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建民,陈景华,宋丽艳,李玉强,张春蕾,李征楠,付维维
黑龙江中医药大学佳木斯学院,黑龙江 佳木斯 154007
2002年,教育部办公厅颁发了《关于加强高职(高专)院校师资队伍建设的意见》(教高厅[2002]5 号)[1],提出要“力争经过五年努力,建设一支师德高尚、教育观念新、改革意识强、具有较高教学水平和较强实践能力、专兼结合的教师队伍”。从政策层面揭示了“双师型”教师的涵义及师资队伍的建设标准。《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也提出:“要完善符合职业教育特点的教师资格标准和专业技术职务职称评聘方法”[2]。
近些年来,关于职业院校“双师型”教师的研究报道很多,但对“双师型”教师的标准研究较少。科学的考核标准也不清楚,更缺乏具体的指标细则,无法制定“双师型”教师的培养方案,直接影响着职业院校“双师型”教师的培养和队伍建设。所以,制定科学合理、具有可操作性的“双师型”教师标准是建设一支符合职业院校培养目标要求的“双师型”教师队伍的基础。
高等职业教育的培养目标是面向基层、面向生产、面向服务和管理第一线职业岗位,其人才培养规格具有明显的岗位技能特征,培养的是实用型、技能型专门人才。培养目标决定了对教师队伍建设有着特殊的要求,教师不仅要具有专业的理论知识,同时要有实际操作的能力;不仅自己具有实际操作能力,而且应具备把这种能力传授给学生的能力,具有适应市场需要的多专业教学能力,即具有“双师型”素质。符合这一标准的“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已经成为高职教育师资建设的目标和方向。
职业教育是一种特定的、以掌握生产技术和相关专业理论知识以及实际应用科学为主的教育形式[3]。最根本的的特点和最显著的标志是以能力为本位。在人才培养方面,更强调为社会开发劳动力资源,直接为社会培养应用性人才。其培养模式要求从事职业教育的专业课教师一定是“双师型”教师。
高职教育是高等教育的特殊类型,必须按照高等教育的客观规律办事,这就要求“双师型”教师不仅有较为丰富的专业学科知识和较高的专业学术水平,而且要有一定的高等教育理论知识。
职业教育所培养的人才必须掌握该专业的最新技术、最先进的生产工艺、最新标准和最新管理理念。相应要求教师必须具有继续学习的能力,适应社会经济发展,及时更新专业知识的能力。因此,不断提高自身专业素质、专业实践能力和教育教学技能,才能使学生掌握最新的知识、技术。
“双师型”教师是指具备良好的师德修养和教育教学能力,具备良好的行业职业态度、知识、技能和实际操作能力的持有“双证”的专业课教师,不是教师与工程师简单的叠加,而是知识、能力和态度等方面有机融合,将生产、管理和服务等方面的实践能力吸收内化,有效地再现并传给学生。制定的“双师型”教师标准要符合“双师型”教师的内涵,其标准要求专业教师既要有扎实的专业理论知识,又要有较强的专业实践能力和指导学生实践的能力。
根据教学标准委员会(IBSTPI)提出的教师能力标准,合格的教师应具备知识、技能、态度三个方面的能力和素质。2008年新评估方案对一级指标“师资队伍建设”中的“双师型”素质教师从三方面作了明确界定,即双师素质教师是指具有教师资格,又具备下列条件之一的校内专任教师和校内兼课人员:①具有该专业中级(或以上)技术职称及职业资格(含持有行业特许的资格证书及具有专业资格或专业技能考评员资格者),并在近五年主持(或主要参与)过校内实践教学设施建设或提升学术水平的设计安装工作,使用效果好,在省内同类院校中居先进水平;②近五年中有两年以上(可累计计算)在企业第一线该专业实际工作经历,能全面指导学生专业实践实训活动;③近五年主持(或主要参与)过应用技术研究,成果已被企业使用,效益良好。
西方发达国家很早就重视素质教育,注重创新能力的培养,并相继建立了职业教育体系,对从事职业教育的教师基本素质、专业实践经历、专业实践能力及相关执教能力都有严格的要求,有效解决了职业教育的师资培养问题。日本对职业学校专门课程的教师资格做出了规定:必须具有硕士学位,且在学校、研究所、医院、工厂从事与上课内容有关或与研究有关的业务[4-5];美国要求职业教师应取得相应专业的学士学位,并对所教专业技术课程有1年以上的实践工作经验,专业课教师必须有3年实践工作经验;德国的“双元制”教育模式[6],大部分州规定,高等专科学校的教师必须具备博士学位和该专业实际工作5年以上经历,两个条件具备才能应聘[7]。另外,丹麦、澳大利亚也规定高职教师必须拥有5年以上的实际工作经历,可见高职教师至少具有5年的职业工作经历是大多数国家的共识。
周谈辉教授曾就一个理想的职业教育专业师资所具备的素质归纳为以下几个方面:①专业精神与专业道德;②专业知识的能力;③专业技术的能力;④教学能力;⑤教材规划、设计与编制的能力;⑥教学测量与评量的能力;⑦职业教育的专业能力;⑧人际关系及技巧的能力;⑨上场与课堂管理的能力等方面。
“双师型”教师是高职学院师资队伍的特色之一。高职学院的“双师型”教师除了应该具备普通高等学校教师的共性素质外,还应具备一些特殊的素质,如理论与实践结合及其教育转化能力等,其知识储备更为全面。柴秀智在他的硕士论文“地方高职院校双师素质教师队伍现状及培养对策个案研究”中谈到:“双师素质”教师的内涵应当从以下几个方面理解:其一,高职教育的技术性、实用性和职业性特征,决定了其专业课教师和实践课教师应该是“双师素质”教师,是具有综合知识特征的高素质人才;其二,“双师素质”教师是具有一定学术背景并接受过专门训练的教师。他们不仅具有较高的教学水平、教学经验和教学能力,还要有较强的从事该专业工程技术实际工作的经历和经验,有较强的运用专业技术理论从事技术开发、技术转移、技术咨询服务、技术创新以及解决实际技术问题的能力;其三,“双师素质”教师是理论与实践并重的、高素质的、具有双重专业技术职称的复合型教师,是高职教育中一种理想的教师类型,是理想的教师培养和发展的目标。目前,在专业职教师资的培养方面还没有一套科学、合理、周密的培养标准,更缺乏具体培养方案,这就需要我们抓紧研究,尽快解决。
