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启洪
(蚬岗镇初级中学,广东 高要 526107)
乡镇中学历史教学应用多媒体信息技术之必要性
周启洪
(蚬岗镇初级中学,广东 高要 526107)
乡镇初级中学历史科教学应用多媒体信息技术,有利于创设良好的课堂教学情境,在导入、创设氛围、朗读等环节,都可以发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作用;是教师传授知识的一种有效手段,更能体现突破教学难点的优势:化困难为简易,变抽象为具体,变静态为动态,突破时空限制。乡镇中学历史教学应用多媒体信息技术很有必要,既可以优化教师的教学方式,也可以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增加学生的历史知识信息量。
乡镇中学;历史教学;多媒体信息技术;必要性
镇级农村初级中学,由于诸多原因,教学一直采用传统的以粉笔加黑板、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模式,教学手段单一,注重知识的灌输而忽略了知识的消化和理解,忽视和弱化学生自主学习。在“创建广东省教育强镇”的形势下,学校投入多媒体教学设备,教学采用多媒体信息技术教学手段,一改往日教学技术设备的缺乏和落后,课堂教学的单调乏味,增强了课堂教学的直观性、形象性,拓展了教学的信息容量,方便师生交流互动,突出学生学习自主性,提高了学习效率,优化了课堂教学质量。乡镇中学采用多媒体信息技术教学十分必要,特别适用于历史课教学。
多媒体信息技术是一种综合运用声音、文字、图像、动画、视频等多种媒体的现代教育技术。在历史教学中,运用多媒体技术创设情境,展示历史图片、动画、历史影片、历史资料,扩大课堂的信息容量,组织课堂讨论、进行师生互动,十分方便有效。有利于教学从多角度、多方位直观刺激学生感官,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有利于突出学生自主性学习,培养学生学习主体意识和思维能力;有利于形成知识系统性、形象性,方便学生对知识的存储和记忆,是提高教学效率,促进学生素质提高的有效途径。具体而言,其必要性如下:
1.激发兴趣,促进学生主动学习。我国教育家孔子曾经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对学习产生的巨大力量是不言而喻的。以往历史课堂教学,大多采用口授和黑板展示等手段,形式单一,直观性不强,课堂教学知识内容信息量少,教师为完成教学任务、教学目标,虽知学生学习主体性、自主性的重要,但受教学时间、任务的束缚和制约,往往是讲的多,交流互动少,更缺乏组织调动学生主动学习思考的有效手段,教学效果一般不佳。运用多媒体信息技术,可以变抽象为具体,变无声为有声,利用历史影像、图片、资料十分方便,教学方式灵活多样,课堂气氛活跃,能充分调动学生各种感官共同作用以强化感知,或帮助其建立起地域空间想象能力,解决了过去许多教师在课堂教学上“巧妇难为无米之炊”的苦衷。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方面,更有其得天独厚的优势。采取展示事物图片、文献资料、历史地图、历史现象动画和历史纪录片等形式,把历史场景或情境,直观、形象、生动地展现在学生面前,将抽象的内容形象化,平面的形象立体化,使学生产生身临其境的感觉,有效增强了历史知识的感染力,大大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学生主动学习的积极性。如在教学七年级上册第10课《秦王扫六合》一课时,笔者用多媒体技术制作出一幅秦、韩、赵、魏、楚、燕、齐七国割据称雄的地图,通过各诸侯国版图变色的方式,模拟秦陆续灭六国、统一天下的过程,同时配以雄壮的背景音乐,然后插入秦始皇的镜头,很好地解决了语言和挂图难以再现情景的问题,形象地展示了“秦皇扫六合,虎视何雄哉”的神韵和气势。既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又促进了学生的主动学习。
