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 林
(西华师范大学体育学院,四川 南充 637000)
随着近几年武术自选套路比赛的发展,自选太极剑套路在武术类套路中也脱颖而出,剑法之飘逸,劲力之浑厚,动作之柔和,姿态之优美,反映出了自选太极剑套路的自身特点,而配上难度动作的奇与高,更突出了自选太极剑套路中“自选”特色,针对自选太极剑套路难度动作的发展历程有着哪些足迹,本文将以2001年到2013年之间举行的第九、十、十一届全国运动会武术套路自选太极剑比赛中优秀运动员的录像为研究对象。对自选太极拳的难度技术进行统计研究,以四年为一周期,来分析各阶段自选太极拳难度动作技术的发展状况。
在2001—2005年这一周期中,以2001年举行的第九届全运会女子自选太极剑套路录像[1]和2005年举行的第十届全运会女子自选太极剑套路录像[2]为例进行分析,着重对优秀运动员的自选太极剑套路中的难度技术动作相关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如下:
表1 九运会与十运会女子自选太极剑套路比赛难度动作变化统计表
在自选太极剑套路中,难度技术是反映运动员在自身专项基本功素质上表现的技术功底。太极剑套路本身便具有难度性,而自选太极剑套路,因“自选”而更能突出其难度性,对九运会与十运会女子自选太极剑套路比赛难度动作内容变化进行统计(见表 1)。
通过表1可知,在2001年第九届全运会中,女在自选太极剑套路里出现腾空飞脚转体180度接左提膝独立和前举腿低势平衡接后插腿低势平衡,根据九运会武术套路比赛实行的比赛规则,运动员所选取的难度均为规则中的指定难度动作,即运动员在编排套路时,必须完成规则中指定的难度动作。经过四年后,在2005年的第十届全运会中,女子自选太极剑的难度内容为“旋风脚360度+提膝独立、腾空飞脚向内转体180度+提膝独立、腾空飞脚+腾空摆莲540度+雀地龙、腾空外摆莲360度+提膝独立、腾空正踢腿+提膝独立”,规则为技术的向导,随着2003版《武术套路规则》的颁布,十运会中自选太极剑套路中编排采取“自选”难度编排制,运动员根据自身的素质条件,选择相应的难度动作,突出难度技术,增添套路亮点。
与十运会自选太极剑套路难度动作一系列相关内容相比,在难度类别上,九运会中,自选太极剑的难度均以平衡难度动作为主,十运会逐渐以跳跃类难度过渡,细看跳跃类难度内容,均源自于当时自选长拳的难度动作内容,但其呈现方式却存在“通而不同”的特性;即核心难度动作相通,空中姿态相似,只是难度动作的起跳与落地方式有别于长拳类的难度动作。难度连接方式中,在动静连接方式(腾空飞脚转体180度+左提膝独立)的基础上,增添了动动连接方式,如腾空飞脚+腾空摆莲540度+雀地龙,这一系列的初步变化丰富了自选太极剑难度技术内容
自选太极剑套路的编排,是运动员将不同招式的动作进行有序组合。对于难度动作的编排,根据难度动作的特性,编入套路的不同部分,以反映套路的技术与技巧性。以九运会和十运会中,自选太极剑套路共同出现的难度动作“腾空飞脚转体180度+左提膝独立(312B+3)”通在套路中的编排位置为例,进行统计(见表2)。
表2 九运会与十运会女子自选太极剑套路比赛312B+3难度动作编排位置变化统计表
由表2可知,在九运会中,运动员将“312B+3”难度编排在套路的开始部分占100%,而到十运会,此难度的编排,由套路的开始部分变更为中间部分;这一转变得出,运动员已掌握了完成其难度的技术要领。在九运会上,“312B+3”难度初步使用,运动员为适应其难度,提升完成难度的成功率,将“312B+3”编排在套路的开始部分;随着运动员自身专项素质的提升,对完成难度技巧的掌握,“312B+3”在十运会中已成为稳定性好,成功率高的难度动作。在十运会中,类似“312B+3”的难度动作,已不断增加,说明运动员已逐渐适应自选太极剑的难度技术。
纵观2001—2005年这一周期中的九运会与十运会,自选太极剑套路难度动作内容经过四年时间的历练,由2组指定难度动作,增加到5种自选难度动作,此阶段由“指定”动作到“自选”动作,使自选太极剑套路在演练技术上得到了提升,因自选太极剑的风格与太极拳的风格同出一处,所以运动员在完成难度动作时,应注重其套路中基本动作与难度动作的连贯性,随着自选难度的增多,自选太极剑“行云流水”的风格更应体现在运动员的剑法与招式之上,做到衔接和顺,连贯自然。
在2001—2005年这一阶段,自选太极剑难度动作技术可称之为初期,到2005—2009年这一时期,自选太极剑的难度动作技术可谓之发展期,无论是难度规格的完成之点,还是难度技巧的展现之法,都有着亮点之处。
在自选太极剑难度动作发展时期,以2005年举行的第十届全运会女子自选太极剑套路录像[4]和2009年举行的第十一届全运会中女子自选太极剑套路录像[5]为例进行相关数据解析,着重对优秀运动员选作难度动作的难度类别进行统计(见图1)。
图1 十运会与十一运会自选太极剑难度动作难度类别变化统计图
