年龄58~84岁,平均(73.6±8.1)岁。其中痴呆患者47例(31.3%)。将47例脑梗死后痴呆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对照组22例,其中男14例,女8例;平均年龄(93.9±6.8)岁。观察组25例,其中男17例,女8例;平均年龄(72.5±9.3)岁。两组患者性别构成及年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χ2=0.218,P=0.414;t=0.761,P=0.225)。
1.3 方法
1.3.1 问卷调查 采用统一的调查问卷对患者进行调查,问卷内容包括:患者的一般资料、文化程度、生活习惯(是否吸烟、酗酒)、职业、临床病史(高血压、高血脂、糖尿病、心脏病)。对问卷内容进行单因素分析,并将有统计学意义的因素代入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方程,对可能引起痴呆的危险因素进行研究。
1.3.2 治疗方法 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方法,即给予脑血管病对症治疗,合并高血压者给予降压治疗,合并糖尿病者给予降糖治疗,合并心功能不全者给予利尿或强心治疗。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睡前口服盐酸多奈哌齐片(5 mg/片,江苏豪森药业股份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0030472)1片,1次/d,治疗14周为1个疗程。
1.4 观察指标 患者治疗后随访9个月。在治疗前及治疗3、6、9个月时分别采用蒙特利尔认知评估量表(montreal cognitive assessment,MoCA)、简明精神状态检查量表(mini-mental state examination,MMSE)和日常生活能力量表(activity of daily living scale,ADL)对患者进行评价。MoCA、MMSE评分越高,表示患者的认知功能越好;ADL评分越低,表明患者的日常生活能力越好。
1.5 疗效判定评价 随访9个月时根据疗效指数对患者的疗效进行评价:疗效指数=(治疗后MoCA评分-治疗前MoCA评分)/治疗前MoCA评分×100%。其中疗效指数≥20%为显效;12%≤疗效指数≤19%为有效;疗效指数<12%或为负值为无效。
2.1 脑梗死后痴呆的危险因素单因素分析 不同年龄、文化程度、职业,是否吸烟,有无高血压、高血脂、糖尿病、心脏病的脑梗死患者,痴呆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脑梗死后痴呆危险因素的单因素分析
Table1 Univariate analysis on risk factors for dementia after cerebral infarction
例数痴呆〔n(%)〕χ2值P值性别01670682 男8327(325) 女6720(299)年龄(岁)52810022 58~847(83) 70~3213(406) 80~843427(794)文化程度44370026 小学及以下6626(394) 初中、高中5612(214) 大专及以上289(321)吸烟91220003 是8233(402) 否6814(206)酗酒05300467 是8729(333) 否6318(286)职业115320001 体力劳动8635(407) 脑力劳动6412(188)高血压264160000 有11344(389) 无373(81)高血脂154030000 有8937(416) 无6110(164)糖尿病124570001 有10139(386) 无498(163)心脏病45290033 有9334(366) 无5713(228)
2.2 脑梗死后痴呆的危险因素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 以脑梗死后发生痴呆为因变量,将单因素分析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的因素作为自变量,进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变量赋值见表2。结果显示,年龄、吸烟、高血脂、糖尿病是脑梗死后痴呆的危险因素(P<0.05,见表3)。
表2 脑梗死后痴呆危险因素的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变量赋值
Table2 The assignment of multivariate Logistic regression analysis on risk factors for dementia after cerebral infarction
变量赋值痴呆Y发生=1,不发生=0年龄(岁)X1≤69=0,70~79=1,≥80=2文化程度X2小学及以下=0,初中、高中=1,大专及以上=2职业X3脑力劳动=0,体力劳动=1吸烟X4否=0,是=1高血压X5无=0,有=1高血脂X6无=0,有=1糖尿病X7无=0,有=1心脏病X8无=0,有=1
表3 脑梗死后痴呆危险因素的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
Table3 Multivariate Logistic regression analysis on risk factors for dementia after cerebral infarction
自变量偏回归系数标准误Waldχ2值P值OR值95%CI年龄01030033819300031107(1034,1184)吸烟06740236804300041961(1231,3134)高血脂03290417552700261146(1034,2413)糖尿病01430065447100311148(1021,1315)
2.3 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比较 治疗9个月时,对照组患者显效2例(9.1%),有效9例(40.9%),无效11例(50.0%);观察组显效6例(24.0%),有效14例(56.0%),无效5例(20.0%);两组患者疗效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u=2.223,P<0.05)。