2.突破难点,提高学生课堂学习效率。现行人教版初中历史教材中的某些内容比较抽象或复杂,年代久远或地域空间概念强,学生感到陌生,教师也难以用语言讲清,使用传统的教学手段很难突破这些难点。运用多媒体信息技术组织历史教学,能突破这一难点,更好地调动学生动手、动口、动脑的积极性,促进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互动交流,有助于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理解能力、综合分析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从而提高历史学习效率。如在讲授七年级上册第15课《汉通西域和丝绸之路》中的“张骞出使西域”的路线图,可以制作flash动画。首先把路线图展示在屏幕上,在出发点画上一个传授闪烁的亮点,说明这一闪烁的亮点代表张骞,然后从这一点引出一条带箭头的线,用鲜艳的颜色标出,按照先后顺序,在每一个途经点都用闪烁亮点表示,再用动画展示张骞出使西域的全过程,使学生很容易地掌握了途经点的名称和先后顺序。这样,有利于突出重点,突破难点,解决历史课堂中难以解决的问题,提高课堂学习效率。
3.增加课堂信息量,丰富学生历史知识积累。由于多媒体信息技术教学手段的多样化,教师可以通过不同的途径向学生提出问题,让学生带着问题去思考,其主要目的是让学生在整个学习过程中有目的地学习,让学生通过对问题的思考之后,对学习内容有清晰的轮廓,在学生头脑中形成一个整体的印象,使知识系统化。教师在使用多媒体信息技术教学时,可以对学生提出更多的问题,向学生展示更多的材料,让学生带着问题去学习、思考、讨论,教师通过多媒体把学生的不同意见展现给所有学生,让学生去评判,教师和学生共同分析找出最佳答案。教师在上完一节课之后,可以通过多媒体向学生显示具有归纳性、比较性的题目,培养学生的概括、比较能力,只有这样才能体现出多媒体教学的功能优势,使教学达到最优化。例如,八年级上册第4课《甲午中日战争》,学习完《马关条约》内容后,教师与学生来一次互动,对比《南京条约》与《马关条约》开放的口岸,教师可以通过多媒体来显示两次被列强侵略后打开的通商口岸,学生就很容易清楚掌握由于清政府的无能,开放的口岸由沿海开始深入到内陆的转变。这样,既开阔了视野,掌握和积累了历史知识,又受到深刻的爱国主义教育。
4.陶冶学生情操,培养学生人文情感和价值观。培养学生良好的思想品德和爱国主义精神是历史教学的重要任务。在历史教学过程中,要把思想品德、爱国主义教育摆在重要的位置,要挖掘历史教材中蕴含的思想内容,对学生进行四项基本原则教育、爱国主义教育、革命传统教育和国情教育以及学生的人文情感和价值观教育。历史课堂教学引入信息技术,利用其声像效果和感染力强的特点为学生营造一个与教学内容相适应的历史情景,再现历史场面,增强真实感,让学生身临其境,感受历史时代的氛围,通过内心体验,引起情感共鸣,自觉地接受熏陶。如讲八年级上册第15课《宁为战死鬼,不做亡国奴》其中的“南京大屠杀”内容时,可播放电影《南京大屠杀》中的镜头:血腥的屠杀、尸骨堆积如山、人们流离失所等镜头。通过影像形象地再现日本军国主义侵略战争给中国人民带来的灾难,使学生在接受历史知识的同时强烈地感受到侵略者的暴行,落后被挨打的惨痛历史教训,引起学生对人类正义与非正义的深度思考,从而激发出强烈的爱国热情。如讲八年级上册第1课《鸦片战争》,可播放电影《林则徐》中的几个镜头:官兵吸食鸦片,战斗力削弱;政府白银外流,出现银荒;人们吸食鸦片,造成家破人亡。短短几个镜头,不仅形象地再现了鸦片输入给中国社会带来的灾难,而且增强了学生对毒品的认识,了解了毒品的巨大危害,使学生在接受历史知识的同时也自觉地接受了防毒反毒的教育。
总之,积极探索多媒体信息技术与历史教学的整合方法,在历史教学中,合理地应用多媒体信息技术辅助教学,恰到好处地运用多媒体信息技术进行形象、生动的描述,设置教学情境,营造教学氛围,利用资料从不同角度以不同方式展现知识的内在规律,突破时间、空间、抽象的限制,让学生充分感受、理解知识产生和发展的过程,开拓学生视野,有利于学生自主意识、创新意识和学习能力的培养提高,增强学生获取知识的主动性。乡镇中学历史教学应用多媒体信息技术辅助教学十分必要。
[1]陈至立.在全国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工作会议上的报告[R].2000.
[2]皮连生.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4:4.
(责任编辑:邢建勇)
周启洪,男,广东省高要市蚬岗镇初级中学常务副校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