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飞飞,魏子秀,徐勤成,孙晓斐
心房纤颤(房颤)是目前临床上最常见的心律失常,特别是阵发性房颤,怎样减少房颤的复发成为目前研究的热点。心房重构及心房组织的炎症是房颤发生、复发的重要因素,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通过抑制心房肌重构及心房电重构,起到减少房颤复发的作用。他汀类药物通过减少炎性反应达到减少房颤复发的目的,但最新上市的调脂药物瑞舒伐他汀在减少房颤复发方面的作用研究较少。故本研究旨在观察缬沙坦联合瑞舒伐他汀治疗在防治阵发性房颤复发方面的作用,现报道如下。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2年1月—2013年1月在济宁市第一人民医院心内科就诊的阵发性房颤患者60例,均行心电图及动态心电图检查确诊。患者均给予常规检查,如血常规、肝肾功能、血糖、血脂、心肌酶谱、心脏彩色超声心动图、胸部正位片检查,排除心脏瓣膜病、甲状腺功能异常、肝肾功能异常、电解质紊乱、严重肺部疾患。
表1 两组患者的基线资料比较
注:*随访期间,观察组出现严重肝功能损害1例,退出试验;△为χ2值,余检验统计量值为t值
60例患者中,男34例,女26例;年龄40~78岁,平均(63.0±8.3)岁。将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30例。两组患者的年龄、性别构成、体质量、血压、血脂、左心室射血分数间有可比性(P>0.05,见表1)。
1.2 方法 60例患者均口服胺碘酮转复[1]及维持窦性心律,服用方法为第1周0.2 g/次,3次/d;第2周0.2 g/次,2次/d;第3周起0.2 g/次,1次/d,至随访结束。两组患者均禁止服用其他抗心律失常药物。此外,观察组患者口服缬沙坦(80 mg/次,每早1次)和瑞舒伐他汀(10 mg/次,每晚1次)。患者均随访6个月。
1.3 观察指标
1.3.1 房颤发作情况 患者于治疗后1、3、6个月各随访1次,如出现心悸、胸闷等不适症状,及时到就近医院行心电图或动态心电图检查以明确是否为房颤发作,如明确是房颤则记录房颤发作的日期及持续时间,以便统计6个月内房颤发作次数及持续时间。持续时间<7 d可诊断为阵发性房颤,诊断标准以心电图或动态心电图上记录到房颤发作为准。
1.3.2 血清C反应蛋白(CRP)水平检测 应用CX7型全自动生化分析仪(美国贝克曼库尔特公司)进行血清CRP检测,参考值为0.01~3.00 mg/L。记录患者治疗前、治疗6个月时血清CRP水平。
1.3.3 左心房内径(LAD)检测 采用超声心动图测量患者治疗前及治疗6个月时LAD,均由同一医师进行检测。
随访期间,观察组出现严重肝功能损害1例,退出试验,29例患者完成了试验。对照组患者全部完成试验。
2.1 房颤发作情况比较 两组患者房颤发作次数、持续时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2.2 血清CRP水平及LAD比较 两组患者治疗前血清CRP水平及LAD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上述指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2 两组患者房颤发作情况比较
表3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清CRP水平及LAD比较
注:CRP=C反应蛋白,LAD=左心房内径
房颤是目前最常见的心律失常,它严重危害着人们的健康,因此应该积极干预阵发性房颤,以减少持续性及永久性房颤的发生。研究发现,房颤的发生和维持的基础是心房重构(包括电重构与结构重构)[2],同时心房组织炎症使心肌细胞电生理发生了改变,从而形成折返,促进房颤的发生和持续,因此炎性反应在房颤的发作、复发和持续中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3]。CRP作为反映组织炎性反应的一个指标,敏感度较高,可以间接反映局部组织的炎症程度。有研究发现CRP水平低的患者可以更好地维持窦性心律[4-5]。故单独口服胺碘酮来维持窦性节律不能从根本上解决房颤的复发[6]。
众所周知,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RAAS)是导致心肌重构的重要因素,它使得心房心室内径增大及心肌纤维化,为房颤的发生提供了基础[7]。其中血管紧张素Ⅱ可以促进心肌纤维化[8-9],而且血管紧张素Ⅱ增加使心肌细胞内钙超负荷[10],导致心房肌电重构,从而引起房颤。缬沙坦可以抑制血管紧张素Ⅱ,减少不良作用[11-12]。