2.4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认知功能及日常生活能力比较 治疗前及治疗3个月时两组患者MoCA、MMSE、ADL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6、9个月时,两组患者MoCA、MMSE、ADL评分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4)。
脑梗死后痴呆是指因脑组织血液供应障碍而出现的认知障碍,是威胁老年人健康的重要因素。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进程加速,老年人口数量逐渐增加,脑梗死后痴呆的发病率也随之增高,给患者家庭和社会带来沉重的负担。关于影响血管性痴呆的危险因素临床报道较多,归纳起来主要有高血压、糖尿病、短暂性脑缺血、卒中等[5]。但是由于环境、地域及风俗习惯的不同,各地的报道均不一致。
本研究对本院住院治疗的脑梗死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发现150例脑梗死患者中31.3%存在痴呆,这与Yamashita等[6]报道数据相近,证实脑梗死后痴呆的发病率较高。进一步分析影响痴呆的危险因素,发现年龄、吸烟、高血脂、糖尿病与脑梗死后痴呆相关。随着年龄的增加,脑梗死患者动脉硬化及动脉狭窄程度不断加重,脑部组织的血流灌注随之降低,导致脑组织氧和能量代谢下降[7]。刘红等[8]也发现,随着年龄的增加,血管性痴呆的发病率也随之升高,其中85岁以上的脑梗死患者痴呆发病率高达35%~75%,这与本研究中80~84岁患者痴呆发生率为79.4%相近。吸烟会通过影响血压、增加凝血因子进而危及血管系统。有研究证实,吸烟会进一步加重氧化压力和炎症,与从不吸烟者及戒烟者比较,每天吸烟的患者罹患早老性痴呆的危险增加157%[9]。这也提示有心血管疾病风险的患者及早戒烟可以降低血管性痴呆的发生率。高血脂和糖尿病会加速脑部动脉硬化的进程,引起动脉狭窄甚至闭塞。大量研究证实,脑部组织血流量减少会降低脑部神经元的兴奋性和组织的代谢率,最终对认知功能造成损伤[10-11]。
基础研究发现,脑梗死后痴呆患者脑组织中乙酰胆碱含量降低,胆碱酯酶活性增强[12],因此临床上常用胆碱酯酶抑制剂治疗各种血管性痴呆,并取得了良好的
表4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MoCA、MMSE、ADL评分比较±s,分)
注:MoCA=蒙特利尔认知功能量表,MMSE=简明精神状态检查量表,ADL=日常生活能力量表
效果。多奈哌齐属于新型胆碱酯酶抑制剂,Hiraoka等[13]研究发现,与其他胆碱酯酶抑制剂比较,多奈哌齐的临床疗效更好,且不良反应较轻,因而受到临床工作者的青睐[14]。本研究中,与常规治疗比较,加用多奈哌齐治疗9个月时疗效显著提高。为了进一步评价脑梗死后痴呆患者的认知功能和日常生活能力,本研究采用MoCA、MMSE、ADL对患者进行评价,发现加用多奈哌齐治疗6、9个月时患者的MoCA、MMSE评分较常规治疗者增加,ADL评分较常规治疗者降低,说明多奈哌齐可以明显改善患者的认知功能和日常生活能力。
总之,高龄、吸烟、高血脂、糖尿病是脑梗死后痴呆的危险因素;多奈哌齐可以显著改善脑梗死后痴呆患者的认知功能和生活功能,具有较好的远期疗效,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1 Kim IC,Hur SH,Park NH,et al.Incidence and predictors of silent embolic cerebral infarction following diagnostic coronary angiography[J].Int J Cardiol,2011,148(2):179-182.
2 高薇薇,薛蓉,程焱,等.脑梗死及白质病变临床分型与血管性认知功能障碍的相关性[J].中华神经科杂志,2012,45(5):318-322.
3 吴卫文,林秉淞,顾青,等.急性缺血性脑梗死的CT灌注成像与认知功能障碍的关系[J].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2012,14(3):258-260.
4 吕斌,王运良,尹红蕾,等.急性缺血性脑卒中非痴呆病人早期认知失调的评估[J].中国老年学杂志,2011,31(21):4146-4148.
5 卢红艳,程焱.脑梗死后血管性痴呆发病危险因素研究[J].天津医药,2012,40(6):569-571.
6 Yamashita H,Fujikawa T,Takami H,et al.Long-term prognosis of patients with major depression and silent cerebral infarction[J].Neuropsychobiology,2010,62(3):177-181.
7 易进,贺建华,张娜,等.无症状性脑梗死患者的认知功能状态分析[J].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2012,14(11):1130-1132.
8 刘红,王翠棉,张旭,等.急性脑梗死后血管性认知障碍的磁共振波谱研究[J].中国神经免疫学和神经病学杂志,2012,19(2):100-104.
9 李灵真.血管性认知功能障碍患者血浆ET-1、VEGF含量变化及相关危险因素的研究[D].宁夏医科大学,2011:31-37.
10 Meguro K,Meguro M,Akanuma K,et al.Recurrent delusional ideas due to left caudate head infarction,without dementia[J].Psychogeriatrics,2012,12(1):58-61.
11 吴士文,王贺波,刘若卓,等.腔隙性脑梗死病灶数量和部位与皮质下血管性认知功能损害的相关性研究[J].中国全科医学,2010,13(11):1188-1191.
12 张华,左军杰,刘顺达,等.血浆生长抑素与血管性痴呆的发病部位及其特点的相关性研究[J].中华脑血管病杂志:电子版,2011,5(6):488-493.
13 Hiraoka K,Okamura N,Funaki Y,et al.Cholinergic deficit and response to donepezil therapy in parkinson′s disease with dementia[J].European neurology,2012,68(3):137-143.
14 杨红,朱德生.盐酸多奈哌齐治疗老年痴呆的疗效研究[J].中国全科医学,2013,16(3):853-8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