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院校专业设置与区域经济适应性研究——以江苏沿海地区为例

2014-02-06 15:25曹玉平
职教论坛 2014年9期
关键词:人才需求江苏设置

曹玉平

高职院校专业设置直接影响高职教育能否服务区域经济建设,同样影响毕业生的就业。“十一五”期间通过调整资源结构、加大投资力度建设实验实训基地,促使江苏沿海高职教育发展迅猛,并呈现良性发展的态势。江苏沿海“十二五”规划将实现跨越发展,必将调整产业结构、转变经济发展模式,研究和构建江苏沿海高技能人才培养体系、建立合理的专业体系是适应江苏沿海区域经济发展的急需,也是发展江苏沿海高职教育的关键。

一、江苏沿海高职院校专业设置的现状分析

江苏沿海10所高职院校(民办院校2所)中有1所国家级骨干院校、2所国家级示范院校、3所省级示范院校,有国家级、省级特色专业55个,国家级、省级精品课程68门,省级精品教材62部,国家级、省级实训基地28个,省级优秀教学团队15个。江苏沿海高职院校专业设置日趋合理的,覆盖高职专业目录的所有19个大类,专业点达到322个;在校学生约8万余人,毕业生就业率达到94.8%[1]。

优化第一产业、做强第二产业、扩大第三产业是目前江苏沿海产业结构调整的总体策略,在国民经济中第一、二、三产业以 15∶45∶40为宜。江苏沿海高职院校设置的专业基本能适应当地三大产业发展,但在三大产业中专业的集中程度明显不均衡,缺乏优化的专业结构,特色专业群明显不足。

据江苏沿海高职院校2013年招生计划统计,布点院校数名列前16位的专业依此为:机电一体化(8 所)、会计、物流管理、电气自动化(7 所)、数控技术、计算机应用技术、应用电子技术(6所)、软件技术、建筑工程技术、模具设计与制造、机械制造及其自动化、汽车技术服务与营销、市场营销与策划(5所)、生物制药、报关与国际货运、旅游管理(5所)。显而易见:位列前6位的专业是财经类、电子信息类和制造类,这些专业都与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紧密相关,充分说明第二产业、第三产业在江苏沿海发展迅速;热门专业的集中度很高,但涉农专业明显偏少,设置涉农专业较全面的仅有南通农业职业技术学院,涉农专业的设置数和招生数都十分稀少,与第一产业应占江苏沿海国民经济的15%严重不符;江苏沿海海洋养殖快速发展且具有丰富的海洋资源,却十分缺乏海洋养殖和海洋资源开发人才,然而当地高职院校与海洋养殖和海洋资源相关专业的招生数和设置数均为零;港口和运输是江苏沿海的特色产业,目前较全面设置港口及运输相关专业只有南通航运职业技术学院,此外少量设置相应专业的还有南通职业大学和连云港职业技术学院,但招生数普遍很少,唯一值得欣慰的是设置物流管理专业的有八所院校、设置报关与国际货运专业的有五所院校,而且招生数也属正常范围。

二、江苏沿海高职院校专业设置的存在问题

(一)专业布点过多但规模普遍偏小

当前高职教育发展讯猛,江苏沿海也不例外,其高职院校专业设置数明显增加,目前江苏沿海10所高职院校设置了电子信息、数控技术、建筑工程、机电一体化、物流管理、会计与审计等专业,所设置专业涉及面广,能很好地满足江苏沿海经济发展及产业结构调整的人才需求,然而目前江苏沿海高职院校所设置专业存在布点过多、专业规模偏小等缺陷,一哄而上地设置热门专业,对将来产业结构调整的适应性估计不足。如2008年只有2所院校设置了汽车技术服务与营销专业,但到2013年就达到6所院校,部分院校无论是历史沿袭还是发展趋势都不具备设置该专业的条件,导致产生异质专业结构,严重影响高职院校的后续发展,对高职院校形成专业规模十分不利,造成教育成本增大、资源利用率降低、教学管理和组织繁杂,必将对教学质量产生严重影响。目前江苏沿海高职院校有的专业规模偏小,招生数各校在30-40人左右,个别专业甚至不足20人,这样必将浪费教育资源,无法达到专业规模化。

