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南开中学津南村保护与功能更新述略

2014-02-07 03:19彬,胡
重庆建筑 2014年2期
关键词:南开文物中学

龙 彬,胡 衡

(重庆大学建筑城规学院,重庆市400030)

重庆南开中学津南村保护与功能更新述略

龙 彬,胡 衡

(重庆大学建筑城规学院,重庆市400030)

该文介绍了重庆南开中学津南村保护与功能更新的设计研究。在对其历史沿革、价值及现状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保护修复与功能更新的方案,阐明了文物建筑的功能更新应当与时代的需求相结合,并以此促进保护。

津南村;文物建筑;保护修复;功能更新

1 津南村历史沿革

重庆南开中学作为南开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重庆教育历史与中国政治历史的交汇点。作为南开中学教职工宿舍的津南村,于1936年完成一期建筑(共7所),1937年完成第二期建筑(共21所)(图1)。

图1 津南村在重庆南开中学的位置

抗日战争期间,时任国民参政会副议长的张伯苓,便常住津南村(3#楼),交往各方人士,津南村成为一时社会贤达、文化精英的云集之所。毛泽东、周恩来、蒋介石、董必武、邓颖超等也先后来此拜访友人(图2)。一些要人名流也陆续住进津南村,其中有翁文灏、马寅初、柳亚子及傅作义的家人等。

图2 周恩来、董必武、邓颖超在津南村

最令人难忘的是,在重庆谈判期间,毛泽东亲自到津南村看望张伯苓和柳亚子,并以《沁园春·雪》一词相赠,柳亚子先生撰词次韵和之,此举成为津南村历史上大书特书的一页。

此后的时间里,津南村一直作为南开中学教职工宿舍使用,可谓是见证了南开中学由创立到不断壮大的全过程。

2009年12月15日,重庆市人民政府将津南村列为“重庆市文物保护单位”。

2 津南村价值及现状分析

2.1 价值分析

我国《文物保护法》中将文物的价值归结为历史、科学、艺术价值三个方面。对津南村的价值分析也主要从这三个方面出发。

2.1.1 历史价值

重庆南开中学为张伯苓先生在重庆所办的南开系列学校之一,其创办史与中国近现代抗战史不可分割。保存至今的津南村从1936年修建以来,见证了中国近现代史中全民一心、联合对外的壮举,同时也见证了以南开中学为代表的重庆教育的发展。

同时,在抗战期间,众多社会名流住在津南村。张伯苓在津南村3号楼会见了众多友人,作为一时的社会交往中心,是近现代历史的见证,具有较高的政治、历史研究价值。

2.1.2 科学价值

津南村总体布局采用了西式联排住宅布局形式,现状街巷格局为十字方格网,形成富有规律性的肌理特征,街巷空间尺度宜人(图3)。建筑大部分为一层,少数为两层。采用砖木混合结构,平面采用北方传统合院民居的三合院布局方式,虽未促使近代重庆的住宅体系发生本质性的转变,仍然属于旧的住宅体系,但是作为北方民居通过近代建筑技术在西南的“嫁接”,在西南地区甚是少见,具有极高的建筑研究价值。

图3 津南村保护修复规划总平面图

2.1.3 艺术价值

由于建造时正处于特殊时期,经费紧张,故建筑设计体现了现代主义之原则:实用且经济。同时在细节造型上,如门窗形式、窗台和窗上砖过梁同时具有实用价值和美观价值,这里凸显了旧的建筑艺术体系到新建筑艺术体系过渡的特征,具有一定的艺术价值。

2.2 现状分析

津南村由于年代久远、雨水侵蚀、生物破坏、自然老化、人为改建等自然因素和人为因素的影响,加之后期使用过程中没有进行过维修,现存状况较差,破损较严重,存在较多需要修复的问题,归结起来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2.2.1 不合理加建和改建的问题

津南村在作为职工宿舍使用的过程中,使用者根据自己生活的需求随意增设了许多添加物或改变了建筑构件的形制。如部分房屋内加设隔断墙,庭院内部搭建新建筑,门窗,室内地面形制被改变等(图4)。

