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钢 宿静
遍观世界各国发展,被普遍认同的教育经济规律是:工业化初期,教育需求首先是普及义务教育;工业化中期,是重工业大发展的时期,教育需求主要是职业教育;工业化后期,教育需求主要是高等教育。目前,中国的人均GDP超过3000美元,已步入工业化中期的阶段,对职业教育的需求水平逐步提升。因此,职业教育的“品质”将成为决定国家未来发展的重要因素。
教师队伍建设在职业教育发展中具有决定成败的关键性作用:国内外职业教育理论研究和教育实践表明:先进的职业教育理念是在教育过程中经由教师得以体现的,教育目标也是在教师认同后,才可能在教育实践中得以转化、实现的,教育内容和教学方法的研究和实施更是些许不能离开教师的工作。毫无疑问地,决定职业教育质量优劣的是教师,确切地讲是教师的素质。所以,未来社会对职业教育的要求,归根结底是对从事职业教育的教师的要求。
与教师的内涵息息相关的两个概念是:教育和人。由于此二者本身的复杂性,要厘清教师内涵是很繁琐的“工程”,且容易挂一漏万,贻笑方家。解决此问题的关键是选取一个科学的划分标准,将内涵先行分割,逐一论述,或可周延。
本文是从职业教师个体心理过程的角度对此内涵加以透析、诠释的。简单地讲,就是从“知、情、意”三个方面去研究职业教师的内涵问题。需要明确的是,三者的划分不过是研究需要,在个体身上三者实际是交织在一起的,又由于认知是情感和意志的基础,界定清楚职业教师的“知”,其“情”、其“意”也就有了一些了然。
首先,职业教师应能认识到职业教育的培养目标。职业教育的培养目标是多层次的,包括职业教育的终极目标、国家培养目标和专业培养目标。前两个是教师在职业教育理念中首先应当明确的内容。
说到底,教育的本质是促进自然人个体的成熟与社会化。所以,职业教育的终极目标是:帮助社会人,特别是青年人增加获得体面的工作和过上更好生活的机会。它要求职业教师在施教中,要致力于学生的身心以及专业技能的发展问题上,避免单纯地“为教学而授”,也就是经常讲的“学生主体”问题,在职业教育的要求中凸显此点,意义尤为重大。
在职业教育终极目标的指导下,要求教师还能明确解读国家的培养目标,自觉调整教学方向、内容,使得学生的发展方向与国家需求尽可能地保持一致,提升就业技能,增加就业机会及“品质”,实现国家发展、企业发展和学生个人发展的共赢。
其次,职业教师要明确自身的教育教学任务和对象。人类社会经由农业、工业、后工业时期,来到了信息化时代以后,生活发生了遽变。即时通讯、无经济疆界的世界、世界经济全球化等都昭示出我们的世界正在经历着一场革命。与此同时,我国确立了2020年经济发展的新目标,这意味着国家急需大批的具有相当水准的高技能应用型人才。
而目前,我国职业教育的学生的基础状况却并不尽如人意。受传统观念影响,普通本科仍是应考学子的首选,生源水平不佳是职业教育必须面对的现实。承担着国家对职业教育的重望,面对着不佳的生源,职业教师的任务是艰巨的。要求广大教师认知到教师在职业教育发展,乃至国家发展中的重要性,要坚持教师素养的维续和提升,加强自身的修炼,除教授专业、技能实践课程外,在施教的过程中还要承担多种角色。
道德先行者。就读高职的很多学生自我约束力差,容易受到社会不良风气的影响,而且厌恶说教。这就要求从事高职教育的教师要加强自身的道德修养,树立良好的道德形象,润物细无声地浸润、净化学生的心灵。
心理辅导师。高职学生的心理特征表现为自我意识发展迅速,但比较浅薄,时常会自我否定;情感内容丰富多彩,但具有明显的“两极”性。自尊心强,但自我控制力弱。由于在小学、初中时学习成绩不佳,逆反心理较强,得到的鼓励表扬少,却过多地受到老师及家长的责备和批评,所以心理渴望得到尊重,追求平等的意识较强烈;他们的内心深处又存在着较为严重的自卑心理,遇到困难时特别依赖别人的帮助。这就要求我们的教师要能成为学生心理健康的维护者和学生的心理教育者。在教书的过程中注重育人,分析学生的心理状态,尤其是那些课堂“麻烦制造者”,要耐心细致地做工作,和学生交朋友。在教育的过程中以积极鼓励为主,注重学生的心理疏导,培养学生勇于面对任何困难,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
