陆晓蕾
“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高职语文课程,在体现普教语文“工具性与人文性统一”的同时,还因为高职校“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对语文课程的要求,使语文教学带有一定的职业倾向,在阅读教学中,构成语文“专业交互式阅读策略”。
交互,是计算机术语,互相和替换的意思。随着计算机的发明和使用,在认知理论的基础上,研究者提出了3种阅读模式:自下而上、自上而下及交互阅读模式。交互式(Reciprocal Teaching)是广泛运用于英语课程的一种教学模式,它是“建构主义和认知学习理论推崇的一种模式,是通过对话的方式形成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互动,使学生掌握阅读策略,有效提高学生理解能力的一种教学方法”[1]。“专业交互式阅读策略”是建构在语文与专业对话的阅读过程中,挖掘语文阅读文本专业素材的一种阅读策略,是从专业词汇、专业语感、专业文体与专业人文素养等阅读内容,达成我校《五年制高职护理专业语文课程标准》的一种正在实践中的阅读策略。
高职生在校五年的课本阅读,逐步从语文等文化课本向专业阅读衍生。调查显示,低年级学生的专业阅读障碍主要来自专业词汇。这些词汇绝大部分集中在专业文本中,而有些专业或相关专业词汇,也散落在语文文本中,教师可以在语文及其课外阅读中指导学生搜集。
语文教学一贯重视讲解文学词汇,它与专业词汇有着本质的区别。文学词汇具有描绘性、生动性、情感性,专业词汇具有概括性、抽象性、科学性。例如:“墙上芦苇”、“独立寒秋”、“沧海一粟”、“寒士”等类似文学词汇,在特定的语境中有着特殊的含义和色彩,只要理解全文立意,就能准确掌握词义。又如:“骶骨”、“生命体征”、“甲状腺结节”、“抑郁症”等类似含义规范统一、表意简洁抽象的医学术语,学生以前较少接触,可以通过专业课学习获得,也可以借助语文相关文本的阅读、搜集整理,加深理解。例如,通过阅读通讯《西岳群英谱》涉及“休克”、“虚脱”、“颅骨凹陷性骨折”等医学名词,借助资料巩固专业知识。再如,鲁迅通过小说《药》描写华小栓:“按着胸膛,一阵咳嗽”、“吃饭,大粒的汗,从额上滚下,夹袄也帖住了脊心,两块肩胛骨高高凸出,印成一个阳文的‘八’字”、吃过了“仍旧肚饿”等“肺痨”症状,借助资料查阅其病因、病程及治疗历史,从而能深切体会创作背景及创作意图。
护理专业通用词汇及相关医学名词属于科学词汇,是根据我国科技名词审定委员会批准公布的,具有科学性、准确性、权威性,代表国家的标准名词,是全国出版物和媒体推广使用的科学名词,具有一定的规范性。这些科学名词,是高职新生的词汇盲点。结合语文课本阅读教学,从新生入学开始就应该相应地培养搜集科学词汇的能力,为后续形成科学专业的表达及缜密的文风打下良好的语词基础。
研究者认为,语感和语识是语言素质的两个主要表现[2],是语文教师必备的语言教学素养。语感,是语言的敏感度,是语文听说读写能力培养的“第五元素”,“是构成学生语文能力与提升语文素养的必经环节”[3];语识,即语言知识及语言意识,是语文教师必备的语言学理论。
调查显示,随着目前职校专业教学的提前,初期专业阅读的困难特别明显。高职护生在专业阅读初期(一、二年级)对专业阅读的兴趣普遍低于语文阅读。实践证明,专业阅读初期既是学生专业阅读的困难期,也是阅读教学的干预期,因为,“语感是人们在一定的语言基础和心理基础之上,经由语言实践逐步培养起来的对所使用的语言的结构、意义和作用的敏感程度”[4]。既然语感来自阅读,那么,专业语感也应来自专业阅读。本课题实验者在语文阅读教学中因地制宜地结合语文课本,引领学生展开专业交互式阅读,是在科技文本(包括医护类文本)的阅读中,适时培养学生的科技语感(专业语感),以实现职教语文的语言性与实用性并举的教学策略。
语感,“从语言在内容上看,包括语音、语义、语法、语用,因此,语感可分为语音感、语义感、语法感、语用感。从语言在形式上看,分为口语和书面语,语感也就包括了口语语感和书面语语感”[5]。专业语感,主要是一种现代汉语科技书面语感,它比文艺性书面语较平实、抽象、科学,体现一定的专业性,离生动活泼个性鲜明的生活语感较远,因此不易被人接受。
