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用干细胞治疗疾病是近年兴起并且迅速发展的一种新的治疗方法。以细胞治疗在外周血管病中的应用为例,自1998年Judah Folkman[1]首次提出“治疗性血管新生”的概念后,出现了大量临床或者动物实验利用骨髓或者外周血干细胞进行下肢缺血性疾病的治疗[2-6],使得干细胞治疗下肢缺血性疾病成为国内外研究的热点领域。但目前干细胞治疗多处于探索阶段,缺乏相关的操作及疗效评估的标准化指南,同时也面临着政策不确定性等诸多问题;另外,干细胞治疗学在国内教学与实践领域,尚未开展专门的课程,更无系统的讲义或教材;所以,如何使在读的细胞治疗学专业学位研究生临床技能和科研能力有大的提升,是一个非常严峻的问题。该课题组针对细胞治疗学的特点以及教学实践,探索了适合本门课程的教学方法和模式:以加强理论与实践、临床加科研的原则,采用开放式教学的方式,将PBL
教学法引入教学实践,重视基本功并加强临床技能的学习,强调临床经验的积累,增设医患沟通技巧的学习;研究方面,培养科研思维,倡导创新研究;注重综合素质的培养。对提高细胞治疗学的教学效果,
有一定的参考意义。
医学作为实践性极强的学科,直接面对的是人类生命以及维持生命的环境。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的是高级专门医学人才、优秀的临床医师。这首先要求在读研究生必须有扎实、丰富的基础理论知识与专业学科知识的基本功,还要以新理论、前沿知识为重点,注重对飞速发展的当代医学科学知识的掌握。另一方面,因为细胞治疗学属于临床医学的范畴,本质是实践医学,应该以培养高层次、高质量的细胞治疗学临床医师为根本目标,加强对研究生临床能力的培养。其临床能力应是知识内容、逻辑思维、综合分析、医患沟通与实践操作等诸方面能力的综合。专业学位研究生临床能力的培养是一个实践与经验不断积累、临床技能逐渐娴熟的过程。大多数应届考取的研究生基础理论结合临床实际的能力较差。因此,合理安排临床实践就显得尤为重要。要求研究生必须熟悉该学科医疗常规,直接参与细胞治疗的相关操作以达到熟练掌握专业临床技能;同时必须掌握本专业常见病的诊断和治疗,积极参与对部分疑难病例的诊治过程,充分利用其具有的基础知识和临床经验,培养其正确的临床思维能力。导师要根据专业和课题的需要安排好研究生轮转的相关科室,抓住不同病种重危患者病情复杂而多变的特点,因材施教,培养学生灵活运用所学专业知识的能力。
在医疗服务中,医患纠纷时有发生,究其原因,54%以上的医疗纠纷因医患沟通缺陷所致[7]。有调查显示:有高达76.8%的学生认为目前的医患沟通现状非常糟糕,只有10%的学生认为医患关系非常和谐[8]。所以,加强医学专业研究生的医患沟通能力迫在眉睫。我们在强调理论基础知识以及临床操作技能的同时,也加强了对研究生沟通能力的培养。在研究生进入临床前,强调医患沟通知识的学习,有针对性地、系统地教授医患沟通相关技巧,包括要以充分的耐心以及良好的态度面对患者、如何根据患者的不同性格进行有效沟通以及了解医患纠纷相关法律事宜,等。通过临床阶段亲自与患者沟通和交流来增强医患沟通能力。
作为优秀的医学专业研究生,仅仅掌握临床相关知识以及技能是不够的,还应该具备有创新性的科研能力。利用大讲堂的方式邀请国内外相关专家讲座,给学生介绍细胞治疗学的前沿知识和进展,开阔学生的视野。可以将专业研究生的培训分为两个阶段:临床培训阶段以及科研培训阶段。研究生的求知欲强烈,思维活跃,所以在科研培训阶段中,导师可以以引导为主,鼓励学生通过主动阅读文献并结合所学知识自主进行科技实践;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主动完成从选题、查找资料、实验设计到仪器准备、部分试剂的配置以及有关实验各个方面的协调,等,以自主研究的方式来主动地获取知识、应用知识、研究问题和解决问题,由此引导学生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发展创造性思维,培养创新意识、创新精神与创新能力;同时也让学生体会到科学研究的严肃性和复杂性。通过学位论文的完整科研过程,着力培养研究生的创新能力和创新品质。
在对专业研究生的培养过程中,我们采用开放式的教学手段,一般由导师指定方向后,由学生自主选择阅读参考书、本专业及相关专业的期刊杂志,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阅读任务,并写出相应的心得体会和启发。在教学中激发研究生探索、发现、想象和表达的愿望,让他们的思维、心态处于开放状态;临床培训阶段中,除基础课集中学习外,其余时间进入临床,由导师带领研究生接触患者,研究生在前、导师组在后指导,完成对患者疾病的诊断与治疗工作任务。查房后选取典型病例,采取启发式、讨论式、研究式的教学,同时要求他们针对某个疾病、某个病症或某个课题,将其所掌握的医学理论知识与临床实践很好地结合起来,这样才能更好地促进各种知识融会贯通,在实践中得以运用自如。
PBL教学法是由美国神经病学教授 Barrows于1969年在加拿大麦克马斯大学首创的(problem based learning,PBL)[9],是一种为以问题为基础的学习法,主要指在学习临床前期课程或临床课中,以病例为基础和以学生为中心的讨论式教学。国内也有报道将PBL教学法引入教学过程中[10]。细胞治疗学的研究生需要学习大量的基础课程,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普遍感到理论知识记忆难,所以我们将PBL教学法引入教学过程,从学生的“被动式”接受知识革新为“主动性”摄取。教学内容由师生共同展开,教师起引导作用。让学生积极参与临床病例的诊治,发现问题,并借助一些参考书或者网络自主解决问题,提高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在学生查找资料、思考过程中,教师适时与学生进行交流,提供必要的资料以供参考,对于学习中的难点要给予适当点拨,这样才能有效地提高教学效果。