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外积极心理学对我国当前医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启示

2014-02-05 13:28牛志敏韩丹凤
中国高等医学教育 2014年5期
关键词:研究者心理学人格

牛志敏,韩丹凤,张 岚

(牡丹江医学院,黑龙江 牡丹江 157011)

积极心理学提出积极预防的理念,有效地预防来自于个体内部的各项塑造能力,而不是当其产生了问题时依靠外在的力量进行修补。积极心理学认为人类自身存在着可以抵御各类心理或精神疾病的力量,他们是勇气、关注未来、乐观主义、诚实、毅力。

一、国外积极心理学的进展

积极心理学的概念最初是1998年由第一个美国心理学会主席Seligman明确提出,至今已经经历了15年多的发展,现如今积极心理学也变得更加成熟,这使积极心理学健康教育在各个领域的应用价值都不断提高[1]。

积极心理学的影响自20世纪90年代后在西方发达国家逐渐扩大。国外涌现出一批潜心研究积极心理学的专家,一些研究者从一个幸福的角度诠释了积极心理学的含义,他们认为积极心理学包含了自身的潜能并且得到完美的体验。Dinner也是这一领域著名的研究者,他通过对气质、人格和文化等方面的研究,提出了宏观的社会环境与幸福之间的关系[2]。

把积极心理与快乐有关的主题进行结合并深入研究的是Lyubomirsky,主要专注于快乐与金钱,快乐与信仰,快乐与社会发展等。他通过比较那些快乐和不快乐的人,发现两者之间的不同是未被意识到和自动化的,快乐的人只是在社会信息方面表现的稍微迟钝些。

大多数研究者将积极看成是拥有乐观的心态。Christopher Peterson对乐观进行了研究,他认为乐观由认知、情感和动机组成[3]。乐观对人的影响很大,比如在生活方面,工作效率方面以及个人的身体状况等。大多数国外的研究者都对患有艾滋病等危及生命的病人进行观察分析,他们发现始终保持乐观的人活得久。为此,社会会更加支持乐观的人。当然,每件事都有他的两面性,乐观有好的一面同时又有不好的一面即“乐观的偏差”,过于乐观,就是失去了对事物的客观判断力。因此,这样就产生了矛盾:现实主义会提高适应环境的能力,而乐观会产生较好的主观感受。自从Sandra L.Schneider发现后,对其也进行了深入研究。他认为“现实的乐观”与现实并不矛盾。原则上说,人们可以做到不自欺的乐观。积极心理学对“现实的乐观”进行了诠释,它让生活更加富有意义。

Hillson对积极人格特征与消极人格特征在问卷上进行研究。他们把积极的人格特征有两个独立纬度:一是正性的利己主义,是指自我的接受能力以及未来生活的展望;二是与他人关系积极,自己能够获得他人支持的同时,并且愿意提供帮助他人,看重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满足于当下与他人的关系。个体采取更为有效的应对策略是对于积极人格的认识,他能更好地面对生活中的各种压力。

二、国外积极心理学发展的特点

(一)促进了积极的情绪体验。

积极认知过程,积极情绪体验、积极人格特点、创造力与人才培养、人类美好的生活以及获得美好生活的途径与方法等有关积极心理学内容是外国心理学家一直研究的。积极心理学的研究涉及积极的主观体验、个体方面和群体方面三个层面的研究。在积极的主观体验方面,它包含幸福感和满意希望和乐观充盈和快乐。在个体方面,它包含爱的能力、人际交往能力、创造力、毅力以及潜在的天赋和智慧。在群体方面,它包含社会公德,职业品德、家庭美德等研究[4]。

(二)赢得了积极的社会环境。

西方心理学家把普通人作为参照,比较出了一些有心理疾病的人。为此,对于有这些心理疾病的人做了深入研究。他们的目的是将这些有心理疾病的人给予有效的治疗,帮助他们形成良好的心理模式。虽然把普通人作为参照,但这并不意味着一定有健康幸福的心理。为此,心理学必将人们的能力与潜力开发出来,用这些因素的建设使每个人能达到的理想状态。同时,对个体、团体和社会良好发展的因素进行研究,用这些因素构建人们的积极状态,进而促进了积极的社会环境,促进社会的繁荣。从此积极心理学真正恢复了心理学本来应有的功能和使命,使其体现了一种社会意义上的博爱和平等,这既是对人性的一种尊重和赞扬,又是对人类社会的一种理智理解。

(三)构建了积极的组织系统。

人类的健康是不可能通过消除问题完全实现的。国外的一些研究者发现健康的积极心理学对人的健康也有一定的影响,同时也使越来越多的人将主观幸福感作为心理健康的重要指标。很多心理学研究者对此也进行了深入研究。卡南认为心理健康的主要目的是促进人类心理健康的惟一方法。还有一些研究者认为积极情绪可以增进心理和生理健康,消解消极情绪。通过这些研究,Marie得出一个结论:良好的认知方式对于人类的心理健康、心理调控及等各方面都有极大的价值[5]。

