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丽伟,张 超,邢凤梅,汪凤兰,尹春燕,安紫薇,邵 通
关于Homebound的定义尚未达成共识,有的学者译为居家,还有学者译为居家不出。本研究暂采纳居家不出,指个体无医学上描述的外出禁忌,每天大多数时间在家中渡过,每周外出次数≤1次(外出指有目的走出家门,且与外界人员进行沟通的活动,包括被帮助的外出)。自我效能理论由美国心理学家Bandura提出,指人成功实施和完成某个行为目标或应付某种困难情境能力的信念[1-2],广泛应用于个体学习以及健康促进等领域的研究。随着全球老龄化的到来,居家不出人群越来越受到关注,美国、日本等发达国家对该人群心身健康状况等已经做了大量的调查和研究,研究揭示居家不出是导致老年人发生卧床和痴呆的重要因素之一,严重影响老年人的生活质量[3]。日本厚生省从2000年开始已将预防居家不出列入老年人保健事业第4次计划中[4]。根据2010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结果,我国60岁及以上人口占全国总人口的13.26%[5],老龄人口绝对数最多,老龄化速度最快,已成为我国人口老龄化的特点。本课题组前期调查结果显示,我国北方老年人居家不出发生率高达18.8%,居家不出与其身心状况密切相关[6]。本研究拟在前期研究基础上,采用自我效能理论对居家不出的老年人进行自我效能理论指导下的护理干预,以探讨其对改善居家不出老年人心理健康状况和生活质量的效果,为我国社会建立老年人居家养老和社区预防保健体系提供理论依据。
1.1 调查对象 2006年随机整群抽取唐山市6个社区1 475名老年人进行调查,其中,发生居家不出275例,5年后追踪调查到147例,仍有居家不出62例。2013年3月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30例、干预组32例,两组年龄、性别、配偶、经济收入、住房层次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1.2 研究方法 干预的实施由课题组3名教师及5名研究生进行,干预实施前对研究生进行相关培训。干预时间均为6个月。
1.2.1 干预方案 对照组进行常规健康教育,包括讲解居家不出发生的危险因素及其可能导致的严重后果以及有效的预防方法等。干预组在自我效能理论[7]指导下从以下4个层面制定干预方案:(1)亲身体验:指导老年人掌握居家不出的危害,指导记录每天的外出活动卡片;指导参与家务、购物和集体活动等;指导或协助每周外出散步,与亲人、朋友或熟人见面。指导家属经常与老年人沟通交流。(2)间接体验:每周对老年人家访1~2次,邀请同一小区居家不出好转的老年人介绍体会,时间为1 h左右。(3)言语劝导:讲解居家不出的相关知识;劝导老年人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多参加集体活动。与老年人聊其感兴趣的话题,督促其改变生活中的不良行为,继续坚持自己曾经放弃的爱好等。(4)情绪反应:及时表扬老年人取得的进步,指导家属帮助其增加与社会交流的机会,保持自信参加社会活动,并为此提供机会和帮助。(5)其他:对于有外出困难的老年人,每周家访至少2~3次,搀扶其外出活动(以边散步边聊天的形式进行),时间为30~60 min,同时注意倾听。指导老年人在没人帮助外出的情况下在室内多走动,找寻自己的兴趣爱好等。
1.2.2 效果评价 (1)心理状况评价:包括健康自我评价(健康、比较健康、不太健康、不健康)、孤独感(经常有、有时有、没有)、抑郁评价,其中抑郁评价采用老年抑郁评价量表简本(GDS-15)。GDS-15总分为15分,0~5分为正常,6分及以上判定为有抑郁[8]。(2)生活质量评定:采用WHO推荐的SF-36测评问卷,由美国波士顿健康研究所在简明健康测量量表基础上研制出来[9]。包括8个维度:生理功能(PF)、生理职能(RP)、躯体疼痛(BP)、一般健康状况(GH)、精力(VT)、社会功能(SF)、情感职能(RE)、精神健康(MH)[10]。分数越高表示健康状况越好,生活质量越高。分别于干预前和干预6个月后进行评价。
2.1 干预前后两组心理状况评价比较 干预前两组健康自我评价、孤独感、抑郁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干预6个月后两组健康自我评价、孤独感、抑郁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2.2 干预前后两组生活质量得分比较 干预前两组SF-36各维度得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6个月后干预组SF-36各维度得分较对照组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4)。
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的到来,老年人居家不出的比例也随之升高,本课题组前期证实我国北方老年人居家不出比例高达18.8%,远高于 Qiu等[11]于2010年关于美国9.5%的报道。
表1 两组一般情况比较
注:*为t值
表2 干预前两组心理状况评价比较〔n(%)〕
表3 干预后两组心理状况评价比较〔n(%)〕
表4 干预前后两组SF-36各维度得分比较分)
注:PF=生理功能,RP=生理职能,BP=躯体疼痛,GH=一般健康状况,VT=精力,SF=社会功能,RE=情感职能,MH=精神健康
Qiu等的研究还指出,居家不出老年人伴有抑郁情绪高达30%。本课题组前期研究表明,我国居家不出老年人的心理健康状况也较差,我国东北部居家不出老年人伴有抑郁情绪者高达36.4%[6],经常感到孤独的老年人高达39.18%[12],严重影响老年人晚年的心理健康状况及生活质量。