职业规划师。职业指导可以帮助学生选择与自己的兴趣、特长、个性特征相适应的职业,提高教育的社会效益,促进学生个性的发展与完善,形成正确的职业观,提高就业质量。教师要首先了解各自专业的培养目标,了解一线岗位对本专业的技能要求,才能承担起学生就业咨询和就业指导的教育任务,指导学生明确“如何选择职业”、“所学专业与职业的关系”等。
第三,职业教师要明确专业发展及企业发展的实时状况。职业教育教师应具有广博的知识和较强的专业技能,不仅要精通自己所教学科的专业知识,还要尽可能拓展知识面,研究专业知识如何适应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需要,并将所思、所想应用于教学中,培养高职学生成为高等技术应用性专门人才。
职业教育教师还应该洞悉行业发展的最新态势和需求,了解相关技术的发展水平,在进行职业规划中才有可能帮到学生,课程教授才可能具有实效性,进而促进学生个体发展,实现国家培养人才的教育教学目标。
首先是对职业教育事业的情与意。教师的职业情感源于对职业教育的认知。教师对职业教育的重要性认知水平越高越能激发职业自豪感,其职业情感水平也越高。在工作中,发挥主观能动性克服困难的意志品质也愈发坚定。尽管教育是阳光下最灿烂的事业,但也是周期超长的职业。所谓十年育树,百年育人。从事教育事业需要的是坚韧的毅力,持之以恒的探索精神,求真务实地科学态度,程序严谨地施教方法。即使这样,由于教育活动的复杂性,也不能确保辛苦地“浇灌”能够培育出预期的花朵与果实。因此,职业教师需要更高水平的职业情感与意志。
其次,是对学生的情感与呵护。教师在教育过程中的主导作用及教育教学的良好效果是经由学生这一主体才能实现的,其前提是学生从情感上接纳教师,信任教师,认同教师的言行。这样的良好师生关系源自教师对学生的情感与呵护。
对学生身心发展的关注既是教师取得良好教学效果的需要,也是教师教书育人的职责所在。正如前文所述,职教学生的心理特点和学习状态需要教师投入更多的关爱和耐心。他们对外界刺激有较低的应激阈值,导致他们的学习状态和行为的往复和不定,需要教师具有超强的意志和耐心,进行教育与引导,引用时下韩剧的台词便是“守护”。
如前文所述,职业教师的“知情意”水平,决定了职业教师的工作业绩,进而影响到职业教育的发展、企业的发展乃至国家的整体发展进程。因此,认真研究职业教师队伍建设的影响因素就具有非常的意义。
职业教育的国家认知程度,决定了国家的职业教育政策的内容与走向,决定着教育经费的额度与投向。从而影响着职业教育的定位,左右职业教育的职业认可度与社会认知,影响职业教育对人才的吸引力。因而,职业教育的国家认知程度是教师队伍建设的直接影响因素。应在国家级水平,组织相关专家对职业教育发达国家的职业教育历程加以考察、研究,对各国职业教育发展阶段、职业教育特色、相关背景进行科学、精准的比较,寻求中国职业教育发展的路径,指导国家职业教育的全面发展。
尽管正面认知一再强调“职业没有高低贵贱”,但是,在现实社会中,人们实际普遍地存在着职业高低贵贱之分的认识,这种认识即是职业的社会评价。职业的社会评价受到社会心理的强有力制约。一般来说,有什么样的社会心理,就有什么样的社会评价,尤其是在传统心理仍然根深蒂固的当代社会,职业的社会评价往往体现出浓厚的传统色彩和保守色彩。这一点越是在不发达地区,便越是明显。职业的社会评价对职业选择以及社会认知的影响是潜移默化的,是职业社会认知的潜在因素。特别是职业教师这一职业角色进入到公众的视野的时间还不很长,社会对此职业缺乏深入了解与切身感受时,社会评价作用会格外突出。影响社会认知的直接因素便是国家对职业认知度的各种显性隐性的表现。
充足的的经费投入,不仅体现出国家对职业教育的重视,更是职业教育良性发展的物质基础。关键是实现有限的教育经费的科学使用。对教师队伍的建设来讲,教育经费首先应用于保障职业教师的继续教育方面,这是职业教育专业建设、职业教育与企业同步发展,培养企业需求人才的保障,是职业师资队伍建设的保障,是吸揽人才的保障。
是指教师的工作情境的因素,即学校,其实质是学校的管理。相对于国家政策的宏观调控,学校管理是微观环境。俗语说,细节决定成败,在国家已确定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政策后,学校管理便成为影响高素质教职工队伍建设、学校目标实现,甚至职业教育成败的关键因素。