(二)设置专业的结构缺乏合理性

影响和制约高职院校专业结构的因素颇多,区域经济结构变化和产业结构调整对它的影响和制约尤其关键,它们直接影响高职院校专业设置与结构调整。目前江苏沿海正快速发展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但当地高职院校与第三产业相关的热门专业无论是布点院校数还是招生数都趋于饱和,而且热门专业集中度很高,但是十分稀缺涉农专业,全面设置涉农专业的仅有南通农业职业技术学院,农业生产的集约化和工业化急需大量农业技术人才,涉农专业与竞争白热化的热门专业比就业前景更加广阔;制造类、土建类专业是江苏沿海高职院校的主干专业群,但它们与江苏沿海新能源、新材料、汽车制造和生物制药等产业群的契合度偏低;港口和运输是江苏沿海的特色产业,然而全面设置此类专业的只有南通航运职业技术学院,此外少量设置相应专业的还有南通职业大学和连云港职业技术学院,但招生数都少得可怜[2];设置机电一体化、机械制造及其自动化等专业的高职院校偏多,设置与新装备、新医药、新能源、新材料等相应专业的偏少甚至为零;江苏沿海海洋养殖快速发展且具有丰富的海洋资源,然而当地所有高职院校均没有设置与海洋养殖和海洋资源相关的专业。

(三)设置专业时缺乏前瞻性

短期性和自发性是人才需求的特点,而滞后性和周期性是人才培养的特点,因此高职院校设置专业就应该适度超前,必须预测地方经济和产业结构的人才需求,尽量提前培养地方所需技能人才,但目前江苏沿海高职院校设置的专业都存在前瞻性缺乏,由于第三产业集中大部分的新兴行业、新兴产业,因此第三产业相应的专业前瞻性缺乏尤其严重。“十二五”期间江苏沿海将以服务沿海大开发为重点,以对内对外开放为目标,加快发展科技研发、信息软件、现代物流等服务业。当地高职院校此类相关专业前瞻性馈乏,如有7所院校设置了计算机应用技术,其培养目标:具有计算机基础理论知识和扎实的实践操作能力,能对计算机系统软、硬件资源进行应用、管理和维护,具有网络应用、工程建设、设备管理与维护的能力,但毕业生就业状况并不令人满意,而涉及3G技术、商务软件开发等就业前景良好并急需大量人才的专业,当地高职院校目前几乎没有设置。

(四)所设置专业与支柱产业的匹配度欠佳

高职院校设置的主干专业应该围绕地方支柱产业,并围绕主干专业设置若干关系密切的相关专业,逐渐形成良好的专业群,这样设置的专业群有利于组织教学,有利于充分利用设备和实训实践场地,有利于充分发挥教师的潜力。

观察江苏沿海三市的“十二五”发展规划不难发现:当地正充分发挥区域优势、加快发展第二产业、打造江苏沿海产业带,重点建立船舶修造、汽车、新能源、新医药、生物技术、海洋生物、精细化工、石化、精密机电、农副产品深加工等产业集聚区,力争新能源、新医药、海洋生物、生物技术在国内保持领先地位,促使装备制造、船舶修造、精密机电、生物制药、电子信息和晶体硅等方面取得重大发展,将江苏沿海建设成大型的工业密集区,逐步形成产业集群,达到区域经济快速增长,而人才是实现该目标的关健因素[3]。江苏沿海人事部门的资料显示:随着江苏沿海大开发,必将出现人才需求高峰,2013-2015年船舶修造、汽车、新能源、新医药、生物技术、石化等重点产业需要50-60万人,其中装备制造产业、新材料产业、物流产业、现代服务业等高技能人才的需求均在5万人左右。江苏沿海大开发、沿海产业带的形成不仅对技能人才数量有新要求,而且对人才专业结构也有特殊要求,作为培养高技能人才的高职院校就必须适应区域经济建设,依据人才需求类型实施针对性培养,培养出适应支柱产业的高技能人才[4]。然而目前江苏沿海高职院校设置的专业与区域支柱产业相匹配的专业偏少,因此设置与江苏沿海“十二五”规划支柱产业相匹配的专业尤其重要。

