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海荣
第四军医大学教育技术中心,西安 710032
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微博”、“微信”、“微电影”、“微小说”等与“微”有关的新生事物迅速崛起,使人们进入一个以“信息化”为特征的“讯息极度微缩”的知识经济时代。这种资源形态的碎片化、微型化、主题化发展趋势也蔓延到教学领域,各种类型的“微”教学实践在国内外如火如荼地展开。2012年底,首届全国高校微课教学比赛使微课程正式登上我国高校教育教学舞台,“微课程”成了教学新宠。尽管目前在院校应用不多,但已经成为教育界的热门话题,有专家直言微课将成为未来几年最有前景的教育技术之一。
微课程(micro-lecture)的雏形最早见于美国北爱荷华大学McGrew LA教授所提出的60 s课程(f 60—second course)以及英国纳皮尔大学Kee T P提出的1 min演讲(The one minute lecture,OML)。现在热议的微课程概念是2008年美国新墨西哥州圣胡安学院的高级教学设计师、学院在线服务经理Penmse D提出的。他把建设微课程分为五个步骤:罗列教学核心概念;写30 s以内的简介,为核心概念提供背景:录制长为3 min的教学视频;设计、引导学生阅读或探索课程知识的问题;上传教学视频与课程任务到课程管理系统[1]。这个完整系统作为一个教学支持性资源,为教师授课和学生自主学习提供帮助。
随着微课在国外的兴起,近年来国内一些教育工作者也开始对微课程进行研究。2010年,广东佛山教育局率先在国内组织开展了全市中小学教师优秀“微课”资源征集与评审活动,首次给出“微课”概念并开展了一系列“微课”建设实践与应用研究。以胡铁生为代表的学者提出微课框架可以用“非常5+1”来形容。“1”是5-8 min的微视频,以此视频为核心,整合微教案、微课件、微练习、微反思、微点评“5”个配套资源,共同组成微课[2]。这5个部分既可以根据实际应用任意组合成完整的课堂,也可以单个分拆出来使用,满足师生的个性化教学和个性化学习需求。
因此,“微课”是指以视频为主要载体,记录教师在课堂内外教育教学过程中围绕某个知识点(重点、难点、疑点)或教学环节而开展教与学的活动过程,它的核心是课堂教学视频。此外,还有相关的教学设计、素材课件、教学反思、练习测试及师生互动等辅助性教学资源。这些资源以一定的组织关系和呈现方式共同构建了一个半结构化、主题式的“小环境”,是在传统授课的基础上继承和发展起来的一种新型教学形式。
“微课”既不同于传统单一资源类型的教学课例、教学课件、教学设计、教学反思等教学资源,又是在其基础上继承和发展起来的一种新型教学资源。
1.2.1 教学时间短 传统课堂教学“一节课”大多以40-45 min为基本时间单位,主要的教学方式以教师讲授为主,中间穿插互动提问,等。而微课是针对某个知识点进行讲授的“小”课程,是供学生自主学习的简短“微视频”,时间一般在 5-8 min[3],要求在最短时间内体现明确的教学目标,集中说明一个问题,便于学生理解吸收。
1.2.2 教学内容精 “精”指“微课”选取的内容要精炼、集中,有代表性和典型性,它的作用是突出课堂教学中的重点、难点和疑点内容,把传统一节课要完成的众多教学内容,分成许多个知识点,再从中选取某一个进行讲授,如此可以做到问题集中,主题突出,能瞬间抓住学生的眼球,在最短时间内使其将注意力集中在这个单一主题上。
1.2.3 传播方式活 “微课”因其小而精的特性决定了它可以采取多种媒介传播方式。其视频及配套辅助资源总容量一般只有几十兆,发布者可以采取支持网络在线播放或下载的多种流媒体格式进行传播。学生既可以在线观摩学习,也可以将其下载到笔记本、智能手机、平板、MP4等便携式智能化数字终端设备上,根据自己的时间安排,随时随地进行自助式学习。这种“快餐式”的传播方式实现了教学资源利用的随机性、自控性和反复性。
1.2.4 教学效果好 “微课”以教学视频为主线整合课堂教学时使用到的教案、多媒体素材、课件,课后的教学反思、学生的反馈意见和学科专家的点评等相关教学资源,构成了一个主题鲜明、类型多样、结构紧凑的“主题资源包”,营造了一个真实的微教学环境。学生在这种真实、具体、典型化的“自助”教学模式中,通过自主学习和在线交流,很容易实现知识的“隐性”提高,效果比较好。