图4 现状加建建筑

图5 木窗破损

2.2.2 建筑的残缺破损问题

建筑屋面的小青瓦风化严重。建筑屋架存在破损问题,部分屋架歪闪。建筑中的望板、木楼板、木门窗、木地面均存在不同程度的损毁,存在较多的雨水腐朽和虫蛀现象。建筑墙面部分剥落风化且有不同程度的破损(图5)。

2.2.3 建筑环境杂乱的问题

建筑周边及内部树木杂乱,内部庭院铺地破损,影响建筑整体风貌(图6)。

2.2.4 基础设施问题

建筑室内水、电线路布置杂乱,缺乏整体规划,防火、防雷设施缺乏(图7)。

图6 环境杂乱

图7 基础设施杂乱

3 对文物建筑保护与功能更新的认识与实践

3.1 对文物建筑功能更新的认识

文物建筑是一个城市在某个时代所特有的精神文化、时代特色及历史特征的物质载体[1]。随着文物建筑保护理论的发展,人们逐渐认识到,将文物建筑仅仅作为观瞻的古董,是一种消极的保护方式。文物建筑保护的根本目的在于利用其丰富的价值资源,以更好地为当代或未来的多样化社会需求服务。我国《文物古迹保护准则》明确提出“文物古迹应当得到合理利用”。

文物建筑的使用功能是在过去的岁月中,由特定的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所引发的人的活动所决定的。随着时间的推移,建筑所处的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也在不断地变化着。建筑功能的延续与否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的变化程度。

对一些建筑而言,其自然环境或人文环境中的某一方面并没有发生很大的改变,原有功能就有延续的可能。如宗教建筑,具有宗教信仰这一相对稳定的人文环境,即使其自然环境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仍能够延续其原有功能。对这样的文物建筑,应当首先考虑其原有功能的延续,谨慎地考虑新功能的加入。

但在很多情况下,文物建筑的自然和人文环境都发生了根本变化,对于这类建筑,无法也不必一味追求原有的功能的延续。例如故宫随着时代的变迁,其原有的作为封建统治者处理国家政治事务和居住的功能已经成为历史,这种情况下要求原有功能的延续是不现实的,只能赋予建筑以新的功能。

对于那些自然和人文环境发生了变化的文物建筑,应当首先以保护为基础,对其原有的空间形态、建筑格局和风貌特色进行保护修复。在不影响文物建筑价值展示的前提下,结合时代的需求,深度挖掘文物建筑的新潜能,对其进行功能更新,以促进文物建筑的保护。文物建筑的功能更新设计中,新的功能应当与文物建筑的价值和文化意义相关联、相适应,并与文物建筑的物质空间相容、相匹配[2]。

3.2 津南村功能更新设计

津南村自建立以来一直作为教职工宿舍使用,但就当前来看其所处的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尤其是人文环境内涵中的传统社会生活方式和经济生活都已发生了根本的变化,建筑所提供的物质条件已无法满足时代的居住需求。现状中的津南村只是作为条件较差的居住建筑使用,使用者在使用过程中的加建和改建也说明了这一状况。

津南村自建立以来一直与南开中学的发展密切关联,文物建筑所具有的人文内涵也决定了将其与校园文化生活相结合能够更好地发挥其所具有的历史、艺术、科学和社会价值。经过和校方的沟通,并通过各方专家的讨论,最后决定将一期工程(1-5#楼)中的3#、4#楼作为南开中学校史展览馆使用,将1#、2#、5#楼作为学生素质教育中的民乐、管乐和陶艺教室使用。

津南村3#楼曾作为张伯苓先生的旧居,4#楼曾作为喻传鉴先生的旧居,见证了重庆南开中学由最开始的规划建设到之后的发展壮大的过程,本身就是一件最具“分量”的展品,将其修复后作为校史展览馆无疑是十分适合的。建筑的形制复原后,正房平面呈长条形,中间只有两道隔墙,能够满足展览空间的要求。布展所设置的隔断和灯光布置不会损坏文物建筑的物质实体,并在后期可根据需要去除。东西两间厢房作为办公室使用。原来天井内的两个小配间作为配套的卫生间和储藏室使用。