在实验培训阶段,学生除了完成教学计划规定的实验课,还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自主选择实验内容,合理安排时间,给学生思考问题、分析问题、动手解决问题的机会和时间。提高学生独立思考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我们对研究生阶段的教育,不仅注重学生知识的学习,也重视综合素质的教育,坚持德育为先的培养原则。面对当前复杂而多变的社会潮流,导师应细心观察研究生的思想动态,适时引导他们树立正确的理想和信念;在临床活动中,树立“以人为本”的信念,通过人文教育培养其正确“立人”。其次,注重科学诚信的素质教育,使研究生自觉建立严谨、求实的科学作风,形成科学的思维方式和创新意识。导师要将科学素质教育与人文素质教育有机地结合在一起,并贯穿于研究生教育的整个阶段。
良好的外语基础是医师必备的条件。国际上一些新技术、新信息,主要通过外文资料获得,因此要求研究生必须有熟练听说读写外文的能力。在我们招收研究生过程当中,始终把外语水平作为接收研究生的重要条件。在研究生的培养过程中,也时刻采取各种方法来加强研究生的外语训练。要求每位研究生翻译专业外文3万字以上,并鼓励研究生向国外杂志投专业文章,等。利用国外教授讲座的机会,鼓励学生尽可能积极地与国外专家用英语进行专业交流,提高学生的英语应用能力。
研究生的培养是导师制。因此,要提高细胞治疗学研究生的整体素质,首先要求导师要提高自身素质,为人师表、教书育人,在各方面要严格要求自己,自觉不断的进行细胞治疗学相关知识的更新,立足学科发展的学术前沿;重视学生临床知识的积累与专业英文的应用,提升研究生科研创新能力及临床操作技能,以“医德高尚、医术精良”作标准,培养出全面发展的研究生队伍。在临床教学活动中,以身作则,以自身扎实的专业基础知识和与患者良好的沟通能力给学生树立榜样;在实验教学过程中,指导学生搞清楚实验的目的、具体做法、进度与注意事项。督促学生及时收集实验所需要的文献资料并初步确定课题思路;对学生进行积极引导,对学习中的难点给予适当点拨以提高教学效果。
细胞治疗学是一门迅速发展的新兴学科,对细胞治疗学研究生的培养就显得尤为重要。我们通过理论结合实践、临床结合科研、采用开放式教学方式、注重综合素质的培养,一定能够提高细胞治疗学的教学效果,培养出更多“严谨、博精、创新、奉献”的专业型人才。
[1]Folkman J.Therapeutic angiogenesis in ischemic limbs[J].Circulation,1998,97(12):1108-1110
[2]Horie T,Onodera R,Akamastu M,et al.Long-term clinical outcomes for patients with lower lilmb ischemia implantated with G-CSF-mobilized autologous peripheral blood mononuclear cells[J].Atherosclerosis,2010,208(2):461-466
[3]Walter DH,Krankenberg H,Balzer JO,et al.Intraarterial Administration of Bone Marrow Mononuclear Cells in Patients With Critical Limb Ischemia[J].Circ Cardiovasc Interv,2011,4(1):26-37
[4]Huang P,Li S,Han M.Autologous Transplantation of Granulocyte Colony Stimulating Factor Mobilized Peripheral Blood Mononuclear Cells Improves Critical Limb Ischemia in Diabetes[J].Diabetes Care,2005,28(9):2155-2160
[5]Huang PP,Yang XF,Li SZ,et al.Randomised comparison of G-CSF-mobilized peripheral blood mononuclear cells versus bone marrow-mononuclear cells for the treatment of patients with lower limb arteriosclerosis obliterans[J].Thromb Haemost,2007,98(6):1335-1342
[6]Volz KS,Miljan E,Khoo A,et al.Development of pluripotent stem cell for vascular therapy[J].Vascul Pharmacol,2012,56(5-6):288-296
[7]卢珊荣.浅谈建立有效医患沟通的现实意义[J].医院管理,2011,1(15):82-83
[8]陈玺华,程素萍,丁建,等.临床实习生医患沟通能力培养及教学改革研究[J].健康研究,2012,(4):314-316
[9]Davis TH,Wagner GS,Gleim G,et al.Problembased learning of research skillsl[J].J of Electrocardiol,2006,39(1):120
[10]白玛康卓,达娃卓玛,格桑曲珍,等.PBL教学法在生理学教学中的探讨与实践[J].现代医药卫生,2012,28(5):785-7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