微课资源的开发设计是一个较为复杂的系统工程,一般要经过选题设计、结构设计、语言设计和时间设计等基本环节。
一节微课所选的主题一定要有针对性、典型性和示范性,要简洁凝炼,涉及的教学内容清晰明确,可以是课前引导、关键概念解释、难点突破;可以是知识拓展、案例剖析、题型归纳;也可以是方法传授、经验交流和技能展示,等。关键的一点就是选题一定要有代表性,要能以小见大,解决问题,就像同一题材的电影和电视剧。如果把电视剧比作一堂传统课,电影就是一节微课。那么电影的拍摄难度肯定要高于电视剧,因为电影比电视剧更加精彩浓缩。微课教学要取得预期效果,就要像拍电影一样选取教学内容中的某一个知识点或专题或实验,进行精雕细琢。
微课的教学结构一定要简短完整,脉落清晰,要包含导语引入、问题提出、概念解释、互动答疑、总结归纳等要素。首先,主题切入要引人注目,力求新颖,或开门见山,或设问开题;其次,内容讲授线索要清晰,尽可能围绕主线展开,突出重点内容,去除可有可无的举例、证明等侧枝旁叶;第三,讲授重点内容、罗列论据时要精简,力求论据充分、准确,不会引发新的疑问;第四,收尾要干净利落,好的总结可以对讲授内容起到提纲挈领的作用,加深对所学内容的印象,减轻记忆负担,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让学生能清晰地感觉到通过这节课学到了什么。
微课由于时间长度有限,语言的准确、简洁就显得尤为重要。在教学语言设计过程中,要注意把讲述内容同语言表达方式、手势、表情结合起来,要注意关键字、关键词的作用,做到心中有数,收放自如。在要求语言生动,富有感染力的同时,做到精炼,一语中的,尽量让传达的内容与讯息引人注意,通过抓住人心、富有个性的语言风格使教学产生良好的互动。
微课所追求的目标是通过有限的时间,来表达更多优质教学信息,它是课堂教学过程片段性的情境再现。通过大量医学实践分析,人的最佳有效注意力为10 min左右,这就要求相对较为宽泛的传统课堂,一节微课的时间长度一般应为5-8 min,最长不超过10 min,选择这样的时间长度,最易于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消化,收效最好。
在首届全国高校微课教学比赛中,教育部将微课定义为:以视频为主要载体记录教师围绕某个知识点或教学环节开展的简短、完整的教学活动。对微课的录制提出了明确要求,即图像清晰稳定、构图合理、声音清楚,能全面真实地反映教学情境,能充分展示教师良好的教学风貌;课程时长在20 min以内,采用单一视频形式,可采用多机位拍摄,以满足完整记录全部教学活动的要求;成片中的多媒体演示及板书要完整、清晰[4]。那么,要录制一节高质量的微课,至少要在前期准备、现场录制、编辑发布三个阶段做足功课。
微课录制的前期准备工作十分重要,教案撰写、素材准备、课件制作、分镜头设计和仪容仪表整理,等,这些都是微课录制前需要精心准备的工作。特别是演示课件和分镜头稿本一定要下够功夫。一是课件要丰富。一节课教学思路是否清晰明朗,内容是否精炼集中,讲授是否通俗易懂,跟演示课件的设计有很大关系。现在普遍使用的是Powerpoint演示文稿制作软件,它可以将文字、图形、图片、声音、动画等多种形式结合在一起,是一款适合制作及播放的教学软件。录制视频所用的课件,要尽量做的简洁、美观、大方,电脑分辨率调整为1 024×768及以下,不低于720×576、码流128kbps-2 Mbps之间,帧速≥25FPS,跟摄像机调整同步,确保画面质量;二是脚本要详细。分镜头脚本是录制微课的依据和蓝本,录制前期授课教师要对视频录制的预期效果进行初步设计,摄像师也要提前熟悉课程内容及教学过程,提出拍摄方案,大家一起讨论沟通,写出包括每个画面、场景的调度、画面的构图和指向性等分镜头稿本,确保录制工作顺利进行。
录制微课视频时,除了保证现场设备运转正常,录制现场环境安静整洁外,要特别注意镜头的运用、现场画面的切换和互动环节的掌控,确保录制过程顺利流畅,一气呵成。
