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纡、赖立在《教育研究》2013年第11期中撰文,通过对2010年我国31个省(区、市)继续教育综合发展水平的测量与比较,发现我国继续教育发展状况存在明显的区域差异,指出未来我国继续教育的发展应从重视规模增长转向以提高质量和促进均衡为重点的内涵式发展模式。
测量从人力资源存量、继续教育机会以及继续教育资源三个维度出发,选取若干具体测量指标,采取了PLS(Partial Least Squares)结构方程模型的方法,同时采用IBM SPSS 18.0和SmartPLS 2.0软件进行数据分析。
分析结果如下:全国共有14个省(区、市)的继续教育综合发展水平高于全国平均水平,其中上海、北京和吉林处于领先地位;有17个省(区、市)的继续教育综合发展水平低于全国平均水平,其中贵州、青海、宁夏和西藏存在较大差距。研究发现:全国有13个省(区、市)继续教育综合发展水平与其经济发展水平基本协调;有9个省(区、市)继续教育综合发展水平高于经济发展水平;有9个省(区、市)继续教育综合发展水平低于经济发展水平。从继续教育发展的三个子维度来看,在人力资源存量上,京、津、沪地区最大,东部和中部地区次之,西部地区最小;在继续教育机会上,京、津、沪地区遥遥领先,东部和西部地区基本相当并略高于中部地区;在继续教育资源上,京、津、沪地区最充足,随后依次是中部地区、东部地区和西部地区。
根据上述分析可总结出我国继续教育发展水平的区域特征:京、津、沪地区继续教育综合发展在全国领先;东部地区人力资源存量较大、继续教育机会较多,但继续教育资源略显不足;中部地区继续教育人力资源存量适中、继续教育资源充足,但继续教育机会相对不足;西部地区继续教育机会较多,但人力资源存量和继续教育资源不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