相对于普通院校,职业院校的管理理念应更具科学性、实效性和人文性。科学性应当强调的是对真理的追求,此处是指在学校管理中首先要做到公正、公平,实事求是,与人为善。所谓正人先正己,以育人为要旨的学校管理者更应将此奉为金科玉律。对真理的追求,不仅对教职工有潜移默化的教育作用,同时也昭示了管理者是在做教育事业,而非在做教育职业。只有这样,才能在学校发展过程中集合更多的志同道合者,打造精良的职工队伍也才有可能。
相对于普通院校,职业院校学生的“成才周期”要短得多,似乎更具“立竿见影”之效。因此,学校管理要追求实效性。要求在学校管理过程中,认真审视,以市场和学生发展为标,及时求变,实现高质量的教学。要求教师将实效的理念贯彻于教学中,再及至学生。这样,不仅可以高质量完成教学任务,更重要的是形成追求实效的氛围,有利于学生养成良好的职业意识,促进职业素养的提升。
人文化的管理不仅具有管理的手段意义,其本身便具很大的目标价值。做到人文化管理,便是在某种意义上实现了管理的科学性与实效性。
1.培养目标。作为称职的现代职业教师要有高度的使命感、责任心,有正确的学生观,热爱教育事业,并将此种爱融入日常的教书、育人工作。
作为称职的现代职业教师应具有环视世界的胸怀。随着科技水平的迅猛发展,地球社区变得越来越狭小。正如经常讲的“机遇与挑战”并存:挑战,“邻居”的率先发展,造成我国职业教育水平明显落后的现状,每一个从事职业教育的人都有促进职业教育发展的使命;机遇,由于地球大院的存在,缩短了时空,使得职业教育人可以同步感受到现代职业教育的发展脚步,增加了学习借鉴的机率,有利于我国职业教育的发展。
作为称职的现代职业教师要在丰富地理论基础上,切实强化自身的实践技能,通俗地说就是“动手”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作为称职的现代职业教师要保持学习的热情,拥有较高水平的自我学习能力,要有创新意识和合作精神。这不仅是教师专业发展的要求,更是教书育人的职业要求。
2.培养主体。教育管理者是教师培养的首要主体,具体说到学校环境中,教育管理者就是校长。校长是教师的教师,培养教师既是学校发展的需求,更是校长的职责。校长关注职工的个体发展,可以从感情上拉近教师与管理者的距离,使得教师从内心认同学校的管理,清楚认知到组织的存在,产生较强的归属感,自觉调整自身行为,为组织目标的实现而努力,其结果便是教师个人发展了,校长威信提升了,组织的目标更易于实现,学校才可能出现和谐、多赢、共同发展的良好态势。
教师是教师培养的次要主体。是自我培养、自我发展的主体。这既是教师的权利,也是教师的义务。
3.培养方法与途径。培养途径方法要科学,实效,结合学校的传统和文化特点。具体地讲,第一,请进来。可以请职业教育专家、学者来校讲学,请老职教人讲述校史,以曾经的辉煌激励职工,提升教师的自豪感、归属感,提高教职工的工作热情。第二,走出去。从现实情境来讲,可以组织职工到职教发展的先进地区、单位,去现场感悟、取经;从虚拟情境来讲,由于科技、资讯的发达,还可以在网上“走”的更远、更宽。无论哪种方式,学习的实质是产生比较、借鉴之实效。
1.教师的业务培训应有制度、措施的保障。教师培训是学校及教育事业良性发展的保障和源动力。“又想马儿快快跑,又想马儿不吃草”,甚至认为“教师进修是教师自身受益的事情,学校无义务打理”,这样,不仅会挫伤教师的进取心,影响教师的个人发展,最终,必会导致学校发展的迟滞。所以,教师培训是学校持续发展的必须,是最具价值的投资,需要制定严格、科学的制度,并认真贯彻执行。
2.加强督导与评估,促进教师职业教育能力的发展。对教师教育教学工作的评估是学校管理的职责所在,也是促进教师发展的重要手段,是“以老带新”的重要手段和传授教育教学技能的重要方式,有针对性的“批、评”可以快速提升教师的教育教学能力。
3.制订教职工发展规划,促进每位教师的发展。职工的发展是学校发展的动力源,促进职工的发展是学校管理者的应尽之责。帮助教师,特别是青年教师,结合其自身的专业、特长、个性等因素,制订科学、可行的个人发展规划,引导教师清楚了解自身、自觉地扬长避短,迅速增值自我。学校关注职工的个人发展,必会换来教职工对学校、对职业教育的真心,获得学校持续发展的不竭动力。
总之,无论是从感情投资角度,还是学校发展的需求角度,职工个体发展才是学校发展,职教事业发展之动力,抓好教师队伍建设是搞好职教事业的重要抓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