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刺配合隔姜灸治疗周围性面瘫的疗效观察及护理

2014-02-07 02:01李梅芬
微创医学 2014年3期
关键词:姜片面瘫面神经

李梅芬

(广西西林县中医医院,西林县 533599)

面神经麻痹系由面神经炎所致的一种疾病,最常见者为周围性面瘫,又称面神经炎,面神经麻痹中医称“面瘫”、“口眼歪斜”[1]。本病的病因及发病机制还不完全清楚,目前多认为与病毒感染、患者自身免疫、血管痉挛、缺血等原因致使面神经损害后引起所支配的运动纤维功能障碍。患者急性起病,多无明显先兆症状,可在数小时或1~2d 内达到高峰。以一侧面部表情肌活动不灵为主要表现,如患侧眼裂闭合不全,不能皱眉等动作,口角歪斜,进水及进食发生困难。本病一般没有生命危险,仅有极少数患者疗效不佳遗留一些后遗症,如面肌痉挛、口角歪斜等。临床治疗多是西医加针灸疗法。我科2010年6月至2013年6月对82例周围性面瘫患者采用针刺配合隔姜灸治疗并同时实施护理指导,取得较好疗效。现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本组82例周围性面瘫患者均为本科收治患者,其中男 46 例,女 36 例,年龄13~57岁,平均年龄为30岁。82例患者发病均为一侧,行传统针灸治疗配合隔姜灸治疗患者为治疗组(n=41),对照组只行传统针灸治疗(n=41),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病程以及病变部位等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治疗方法

1.2.1 治疗组 采用针刺配合隔姜灸治疗的同时实施护理指导。具体为:①针刺:取穴眉弓、眉心、发旋、启闭、翳风、地仓、合谷、颊车、下关、风池、脐内环(肝、肾)、曲池等。操作时患者仰卧位,常规消毒,留针30 min。② 隔姜灸治疗:针刺后于患侧地仓、颊车、承浆、阳白、迎香、太阳、合谷、风池、牵正进行隔姜灸治疗,每次取穴位2~3个,用鲜姜片切成约0.2 cm厚,大小如1元硬币,分别用姜片贴在穴位上,点燃艾绒放于姜片上施灸,每天1次,每7 d为1疗程,休息2 d,再行下一个疗程,连续3个疗程。③实施护理指导:给予心理护理、针刺护理、隔姜灸护理等护理指导。

1.2.2 对照组 采用传统针灸法治疗,针刺选用的取穴、针刺方法及疗程与治疗组相同,每天1次,每7 d为1个疗程,中间休息2 d,再行下一个疗程,连续3个疗程。

1.2.3 药物治疗 两组患者均接受糖皮质激素、抗病毒及营养神经治疗:①糖皮质激素。给于强的松每日早晨顿服30 mg,用药7d后按常规减量;②营养神经药物。给予维生素B6 20 mg、维生素B1 20 mg,每日3次;③抗病毒药物。无环鸟苷5 mg/kg,每日3次。

1.3 疗效判断标准 痊愈:症状及体征完全消失,面部肉肌运动功能恢复正常;显效:症状及体征明显改善,眼睑闭合良好,面肌功能基本恢复;好转:临床症状改善,遗有轻度肌功能障碍,面部表情肌部分功能恢复,闭目能合,但力弱,眼裂对称,口角歪斜不明显;无效:症状和体征没有改善。总有效率是治愈率、显效率和有效率之和。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 SPSS 11.5 统计软件进行分析,计数资料比较采用χ2检验,检验水准α=0.05。

2 结 果

2.1 治疗效果的比较 两组患者经3个疗程的治疗均取得了明显效果,但采用针刺配合隔姜灸治疗的观察组患者临床治愈率为78.1%、总有效率为97.6%,优于对照组的43.9%和82.9%(P<0.05)。见表1。

表1 观察组与对照组疗效比较 [n(%)]

2.2 不良情绪的比较 对两组患者不良情绪的分析发现,治疗后治疗组患者发生紧张、焦虑、自卑等不良情绪的比例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P<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不良情绪的比较分析 [n(%)]

2.3 随访情况 2个月后到门诊复查或电话随访,观察组中除1例达好转外,其余40例患者临床症状均消失,面肌功能完全恢复,与病前无异,无后遗症;对照组痊愈34例,好转4例,留下后遗症2例,无效1例。

3 讨 论

周围性面瘫是以口眼向一侧歪斜为主要症状的一种疾病,病因及发病机制还不完全清楚,认为是与病毒感染、患者自身免疫、血管痉挛、缺血等原因有关,上述原因致面神经损害后使所支配的运动纤维功能发生障碍。中医认为周围性面瘫多由脉络空虚、风寒风热之邪乘虚侵袭面部筋脉,气血阻滞、肌肉纵缓不收所致[2]。

