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高职院校特色专业与毕业生就业能力相关性分析——以河南高职院校为例

2014-02-06 05:00
职教论坛 2014年5期
关键词:专业对口就业率知识结构

胡 明

毕业生就业能力结构是建立在专业学习的基础上的,基于专业为基础的各项就业能力是实现毕业生顺利就业的基础。我们在对在校大学生和毕业初期的大学生的调查中,也发现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以及解决专业问题的能力等专业知识技能,都被认为是毕业生就业能力结构中重要的指标,基于特色专业学习为基础的各项能力对于提升毕业生的就业能力更是有着重要意义。河南地方高职院校专业培养能力的不足需要通过建设特色专业,加强特色专业的人才培养,以提升地方高职院校毕业生的就业能力。

一、基于就业能力为基础的河南地方高职院校专业就业能力

(一)专业与专业就业能力

河南省地方高职院校培养质量的不足,也反映在专业能力的培养上。但通过调查发现,就业能力的高低与毕业生的成功就业并不完全对应,其中影响就业能力与成功就业之间的不确定因素就是毕业生所学专业。大学生在校期间所学的专业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毕业生的知识结构和知识储备,也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毕业生毕业后短期内适应工作岗位的速度,以及将来的职业发展,尤其是在当前毕业就业处于买方市场的情况下,企业大多数也想从毕业生中选取专业对口的人员,这样,企业就可以节省大量培训成本。专业是影响毕业生就业的重要因素之一。

不同专业的毕业生在就业能力具体的指标构成上也应该有所区别,日本学者吉本哇一的研究表明,在不同专业培养模式下培养的毕业生的求职渠道是不同的,人文社会科学专业的毕业生找工作更容易,而理工专业毕业生在求职过程中更加注重自己所学专业与职业的相关性。同时人文社会科学学科毕业生的学生对自身在校期间所学的专业在求职过程中的作用认同程度更低,理工科专业的毕业生则认为在大学所学专业与就业职位专业技能之间存在较大相关性。麦可思对2009届本科毕业生对口率的调查证明了这一点[1],在专业对口的前20个专业中属于理工专业的多达19个,这样在居于前20个专业对口的专业属性基本上都属于理工专业。而对口率处于倒数前20位的专业对口率专业的调查中,文科的比例高很多,这也说明文理工专业毕业生专业求职之间存在差别,在不同专业求职中,专业和所求职的职位之间专业的相关性存在差别。

专业之间对口率的差别也反映出由于专业能力的不同,在本专业范围内求职成功率之间存在不同,这也证明不同专业就业能力之间存在差异。在麦可思对河南地方高职院校2008届各专业毕业生的调查中,工学在就业率中排名最高,专业对口率也最好,这说明相对于其它专业,工学专业的就业能力最高,在求职中成功几率最高。就业率和专业对口率都较高的另一个专业是医学专业,医学专业性较强,因此专业对口率自然会较高,只有就业率保证,两项指标就能得到较高的重合,这两项指标排名的重合程度可以反映出专业的就业能力。相反,单纯就业率高低本身并不能完全反映专业的就业能力。在河南地方高职院校毕业生的统计中,农学和经济学的就业率都非常高,但是其专业的对口率较低,这说明这两个专业的毕业生的就业率是通过放弃本专业的专业知识基础,而选择了与自身专业完全不相关的岗位。管理学和文学专业毕业生虽然专业的就业率低于农学、经济学,但与相对较低的就业率对应的是较高的专业对口率。基于这种考虑,我们认为从专业能力上考察,河南地方高职院校管理学、文学专业的专业就业能力是高于农学和经济学的。通过专业就业率、工作与专业的对口率的综合标准是衡量专业就业能力的重要指标。

(二)河南地方高职院校单个专业的能力指标

我们在上面考察了就业能力结构中专业能力的具体指标,这是一种宏观的、质的分析,由于不同的专业在职业能力结构指标上存在差距,我们还需要在量上研究专业就业能力指标的构成[2]。

麦可思通过对2009届毕业生的调查,列举出了本科及高职高专各专业中最重要的三项最重要的知识和从事主要职业过程中需要程度最高的三项核心知识,我们选取8个专业中类进行对比分析,在选取的8个中类专业中,专业就业能力的高低也可以通过专业最重要的3项核心知识与该专业毕业生在从事职业过程中所需要的最核心的3项之间的一致性来判断专业的就业能力。在选取的8个专业类别中,新闻专业和教育学专业的3项指标完全重合,也就是说,新闻学和法学所学专业核心知识与其在就业过程中所需要的最重要知识完全一致,这也说明新闻学和教育学类毕业生就业能力的知识结构更加合理,土建类、房地产类、法学类专业各项指标中也有2项以上重合,这也说明这些专业就业能力的知识结构更加合理。

当然就业能力知识结构的合理并不能完全决定毕业生的就业,只是说明这些专业毕业生在学校期间所学专业知识对其从事本专业职业更加合适。就业能力知识结构反映的是毕业生所在学校专业设置、培养的有效性,在市场需求同样的情况下,就业能力知识结构越合理其就业能力也越强,这样就产生一个模糊的、静态的、理想化的特定专业的就业能力计算结构,特定专业的就业能力计算结构等于专业就业能力知识结构乘以专业就业率。

二、特色专业毕业生就业能力结构

特色专业在我们理解有以下内涵结构层次:首先是专业本身具有特色,人无我有,这是特色专业最基本的内涵[3],在专业的设置上能够结合地方经济发展、社会需求,建立符合市场经济规律的专业;其次是专业培养结构上的特色,专业培养结构最重要的就是专业课程的设置,特色专业的专业培养结构应该是更加贴近社会需求的,专业核心课程的设置应当与社会毕业生从业所需的最重要的知识相对应;最后,同样课程下的教学要突出特色,在课堂的教学过程中建立一套以工作“实战”为基础的专业课程教学模式。

