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课程设计在内科护理教学中的应用

2014-12-13 08:35罗园珍
中国医学教育技术 2014年3期
关键词:课程设计内科护理

罗园珍

武汉铁路职业技术学院,武汉 430205

1 微课程概念

微课程理论是美国新墨西哥州圣胡安学院的高级教学设计师、学院在线服务经理戴维·彭罗斯于2008年秋提出的,其首创了声名远播的“一分钟的微视频”的“微课程”,其核心理念是在课程中把教学内容与教学目标紧密地联系起来,以产生一种“更加聚焦的学习体验”。戴维·彭罗斯因此被人们戏称为“一分钟教授”,他把微课程称为“知识脉冲”[1]。彭罗斯提出了建设微课程的五个步骤:①罗列课堂教学中试图传递的核心概念,这些核心概念将构成微课程的核心;②写出一份15-30 s的介绍和总结,为核心概念提供上下文背景;③用麦克风或网络摄像头录制以上内容,最终的节目长度为1-3 min;④设计能够指导学生阅读或探索的课后任务,帮助学生学习课程材料的内容;⑤将教学视频与课程任务上传到课程管理系统。同时,彭罗斯还认为这将成为一种知识挖掘的框架,微课程将提供一个知识挖掘的平台,并告诉学生如何根据学习所需搜索相应的资源;允许学生对自己的学习有更多的主动权,自主地挖掘所需的知识点,有针对性地开展学习;并且这种主题集中的微课程能够有效地节约学习时间[2]。国内率先提出微课程概念的广东佛山教育局胡铁生认为,“微课程是指按照新课程标准及教学实践要求,以教学视频为主要载体,以反映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针对某个知识点或教学环节而开展教与学活动的各种教学资源的有机组合”。具体地说,微课程就是指将教学目标聚焦在某一个环节上,利用最短时间讲解一个知识点、一个教学重点、难点、疑点、考点或作业题、考试题、模拟题等的一种微型教学。微课程可以理解成一堂课的一个片段。通过这个片段,可以促进学生学习行为的发生和心智的发展,体现教师的助学能力和智慧。微课程的核心内容是课堂教学片段,同时还包含与该教学主题相关的微教案、微课件、微练习、微反思、微点评等辅助性教学资源。在微课程讲授完毕之后,还应提供习题、练习测试等教学资源供学生巩固所学知识。微课程的核心价值在于“微”:内容微、问题微、研究微,其内容直指具体问题,主题突出,一事一议,一事一课,将知识进行碎片化、情境化、可视化处理,使之为智能手机、平板电脑等各种便携式终端提供内容服务。微课程以微视频为核心教学资源开展教学,可以整合常规课程教学,也可以供学生自主学习;微课程适用于正式的课上学习、非正式的课后学习或兼而有之。微课程的呈现形式主要是短小精悍的微型教学视频,也可以是其他形式的多媒体微内容,如文本、音频,等。为保证微课程的教学质量,微课程还必须具备一套完整的教学设计,包括课程设计、开发、实施、评价等环节,尤其注重对学生学习课程内容的学习支持服务。微课程随着教学需求、资源应用、学生反馈的变化而处于不断的动态发展之中。现有的微课程基本采用网络课程的形式呈现,在常规课程教学中应用比较少。笔者将微课程理念引入内科护理课堂教学中,在传统教学方法与微课程整合中做了一些大胆的尝试,取得了一些经验。

2 微课程设计在内科护理教学中的应用

许多从事内科护理教学的教师,都有这样一些感受:①内科护理是理论与实践紧密联系的课程,不像基础护理那样可以多做操作练习,也不像外科疾病护理那么直观。讲理论时学生不容易理解,若多做护理措施演练,课时又不够;②在讲解内科疾病发病原因、临床表现、辅助检查等时,由于许多学生没有学好病理、生理、健康评估等先修课程,往往需要花很大精力帮助学生回顾相关知识并讲解如何将这些知识运用到内科护理中,在知识衔接方面很费周折;③传统的内科疾病病人护理方面的影像资料时长一般为30-45 min,播放时间较好,教学效果不佳。笔者从事内科护理教学十多年,一直在探索解决这些问题的方法。如使用案例导入法、换位教学法、角色扮演等多种方法,也收到了一些效果。但是,总有教师担心下课时内容讲不完,学生却是一头雾水的困惑。而短小精悍的微课程,正好弥补了上述教学方法的不足。笔者从2013年3月开始,在内科护理学教学中运用了微课程设计,通过系列微视频的使用及课后学习支持,加强师生互动,极大地提高了学生学习兴趣,学生学习成绩也大幅提升,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现以《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病人护理课堂教学过程为例,报告微课程设计在实际教学中的应用。

2.1 设计思路

慢阻肺病人护理措施中的呼吸功能锻炼,是该疾病护理的重点内容之一。在没有使用微课程设计前的课堂教学中,主要采取教师现场演示一遍,学生当堂学一遍的方法,缺少课后练习的环节,使得许多学生没有掌握呼吸功能锻炼的方法,今后在临床实践中,根本无法教会病人实施呼吸功能锻炼。自从在该课堂教学中使用了微课程设计理念,并制作了呼吸功能锻炼微视频及课后测试题微视频后,学生普遍掌握了呼吸功能锻炼技术,并能指导他人进行呼吸功能锻炼,学习积极性空前高涨。该微课程设计主要包含微视频制作(呼吸功能锻炼及该节测试题2个)、课堂实施、课后网上复习、学生反馈、教师同步或异步答疑五个环节。其设计如表1及表2所示。

