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C3000 Plus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模式转换对结果的影响

2014-02-07 08:09孙玉标
实验与检验医学 2014年4期
关键词:抗凝血末梢血细胞

孙玉标

(蒙山县第二人民医院检验科,广西蒙山546700)

BC3000 Plus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模式转换对结果的影响

孙玉标

(蒙山县第二人民医院检验科,广西蒙山546700)

目的观察BC-3000Plus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全血与稀释血两种模式切换对结果的影响。方法取20份全血与稀释血交叉测定各3次,对仪器直接测定的WBC、HGB、MVC、PLT结果进行比较分析。结果全血模式转换为稀释模式后,3次结果无显著差异,稀释模式转换为全血模式后,第一次与后两次除MCV外,有显著差异。结论模式转换后对第一次的全血测定有影响。

血细胞分析;全血模式;预稀释模式

BC-3000Plus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设有全血与稀释血两种模式,方便使用静脉血或末梢血检测。由于末梢血干扰因素较多,与静脉血存在一定差异[1],常用静脉血测定,但对某些特殊患者,如新生儿、婴幼儿、大面积烧伤等采集静脉血有困难者用末梢血检测。在工作中根据需要变换检测模式,发现稀释模式转换为全血模式后有些结果有差异,为了确定是否因模式转换引起结果变动,我们进行了以下试验。

1 材料与方法

1.1 仪器与试剂深圳迈瑞BC-3000Plus;原装配套试剂;质控物:迈瑞全血质控物;40μl硅化微量吸管;塑料试管及EDTA-K2抗凝管。

1.2 样本来源全血:随机抽取当天20份EDTAK2抗凝血。抗凝血严格按照标准操作规程采集[2],并在采集后1h内进行分析。稀释血:在分析仪取两次稀释液共1.4ml,用40μl硅化微量吸管吸取40μl上述混匀的抗凝血,注入盛有稀释液的试管中混匀,当作稀释的末梢血使用,每管稀释的血液足够重复测定3次。放置3min后检测,检测前再次混匀,在30min内进行分析。

1.3 比较项目仪器直接测定的白细胞WBC、血红蛋白HGB、平均红细胞体积MVC、血小板PLT。

1.4 方法确定每天运行的本批号全血质控物批间CV附合要求,测量当天全血质控物在控后,切换稀释模式测稀释血。一份稀释血连测3次。再换全血模式。一份抗凝血连测3次。不断换模式,循环检测。注意每次测定先混匀血液,静置约5s后把采样针移到血液三分之二下吸样,避免吸入混匀产生的气泡,在吸样过程中,采样针头与容器底部要保持一定距离。记录20份全血样品的第一次、第二次、第三次结果,分别计算平均值和标准差。同理处理20份稀析样品的结果见表1。

1.5 统计学处理采用SPSS13.0统计学软件处理。所采集的数据均符合正态分布,经方差齐性检验可知方差具有齐性。计量资料均以均数±标准差(x± s)表示,采用随机区组设计的方差分析和LSD检验,P<0.05为差异有显著性意义。

2 结果

由表1可见,全血模式转换为稀释模式后,三次结果无显著差异。稀释模式转换为全血模式后,后两次结果无显著差异,第一次与后两次比较除MCV外,有显著差异。

表1 两种模式变换后测定结果(x±s)

3 讨论

BC-3000Plus采用电阻抗法对细胞进行计数,当吸取的定量样本被定量的导电溶液稀释后,就被送到检测单元,样本中的细胞在恒定负压的作用下通过检测小孔的时候,电极两端形成一个同细胞体积大小成比例的脉冲变化,脉冲的个数与通过小孔的细胞数相当,脉冲的幅度与细胞的体积成正比。稀释模式转换为全血模式后,仪器执行自动清洗一次,可能是清洗后管道残留有液体,对只需13μl的微量样品的全血测定有影响。第一次测量的白细胞、红细胞、血小板比后两次低,说明通过小孔的细胞数变少;采用分光光度法测量的血红蛋白结果也偏低,同样表明进入检测单元的样品量与后两次相比变少。平均红细胞体积与脉冲的幅度有关,与数量无关,故变化不明显。全血模式转换为稀释模式是直接变屏转换,没有清洗,结果重复性好。

根据ISO15189医学实验室—质量和能力的专用要求,同样检验应用不同的程序需要进行比对,使用这款仪器在比对稀释血与全血测定时要留意模式转换对结果的影响,把稀释模式转换为全血模式的第一次结果舍去。仪器需要校准时,按使用说明书上的要求先验证重复性,连续计数11次,取第2到第11次的计数结果,确保精密度在允许范围。在工作中,稀释模式转换为全血模式后,先按一次计数键进行本底测量,再测标本也达到消除影响的效果。

仪器设置两种检测模式以方便不同人群的检测需要,行内公认采静脉抗凝血用全血模式测定比用末梢血稀释测定结果稳定,受干扰因素少。但对某些采集静脉血有困难,可采手指末梢防凝全血代替末梢稀释测定[3],只要抗凝剂比例合适,采血操作规范,在全血模式测定也得到理想的结果,并且可避免仪器反复切换模式执行自动清洗对结果影响。

[1]罗来主,余建华,郭海燕,等.末梢血与静脉血分别在同一仪器上作血细胞计数误差率的探讨[J].实验与检验医学,2011,29(3):327.

[2]叶应妩,王毓三,申子瑜.全国临床检验操作规程[M].第3版,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2006:121-122.

[3]何磊.三种采血模式血液分析仪测定结果分析[J].中国医药导报2009,6(19):116-117.

R446.11+1

A

1674-1129(2014)04-0434-02

10.3969/j.issn.1674-1129.2014.04.024

2013-12-05;

2014-04-30)

猜你喜欢
抗凝血末梢血细胞
施氏魮(Barbonymus schwanenfeldii)外周血液及造血器官血细胞发生的观察
血细胞分析中危急值的应用评价
沙塘鳢的血细胞分析
末梢血与静脉血在血常规检验中的比较分析
抗凝血类灭鼠剂中毒的诊治分析
肝素抗凝血浆用于急诊生化检验的价值分析
静脉采血和末梢采血对血小板计数的影响
全血细胞分析仪配套操作台使用体会
藏北草原第一代抗凝血灭鼠剂应用技术研究
末梢血与静脉血在血常规检验中的临床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