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建标,吴 昌,金 徽
(汉中职业技术学院医学系,陕西 汉中 723000)
医学类高职中的临床医学专业教育主要是为基层医疗机构培养“下得去,用得上,留的住”的高素质技能型、实用性医学人才。生物化学作为临床医学专业的一门重要基础课,在整个医学教育过程中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与其他基础课相比具有概念抽象,知识点多,内容繁杂,理论知识与临床实践联系较少等特点。本文以以目前生物化学课程理论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为例,分别在课时重构,课程间纵、横向联系,师资培训方面进行改革,通过学生理论考试和病例分析考核成绩来检测改革成效。
高职临床医学专业生物化学课一般为72学时,其主要包含了五部分:生物大分子的结构与功能、物质代谢与调节、基因信息的传递与表达、重要组织器官代谢(肝胆、血液生化,钙磷代谢,电解质平衡)、专题篇(分子生物学常用的技术原理和基因组与医学的关系)。其中基因信息的传递与表达和专题篇两部分与开设的医学遗传学内容有重复,因此可适当对这两部分缩减讲授学时,必要时以专题讲座的形式予以讲授。高职学生基础相对薄弱,面向基层农村医疗机构,实用性不强,特别是化学知识,面对复杂的分子结构式、代谢过程常常使高职学生一头雾水,因此在学习物质代谢与调节和重要器官代谢两部分时常常困难重重。根据高职学生的特点和培养目标,以上五部分生物化学内容可以按照3∶3∶1∶2∶1的比例分配学时。在高职院校里进行完善的“生物大分子的结构与功能”“基因信息的传递与表达”部分的“做中学,和学中做”,一般都不完全具备条件,所以这部分的实训课也应结合上述课时的重构而做相应的重构调整。
生物化学作为一门重要的医学基础课,与其他专业课和基础课都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横向与医用化学、生理学、病理学、病原微生物与免疫学、药理学等均有着紧密联系,纵向为诊断学、内科学、外科学等后续专业课程的学习奠定坚实基础。已有医学院校将生物化学、生理学、人体解剖学合并开设为人体正常功能学,迈出了生化课程改革的第一步,但就课程的融合,并不能够完全适应高职临床医学专业教育的需求,教学内容的重构更为迫切。笔者认为重构生化教学课程时应把握好“三衔接”的原则:与其他基础课内容的衔接,与后期临床专业课内容的衔接,与基层乡镇医院中的实际医疗问题衔接,摒弃原先的“孤立”式、“填鸭”式的教学方法。目前绝大部分教师授课已使用多媒体教学,但除此之外更应该建立一套完整的,行之有效的衔接方法,譬如,生物化学相关教学资料库的建立,该库主要以临床和基层医疗当中的实际案例为主,将生物化学课程当中的每一章内容能够尽可能的衔接,建立以人才培养目标为准则,与知识点联系紧密、实用,再配以多媒体教学、PBL教学等多种方法使学生对所学知识点更易掌握,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使高职教育的特点—任务驱动式的工学结合更好的落到实处。
通过“三衔接”式的横向与纵向联系的教学使学生明白生物化学的重要性和学习特点,学生在学习物质结构、功能、代谢的过程中能够紧密的与其他课程联系,能够将生物化学与疾病的诊断、检测、治疗和愈后的判断等有机的联系起来,形成一个完整的知识体系链,学生在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等方面得到一个全方位的发展。
笔者对开展课时重构、“三衔接”的实验班,普通班进行理论考试和病例分析考核。理论考试题是笔者将近年来国家执业医师考试题中的生化试题汇总,编排为满分100分的标准试卷,病例分析考核是从校附属医院抽取的10张生化检验报告单,满分10分。实验班和对照班各40名学生,均为全国高等学校招生统一考试录取,入学成绩经统计学处理无明显差异。两组学生平均成绩经SPSS 13.0统计学软件处理,采用t检验分析,发现实验班学生笔试、病例分析成绩明显优于普通班,达到了预期的目的(见附表)。当然,课时重构和课程之间的横向与纵向联系对带教老师的要求较高。
附表 两组学生平均成绩比较
注:与对照组比较,aP﹤0.05
目前,高职类医学院校的培训主要针对的是临床专业课教师,而基础课教师的业务培训在各院校均属薄弱环节,甚至没有开展。现阶段多数医学院校从事医学基础课教学的教师大都只能从生物类专业引进,临床医学专业毕业生绝大多数均愿意选择从事临床医疗工作,只有极少部分选择教育教学,且都主要从事医学专业临床课教学,多不愿从事基础课教学(目前有医学专业基础课培养的院校很少,且毕业生大多考硕、博、出国等,毕业后进研究所和一本高校的占多数),从而导致了高职类医学课程生化教师师资来源上有较大困难,从生物类专业毕业的院校毕业生的教学存在很大的局限性。为保证高职医学类基础课老师具有一定的技能性和实践性以及在课程讲授过程中具有针对性,应加强对这类基础课老师的培训力度(即使医学院校的非基础课专业毕业生,也很有必要进行再培训)。通过不定期到基层医院观摩、见习、收集病例,参与社区医疗中心的病案讨论,定期到高层次医学院校进修等多途径多举措来提高生化教师自身的业务能力,加深对所培养学生职业特点的认识,在高职框架下医学生化教学中游刃有余。
高职临床医学教育宗旨是为基层社区和农村乡镇卫生院培养高技能,高素质的医学实用性人才,解决农村卫生人才紧缺,且整体素质不高的现状,因此高职医学类教育在培养学生具有够用、实用的理论知识水平外,还应具有较强的实践动手能力和独立解决基本医疗问题的能力。笔者以高职医学基础生物化学课程为例阐述了重构生化课程学时分配,适当调整教学内容,提倡加强课程间的纵向、横向联系,并通过建立生化教学资料库库来达到“三衔接”的原则,通过以上几点的改革建议,使学生在基本知识,基本技能,整体素质方面得到全面协调的发展,同时以上几点建议也对其他医学基础课程在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方面有一定的借鉴作用。
[1]王廷杰,张悦红.医学生物化学教学的几点体会[J].山西医科大学学报(基础医学教育版),2006,8(2):144-145.
[2]席国萍,宋国斌.生物化学理论教学改革初探[J].基础医学教育,2012,14(6):422-424.
[3]冯俊荣,曲 慧.生物化学实验教学改革的探索与实践[J].科技信息,2012,23:178-179.
[4]许丽辉,高 媛.适应医学创新人才培养的生物化学实验教学改革初探[J].生物学杂志,2012,29(4):99-101.
[5]李宜川,胡灵卫.高等院校医学生物化学教学改革初探[J].教育与职业,2012,21,92-93.
[6]刘岸鸣.高职药学专业生物化学课程教学改革初探[J].教育理论研究,2012,22:153-1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