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凤梅
感染性眼内炎多发于外伤或术后,是由细菌感染眼内组织引起的炎性反应。其在临床上发生率不高[1],然而一旦发生将对眼组织产生损害,并对视功能产生严重危害,严重者将导致眼球摘除。因此,临床眼科医师及时掌握眼内炎患者致病菌的菌属分布[2]及药敏情况,是及时、合理使用抗生素,挽救眼内炎患者眼球及视功能的关键。本研究对感染性眼内炎患者进行细体培养及耐药性分析,以提高对眼内炎病原体的认知水平,为临床诊断和治疗提供可靠依据。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0年1月—2012年12月在邢台眼科医院住院治疗的确诊为感染性眼内炎的患者199例,其中男133例,女66例;年龄1~80岁,平均(35.4±19.7)岁。感染性眼内炎诊断依据:眼外伤后眼痛加重,跳痛,胀痛,视功能急剧下降甚至视力丧失;眼睑水肿,结膜充血水肿,角膜水肿,前房见房水混浊大量纤维素样渗出及前房积脓,玻璃体呈灰白色颗粒状混浊或瞳孔区呈灰白色或黄白色反光,玻璃体积脓,眼底模糊不清甚至眼底红光反射不能窥见;B 超检查示:弥漫分布的弱回声光点,靠近视网膜的后玻璃体混浊,严重者回声光点可充满玻璃体腔。将所有符合诊断依据的患者纳入本次研究。
1.2 标本采集 由本院眼科医师在无菌条件下,通过手术方法采集前房水或玻璃体液,置于无菌试管内,立即送至检验科微生物室进行涂片检查及细菌培养。涂片先用95%乙醇固定,干燥后用吉姆萨染液进行染色20 min,水洗,干燥,显微镜下直接镜检,如见到真菌菌丝,直接报告有真菌生长。未检出真菌者行细菌培养,24~48 h后观察有无细菌生长,如有细菌生长, 进一步进行菌种鉴定及药敏试验。送检的199份细菌培养标本中前房水标本79份,玻璃体液标本120份。
1.3 病原学检测及药敏试验 送检标本首先接种于法国生物梅里埃公司生产的双相血培养瓶进行增菌培养,增菌后转于血平皿培养,培养阳性标本根据菌落特征及革兰染色结果进行初步鉴定,然后按照仪器要求配制相应浓度的菌悬液,接种于法国生物梅里埃公司相应的ATB鉴定卡进行菌种鉴定。药敏试验:参照《全国临床检验操作规程》用K-B纸片法进行药敏试验。结果判定严格按照美国临床实验室标准化委员会(CLSI)标准。质控菌株金黄色葡萄球菌ATCC25923,大肠埃希菌ATCC25922,铜绿假单胞菌ATCC27853。M-H琼脂及药敏片购自杭州天和微生物试剂厂;血培养皿购自山东百博生物技术有限公司,纸片药物含量和药敏试验判定标准见表1。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1.5软件对数据进行录入,并进行统计描述。
表1 不同抗菌药敏试验的判定标准
注:-表示无
2.1 一般资料 199份标本中细菌培养阳性标本88份(占44.2%),阳性标本中前房水标本30份(占34.1%),玻璃体液标本58份(占65.9%)。致病因素中,由眼外伤引起感染者占首位(74.9%,149/199),主要为穿孔伤(57.0%,85/149)。眼部术后感染占第二位(14.1%,28/199),主要为青光眼术后感染(42.9%,12/28)。感染性眼内炎致病因素见表2。
2.2 病原学检测 88份细菌培养阳性标本中,革兰阳性球菌63株,占71.6%;革兰阴性杆菌11株,占12.5%;革兰阳性杆菌10株,占11.4%;革兰阴性球菌1株,占1.1%;真菌3株,占3.4%。革兰阳性球菌中葡萄球菌属比例最高,占阳性标本的61.9%,其中又以表皮葡萄球菌占首位,其次为链球菌属(见表3)。
表2 感染性眼内炎致病因素
表3 细菌培养阳性株菌属分布情况
2.3 药敏试验 对培养阳性的88株细菌进行药敏试验,革兰阳性球菌对利福平的敏感率最高(87.1%,54/63),其次为左氧氟沙星(71.4%,45/63)和妥布霉素(58.7%,37/63)。耐药性最高的为阿奇霉素和青霉素,分别为9.5%(6/63)和20.6%(13/63)。革兰阴性杆菌对左氧氟沙星、氧氟沙星、环丙沙星、洛美沙星、依诺沙星的敏感率均为90.9%(10/11),其次为庆大霉素、头孢哌酮,敏感率均为81.8%(9/11),妥布霉素的敏感率为72.7%(8/11)。耐药性最强的为青霉素,耐药率为81.8%(9/11,见表4)。
表4 细菌培养阳性标本药敏试验结果
注:-为未做此药敏试验