将语感理论运用于阅读教学实践,就是有意识地培养护生的专业阅读语感。本课题研究主要选取语文课本中的科技文本,从以下三方面展开实践:科技专业语词的准确读音(语音感);从语词意义(语义感)、语句结构(语法感)准确理解句义、专业语词的实际综合运用(语用感)等;以教师的语言意识(语识)培养学生的语言感觉(语感)。
医学生人文素养的培养和教育是一项系统工程。“医学教育全球基本要求”提出:“全球医学毕业生应当具备7个领域:职业价值、态度、行为和伦理、医学科学基础知识、沟通交流技能、临床技能、群体健康和卫生系统,信息管理、批判性思维和研究以及60种能力”[6]。
根据学校《高职护理人才培养方案》修订的“语文课程标准”,为“使学生具备为护理对象实施整体护理提供必要的文化知识、思想道德等人文素养,使学生具有正确认识社会、判别是非的基本能力及良好的团结协作、沟通交流的能力”。结合人才培养方案和课程标准,构建语文专业交互式阅读策略,主要从精选护理人文阅读文本和培养批判性思维入手。
医学是科学,但与文学同为人学,有着共同的母题,即“痛苦与苦难,毁灭与死亡”,而这正是今天的大多数医学生很少经历的。文学史上有一批文学家,或自己“弃医从文”选择了文学道路,或身为医者或病者因创作病痛与死亡的作品而蜚声文坛。通读这些作品,使涉世未深的学生增添丰富的阅历,也赋予理智的思维以生命的热情,使刻板的技术绽放柔美的情怀。
医学与文学还有着相似的思维。医学是科学,它的本质不是死记硬背知识,不是生搬硬套技术,而是以批判审视的眼光发现前人经验中的错误、理论中的缺陷,推动本行业的进步发展。文学是人类社会生活的反映,是各种人性真实的集合,它教会读者思辩善恶,批判假丑,积淀精神修养,培养“取其精华、去其糟粕”的批判性思维[7]。这一点与培养“去伪存真”的科学(医学)思维有着相同的目的,即形成“独立的人格和科学的精神”。
因此,在与医学相关的文学阅读中,护生培养的仁爱、体恤的精神和思辨意识,将构成高职护理语文专业交互式阅读策略的精神和情感追求。
语文教学研究者认为,“读写结合、协同发展是语言文字教学的主体、轴心”[7],以“读”促“写”,以“写”促“读”,历来是语文教学的有效策略。“书到用时方恨少”,为了使高职生达到一定的专业写作修养,专业阅读与写作训练是基础。语文专业交互式阅读策略,正是连接专业读写的纽带,它强调了语文日常文体中说明文的阅读,并适时培养了高职生对科技文本的兴趣。
专业文体一般是科技文体,是随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而形成的一种文体形式,如学术论文、论文摘要、实验报告等,是高职生在校专业学习及在岗工作所需的基本文体,是职教语文教学中的实用文体,也是高科技时代日渐实用的文体。
本课题实验者结合护理专业各阶段临床实践,设计了“医学类说明文读写”、“社区见习护理知识小论文写读”、“护理操作实验报告写读”、“临床实习论文读写”等结合学生实际的专业读写训练,从专业实际写作需求出发,促进专业阅读,使护生在读写训练中体会专业阅读与写作的必然联系,把专业写作教学中的“练语文、练思维、练思想感情”[5]与专业阅读教学有机结合,达成职教语文教学的实用意义。
综上所述,专业交互式阅读是职教语文阅读教学独有的策略,它是职校生的基本阅读技能,它关系着职校生在校学习专业的质量,关系着职校生专业语文素养的提升,关系着职校生未来职业生命的意义和价值。
[1]朱雅莉.交互式教学法与大学英语阅读课教学[J].黑龙江科技信息,2008(4):45-47.
[2]周明强.语言素质的两大表现与语感教学[J].浙江教育学院学报,2004(5):55-57.
[3]张福生.基础教育阶段语感教学模块设计初探[J].民族教育研究,2010(5):77-78.
[4]王昉.汉语教学和汉语习得的语感培养[J].安庆师范学院学报:社科版,2009(9):89-91.
[5]唐华.论医学生的人文素质培养[J].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2008(28):92 -94.
[6]秦达念,王勇.论医学本科生批判性阅读与思维能力的培养[J].山西医科大学学报:基础医学教育版,2003(10):45-47.
[7]张建安.论中国语言文字教学读写结合之演进[J].广西社会科学,2004(3):78-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