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亭
2012年党的十八大报告中,出现了一个过往极为罕见的新词:思想库。2013年十八届三中全会《决定》中,将此进一步“定格”为:中国特色新型智库。
智库即思想库、智囊团,又称头脑企业、顾问班子,是指专门从事开创性研究的咨询机构。它将各方面的专家学者集聚起来,整合他们的智慧和才能,为社会经济等领域的发展提供满意方案或优化方案,是现代领导管理体制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主要任务,是为决策者备供咨询,建言献策。
我国改革开放以来,一再强调决策的民主化和科学化问题,并为此作出了积极的努力。据国际上的不完全统计,在全世界智库分布中,中国占有429席,但这只是美国同口径1823个智库的23.3%,而且排名普遍靠后。
面对艰难复杂的改革和发展任务,我们的智库不是多了而是少了,不是强了而是弱了。所以十八大闭幕后,在年底的经济工作会议上,习总书记就提出要“建设高质量智库”。今年4月,更作出重要批示,强调要打造“中国特色新型智库”。这一重要结论,后来写入了三中全会《决定》。
影响中国智库发展的主要原因,还是我们“官本位”的决策制度。谁大,似乎谁就拥有了真理;“谁大听谁的”,成了尽人皆知的“潜规则”。当然,这也与智库本身存在的问题有关,一是“没超前”,二是“不超脱”。
所谓“没超前”,就是咨询研究缺乏前瞻性、预测性。不是跟在实际事件后面亦步亦趋、鹦鹉学舌,就是马后空炮、事后诸葛。所谓“不超脱”,就是咨询意见缺乏客观性、独立性。不是官方言论的诠释,就是领导“圣意”的揣测。因此,要建设好中国特色新型智库,一定要坚持“两超”的品质要求,即“超前+超脱”。
超前就是“下棋看五步”,见事早,反应快。领导者之所以需要智库,是因为他们整日忙于繁杂事务,无暇对涉及决策的背景和趋势、矛盾和焦点、目标和路径、举措和保障,作出系统的研究和分析。然而,他们所处的重要地位和决策的后果,又要求他们必须冷静周详、慎之又慎。领导人不借助外脑而单凭一己之能作出决断,往往不是左顾右盼、举棋不定,就是一着不慎、满盘皆输。在此情况下,解决问题和引领未来的决策,必须依靠超前进行的咨询研究来支撑。这些智库提供的成果,不会只是单一的结论,而是基于全面占有信息资料和充分调查研究基础上的多方案比较论证。他们或许会提出推荐方案,或许也会对多方案排出优先顺序,但他们知道,自己的使命仅在于指出种种的可能性及其优劣和影响,唯一的决策从来就是由领导人(或领导集体)作出的。正因为领导人在“多谋”成果的基础上进行“善断”,才有失误的避免和决策的正确。
超脱就是“不为五斗米折腰”,求真理、讲真话。咨询研究本来就是为领导服务的,但如果你想的说的和领导人一模一样、如出一辙,那要你这么一个“聋子的耳朵——摆设”又有何用?但是否我们就是要和领导人“死磕”对台戏呢?非也!智库不是以所谓“在野党”、“反对派”地位来标榜自身的“独立”,他应当是坚持科学理论、遵循发展规律,在倾听实践呼声、反映民意诉求的基础上,对问题提出专项、专题或一揽子解决的方案。任何领导人囿于知识、阅历和所处地位的局限,都容易作出一意孤行或偏听偏信的决断。但只要他善用智库,善于听取智库提交的全面而专业的分析和建议,他就可以做到“聚天下英才为我所用”、“集天下智慧为我所用”,从而成为真正的“一代明君”,树“一世英名”。
其实,我国不少的智库在内部研究阶段,都可以做到“两超”,但最后临门一脚,却变成了“哑炮”和“臭弹”。不是因为察言观色、一再“贻误战机”,就是掐尖去刺、最终“磨成鹅卵”。因此,对于这些智库的负责人来说,要倡导“第二种忠诚”即“真正的忠诚”。而对于进入“自媒体时代”的全社会来说,我们不需要“愚忠”,更反对“媚忠”,但只要是以祖国、人民和党的根本利益为出发点,尽管是“忠言逆耳”,大家也都要敢于担当、出言发声——这是大写的人社会责任感的表征,也是中国特色新型智库建设的品质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