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腊梅
20世纪二三十年代,英国著名的语言教育家Harold Palmer首次在外语教学中运用“泛读”这一专用术语。朗文语言教学和应用语言学字典中给泛读下了一个定义:泛读是旨在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建立词汇和语言结构的知识以及培养广泛的阅读兴趣。按照一般的概念,“泛读”主要是通过大量阅读来提高阅读能力。[1]近年来,随着二语习得研究者对语言输入作用的认识的加深,泛读(Extensive Reading)越来越受到国内语言教育者的重视,他们对中学英语课堂引入泛读教学的研究也取得了不同程度的成果。然而,由于中等职业教育自身的特殊性是普遍高中教育不能比拟的,使得中职英语尝试泛读教学的相关研究几乎处于空白状态。笔者就中职英语泛读教学问题进行探讨。
在长期的中职英语教学实践当中,我们发现,培养中职学生的英语阅读能力,单纯依靠传统的精读教学,依靠教材,已远远不能满足学生的阅读需要及中职英语新课程标准的需要。
首先,教材中的阅读素材更新缓慢,阅读量不足。其次,传统的课堂精读教学以讲解词汇和操练语法为主,相关知识输入有限,学生阅读速度慢,没有形成良好的阅读习惯,也没有掌握阅读的技巧。[2]这些都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学生阅读兴趣和阅读能力的提高,结果,培养出来的学生既不能适应对口英语高考的需要,也不能满足未来工作的需要。
因此,笔者建议,在中职英语课堂教学中引入泛读训练,来帮助学生获得阅读习惯和阅读技能。由于泛读被安排在课堂,所以应有定期的课时,确保教师进行泛读教学。在目前的教学条件下,每周一节泛读课是可行的。
在实施泛读教学前,教师应帮助学生明确泛读目标,笔者认为主要应包含以下4个方面:(1)培养阅读兴趣,增强阅读动机。教师选择学生感兴趣的泛读材料,并对泛读内容设计生动有趣的活动,通过这两个方面来激发学生的兴趣,从而使其进一步主动学习。(2)获得阅读技巧,能快速高效率地阅读。泛读的主要任务包括反复训练快读、略读、重点读和浏览等阅读技巧,使学生能带有目的地进行阅读,并熟练利用各种阅读方法,高效率地进行阅读。(3)形成阅读习惯,能自主选择阅读。学生要为兴趣、信息和提高预感而读。学生应自主选择自己爱读的东西,这也是“个性化学习”的一个方面。[3](4)增强文化意识,提高综合阅读素质。
科学的选材是泛读教学成功的前提。对于中职学生来说,泛读材料应是简易读物,符合学生的认知水平,易于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泛读内容应当广泛,包括各种文体和题材。[4]基于泛读材料的选择原则和英文报纸的特点和优势,教师可以从最新的报纸杂志和英文网站上选编泛读材料,材料难度低于精读教材,泛读量要大,以量取胜。内容可以是多数学生喜欢的、感兴趣的逸闻趣事、热门话题和人物。
教师对泛读活动的指导主要包含以下3个方面。
1.在泛读教学实施前,教师要帮助学生明确泛读的目标和原则。“we learn to read by reading”。只有阅读达到一定量,才能成为一个流利的阅读者。
2.教师的指导还体现在阅读过程中帮助学生获得阅读技巧,训练熟练使用不同阅读策略进行快速阅读。[4]教师不仅要使学生爱读,而且还要让他们会读。因此,在第一阶段要及时加强对学生基本阅读技巧的引导和训练,有重点的使学生使用某一项或几项阅读技巧:如略读、跳读、寻读,根据上下文猜测词义等。同时帮助他们克服一些不良的阅读习惯,如指读、心译、过于频繁的查字典。
3.教师要采取合理的措施,指导好学生的课下阅读。[5]由于泛读课每周仅有一课时,课堂时间有限,不可能真正做到大量阅读。因此,需要由浅人深、循序渐进的阅读课外材料来拓宽学生视野。教师可以采取指定阅读范围、布置阅读任务、监督阅读进展、核查阅读效果的做法,让课外阅读真正落到实处。这样阅读量的需求在教师的指导下在课外得到了延伸。教师开展和监督学习活动,应创造一种轻松的学习氛围,让学生感到有价值、有安全感。
