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 波
(常州纺织服装职业技术学院,江苏常州213164)
当下社会对于高校改革的一个热议焦点是高校的去行政化问题。对于高校是否要进行去行政化改革有些人赞成,也有些人反对。但无论赞成与否,大家其实都意识到一个不争的事实,那就是围绕着高校行政治理的机制方面出现了问题,产生了矛盾,因此才会受世人关注,引发世人的讨论。
那么高校的治理机制方面到底出现了什么问题、产生了什么矛盾,才会使大家觉得很有必要讨论一下呢?如果高校要进行治理机制的改革,那应当怎么改,要改成什么样子,应当成为我们关注的焦点。
我们所理解的高校行政化问题一般分为两个层面,即高校的外部行政化问题和高校的内部行政化问题。高校外部的行政化是指从我国现有的高校管理体制来看,高校面临的最根本的一条行政规则就是几十年计划体制延伸下来的国家包办大学和统管大学办学事务,即所谓的“行政主导一切”。这其中包括了大学的办学经费、建设计划、教学课程、招生计划、校长等官员的任命等等。而高校的内部行政化指的就是高校自己的行政部门在校园内的“行政做大”的现象。这些行政部门拥有至高无上的行政权力,包括有权决定老师的职称评定、科研经费的申请、教学课程的多少、导师资格的获得以及统配住房等等。这样一来就势必造成大学运作与政府部门的运作一样,其结果必然偏离其终极目标——学术自由、创造知识、培育人才和服务社会。
与此相适应的是许多高校主管单位的政府官员和具体经办人员,或是高校行政部门和行政人员久而久之所形成的行政性思维、行政性行为等行政性“衍生习性”的养成和蔓延,这些不良的风气和习气,将势必给我们的高校体制机制改革和高校的日常教育教学活动带来很多的矛盾和困难,甚至于使我们正常的教育教学工作无法进行下去。因此,我们理应高度重视高校这类行政性问题。
我们所指的高校行政性问题,主要体现在主管高校的相关职能部门和相关人员,或者是高校自身的行政部门及其行政人员在处理高校事务过程中,在主观意思表示、客观行为举止等方面所展现出的行政化倾向以及由此产生的影响等问题。
思想先行。当高校行政性问题出现的时候,它往往首先产生于人们的思维意识之中。
1.官本位思想
俗话说“官大一级压死人”。官本位思想这种行政性问题主要反映在对高校的外部治理过程和内部自治过程中间。外部治理中的官本位思想主要表现在高校的主管单位一般都是政府机关或部门,它们往往只是把我们的高校当成基层组织甚至于是“平民阶层”来对待,因此在处理自身与高校的关系过程中间始终有一种居高临下、主导一切的感觉;高校内部自治过程中所出现的官本位思想其实是这种外部官本位思想的延伸。不少高校的行政机构和行政人员往往会自觉或不自觉地“趋赴”于这种官本位思想,而将日常的高校管理工作当成是“官治民”、“显官威”的活动。
2.大家长制作风
这种思想观念主要体现在高校的内部治理过程中间。现在有许多高校行政领导或者行政人员将所赋予管理的高校事务当成是处理自家的家务事来看待,把治理学校当作是自家之事,不许外人干预,不准他人插手,一切的一切都是学校行政领导说了算,大小事务都得学校行政做主;如果有谁提出不同意见特别是本校教职员工提出不同意见,则视作是对自身权威的挑战或者不尊重,轻者不予理睬,重则打击报复。对于学校的任何决策从来都是听(听取群众意见)的少,想(自己的想法)的多;谈(集体讨论)的少,判(自我臆断)的多。
3.级别、职务观念
现在很多地方、很多机构都在进行着人事的换届选举工作,我们的高校亦是如此。可每到此时也是最容易产生矛盾和冲突的时期,人们往往为了级别的高低、职务的大小而颇费思量,动足脑筋。竞争不可避免,斗争屡试不爽。往往更醉心于自己能够在多大程度上和在哪个范围内可以更上一层楼,正常的工作可以放在一边,全身心地投入到这种特殊的“竞争”中去,为的只是自己能够比别人更“进步”些。
4.个人主义、利己思想
一切从个人角度出发,一切从本部门利益角度思考问题,是当下不少高校行政人员的现实想法。他们从不设身处地为服务对象处理问题,也从不进行换位思考来理解服务对象的真实诉求,只是一味地从方便个人、方便行政部门工作的角度思考问题。做工作从来想的不是怎么去完成,怎么能办好,成天只是想着自己能够从中得到什么好处,做了能够带来多少利益。
思想是行动的指南,当思想意识上存在着行政性问题的时候就会自然地在行动上产生共鸣。为此,行政性问题也反映在人们的行为方式上面:
1.凸显官员派头
在我们这些具有行政性思维意识和行为方式的行政主管人员看来,既然自己是官员,是领导,是权威,是上级,那必要的姿态和“威仪”是少不了的。于是乎在高校基层师生员工面前官派十足。动辄冠之以各种令人咋舌的行政称谓,或是以行政级别来排定具体座次;出入前呼后拥,招摇过市,或是在办公场地、住房面积、薪酬待遇等方面要求享有同等同级的政府官员的规格。
2.爱摆弄架子