(五)专业申报过程缺乏严谨性和科学性

江苏沿海部分高职院校在设置专业时缺乏严谨性和科学性。其具体表现:申报专业单纯由学校教务处实施,但是由于教务处相关工作人员工作繁忙而且相应的专业理论知识馈乏,只能凭上级文件和主观经验来申报专业,导致专业设置普遍跟风随大流、“热门”专业重复设置;或者专业申报采取层层摊派,最后由个别专业教师来完成申报工作,由他们进行可行性论证和撰写申报方案,而由个别教师进行的专业论证和撰写的申报方案普遍受教师个人能力的制约,要做到准确全面确实困难,调研人才需求时常常走过场敷衍了事,如此的专业设置论证明显缺乏科学性和严谨性。

三、江苏沿海高职院校专业设置的建议与对策

(一)明确市场需求,优化专业结构

区域经济、产业结构、人才需求和毕业生就业趋势决定招生规模和专业设置。江苏沿海高职院校在设置专业时应该主动适应江苏沿海经济发展、产业结构调整和人才需求的变化,立足江苏沿海的特色产业、产业结构和行业技能人才需求及学生个性化发展,寻找高职教育与区域经济和学生个性发展三者的结合点,与江苏沿海繁荣经济、扩大就业、促进社会和谐紧密结合起来。

热门专业应该“降温”,必须适当控制其发展,尤其应该避免与普通高校设置雷同的专业,这样才能实行错位竞争,要紧扣江苏沿海区域经济对高技能人才的需求,结合产业近期需求及今后发展前景来设置专业,具体措施如下:

首先涉农专业应该设法“升温”。通过增设奖学金、降低学费、提供专业补贴和就业优惠政策等手段激励学生选择涉农专业,通过政府扶持增加涉农专业的办学经费,干预江苏沿海高职院校设置涉农专业,确保所培养的涉农专业技能人才能满足江苏沿海第一产业的需要。

其次实行专业淘汰制。连续三年就业率低于江苏沿海平均水平的专业就应该缩减招生计划或停止招生;对不适应江苏沿海区域经济发展和产业结构调整的专业就应该撤消。

再次进一步加强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中职教育与高职教育的沟通与衔接。增加高职院校对中职毕业生的招生数,建立并扩大高职院校毕业生转入本科院校学习的通路和规模。促使中职教育与高职教育的教学体系和课程系统建立良好衔接,达到优化高职教育的教学和培训之目的。

(二)结合江苏沿海产业与经济特色,调整专业设置

首先专业结构应该合理调整,与现代服务业、新兴产业和江苏沿海特色产业相适应的专业应该大力发展,特别是与江苏沿海 “十二五”规划密切相关的专业更应该重点发展。重点建设精品专业、精品课程,加快建设与江苏沿海重点产业和特色产业相匹配的品牌专业和特色专业,促使高职教育的培养目标适应江苏沿海企业、行业的需求,真正实现江苏沿海的高职教育资源整合,使关键领域和主导产业相应的专业有足够的高职资源。

其次进一步整合江苏沿海高职资源、压缩那些相对饱和的人文类和基础理论型的人才培养,重点发展与江苏沿海现代农业、现代工业和现代服务业相匹配的专业,如与新能源、新材料、新医药等相匹配的专业,应该设置目前江苏沿海高职院校中还没有的新能源、海洋养殖、现代农业等专业。重点增设建筑装潢、城市园林规划、信息服务等专业,满足江苏沿海区域经济发展之需;同时适当发展劳动密集型基础性的专业,满足江苏沿海劳动密集型产业的人才之需。

(三)加强专业内涵建设,提升专业质量

首先开发和设置专业要规范,要明确专业的发展方向和办学定位,尽量避免盲目性。开发和设置专业前应该进行社会调研、必须收集人才需求信息、召集专家进行论证、制定专业培养方案,每个环节都不能缺少。设置专业的前提是收集人才需求信息,在收集江苏沿海人才需求信息后进行社会调研,确定江苏沿海所需该专业技能人才的数量、目前该专业在校学生数,及该专业的培养周期,然后邀请专业设置专家和行业专家进行设置该专业的可行性论证,达到防止发生认识的片面性和短视行为之目的。以职业技能为主体结合学生后续发展构建切合实际的课程体系。科学规范的设置专业能有效防止设置过热专业,能有效避免人才和教育资源的浪费,有利于最大化的实现效益。

