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一步统筹居民生活用能合理增长
——杭州市区居民生活用能影响因素研究

2014-05-25 06:55汪璐
浙江经济 2014年7期
关键词:居民能源消费

汪璐

居民生活用能消费的特征

笔者从数据可获得性及实际生活用能消费特征出发,将生活用能界定为家庭居民住宅用能和交通用能,主要包括住宅的炊事、热水、照明、室温调节、家用电器等生活能耗,以及自驾车所需要的用能,用能消费载体主要有电力、燃气和汽油等。

消费总量持续增长。杭州市居民生活用能消费由2006年的200万吨标准煤增至2012年的400万吨标准煤,翻了一倍,年均增速为12.2%。同时,居民生活能源消费占全社会综合能耗的比重由2006年的7.9%攀升至2012年的11.2%,成为拉动全社会能源消费总量增长的因素之一。

消费结构日益优化。目前,杭州市区居民家庭能源消费以电力为主,其次是成品油、燃气(包括管道天然气、罐装液化石油气),煤等占极少量比例。

高收入家庭生活能源消费日增。收入的增加导致居民对能源消费需求的增加,2012年20%高收入家庭比20%低收入家庭水平高3.7倍,人均用电支出为低收入家庭的1.7倍,人均管道天然气消费支出为低收入家庭的1.2倍。由于高收入组家庭是汽车消费的主力军,高低收入组家庭在交通和通信方面的支出差距更大,2012年20%高收入家庭交通和通信支出为20%低收入家庭相关支出的4.4倍。

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总体利用率低下。可再生能源在居民生活中得到不断推广利用,但总体利用量占能源消费的比重极小。一是太阳能开发潜力有待开发。目前太阳能的利用更多集中在光伏发电和农村试点乡镇家庭太阳能热水器利用阶段,仅有少数的城区,如上城区对老旧住宅楼太阳能热水器一体化进行了改造试点。二是空气能的利用与普及率不高。空气能热水器的耗能是电热水器和燃气热水器的1/8,能克服太阳能热水器的局限性,但其购置成本高,价格往往是后者的几倍。三是生物质能源的开发利用有待加快。大量产生的城市垃圾已成为可再利用的生物质资源,目前杭州已建成垃圾焚烧发电企业5家,垃圾填埋沼气发电企业1家,总装机容量达8.6万千瓦,但利用规模仍较小。此外,风能、新型热泵等由于受到地理环境、客观条件制约等限制,开发利用尚不能满足居民生活用能增长的需要。

影响居民生活用能三大因素

生活用能源增减变动受多种因素的影响,其中包括居住方式和生活行为的改变、居民收入水平和购买能力的提高,以及生活能源供应结构的调整、各种生活用能设备社会保有量变化和新型节能技术在生活用能设备中的推广应用,等等。笔者将影响市区居民生活用能消费的因素分为规模因素、生活质量改善因素、行为因素三个方面。

规模因素。影响杭州市区居民生活用能消费需求的规模因素,主要是城市规模的扩大、城市化发展程度的提高,导致生活能源消费量迅速增长。一是庞大的人口增量是生活用能消费刚性增长的重要推动力。以2012年杭州市人均生活用能水平推算,不考虑其他因素带来的生活用能增加,2006-2012年新增市区常住人口消费生活能源约为42万吨标煤,占同期杭州生活能源消费增量的近1/4。二是住宅面积也间接反映生活能源,照明、采暖、制冷空间的增大导致用能量的相应增加。经测算,市区人均居住面积与居民生活用电之间的线性相关系数为0.96,人均居住面积的增加显著影响生活能源消费量的增长。

生活质量改善因素。生活水平越高,对能源的依赖性越大。一是收入水平的不断提高推动了能源消费的持续增长。市区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加带动家庭消费性支出的大幅增加,2012年市区居民人均消费性支出比2006年增长57.6%。二是耐用消费品不断更新换代。随着耗能用品的快速增加,相关能源消费量也迅速增长。三是私家车消费持续高涨催生油品高需求。私家车在方便居民出行、提高居民生活质量的同时,也带动了汽油等车用燃料的旺盛需求。2012年,市区居民家庭月人均车用燃料支出为1048元,是2006年的7.3倍,年均增长39.4%。