感染性眼内炎是一种由微生物感染眼内组织引起的严重致盲性眼病,其治疗困难,预后较差,常导致视力损害,甚至视力丧失[3]。病因可分为外源性和内源性[4],以外源性多见[5]。本研究结果显示,由眼外伤引起感染性眼内炎者占首位(74.9%),略高于孙士营等[3]报道的71.1%,其中穿通伤85例(42.7%),这可能与外伤后破坏了眼球壁的完整性,病原体易于经伤口进入内眼而引起炎性反应有关;术后感染是感染性眼内炎的另一大致病因素(14.1%);由感染性角膜炎引起的占5.0%,低于陈蕊等[6]报道的21.6%。
本研究发现,199份标本中细菌培养阳性标本88份(占44.2%),略高于陈蕊等[6]报道的41.4%,但低于国外相关报道[7]。其原因可能与以下几方面有关:(1)标本取材量较少,不足以进行培养;(2)采集标本后未及时送检,影响了细菌的活性;(3)发病后未及时来本院就诊,就诊前经过不同时间的不规则药物治疗,抑制了细菌的生长。
有文献报道,革兰阳性细菌是化脓性眼内炎的主要致病菌[8],本研究结果与之一致。本研究发现,革兰阳性球菌63株(占71.6%),革兰阴性杆菌11株(12.5%),革兰阳性杆菌10株(11.4%),革兰阳性球菌中,又以表皮葡萄球菌占首位。表皮葡萄球菌为结膜囊或皮肤的正常菌群或弱毒性条件致病菌,目前已成为细菌性眼内炎的首要致病菌。因此,眼科医师应重视内眼手术前眼睑皮肤与结膜囊的无菌处理措施及眼外伤后的预防性抗菌药物治疗[1]。
有报道显示,革兰阳性球菌对万古霉素的敏感性较以前有所下降[1,6]。从本院3年细菌药敏试验结果统计中,未发现革兰阳性球菌对万古霉素耐药的情况,这与Benz等[7]报道的革兰阳性菌对万古霉素的敏感率最高,为100%相一致。本研究中,革兰阳性菌对利福平的敏感率为87.1%,其次为左氧氟沙星71.4%,妥布霉素58.7%。革兰阴性杆菌对左氧氟沙星、氧氟沙星、洛美沙星、环丙沙星、依诺沙星的敏感率均为90.9%。由此可见,革兰阳性菌对万古霉素最为敏感,革兰阴性菌对氟喹诺酮类药物最为敏感。据统计结果显示,没有一种抗生素对所有细菌敏感,因此在未明确病原体及药物敏感性之前应考虑联合用药[9]。
真菌性眼内炎是一种少见的感染性眼内眼,其潜伏期长,进展缓慢,多在伤后2周左右开始发病,易误诊及延误治疗[10]。本研究中,真菌性眼内炎虽然比例不高,只占3.4%,但其预后较差,应引起高度重视。总之,感染性眼内眼的病因是多方面的,明确病因进行治疗至关重要。病原学检测是感染性眼内炎临床诊断与治疗的必要手段,对眼科临床医师用药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1 任喆,王智群,李然,等.临床细菌性眼内炎的病原学分析[J].中华眼科杂志,2007,43(12):1106-1109.
2 孙旭光,王智群,罗时运,等.对疑为眼内炎患者房水玻璃体细菌培养结果的临床分析[J].中华眼底病杂志,2002,18(2):104-105.
3 孙士营,孙晓艳,陈豪,等.感染性眼内炎患者病原学检测结果分析[J].中华医学杂志,2012,92(1):32-35.
4 中华医学会.临床诊疗指南:眼科学分册[M].北京: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6:148.
5 王端礼.医学真菌学-实验室检验指南[M].北京: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5:364-365.
6 陈蕊,谢立信,孙士营,等.感染性眼内炎282例临床分析[J].中华眼底病杂志,2008,24(6):402-405.
7 Benz MS,Scott IU,Flynn HW Jr,et al.Endophthalmitis isolates and antibiotic sensitivities:A 6-year review of culture-proven cases[J].Am J Ophthalmol,2004,137(1):38-42.
8 赵长霖,魏琳,经媛,等.化脓性眼内炎病原菌菌谱的变迁[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10,20(1):122-124.
9 李静,罗益文,卢彦.真菌性眼内炎44例的致病菌分析[J].国际眼科杂志,2008,8(11):2324-2325.
10 叶应妩,王毓三,申子瑜.全国临床检验操作规程[M].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2006:8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