这些校内外的行政人员不仅仅喜欢“耍派头”,还喜欢“端架子”。面对前来办理正常事务的高校底层师生员工往往是“面难见、脸难看、事难办”。一般性的问题想处理才处理,不愿处理就相互推诿;难一点的事务就研究再研究,考虑再考虑,悬而不决;较难或难办的问题要么避重就轻,要么干脆避而不谈。
3.喜论资排辈
这类行政部门或行政人员在具体的人事安排、职务晋升、职称评定等事务的处理过程中往往偏好讲究论资排辈。不讲成绩、不论贡献,只认资历。在他们看来,学识、潜质不是品评个人和事情的关键,关键在于“先来后到”,往往是先来者优先,后来者排队,新人后用,老人先用,年青人和“后进”者往往得不到优先考虑和正常发展的机会。
4.大搞任人唯亲
在当下我们的高校行政群体中间还常常有部门有人大搞任人唯亲。行政部门在安排引进人员的过程中经常会有“举贤不避亲”的做法,因此就有了“一人得道,鸡犬升天”的结果出来。唯才是举、求贤若渴在他们这里成了一句空话,不少德才兼备的有识有为之士因而失去了本来应有的机遇和发展的可能。
正是这些行政性的思维意识和具体的行为方式,给我们高校日常工作的开展带来不可避免的影响和危害。
1.政校关系紧张
行政性问题的存在使得政府主管部门与各高校的关系变得非常微妙,不对等的关系基础造就了矛盾和冲突的产生,近年来政府主管部门不断被要求放权,要求高校自治的呼声与此有很大的关联。
2.党群关系失声
由于多数高校的党务工作这一块也划入到学校行政之中,又由于行政人员与基层群众的关系现状使得许多高校的党务工作者失去了成为基层党员群众代言人的身份,普通党员和群众的基本诉求也就无法得到及时和有效的伸张。
3.干群关系失和
行政性问题的出现也使得高校行政部门和人员与基层群众之间的关系出现波动,当两者之间因为利益驱动而失去平衡时,双方矛盾甚至是对立就不可避免。近几年来全国一些高校围绕着自身工资绩效改革问题所展开的讨论和争议就是很好的明证。
4.师生关系迷茫
高校行政性问题的存在和其造成的影响也不可避免地影响到高校师生关系。很多高校学生对于高校行政及人员与普通高校老师员工的关系感到困惑,他们有时不得不在两者之间寻找平衡点或做出取舍与牺牲,这将直接影响到高校学生对高校教育与管理工作的认识,对他们树立人生观、价值观会产生不小的影响。
既然行政性问题给高校的有效治理活动造成阻碍甚至是危害,那我们就应该努力去克服这种阻力、消除这类危害。究竟出路在何处呢?
高校的行政性问题终究是缘于高校的行政化问题,而高校的行政化问题根源在于政府主管部门与各高校之间,各高校内部的行政部门及其人员与基层单位及人员之间的关系不正确、定位不准确所致。我们理应倡导一种政府主管部门宏观指导,逐步放权;高校自主办学,自主治校;校内平等,服务至上的治校、治学、治教新思路。
全社会包括各高校还应该不断提高自身对依法行政、依理治校的认识,积极转变治校理念,逐步减少行政权力和行政行为对高校各项事务的过多干预与影响,更多地听取民主评议,更加强调校务公开,将更多的决策权授让于广大高校教职员工,让高校的去行政化不再成为一个口号,一句空话,一个过场。
各级各类行政部门和行政人员要彻底改变工作作风,始终将“为广大教职员工服务”做为自己工作时的职业精神和从业守则。要变被动应付为主动服务,提升自身的服务能力和服务水平,使自己的服务工作从真正意义上取得积极的成效。
关于高校的去行政性问题还应该注意大力加强宣传和推广工作。要将对去行政性的宣传提升到与去行政化同等重要的高度来进行,同时积极发动和教育广大高校行政工作人员,让他们真正意识到,只有将服务态度和服务能力很好地融入到自己的行政工作中去才能够更好地完成工作。
总之,高校的去行政化任重而道远,不可能一帆风顺,也不可能一蹴而就。高校去行政化的目的绝非是不要必要的行政领导和行政工作,而是去除高校行政工作过程中的行政性问题。只有去除这些行政性问题,高校的去行政化工作才能迈出实质性的一步,也才能够取得实质性的成效!
[1]李松.中国隐性权力调查[M].北京:华夏出版社,2011.221-235.
[2]郑宇涛,薛晓东. 理论、现实、文化:高校"去行政化"路径研究[M].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出版社, 2012.115-132.
[3]马龙海.当代中国大学校长领导力发展研究[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1.124-146.
[4]教育部高等学校社会科学发展研究中心.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前沿问题研究(高校德育创新发展研究2012)[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2012.167-191.
[5]黄达人 等.大学的声音(第1版)[M].商务印书馆有限公司,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