表1 杭州市市区城镇居民人均生活用能品种消耗数量变化情况

消费习惯、行为因素。如今人们逐渐由重实物消费转为物质消费和服务消费并重,由生存型消费转为发展型消费。杭州不少市区居民从节约家庭开支的角度能关注每月所用水、电、煤气费的支出情况,但从生活的细节上来看仍存在不少“盲区”,如不能留意控制空调的温度,调节油烟机的风速和燃气的大小,饮水机和电热水器全天开启,家用电器长期处于待机状态,不会主动调低电脑、电视的屏幕亮度,家庭用水重复利用率较低。不科学的烹调方式、追求大户型住房、大排量汽车的攀比心理和“好大心理”都对能源消耗产生影响。

缓解生活用能过快增长

杭州能源资源匮乏,一次性能源对外依存度非常高,自供率仅约3%。自然禀赋的约束决定了能源紧缺是杭州市“十二五”及更长时期内经济社会发展面临的常态。进一步统筹居民生活用能的适度增长,引导居民树立节能意识,养成良好的节能习惯,提高能源的利用效率,对确保杭州市可持续发展、建设“美丽杭州”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图/金川

适度控制人口增长,减轻能源消费压力。人口总量多少直接影响城市的资源配置和环境承载能力。在控制人口自然增长的同时,合理引导人口的机械增长,如通过提高制造业的智能制造水平,全面推进“机器换人”工程,加快产业转型升级,降低劳动密集型产业比重,减少对外来劳动力的需求,从而实现人口与社会、资源、环境的协调和可持续发展。

注重节能细节,倡导绿色低碳生活。大力宣传节能降耗的重要战略意义,不断提高全民的节能意识、资源意识和环境意识。要摒弃“自己掏钱,丰俭由我”的消费理念,在追求舒适生活品质的同时,要考虑到由此带来的能耗和生态成本。如改变粗放生活方式,选用节能插座或随手关闭家用电器,有效减少“待机电耗”;采用科学烹饪方式,有效降低燃气消耗:采用科学的档位控制,有效控制车用油耗等。继续深入推进“低碳社区”建设,进一步增强公众的能源忧患意识和自觉节约意识,把节约能源变成全社会的共同行动。

强化政策保障,提高居民生活用能效率。政府应在服务保障功能上发挥主导作用。一是要继续加快推进“公交优先”战略,努力提高公共交通的方便性、舒适度和效率。构建地铁、公交车、出租车、公共自行车、水上巴士“五位一体”的大公交体系,实现地铁、公交车、出租车、水上巴士、公共自行车五种方式“同台换乘”,充分发挥现有城市道路资源的最大同行能力。二是加快老旧住宅的节能改造,发展绿色建筑,加强新建住宅节能工作。全面实施住宅建筑节能评估和审查,重点开展太阳能光热、光电、地能、水能、空气源热泵等新能源的建筑一体化、规模化技术应用。三是考虑适时适度抑制私家汽车发展,控制汽车保有量,特别是限制高档次、大排量、高耗能汽车的消费和使用,继续推广新能源汽车和小排量汽车,继续实施车辆限号行驶的规定。四是对家用电器全面实行“能源消耗等级标志制度”和“高效节能器材认证制度”。

因地制宜规模利用,提高可再生能源和新能源比例。针对目前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利用率低的现状,要着眼“惠民”和“实用”的原则,集中人力、财力和物力,组织重点攻关。一是制定和实施配套的新能源支持政策,引导、促进和激励新能源的开发利用。发挥杭州市民营资本充裕的优势,鼓励各类民营资本进入新能源市场投资开发,特别要支持民营资本的规模化投资和经营。二是加快技术研发、应用和推进产业化。重视高素质专业技术队伍建设,突破技术瓶颈,掌握关键技术,培育和扩大新能源市场,降低新能源开发成本,同时根据生物质能、太阳能等不同的产业基础、技术成熟度和市场发展趋势等条件,实施相应的新能源技术应用和产业化策略,走“应用带动产业、产业促进应用”的循环发展道路,全面提升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利用水平。

猜你喜欢
居民能源消费
国际能源署:今年清洁能源投资将再创新高
石器时代的居民
国内消费
新的一年,准备消费!
第六章意外的收获
用完就没有的能源
————不可再生能源
40年消费流变
新消费ABC
高台居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