高职院校“双师型”教师应同时具备以下几个方面的素质及能力:①有良好的职业道德,既具有教书育人,又具有进行职业指导等方面的素质和能力;②具备与讲授专业相对应的行业、职业素质,要求具备宽厚的行业、职业基本理论、基础知识和实践能力[8]。此观点实践起来比较困难。“双师型”教师只要具备教育教学和专业技术两个领域职业资格并具有从事两个职业领域的实践活动能力及实践活动即可[9]。此观点又过于宽泛。
有人认为作为职教教师既要具有普通教师共同的基本品质,又要有职业教师应具备的职业素质,从而将其分为社科类“双师型”及技术应用类的“双师型”应具备的素质[10]。
综合以上所述,普遍认为“双师型”教师的素质应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素质、合理的知识体系、较强的教育教学能力、较强的科研教研素质、全面的职业综合素质、熟练的专业技能和实践能力、理论与实践结合及教育转化能力、社会交往、组织协调和综合管理能力、就业指导和创业教育的能力。以上是对“双师素质”教师标准进行的宏观的、较为宽泛的界定。但是目前,教育行政部门对职业教育各专业的教师专业标准没有界定,对“双师型”教师定量的资格标准仍然是空白。笔者认为,教师从教的专业不同,要求标准也不能完全一致。在对中医药行业“双师型”教师现状进行调研的基础上,其标准应为:
第一,基本标准:根据《教师法》的规定,取得高等学校教师资格,具备研究生或者大学本科毕业学历;具有该专业中级(或以上)技术职称及职业资格(含持有行业特许的资格证书及具有专业资格或专业技能考评员资格者)和教学能力者。
第二,专业技能标准:“双师型”教师的专业能力不但要具备从事职业教育的敬业精神和职业道德,同时要具备较高的职业教育理论、专业技术理论知识,并且还有较高的专业技能、生产操作能力以及解决生产中出现实际问题的能力,还需具备将行业职业知识及实践能力融合于教育教学过程的能力。同时“双师型”教师应适应社会经济发展,及时更新专业知识、能力,提高专业素质、专业实践能力和教育教学技能。
另外,不同层次教师还要有不同标准。
①中级“双师型”教师的专业技能标准
专业理论知识:系统掌握该专业的基础理论和专业知识,对该专业一些基本理论及实践有较深入的了解;掌握相关专业理论知识及应用知识;熟悉该专业有关技术标准和规范,了解国家有关法律和法规;了解该专业国内外现状及进展,对新技术、新理论有一定认识。
专业技术应用能力:掌握该专业各种技术操作原理,具有熟练的技术操作能力,能够独立进行各种技术操作,并且将专业技术身体力行传授给学生,指导该专业新技术应用方面的实验、实训、实习,并且具有一定的技术创新能力。
②高级“双师型”教师的专业技能标准
专业理论知识:系统掌握该专业的基础理论和专业知识,掌握相关专业理论知识及应用知识;熟悉该专业有关技术标准和规范,熟悉国家有关法律和法规,掌握该专业技术规范、技术规程和规章制度;掌握该专业国内外现状及进展,不断吸取新理论、新知识、新技术应用于实践。
专业技术应用标准:掌握该专业各种技术操作原理,具有熟练的技术操作能力,能够独立进行各种技术操作,并且将专业技术身体力行传授给学生,指导该专业新技术应用方面的实验、实训、实习,并且具有技术创新能力,具有能够解决实际工作中遇到的复杂问题的能力。
高等职业教育教师所具备的素质应较普通高校教师更为广泛、多元与专门化。中医药类高职高专“双师型”教师标准,既要适用于培养目标的要求,还要突出中医药行业的特点,这方面还有待于进一步的研究。
[1]教育部政报(04年开始改为教育部公报).关于加强高职(高专)院校师资队伍建设的意见(教高厅[2002]5号)2002,6(6)[EB/OL].http://www.moe.gov.cn/HLFtiDem o/search.jsp,2002-05-15
[2]新华网.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2010.7.29[EB/OL].http://www.chinanews.com/ed u/2010/07-29/2435145.shtml,2010-07-29
[3]颜海波.职业院校“双师型”教师专业能力标准的建构[J].河北大学成人教育学院学报,2010,(6):51-53
[4]赵有生.国外高职教育师资队伍建设的比较分析[J].吉林省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4,18(6):58-59
[5]桂毅.国外“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及对我国职教的启示[J].中国水运,2007,5(11):234-235
[6]孙晓莹.德国职业教育对我国职业教育发展的启示[J].教育研究,2006,(9):384
[7]王晓东.德国职业教育对我国职业教育改革的启示[J].沈阳教育学院学报,2008,(8):23-25
[8]叶小明,朱雪梅.“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的影响因素与模式探讨[J].高等工程教育,2006,(4):56-58
[9]王华兵.高职院校“双师型”教师内涵探讨[J].安徽商贸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2,(4):70-72
[10]黄斌.深度解读高职院校“双师型”教师内涵[J].教育与职业,2006,(4):36-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