其次现有教育资源应该充分利用,力争使效益实现最大化。江苏沿海高职院校普遍建校历史不长、资金不足,就应该充分利用现有教育资源,同时挖掘所有可用资源,必须注重效益才能发展高职教育[5]。在国家教育方针指导下调整和设置专业,既应该满足社会效益,适应区域经济对技能人才的需求,又应该兼顾经济效益,使现有资源最优化,以极少的成本培养更多、更优秀的人才。

再次办学模式应该创新,邀请行业企业参与专业建设,真正实现校企合作。校企合作办学能促进校企优势互补、资源共享、平等互利,最终达到共同发展。因此必须让行业及企业认识到校企合作的重要性,进一步扩大校企合作的内涵,力争行业企业积极参与高职院校制定人才培养目标、设置专业、建设实习实训基地。创新高技能人才的培养模式,使高职院校专业设置在配置资源、专业结构和人才培养模式等方面趋于规范、合理,真正实现提高高职教育教学质量,达到人才供需平衡。

第四要宽窄并举设置专业。随着科技进步和社会发展,职业岗位变更周期明显缩短,然而每个职业岗位所需知识和技能却越来越丰富,日益呈现综合化的职业分工,与此同时有的职业却具有很强针对性,因此设置专业就应该妥善处理宽广性和窄专性。宽广性是指设置专业的面宽、覆盖面广;而窄专性是按行业、岗位设置专业,专业范围窄。宽广性使专业的适应性增强,而窄专性则使专业的针对性增强。只有结合宽广性和窄专性的特点确当的设置专业,才能妥善解决宽广性与窄专性之间的矛盾,如针对人才市场就应该侧重宽广性,面向岗位群来设置专业,而委托和联办的专业就应该侧重窄专性,结合职业岗位充分有针对性的设置专业。

第五专业设置的研究应广泛开展并适当加强。应该设立专门的研究机构来研究专业设置,密切配合政府、教育部门、高职院校进行人才预测与专业开发;进行专业设置理论的研究,同时对设置专业所出现的具体问题进行专项研究;对国内外专业设置成功案例进行介绍推广,对教育部门制定相应政策提供理论依据;积极参与制定专业设置的政策、确定重点专业和构建评价专业的体系;为高职院校、家长、学生提供咨询,宣传专业设置的意义、作用和基本知识。

最后加强教学改革,提高“双师型”教师比例。把教学改革和培养“双师型”教师作为高职教育发展和改革的重要工作,不断创新教学改革和 “双师型”教师培养的模式。教学改革应注意高职教材编写,必须编写适应行业、企业发展所需的特色教材。努力建立“双师型”师资队伍的培养体系,高职院校应制定具体的实施方案,结合相应专业的特点,有计划地安排教师到企业或相关领域进行学习、培训和实践,强化教师的动手能力,熟练掌握新设备的操作[6]。高职院校应该聘用兼职教师,聘用实践经验丰富的企业家或高级技工兼任教师,扩充实践指导型教师队伍,同时发挥校内理论课教师的授课特长,与所聘请的教师进行优势组合,实现共同发展。

总之,江苏沿海高职院校专业设置要结合当地的区域优势及其经济发展,通过高水平专业的建设,达到更好地为江苏沿海区域经济发展和适应产业结构调整服务的目的。

[1]曹玉平.江苏沿海高职院校专业设置与地方经济适应性研究[J].中国成人教育,2013(10):85-87.

[2]曹玉平.连云港高职院校专业建设与地方经济适应性研究[J].教育与职业,2013(29):45-47.

[3]连云港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N].连云港日报,2011-04-18.

[4]中共南通市委关于制定南通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的建议[N].南通日报,2010-12-13.

[5]孙长军,李隽.江苏沿海地区高等职业教育现状分析及发展对策[J].南方职业教育学刊,2013(3):6-8.

[6]周群.高职院校师资队伍建设策略[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7(14):41.

猜你喜欢
人才需求江苏设置
数读江苏
2022年冬奥会冰雪体育人才需求与培养路径研究
中队岗位该如何设置
数独江苏
船舶防火结构及设置的缺陷与整改
数读江苏
江苏
7招教你手动设置参数
高职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人才需求分析
呼伦贝尔地区蒙医专业人才需求与教学改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