三、对我国医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启示。

我国医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近几年虽在教学、研究与实践等方面工作成绩显著,但还是与国外发达国家有一定差距。为使我国医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有更大进步,需要学习和借鉴国外的经验。

(一)挖掘多元智能,感受成功体验。

1983年美国哈佛大学教授霍华德加德纳出版《智力的结构》一书中提出几种能力的整合即为智力[6]。他认为每个人的智能都各有优势,如果每个人的学习都利用智能强项,就会最大限度的开发潜能。积极心理健康教育就让学生自我探索。在教师安排后,学生了解自己的智能特点,从智能强项出发,培养学习的胜任感和自主性,提高其学习的积极性,使其获得快乐[7]。

(二)培养积极人格,正确面对挫折。

积极心理学认为,人格形成是不可或缺的物质基础和生理因素。一般认为人后天的性格与先天的气质有关。由于后天社会经验的不同造就了不同的人格。因此,积极心理学利用个体的积极体验培养积极人格。首先,大学生通过心理健康教育感受更多的积极体验。其次,个体的各种现实能力和潜在能力加以激发和强化实现人格的培养,当某种能力变成一种习惯性的工作方式时,就形成了积极人格。发展个体良好的自尊是实现积极人格不可缺少的重要途径。自尊是个体自我评价后做出对自己赞许的看法,它表明了个体对自己能力价值的一种认同程度。

(三)培养业余爱好,增强福乐体验。

体验福乐良好途径是培养自己感兴趣的业余爱好,对于大学生来说,适应环境,对大学学业和大学生活意义重大[8]。培养自己感兴趣的业余爱好,有利于适应环境,这种容易得到的福乐体验会促进乐观型风格的形成,从而推进其他方面的积极投入与体验。促进大学生的全面发展。与此同时,培养业余爱好、培养学生做事求学的积极性和增加福乐体验是非常重要的。

(四)开展目标教育,培养希望体验。

斯奈德认为,希望是一种朝向目标的思想,这种思想包含两个部分:一是途径思想,即个体能够寻找到实现目标的途径;二是意志思想,个体认识到实现目标是需要意志的。从斯奈德对希望的理解中可以看到,希望是思想和意志的核心目标。因此,在希望的产生过程中目标起着重要作用。在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中,励志类的文学作品有利于大学生树立高远目标,培养希望。更有效的是,低年级向高年级优秀学生学习制定科学的奋斗目标,经历的过程以及管理的时间,从而对目标的实现充满希望。

(五)解析过去经验,体验满意幸福。

人们解构消极的意义并把它变为积极意义。这样,在生活之中就会得到满意幸福。因此,心理学家提出了现实疗法和内观疗法(此处指日本的内观疗法)。现实疗法突出的是人的改变是自己的主观选择的。为此,大学生可以通过现实疗法构建积极的自我概念,将无法改变的过去淡化,重新选择并努力构建自己的未来。而内观疗法,让大学生积极参加团体活动,在活动过程中学会从客观的角度评价自己,走出自己的盲区,从而认识自我,并且学会接受他人对自己的客观评价以及培养在人际交往中的感激之心。最终目标致力于人的和谐发展、潜能的开发、积极的人类经验的形成。

[1]SheldonM.KingL.Why Positive Positive Psychology is Necessary[J].Amercian psychologist,2001(3).118-122.

[2]Dinner,E.Subject Well-Being:The Science of Happiness and a Proposal for a National Index[J].American Psychologist,2000,55(1).64-68.

[3]PETERSON,著.郑 雪,译.积极心理学:关于人类幸福和力量的科学[M].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8:20-40.

[4]李林英,李 健.心理资本研究的兴趣以及内容、视角[J].科技管理研究,2011,32(22):147-161.

[5]孟万金.论积极心理健康教育[J].教育研究,2008,31(5):41-44.

[6]吴汉荣,卢 珊,蒙 衡.健康心理学课程对医科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J].医学与社会,2007(1):88-89.

[7]童 林,李 霞.积极心理学与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J].武汉工程大学学报,2010(10):54-57.

[8]杨 稣,武成莉.基于积极心理学的青年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路径探析[J].科技与教育:理论导刊,2011(3):103-105.

猜你喜欢
研究者心理学人格
列宁的伟大人格及其当代意义
共产党人的人格力量
高等教育中的学生成为研究者及其启示
远去的平凡背影,光辉的伟大人格
研究者称,经CRISPR技术编辑过的双胞胎已出生。科学将如何回应?
研究者调查数据统计
医生注定是研究者
漫画之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