1#、2#、5#楼修复后,正房平面亦成长条形,空间高度和采光等满足教学功能的使用。在其中布置相应的座椅等教学器材,即可作为教室使用。一期工程修复后,津南村整体风貌初见规模,文物建筑和整体环境营造了一个充满人文内涵的文化氛围。在1#、2#、5#楼中设置特色教学教室也是十分适合的,这里良好的环境与氛围,独特的观感对学生成长与提高自身素质将起到积极的作用。

4 津南村保护修复设计

文物建筑功能更新的本质目的是为了促进保护,功能更新应当以文物建筑的良好物质存在状态为前提。在设计工作开展后,项目组既对津南村现存建筑进行了现状测绘。以现存较好的建筑为基础,通过对相关文字、影像资料的解读,并对现在仍住在津南村的老师、校友进行访谈,通过他们的回忆,逐渐还原津南村的历史风貌格局,以此作为津南村的“原样”进行修复设计。

4.1 保护修复的原则

(1)真实性原则:在修复的过程中严格遵守“不改变文物原状”的原则,尊重文物建筑的历史风貌[3]。

(2)可逆性原则:修复中坚持修复施工措施的可逆性原则,保证后期可进行再处理[4]。

4.2 保护修复的具体措施

4.2.1 建筑原貌复原

对认定为历史上各个时期加建的部分进行拆除,对认定为改建的部分(如门窗洞口、室内地面)根据原有形制进行恢复。

4.2.2 材料更新

对建筑残缺破损的构件根据原有形制,尽可能按原有工艺,使用原有的或相近的材料进行制作替换。新使用的材料在制作完成后统一进行防火、防腐和防白蚁的处理。

4.2.3 建筑环境整治

对文物建筑规划保护范围内的环境和建筑内部庭院进行整治。修整步行道,修建新的休闲小广场,去除影响风貌的杂树杂草,重新种植绿化。

4.2.4 基础设施更新

在修复工程设计中对津南村内水、电、气基础设施进行重新统一规划设计。设置建筑防雷设施,建筑内部设置消防箱。

5 小结

在对津南村历史、价值和现状的解读基础上,将保护再利用的理念贯穿于保护修复设计研究之中,通过对文物建筑的保护修复使其风貌得以延续,将津南村的保护与学校的发展需求相结合,赋予文物建筑以新的功能使其获得新的活力,津南村由此获得了新生(图8-图10)。

图5 津南村保护修复后的建筑和街巷

图6 1#楼修复后的庭院空间

图10 4#楼展览空间设计效果图

[1]季家艳.历史建筑的再利用和功能转换发展概况[J].技术与市场,2010(5).

[2]林源.中国建筑遗产保护基础理论[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12.

[3]祝笋.武汉市“詹天佑”故居修缮设计研究[J].华中建筑,2009(9).

[4]龙彬,颜虹.重庆市东华观藏经楼保护修复研究[J].重庆建筑,2013(2).

责任编辑:孙 苏

On Protection and Functional Renovation of Jinnan Village,Nankai Middle School in Chongqing

The design on the protection and functional renovation of Jinnan village in Chongqing Nankai middle school is introduced.Based on the analysis on the history,value and current situation of Jinnan village,the planning of restoration and functional renovation is presented,and the idea is demonstrated that the functional renovation of heritage buildings should be combined with the demands of the times to promote the protection.

Jinnan village;heritage buildings;protection and restoration;functional renovation

TU-024

A

1671-9107(2014)02-0009-03

10.3969/j.issn.1671-9107.2014.02.009

2013-11-05

龙彬(1963-),男,江西南昌人,教授,博士生导师,主要从事山地城市规划设计及历史建筑保护研究工作。

胡衡(1987-),男,湖北枣阳人,硕士研究生,主要从事建筑设计及历史建筑保护研究工作。

猜你喜欢
南开文物中学
文物的栖息之地
《南开话语研究》系列丛书再推出两本新书
文物的逝去
文物超有料
在多解中学创新
张伯苓去世时口袋中仅有6元7角钱
Big Hero 6: Always be with You
宁波市四眼碶中学
“首届古史新锐南开论坛”会议综述
文物掉包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