他汀类药物的作用机制是竞争性地抑制羟甲基戊二酸单酰辅酶A(HMG-CoA)。瑞舒伐他汀作为最新上市的调脂药物,具有用量少、作用强的特点。除降脂作用外,瑞舒伐他汀还具有抗炎、抗氧化、免疫调节等作用,而且安全性和耐受性较好,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其他他汀类药物[13]。研究表明,瑞舒伐他汀的抗炎作用可能机制为减少心肌炎性细胞浸润和间质纤维化,使CRP水平明显下降,从而影响心脏的传导以及心肌细胞的兴奋性,缩短房颤持续时间[14]。同时,他汀类药物能抑制血管紧张素Ⅱ介导的心肌纤维化和肥厚,阻断细胞内信号途径参与的心肌肥厚[15]。
本研究结果显示,采用缬沙坦联合瑞舒伐他汀治疗阵发性房颤,与胺碘酮治疗效果比较,可以进一步减少房颤发作次数,缩短房颤持续时间,降低血清CRP水平,缩小LAD,从而起到减少炎性反应、抑制心肌重构的目的,获得更好的疗效,可以更好地维持窦性心律。故缬沙坦联合瑞舒伐他汀治疗可以更好地防治阵发性房颤的复发。
1 张靖,马泽红,李卿慧.胺碘酮治疗快速心房纤颤的疗效观察[J].实用心脑肺血管病杂志, 2011,19(9):1492.
2 Shiroshita-Takeshita A,Brundel BJ,Nattel S.Atrial fibrillation:basic mechanisms,remodeling and triggers [J].J Interv Card Electrophysiol,2005,13(3):181-193.
3 王玉红,董志军,张晔.炎症在心房纤颤中的作用研究进展[J].中国全科医学,2013,16(4):1312-1315.
4 Aviles RJ,Martin DO,Apperson-Hansen C,et al.Inflammation as a risk factor for atrial fibrillation[J].Circulation,2003,108(24):3006-3010.
5 Crandall MA,Horne BD,Day JD,et al.Atrial fibrillation and CHADS2 risk factors are associated with highly sensitive creactive protein incrementally and independently[J].Pacing Clin Electrophysiol,2009,32(5):648-652.
6 粱海雁,姚传臣,骈晶.瑞舒伐他汀对心房颤动患者转复后C反应蛋白的影响[J].临床荟萃,2012,27(5):433-434.
7 Yang Y,Li J,Lin X,et al.Novel KCNA5 loss-of-function mutations responsible for atrial fibrillation[J].J Hum Genet,2009,54(5):277-283.
8 袁晓利.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治疗心房纤颤的临床研究[J].实用心脑肺血管病杂志, 2011,19(4):594.
9 南岳龙,木胡牙提,卢武红,等.新疆地区汉族和哈萨克族心房纤颤患者血管紧张素转换酶基因I/D多态性研究[J].中国全科医学,2012,15(5):1603.
10 Abel T,Fehtr J.Role of rosuvastatin in current lipid-lowering therapy[J].Orv Hetil,2010,151(35):1424-1428.
11 吕洪雪,叶小汉,钟云良.贝那普利与缬沙坦联合治疗对肾性高血压和肾功能的影响研究[J].实用心脑肺血管病杂志,吕2011,19(9):1463.
12 钟书辉,王家昆,张艳.胺碘酮联合缬沙坦治疗阵发性房颤53例疗效观察[J].海南医学院学报,2010,16(4):445-447.
13 郑玲英,王彩霞.瑞舒伐他汀联合曲美他嗪治疗高血压伴阵发性心房颤动的疗效观察[J].中国临床保健杂志,2012,15(1):78-80.
14 Fauehier L,Pierre B,Labriotle A,et al.Antiarrhythmic effect of statin therapy and atrial fibrillation a meta-analysis of randomized controlled trials[J].J Am Coil Cardiol,2008,51(8):828-835.
15 张茜.老年阵发性心房颤动患者血浆脑钠肽水平的变化及临床意义[J].中国基层医药,2010,17(6):738-7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