3.2.1 镜头表意要准确 微课主要是运用视觉形象来说明内容,拍摄中要尽量让每个镜头都有表意功能,要么是表述知识,要么在调节注意,不能杂乱无章[5],空洞无物。譬如讲自然科学,自然科学包括许多有趣的事情,如生命靠什么维持,人体各器官的功能作用,医疗新技术的产生和应用,等,主要靠视觉形象来证明。微课也是如此,学生在根据自身特点选定了某个微课后,能否吸引他继续学下去,就要看这节微课的视觉形象是否吸引人,也就是画面好看不好看,能不能说明问题,也都需要通过镜头的准确表意来达到目的。录制中要充分发挥全景、近景、中景、特写及运动镜头的表意功能。例如:当教师讲授镜头过长,并且所讲内容未用课件演示时,就要变换使用全景和中景镜头;如果是使用演示课件来阐明观点或归纳总结,就要用特写镜头来突出知识点。
3.2.2 画面切换要及时 在微课的录制过程中,画面切换要依据讲授内容的进展和表现形式的需要及时进行切换,要充分运用画面的变换增强课程的吸引力。一般录制都是多机位,通过切换台进行调控,由于每个机位分工不同,传送画面所起的作用也不同,画面的适时切换,可以使整个流程张弛有度,适宜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维持其注意力保持。如学生在观看教师讲授视频时,一般是相对放松的状态,主要通过观看教师的肢体语言,聆听教师的讲授声音来学习。而当突出知识点并伴有演示课件时,学生就处于相对紧张的状态,这时课件演示的内容往往是需要学生理解和掌握的知识点,画面就要及时切换过来。在切换过程中可以使用各种滤镜特技,用以缓解长时间使用一个景别画面所带来的视觉疲劳。需要注意的是,画面切换要符合逻辑,强调它的方向性、合理性、准确性和连贯性。
3.2.3 互动环节勿遗漏 提问答疑,这样的师生互动是教学过程不可或缺的一个重要环节,微课录制也不例外。恰当的提问能够促进学生的思考,调动课堂的积极性,活跃氛围,微课录制就需要这些恰当的视频表现。如何捕捉这些稍纵即逝的精彩瞬间,摄像师在提前熟知授课内容和拍摄脚本的同时,要手疾眼快,用镜头及时捕捉课堂中出现的互动环节,保证这个环节所有的互动都能较好地呈现在画面中,并且课堂氛围不会被打断,教师和学生的情绪能保持连续,使微课视频具有更好的统一性和完整性。
3.3.1 视频编辑 微课视频编辑以前期分镜头稿本为主导进行。要有片头、片尾,等,在主体风格或表现形式确定后,开始对前期录制的视、音频素材和演示课件进行剪辑合成,同时根据需要添加字幕、音乐和特技等包装要素,使整个成片画面协调流畅,风格清新唯美,既能体现教师的上课水平,又能突出制作技术的专业。譬如一个微课视频成品,打开后要能直观地看到课程题目、授课人、学习目标、学习要点、配套练习、学习总结、拓展资料等字幕提示,学习过程中的知识点要方便记忆、易于总结、反思和拓展,片尾的字幕总结要简明扼要、干净利落。
3.3.2 视频发布 微课视频编辑完成后,应根据不同的流媒体要求输出不同的文件格式,以便发布到校园网络教学平台或常见的大众视频网站,如优酷、土豆,等,方便学生在线点播或下载。微课视频生成格式以WMV、AVI、MP4、JPG 等以常见格式为主,分辨率大小为640×480或320×240。音频采样率应为44.1K、比特率64-320,音频格式一般为 WMA、WAV、MP3,等。发布时要注意标题、简介、标签及关键字的填写,特别是标题、标签的填写,要让用户容易在搜索引擎中找到,可用常见关键词作标题,甚至可扩大范围填写标签,方便用户搜索[6]。
微课作为一种新兴的教学方式,打破了传统课堂教学的束缚,以其“微”广受欢迎,它为学生提供了易用、易得、适用、实用的学习资源,为授课者提供了优质教学辅助和参考资源,也为学习模式的创新运用提供了有力支持。相信在广大教育工作者的共同努力下,微课会不断得到发展壮大,成为全民教育、终身教育必不可少的一种教学模式和学习方式。
[1]胡铁生.我国微课发展的三个阶段及其启示[J].远程教育杂志,2013,(4):36-37
[2]胡铁生.“微课”:区域教育信息资源发展的新趋势[J].电化教育研究,2011,(10):61-65
[3]张田曦.信息时代下的微课理解[J].软件:教育现代化,2013,(11):12-13
[4]张晓君.微课程视频制作中的注意引导设计[J].现代教育技术,2013,(8):105-107
[5]郑红.心理学原理与应用[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11:126-168
[6]张慧勤.录屏式微课的制作与应用初探[J].教育信息技术,2012,(11):52-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