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晓杰
吉林市龙潭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吉林 吉林 132021
医学检验人员职业暴露的调查分析
赵晓杰
吉林市龙潭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吉林 吉林 132021
目的研究医学检验人员职业暴露的危险因素,为相关工作人员制定相应的防护措施。方法选择我院2011年1月~2013年1月间在检验科工作的人员,总结其在工作中出现的职业暴露危害情况,同时对其构成因素进行分析。结果从2011年~2013年1月间有43例有过职业暴露史,37.2%为采血针头刺伤,22.1%为标本管裂划伤,10.5%为仪器针头刺伤,30.2%为体液、血液污染粘膜、皮肤。这些因素都会引起检验人员出现污染进而发生感染现象,出现多种职业暴露事件。结论检验科人员在工作期间均处于高风险的环境中,不仅会对其自身的健康产生威胁,而且还可能成为医院获得性感染的途径。因此,要加强检验科人员的生物安全意识,提升机体自身的抵抗能力,同时制定相关的安全有效的措施,确保医疗安全,这也不但是必要的行为,同时也是医务人员应该具备的责任。
医学检验人员;职业暴露;调查分析
职业暴露是指由于职业的原因而将自身暴露在危险的环境中,可能会对生命健康造成威胁。医院检验人员的职业暴露是指检验科的工作人员在实施医学检验工作时接触的有害、有毒以及有传染性的病原体,可能对其健康或者生命造成威胁的一类危险职业,而且具有化学性、感染性等特点[1]。因检验科室的人员工作任务重,再加上缺少职业防护意识,在实施检验操作中没有实施足够的防护措施,无法避免地会出现多种职业感染现象。选择我院2011 年1月~2013年1月在检验科工作的人员,总结其在工作中出现的职业暴露危害情况,同时对其构成因素进行分析,现报道如下。
1.1 一般资料
选择我院2011年1月~2013年1月间在检验科的人员,包括工作人员、进修人员以及实习人员,对43例有过职业暴露史的工作人员资料进行分析,其中17例为男性,26例为女性。
1.2 调查方法
通过职业暴露后填写的相关记录做统计学分析,其中包括姓名、暴露时间、所在岗位、损伤部位、暴露方式、事后处理以及损伤程度等。
通过研究发现:从2011~2013年1月间有43例有过职业暴露史,37.2%为采血针头刺伤,22.1%为标本管裂划伤,10.5%为仪器针头刺伤,30.2%为体液、血液污染粘膜、皮肤。这些因素都会引起检验人员出现污染进而发生感染现象,出现多种职业暴露事件。
3.1 检验人员的职业感染现状
我国现今的乙型肝炎表面抗原携带者约近亿人,近些年丙型肝炎的感染患者数量也在不断上升,现今,我国约有84万艾滋病感染者,其中8万例患者。有研究指出,约有20多种病原体可通过针刺伤进行传播,其中最易导致严重后果的为乙型病毒肝炎和艾滋病毒[2]。当体内注入10 μl含有乙型肝炎病毒的血液时,就可能会引起乙型肝炎,丙型肝炎是最常见的输血后肝炎,当检验人员被携带丙型肝炎的器具所刺伤,可能发生感染的几率约为3%~10%。因检验科工作人员从事的工作比较特殊,长期接触必然会出现危险,经常表现为多种职业暴露的事件。
3.2 检验人员的职业暴露途径
医院是一个集合了传染源的公共场所,院内感染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对医院内的所有人都存在一定的危险性。然而医院的检验科室又是集合各种标本的必经科室,这些标本内含有大量的病原菌,自身就是传染源。工作人员长时间处于这种环境下,不但会对自身的生命健康造成威胁,同时也是医院获得性感染的根源[3]。
3.3 检验人员的安全防护措施
3.3.1 严格各项规章制度。实验室的工作应按照相关的操作规范以及安全防护措施实施,对相关人员进行感染性疾病知识的培训,如乙型肝炎、艾滋病、梅毒以及丙型肝炎等,提高其自身的防御水平以及对相关疾病知识的掌握程度,在出现问题时不过度惊恐,但也不可轻视[4]。真正落实检验科的建设,正确处理废弃物及病原体,定期进行健康检查等。
3.3.2 建立健全各种职业暴露后处置流程。检验人员的粘膜和皮肤会暴露在含有病原体的环境中,操作完成后应用水和洗手液彻底清洗被污染的皮肤,粘膜部位用浓度为0.9%的氯化钠溶液冲洗,对于暴露在外的伤口,应对其轻轻挤压,尽量挤出受到污染的血液,之后可以用洗手液或清水进行冲洗。对于受到损伤的部位要用消毒液进行消毒,消毒液主要为0.5%碘伏,0.2%~0.5%的过氧乙酸等,主要方式为涂抹或者浸泡等,并对伤口进行包扎;暴露人员应短时间内离开工作岗位,请专业人员评估其暴露级别,正确用药。
3.3.3 自我保护。具有传染性的物质主要包括患者的体液、血液以及被其污染过的物品等,在与这些物品接触时,应佩戴手套,当完成一个操作后应对手套进行正确处理并且认真洗手和消毒;在操作前要准备好防护措施,如佩戴防渗透的口罩、帽子、手套等,而且还要佩戴具有防护功能的眼镜;确保光线充足,方便操作,以防被刀片或者针头等锐器刺伤或者划伤;绝对不可将用过的针头套上针头套反复应用[5]。医院应定期为检验科人员进行体检,建立个人档案,如有必要可进行疫苗接种,同时定期进行体检。
综上所述,医院检验科室人员需要长时间暴露在危险环境中,不但会给其个人带来威胁,同时也会成为医院获得性感染的源头。因此,要提高工作者对生物安全的防护意识,提升自身对风险防御的能力,建立安全有效的预防措施,最大限度地维护医疗环境的安全,这是作为医疗工作者应该承担的责任。
[1]彭卫红,刘素秋,谭萍. 提高检验科人员职业感染防护依从性的研究[J]. 中国当代医药,2009,16(18):140-141.
[2]陈江南,张晓灵. 检验科职业暴露分析[J]. 中国保健营养,2012,7(12):2336-2337.
[3]牛延军. 医院感染的三级组织管理[J]. 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09,19(3):302-303.
[4]董剑文. 医院检验人员的职业暴露和预防[J]. 实验与检验医学,2010,28(2):170.
[5]杨永刚,陈松,童波. 检验人员发生显性职业暴露的调查及对策[J]. 浙江检验医学,2012,10(2):48.
R192.9
B
1674-9308(2014)04-120-02
10.3969/J.ISSN.1674-9308.2014.04.0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