通过对特定专业的就业能力指标分析,我们将特定专业毕业生的就业能力归结为一个静态的分析结构,即建立在毕业生所学核心课程与从业所需知识的相似率为基础的专业就业能力知识结构乘以专业就业率。当然这个分析模式仅仅是一种模糊的分析模式,但大体上能发映出特定专业毕业生的就业能力。我们对特色专业毕业生的就业能力指标结构的分析也是基于这个模式[4]。我们选取了近年河南地方高职院校中就业率较高的土建工程专业作为分析对象,根据统计土建工程专业2007年到2008年的毕业生就业率一直保持在96%以上。

根据学者李国仓的统计,河南省2003年到2005的地方高职院校的专业设置中,服务与第一产业的专业门类较小,三年的统计都是在3.32%至4.34%,服务第三产业的专业门类最多,到2005年已经上升到55.36%,土建工程所属的第二产业在河南地方高职院校专业设置中的比例在2003年至2005年基本上没有多大的变化,而2000年之后随着房地产行业的发展,与之相关的土建工程专业的市场需求却在急剧的增长,因此一些地方高职院校中,相对于传统的专业,较为具有特色的土建工程专业就一直处于供不应求的状态,专业就业率自然也很高。特色专业因为其在就业市场上的供给少于需求,所以特色专业的就业率普遍偏高,专业毕业生供不应求,在就业率有充足的保障下,提升特色专业的就业能力指标的还是需要从专业课程的设置与从业所需知识的需要的契合程度作为指标。

三、河南高职院校中特色专业对就业能力指标的影响

麦可思公司在2009年对全国的高职院校毕业生的就业能力做了调查,在调查中排名居于前几位的都是学校专业相对具有特色。在就业市场上能够取得特色优势的,河南地方高职院校中黄河水利职业学院、河南城建学院排名较为靠前,这两个学校都是在学院专业设置上极具特色的学校,专业特色鲜明使得这两所学校在全国高职院校高职类院校毕业生就能力指标对比排名中取得较好的成绩。我们选取某学院的土建工程专业作为调查对象,该学院的这个专业排名在全国高职院校中处于第四位。麦可思的调查中显示,该学校毕业生就能力指数为83%,毕业半年后的就业率为90%,毕业生离校时掌握的工作能力为50%,工作能力满意度为91%,工作与专业的对口率为67%。为了能够对比出该学校土建工程的专业特色,我们在全省一些设有土建工程类专业学校的毕业生以及现在从事土建工程类工作的外省毕业生作为调查对象,调查对象选取了100人,设置专业问卷对该专业设置的特色进行对比分析。

通过对调查的分析我们看到,在对于土建工程专业所需的10核心能力的调查中,由于在实际的工作中工作岗位的不同,对实际工作中能力的要求不同,对10个核心能力的指标的认同程度也不同,但大多数能力指标都认为是重要和一般的[5],这两种评价占据多数,而针对是否学习过相关课程的分析中,大多数也表示学习过相关课程,但也出现建筑工程材料识别、施工现场管理等2项指标,建筑工程材料识别本身在毕业生中能力认同程度非常高。90%的毕业生认为是一般以上的能力指标,而表示过在校期间学习过相关课程的只占到56%,这样也就意味这种将近半数的学生在校期间没有经过这项核心能力的学习和实习,施工现场管理能力指标处于同样的状态,由于在现实的课程教学过程中缺乏模式施工现场的条件,也是将近有半数的学生表示并没有从事相关课程的实习和学习。而我们选取的河南这个高职院校的专业,其专业设置与核心知识的契合程度是非常高的,只有工程资料整理一项能力指标在该专业的课程设置中没有完全相关的专业课程[6]。

通过上述分析可见,通过特色专业课程的教学,特色专业毕业生就业知识结构与毕业后从事相关职业的能力指标的契合程度要高许多,在专业就业率一定的情况下,特色专业通过特色课程的教学,对毕业生进行有效的核心课程的教学,提升该专业毕业生在本专业领域就业的能力,特色专业对于提升毕业生就业能力有着显著作用。河南地方高职院校专业培养能力的不足反应在就业上表现为专业毕业生就业能力的不足,通过建设特色专业,实现专业培养能力的提升,这对提升毕业生的就业能力有着重要作用。

[1]麦可思研究院.2010年中国大学生就业报告[Z].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0.

[2]郑孝庭,范焕珍.就业能力及素质需求结构研究[J].成人教育,2011(6):49-50.

[3]朱新秤.就业能力:内涵、结构及其培养[J].广东社会科学,2009(4):164-168.

[4]邱小芳,龚兴军.高职院校毕业就业路径建设刍议[J].漯河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2(4).

[5]刘小平,邓靖松.高校毕业生可就业能力结构的实证研究[J].现代大学教育,2009(5):85-90.

[6]高永惠,范玲.基于岗位胜任力的大学生就业能力结构适应性研究[J].教育与职业,2012(11):90-92.

猜你喜欢
专业对口就业率知识结构
把握核心概念 优化知识结构
概率统计知识结构与方法拓展
教师资格证考试浅议
2017届毕业生就业率高职高专超本科
面向专业对口度的高职服装专业实践教学改革研究
区块链和比特币相关主题的知识结构分析:共被引和耦合聚类分析视角
本科新闻专业在京就业率较低
高校应用型专业人才培养中的社会化机制研究
数据
“简单的运动”学习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