表1 呼吸功能锻炼微视频设计内容表

2.2 课堂实施步骤

步骤一:按传统课堂教学方法,用多媒体投影仪放映PPT课件,主要内容为慢阻肺的概念及病因病机、临床表现、辅助检查,等。教师结合临床案例做详细的讲解,时间安排为15 min。

步骤二:微课程应用,多媒体投影仪播放事先录制好的微视频(呼吸功能锻炼),时间安排为8 min,微视频设计表见表1。

步骤三:“翻转课堂”教学方法应用,分别请五位学生上台讲解慢阻肺护理措施中的一种护理措施,即心理护理、起居护理、饮食护理、病情观察、用药护理,时间安排为8 min时间。

步骤四:请课代表(学生)作课堂小结(重点回顾),时间安排为4 min。

步骤五:布置课堂作业及课堂指导答疑,时间安排为10 min。

步骤六:课后微课程视频(包括呼吸功能锻炼及该节测试题共2个微视频)放入学生QQ群共享,供学生随时上网复习演练。教师同步或异步上网解疑答惑,与学生互动。

表2 慢阻肺患者护理课后测试题微视频设计内容表

2.3 教学效果

微课程的核心内容是微视频,笔者制作的慢阻肺患者呼吸功能锻炼微视频时长只有8 min,较之传统的30-45 min的影像资料,更能在短时间内集中学生注意力,避免了疲乏和分神,因而提高了学生学习兴趣和效率,其课后还可以上网进行复习巩固,结果所有学生全部掌握了呼吸功能锻炼技术。较之以往沉闷的课堂氛围,微课程设计就像一剂兴奋剂,使学生的思维瞬间活跃起来,参与课堂讨论的积极性大增。该课程另外一个微视频(慢阻肺患者护理课后测试题)时长只有2 min,放入学生QQ群共享中,方便学生随时随地进行复习和测试,极大地提高了学生学习成绩。微课程设计中教师在网上同步或异步答疑环节,不仅帮助学生解决了具体问题,还增进了师生友谊,使课堂教学气氛更加和谐。

3 体会与讨论

微课程设计的核心要素微视频一般时长在3-5 min,很少超过10 min。而我们以前做的精品课程录像视频的时间大多在45 min左右(一节课),实际播放时极易引起学生视觉疲劳,注意力难以长期集中,导致许多教学资源的闲置和浪费。微课程的特点是短小精悍,能在几分钟的时间内将一个概念、一种操作方法、一道或一组习题讲清楚。设计开发微课程拍摄视频时,用智能手机都可以完成,操作简单、价格低廉、可行性强。学生学习微课程时,既可以在现实课堂上正式学习,也可以在网络上非正式学习,从而使学生选择的自由度提高。而电脑和智能手机的普及,也为微课程的大力推广和应用提供了便利。微课程需要不断完善和更新,还需要提供教学支持服务。教学支持服务可分为师生之间的在线同步、异步交流两种形式,让学生的学习可以无处不在,使得课上的正式学习与课外的非正式学习统一、连续。由于武汉铁路职业技术学院的校园信息港学习平台有待进一步完善,故而课后教学支持服务主要以QQ为载体进行同步或非同步的交流、答疑。在我国微课平台的先进性方面,上海交大的经验值得借鉴。上海交大的南洋学堂平台建设,从2013年4月16日开始,在极短的时间内已建成200余门高质量的微课程,点击量惊人[3]。而我国最早的(2011年)佛山微课由于教师和学生缺乏上传和修改的权限,久未见更新,使用效率大打折扣。笔者在内科护理教学中,制作了大量的微课程。一个概念(如呼吸困难)、一个操作(如呼吸功能锻炼、系统性红斑狼疮病人的皮肤护理,等)、一组课后练习题,都可以制作成一个微课程,方便学生随时随地进行学习。相信微课程设计和应用在医学教育方面还将发挥巨大的作用。

[1]黄建军,郭绍青.论微课程的设计与开发[J].现代教育技术,2013,23(5):31-35

[2]梁乐明,曹俏俏,张宝辉.微课程设计模式研究—基于国内外微课程的对比分析[J].开放教育研究,2013,19(1):65-73

[3]余建波,郑益慧,南洋学堂“微课程”设计与实现[J].中国教育网络,2013,(10):31-34

猜你喜欢
课程设计内科护理
舒适护理在ICU护理中的应用效果
呼吸内科治疗慢性咳嗽的临床治疗体会
龙凤元素系列课程设计
中秋明月
建立长期护理险迫在眉睫
急诊消化内科上消化道出血治疗
MOOC环境下微课程设计研究
中医护理在社区护理中的应用
PBL教学法在中医内科临床教学中的应用
PBL与CTM在中医内科教学中联合应用初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