针灸在临床上应用范围很广泛,针灸治疗能起到消炎和改善血液循环、调节神经血管功能作用[3]。生姜具有散寒解表作用,治风邪寒湿之症。艾叶具有抗菌及抗病毒作用。艾蒿隔姜施灸温通经络气血,驱风散寒除湿,促进气血运行,并能提高机体免疫力,恢复神经细胞活力, 增加机体内各种特异性和非特异性免疫抗体,对调整机体内环境平衡有重要作用[4]。本组41例采用针灸配合隔姜灸治疗的同时实施护理指导, 总有效率达到97.6%,对照组为82.9%,与文献报道相近[5]。

周围性面瘫会给患者带来生理、心理不适,产生紧张、焦虑、恐惧的情绪。原因是对面神经瘫痪的预防知识了解甚少,对生命的担忧及对疾病的预后顾虑有关[6]。本组所有患者均有不同程度的焦虑、抑郁、自卑等不良情绪。观察组给予了以下的心理护理:①对患者的心理、行为、健康问题进行正确评估和判断,并制订护理措施;②给病人介绍本病的发生发展及治疗方法,对本病治疗时间较长,预后良好;③针对性采取干预及心理疏导,以关心、体贴、心理支持为主,改善病人因疼痛带来的负面情绪反应。观察组治疗后患者发生紧张、焦虑、自卑等不良情绪的比例明显低对照组。

针灸治疗面瘫是目前治疗本病常用方法,在操作过程中应做好以下护理:①护理人员要做好解释工作,以消除患者紧张情绪,取得病人的配合;②治疗前应先行血常规、凝血功能检查,评估患者一般生理状况;③尽量采取卧位,并保持体位舒适,用温水热敷患侧面部10~15 min,促进患侧局部血液循环,以利于针灸作用的导入[7];④在治疗过程中,注意观察病人的情况,如病人诉头晕、恶心,出现见面色苍白或出冷汗,为“晕针”表现,应及时向医生报告,并配合急救,立即拔出全部针具,给于平卧,头稍低,给予热开水或糖开水口服;⑤拨针时用无菌干棉球压针孔3~5 min,以防针孔出血,清点针数,防止遗漏;⑥针刺结束后观察局部皮肤是否出现疼痛、红肿或瘙痒,病人面部表情肌瘫痪改善情况,并做好记录。本组无发生滞针、晕针、折针等。

在隔姜灸治疗过程中应做好以下几方面的护理:①术者要集中精力,保持姜片及艾蒿在穴位上不移动;②温度以病人感觉舒适、局部皮肤轻微红晕为度,做到既不烫伤皮肤,又收到较好效果为宜。如患者局部有灼痛感时,稍提起姜片,一般每次灸5~7壮;③隔姜灸完结束后30 min内,不要外出或吹风受凉,以免加重病情,艾灸后嘱病人喝温开水。本组全部病例未发生烫伤皮肤等。

在针刺的基础上加隔姜施灸,具有祛风散寒、温通经络的作用,两者相配可以祛风通络,改善局部微循环和阴阳失调而致面部筋肉纵缓不收的症状,加速面部神经、肌肉功能恢复,提高周围性面神经麻痹的临床治疗效果,是治疗本病较为理想的方法,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1] 俞光岩,顾晓明,蔡志刚.周围性面瘫[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5:1-300.

[2] 孟 健,王 健.王健教授分期辨证针刺治疗周围性面瘫经验总结[J].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2013,15(3):213-214.

[3] 黄丽萍,曹荣禄,毕宇峰,等.闪罐加针刺治疗周围性面瘫115例[J].陕西中医,2009,30(5):597-599.

[4] 邹永英,吴英连.针刺并隔姜灸配合梅花针治疗顽固性面瘫26例体会[J].右江民族医学院学报,2010,(1):89-90.

[5] 刘冬梅.针刺配合隔姜灸治疗周围性面神经麻痹临床研究[J]. 实用中医药杂志,2010,26(7):496-497.

[6] 莫静霞,陈焕弟,陈 华.中青年面神经瘫痪患者的心理分析与护理[J].河南外科学杂志,2011,17(3):122-124.

[7] 郭佩宣.针灸治疗周围性面瘫的护理[J].中国中西医结合急救杂志,2011,18(4):234.

猜你喜欢
姜片面瘫面神经
东红分期辨治周围性面瘫经验
针药并用治疗周围性面瘫验案举隅
穴位按摩与康复训练治疗周围性面瘫的疗效观察
糟三样
蒙西医结合治疗周围性面神经麻痹的疗效观察
针灸为主综合治疗特发性面神经麻痹60例
面神经麻痹80例的护理干预体会
神经肌肉电刺激治疗特发性面神经麻痹
隔姜灸治疗网球肘
针刺合电针疗法加TDP照射治疗周围性面瘫30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