从统计图可知,跳跃类难度已趋于主导地位,以十运会为界点,较之前太极剑的难度动作,女子太极剑多以静止平衡难度为主,相对于跳跃类难度较少采用,而十运会里,跳跃难度的使用已遍布每位自选太极剑运动员的套路中,这一变化,除了规则的导引,更多的映射出运动员在完成难度技术的能力上已达到一定高度,技术心理作用也逐步成熟,为自选太极剑难度技术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难度动作在套路中编排的位置随着每位运动员自身专项素质而变化,在九运会和十运会中,共同的难度动作数量为1个,而十运会与十一运会里,共同难度动作数量增加为5个,以优秀运动员的套路为例,统计此5个共同难度动作在套路中的编排位置(见表3)。
表3 十运会与十一运会女子自选太极剑套路比赛难度动作编排位置变化统计表
由表3可知,在十运会中,运动员编排难度动作主要集中在套路的开始部分和中间部分,结合比赛录像资料,运动员一般在套路动作从起势起的第4个动作后,编入第一个难度动作,编入难度动作的连接方式主要以动动连接方式为主,即“腾空飞脚+腾空摆莲540度+雀地龙”难度动作;相对于十一运会中,运动员编排第一个动作难度是起势后的第2个动作,且多以动静连接方式为主的难度动作,对照上表统计的数据,难度动作出现向结尾部分拓展的趋势。通过这一对比,从第一难度出现位置来看,十一运会中,运动员已将部分难度动作融入为套路的起势部分,从动作的完成上,也逐步展现难度的“高、稳”之点,使得自选太极剑难度技术在旋转定势之间,“巧”然而成。
在2005—2009年这一周期中,对于自选太极剑的难度动作发展,映射出运动员在难度动作技术的掌控上已逐步精确化,十一运会难度的展现,完成节奏上减少了十运会中完成难度前的预摆现象,逐步做到了难度动作与基本动作相融合的现象。
四年一周期,在2009-2013年女子自选太极剑难度技术发展的周期中,折射出稳步发展中略显进步的趋势,以2009年举行的第十一届全运会中优秀女子运动员自选太极剑套路录像[6]和2013年举行的第十二届全运会中优秀女子运动员自选太极剑套路录像[7]为例,从难度类别和难度编排两个方面进行相关数据统计。
表4 十一运会与十二运会女子自选太极剑套路比赛难度类别变化统计表
从2001年自选太极剑比赛中的难度动作,到2013年自选太极剑比赛的难度动作,在难度类别的分类上未出现变化,但在选作难度类别动作上,却变化各异。下面将对2009年举行的第十一届全运会和2013年举行的第十二届全运会中优秀女子运动员自选太极剑套路中,选取难度类别相应数据进行统计(见表4)。
从表4看出,十一运会中,运动员选取平衡类难度动作为零,而选取跳跃类难度动作为100%;在十二运会中,平衡类难度仅占10%,即只有一名运动员选取平衡难度,其余均为跳跃类难度选取者,数据的悬差,一方面,突出了自选太极剑的“静力持久平衡”已开始隐退,“动态平衡”逐步凸显;另一方面,也展示了运动员的自身体能与专项素质已完全适应自选太极剑的难度动作。因此,通过数据的统计,自选太极剑的难度类别中,跳跃类难度动作已占据主导难度动作。
自选太极剑套路组成,是一个动态过程,招式与招式之间的连接,演绎出自选太极剑的静韵美。难度动作使这静韵美中增添了动态美。在十一运会与十二运会的比赛中,自选太极剑套路的难度动作编排已贯穿整个套路,运动员演练时,基本动作中,步法的轻盈,配之以难度动作的飘稳,使得整个套路充满生机,也充分突出了运动员自身的一种技能状态,能使难度动作贯穿套路之中,并熟练掌控于剑招之锋,彰显自选太极剑之“自选”特色。
在2009-2013年这一周期中,自选太极剑的难度动作在以往完成的基础上,增添了几分神韵,且完成难度动作的状态更加流露于自然,但在难度动作内容上需注意动与静的搭配,即跳跃类与平衡类难度的选取,要合理、合适。
以每四年为一周期,对2001-2013年自选太极剑的难度动作进行分析研究,从最初的“指定”难度动作到“自选”难度动作;从难度动作编排位置集中化逐步趋于全盘化;从“静态平衡”逐步到“动态平衡”,这一系列嬗变,赋予了自选太极剑难度动作技术在不同时期的闪光点,也记录了每一个时期,自选太极剑难度动作的足迹,反映出运动员掌握难度动作的程度,以及自身技能提高的状态,运动员选择难度时也应注重平衡类难度的选择,促使自选太极剑的难度技术进一步合理,适宜地发展。
[1]第九届全运会武术套路自选太极剑比赛录像[CD].2001.
[2]第十届全运会武术套路自选太极剑比赛录像[CD].2005.
[3]国家体育运动委员会,武术套路竞赛规则[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2003.
[4]第十届全运会武术套路自选太极剑比赛录像[CD].2005.
[5]第十一届全运会武术套路自选太极剑比赛录像[CD].2009.
[6]第十一届全运会武术套路自选太极剑比赛录像[CD].2009.
[7]第十二届全运会武术套路自选太极剑比赛录像[CD].2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