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绍斌
摘 要: 大学生从业能力是指大学生从事某种职业时所具备的各种能力。在社会全面转型、产业快速升级的改革大背景下,大学生就业日益成为影响社会可持续发展的热点和难点问题。对在校大学生开展有针对性的职业规划教育和从业能力培养,从而提高大学生就业能力日益重要。
关键词: 大学生 职业规划 从业能力 培养方法
大学是人生成长的重要阶段,是大学生学习知识、发展智力、丰富阅历、积累经验的准备期,也是大学生积累职前经验,加深实践体验,培养娴熟从业技能的关键期。在社会全面转型、产业快速升级的改革大背景下,应重视对大学生开展有针对性的从业能力培育。
一、正确理解大学生的从业能力
大学生的从业能力是指大学生在职业生涯中运用相关知识完成某项职业活动的本领,包括自我学习与不断完善的能力、独立分析与解决问题的能力、懂得交流与善于合作的能力、判断决策与应急应变的能力、组织管理与协调创新的能力等。大学生的从业能力是建立在有效的专业知识积累基础上的技能转换,是大学生社会化过程中的角色合理诉求。具体而言大学生的从业能力由知识、技能、思维、个性、观念、心理等一系列能够适应就业的素质群构成,其核心为学习能力、组织能力、沟通能力、表达能力、适应能力和抗干扰能力。
二、培养大学生从业能力的重要性
1.有利于大学生正确认识自我
职业生涯规划教育以正确认识自己为切入点,认识自己在专业知识方面的长处,了解自身在服务社会上的潜能,对自己的价值进行全面定位,从而避免在择业当中高不成、低不就,在从业过程中眼高手低。
2.有利于大学生合理规划职业
大学生从业能力培养必须建立在社会认同与企业需求的基础上,依据社会对人才的优势需要,根据企业对人才的岗位设定,科学建立大学生从业能力培养课程体系,建立学校教育与企业实训双轮驱动的教育教学机制,对大学生走出社会的第一份职业岗位量身定做,从而增强培养的针对性。
3.有利于大学生有效提升技能
我国现实期的高等教育强调大学生的理论知识掌握,强调大学生的行为规范教育,忽视了大学生独特性的发现与个性的养成。学生为了短期的经济利益就业,无法顾及自己的爱好、兴趣与特长,造成缺乏主动提高职场竞争力的内在动力。对学生进行从业能力的培养,有利于充分挖掘学生的潜能,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创新意识,锻炼学生的自主创业能力,从而增强学生的社会竞争力。
4.有利于大学生迅速成长成才
对大学生进行从业能力的培养与实践,可以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职业观,根据社会及企业需求,更客观、科学地设计职业生涯,合理安排在校的学习时间,有效高效地利用学习资源,增强学习效能,从而实现人与职业的合理配置,尽可能缩短从“校园人”到“职业人”转变的时间,从“自然人”到“社会人”转型的空间,实现大学生由择业、就业逐步发展到事业的终身可持续发展,从而实现其迅速的成长成才。
三、关于大学生从业能力培养的几点思考
1.营造大学生从业技能培养的教育氛围
大学教育的组织者、管理者与课堂教学的实施者应首先加强学习,转变观念,不断提高对大学生职业技能培养的认识,科学构建培养综合方案,根据不同年级、专业的不同任务和高等教育教学规律,划分不同阶段的职业指导规划,开展连续的从业技能培养,使学生受到一个相对完整的指导教育过程。同时,在培养方案的制订上,应奠定基础、拓宽专业、注重素质、强化技能,使学生构建起能够适应社会生活发展变化需要、具有不断学习与更新知识的能力。
2.扩大大学生从业品行培育的认知空间
一是培养客观认识自己的能力,增强自我认识与自我了解,从实际出发择业,尽可能地减少职业选择的盲目性,从而解决大学生就业心理准备不足、自我角色转换困难的问题。二是提高诚信素质,从日常行为做起,形成独立自主的人格,通过自我约束、自我监督、自我控制等方法克服失信行为。三是提高心理素质,大学生要有良好的心理承受能力,正视社会现象,强化竞争意识,培养责任意识和敬业精神,以扎实的专业知识和适应力争取求职成功。
3.注重大学生从业素质养成的实践环节
实践环节是对课堂教学的有效补充,学校要注重专业教育与素质教育相结合,与学生个人生涯规划相结合,有效避免当前普遍存在的大学素质教育空泛化的弊端。将第一课堂与第二课堂有机结合,这样才能建立学生在校学习和训练状况与社会对人才的素质要求基本吻合的培养机制,全面提高学生的就业力。第二课堂实践活动主要体现在三方面:一是教学过程中的实践环节,有意识增加教学实践环节的比重,改进实践教学方法,充分调动大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尊重大学生的个性发展,培养大学生的专业意识和职业认同感。二是团队意识中的实践环节,通过社会竞赛活动、各类社团活动使学生很快融入集体和团队,有利于良好的合作精神与责任感的形成。三是校外实习基地的实践环节,通过建立社会实践基地,让学生了解社会生活实际,了解职业技能需求,更快地将校内所学的知识和技能向职业岗位实际能力转换与延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