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 鹏
(绍兴市人民医院,浙江 绍兴 312000)
慢性心力衰竭(Chronic Heart Failure,CHF)是各种心脏疾病的终末阶段,临床治疗的目的不仅是要改善出现的呼吸困难、乏力等临床症状,还要针对心肌重构的机制,延缓和防止心肌重构的进展,降低再住院率和死亡率。阿托伐他汀的非降脂作用在临床上得到了广泛使用,研究显示其对心肌具有保护作用,并能改善心功能。笔者采用超声心动图评价了阿托伐他汀治疗CHF的疗效。报告如下。
选择浙江省绍兴市人民医院2009年6月-2011年3月收治的CHF患者142例,诊断和分级依据美国心脏病学会(NYHA)标准。纳入患者要求左室射血分数(LVEF)<45%,NYHA心功能分级Ⅱ-Ⅳ级。所有患者均无甲状腺疾病、肺疾病和肝肾功能异常。根据患者的治疗方法并通过相匹配共纳入142例患者,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研究组71例,男37例,女34例,年龄45-82岁,平均(64.2±8.2)岁,病程7个月-9年,平均(3.15±2.06)年,NYHA心功能分级Ⅱ级14例、Ⅲ级33例、Ⅳ级24例,;对照组71例,男39例,女32例,年龄41-84岁,平均(64.6±8.9)岁,病程9个月-8年,平均(3.22±1.96)年,NYHA心功能分级Ⅱ级16例、Ⅲ级32例、Ⅳ级23例。两组患者年龄、性别、病程和NYHA心功能分级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两组患者均接受常规治疗,包括β-受体阻滞剂、强心剂、利尿剂、血管扩张和洋地黄等药物治疗。研究组在此基础上给予阿托伐他汀20 mg/d,每晚口服,连续治疗24周。
(1)采用超声心动图评价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左室射血分数(LVEF)、左室舒张末期容积(EDV)、收缩末期容积(ESV)、收缩末期内径(LVSD)和舒张末期内径(LVDD);(2)评价两组随访1年内的住院频率、每次住院时间和死亡率。
两组治疗后LVEF都有明显增加,EDV、ESV、LVSD和LEDD都明显降低,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5个指标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治疗前后超声心动图评价比较
随访1年后,研究组的住院频次、每次住院时间和死亡率都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随访1年后住院频率、每次住院时间和死亡率比较
超声心动图能客观的评价CHF患者的左室功能。LVEF是评价左室收缩功能最基本的指标,EDV、ESV、LVSD和LEDD则是评价左室容积指标,该五个指标客观反映了左室形态和功能的改变[1]。采用超声心动图评价这些指标,可以更好的指导临床用药对CHF患者心室重构的影响。结果显示在CHF患者中普遍存在着LVEF降低,EDV、ESV、LVSD和LEDD增高的状态,说明CHF患者的心室结构和功能均发生了改变。
结果显示治疗后各项超声心动图指标均得到了明显改善,随访1年后发现,研究组的住院频次为(2.24±0.84)次/年,而对照组为(3.31±1.01)次/年,每次住院时间为(9.27±3.68)d,也要明显短于对照组的(13.58±5.17)d,研究组的1年死亡率为4.23%,而对照组为9.86%。这些资料均证实阿托伐他汀的近、远期疗效均非常显著。这主要得益于阿托伐他汀的非降脂作用:(1)抗炎作用;(2)增加NO释放,降低内皮素表达,改善内皮功能,提高心肌血供[2];(3)可以稳定斑块,防止动脉粥样硬化的进展;(4)还具有调节免疫、舒张血管、抗氧化等作用[3]。
综上所述,在传统基础上给予阿托伐他汀20mg/d,可以明显改善CHF患者的左室功能,有利于阻止心肌重构进展,并且远期疗效显著。
[1]韩 静,王 健,高 岭,等.超声心动图评价年轻成人左室构型及其影响因素[J].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2012,10(5):528-529.
[2]盛骏骎,蒋世峰,毛旭东.阿托伐他汀钙对慢性心力衰竭患者血浆内皮素及心功能的影响[J].实用老年医学,2011,25(4):314-316,320.
[3]金 萍,宋 玲.阿托伐他汀对慢性心力衰竭患者脑钠肽及超敏C-反应蛋白的影响[J].江苏医药,2013,39(13):1554-15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