笔者于2012年9月在所任教的职二年级两个平行班中,抽取实验班(45人)和对照班(45人)进行了为期一年的泛读教学实验。在泛读教学实施前,笔者设计3份问卷调查对学生阅读情况进行前期分析。前期分析主要是针对学习者、教学内容以及教学目标这3个方面。就学习者而言,通过调查分析,常州刘国钧高职校综合基础部的同学英语学习基础和学习兴趣一般,大多数学生知识面窄,没有形成良好的英语阅读习惯和技能。就教学内容而言,笔者选取英文报刊杂志21世纪报(高中版)、英语学习辅导报、英语周报、英语沙龙、英语世界上的文章作为泛读的主要材料。教学目标涉及获得阅读技巧、提高阅读速度,以及增强阅读动机3个方面。
笔者在泛读教学实施前,通过6篇阅读(每篇阅读有5题单选)对两个班的阅读水平进行了前测。成绩差距在1分之内,没有显著差异。实验班每周有一节泛读课,笔者对泛读活动进行任务设计。读前任务的设计主要强调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和对所读内容的预测,读中任务的设计以学生能积极的参与并理解所读内容为原则,读后任务的设计则侧重对所读内容的应用。在泛读的各个阶段,教师利用泛读材料组织生动有趣的语言活动,这些活动还可以帮助老师介绍泛读材料,帮助学生监测和评价阅读。
经过两个学期的泛读训练,笔者对两个班的阅读进行了后测,实验班的成绩比对照班高4分,差距非常明显。笔者通过课堂观察、个别采访和实验结束时对学生的问卷调查发现,通过这一学期的泛读训练,大部分同学提高了英语阅读的兴趣和积极性,也深刻地认识到泛读在英语学习中的意义,有一部分同学甚至表示即使没有泛读课,他们仍将在课外广泛阅读英语读物。
经过两个学期的泛读实践,笔者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两个方面获得了以下3个方面的启示。
1.泛读活动的实施要遵循循序渐进的原则。课内英语泛读教学应按照循序渐进的原则和灵活的方法分阶段进行。在泛读教学的开始阶段,教师通过设计丰富有趣的泛读活动来激发学生的兴趣,同时加强对学生基本阅读技巧的引导和训练,并指导学生避免各种不良的阅读习惯。然后是理解性阅读阶段,在这一阶段老师应重点训练学生跳读、分析归纳、猜测词义和选择词义等语篇理解能力。最后一个阶段,教师引导学生有意识的注意英美国家的社会文化背景知识。
2.重视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师在泛读教学中的主导作用主要体现在教师是泛读教学的组织者。在课堂泛读活动中,教师应起主导作用,参与协商、鼓励和监控学生的讨论,并为学生的主动建构提供一定的学习材料,设计出相应的问题情境,启发学生的思维,给学生提供必要的线索。教师的主导作用还体现在泛读教学中对学生阅读策略和方法的指导和训练。教师的作用固然重要,但教师不应该是课堂的中心,真正的中心是学生。学生应是教学的出发点,是教学过程中的积极主动的参加者。只有学生自己主动、有目的性的阅读,才能提高阅读技巧和理解能力。
3.泛读课程的评价问题。评价是泛读课程的必要组成部分。科学的评价体系能够保证泛读课程目标的实现。在泛读教学中,形成性评价能使学生关注、监测、评价自己的阅读。[3]在泛读实践过程中,笔者评价手段单一,主要采用终结性评价即成绩测试(对阅读技巧和阅读能力的测试)来检验教学效果。而忽略形成性评价,形成性评价需要教师采用合适的评价手段,如问卷调查、学生自评、建立学生个人阅读档案等。
[1]尹妍.通过泛读提高高中学生的阅读能力[D].北京:首都师范大学,2009.
[2]赵卫红.高中阶段设置英语泛读课的可行性分析及策略研究[D].南昌:江西师范大学,2005.
[3]Day,R.&Bamford,J.Extensive Reading in the Second Language Classroom[M].Cambridge: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2004.
[4]肖平.高职英语泛读教学的现状分析和实践探究[J].四川省干部函授学院学报,2009(4):87-88.
[5]徐巨成.作为语言输入的泛读教学法对高中学生英语水平影响之研究[D].兰州:西北师范大学,2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