老年人居家不出大多伴随身体的问题不方便外出或伴有心理问题不愿意外出。Bandura指出自我效能在决定一个人的行为方面起着重要作用,本研究以此为理论依据,使该人群认识到居家不出的危害性及走出家门所带来的好处,通过在自我效能理论指导下的护理干预,如讲解居家不出危害性、协助外出、饮食指导、运动指导、融入社会等,使其在能力范围内主动外出或者在被人帮助下外出,都在一定程度上改善了居家不出者的效能水平,使老年人积极外出进而改善其身心健康状况,提高晚年生活质量。
3.1 自我效能干预对居家不出老年人心理状况的影响 本研究在自我效能理论指导下对发生居家不出老年人进行社区护理干预,6个月后对老年人进行健康自我评价、孤独感和抑郁情况评价发现,干预组在健康自我评价中选择“健康和比较健康”的人数增多,达68.8%,对照组则为33.3%。干预组有53.1%的人没有孤独感,经常有孤独感仅为12.5%,低于本课题组前期报道的39.18%;对照组在干预结束后高达43.3%的居家老年人经常感到孤独。关于抑郁情绪,干预组有25.0%的人感到抑郁,对照组则为36.7%。另外,本次报道的健康自我评价、抑郁与孤独感的发生率与课题组之前报道的稍有差异[6,12],可能是由于此次干预的样本量偏小造成的。
3.2 自我效能干预对居家不出老年人生活质量的影响 Gellis[13]研究显示,居家不出老年人的抑郁发生率要高于非居家不出者,并且发现大多数抑郁老年人因为情绪低落、悲观、生活中没有爱好和乐趣、担心自己所患疾病的严重性而不愿外出,导致与他人互动减少,出现定向力的丧失,易产生丧失感、孤独感,出现抑郁、焦虑[14]等情绪,影响了SF-36的心理健康维度。同时,老年人居家不出后,会造成日常活动范围减少,与他人和社会的交流互动减少,运动量较少不利于人体骨骼、肌肉的生长,使心肺功能降低等进而影响其SF-36的得分。本研究通过对老年人进行关于居家不出危害性知识的干预、鼓励协助其走出家门、鼓励其与外界的交流、指导家属进行配合干预等措施,使老年人的身心又重新动起来,达到了调整老年人整体身心健康的目的,改善了老年人的生活质量。
老年人居家不出以及所导致的问题将对社会造成沉重的负担,本研究探讨了居家不出人群的生活质量和心理状况,并试图找到有效的方法来改善上述状况,提高老年人晚年生活质量,减轻社会负担等。但本研究样本量相对较小,后期研究中将继续增加样本量;同时本研究中居家不出者均为唐山市社区老年人,未来研究中将增加河北保定以及安徽等省市社区老年人的调查和干预。
1 Motl RW,McAuley E,Snook EM,et al.Physical activity and quality of life in multiple sclerosis:intermediary roles of disability,fatigue,mood,plain,self-efficacy and social support[J].Psychology Health and Medicine,2009,14(1):111-124.
2 Cramm JM,Mathilde MH,Roebroeck ME,et al.The importance of general self-efficacy for the quality of life of adolescents with chronic conditions[J].Soc Indic Res,2013,113(1):551-561.
3 GanguliM,Fox A,Cilby J,et al.Characteristics of rural homebound older adults:a community-based study[J].J Am Geriatr Soe,1996,44(4):363-370.
4 Ando F.Strategies to reduce bed-ridden or house-bound elderly people in Japan[J].Nippon Ronen Igakkai Zasshi,2004,41(1):61-64.
5 张翼.中国老年人口的家庭居住、健康与照料安排——第六次人口普查数据分析[J].江苏社会科学,2013(1):57-65.
6 邢凤梅,张小丽,王建华,等.老年人居家不出现状及与健康自评、抑郁关系[J].中国公共卫生,2010,26(2):249-250.
7 李小妹.护理学导论[M].长沙: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2000:130.
8 刘春辉,刘申,祝墡珠,等.60岁及以上社区居民老年抑郁量表评分调查分析[J].中华全科医师杂志,2010,9(11):783-785.
9 Lewin A,Jöbges M,Werheid K.The influence of self-efficacy,pre-stroke depression and perceived social support on self-reported depressive symptoms during stroke rehabilitation[J].Neuropsychol Rehabil,2013,23(4):546-562.
10 李鲁,王红妹,沈毅,等.SF-36健康调查量表中文版的研制及其性能测试[J].中华预防医学杂志,2002,36(2):109-113.
11 Qiu WQ,Dean M,Liu T,et al.Physical and mental health of the homebound elderly:an overlooked population[J].J Am Geriatr Soc,2010,58(12):2423-2428.
12 董胜莲,刘海娟,邢凤梅,等.老年人居家不出现状及心理因素分析[J].中国公共卫生,2009,25(8):969-970.
13 Gellis ZD.Assessment of a brief CES-D measure for depression in homebound medically ill older adults[J].J Gerontol Soc Work,2010,53(4):289-303.
14 欧阳敏,蹇在金,王蓉,等.高龄老年人卧床不起的临床特点[J].中国老年学杂志,2007,27(2):157-1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