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兰
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老年病科,黑龙江 哈尔滨 150080
老年医学研究生培养实践与体会
马兰
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老年病科,黑龙江 哈尔滨 150080
老年医学是一门综合性学科,在我国尚未形成成熟的模式,属于朝阳学科,尤其专业学位研究生的培养还在探索阶段,但我国人口老龄化加剧的社会现状需要老年医学教育迅速发展,并与国际接轨,培养高素质全面发展的老年医学专业人才。在临床教学实践中,以提高专业学位研究生临床诊治能力为基础,并渗透人文关怀理念,重点培养研究生整体全面的临床思维方式,提高临床科研思维能力和综合能力,形成有特色的老年医学教育模式,为社会输送高水平复合型的老年医学专科医师提供有力支持。
老年医学;临床培养;教育模式
大力发展应用学科的研究生教育,逐步使研究生类型及培养目标多样化,是研究生教育改革与发展的重要内容[1]。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模式成为学科人才建设的关键问题。近年来,由于我国人口老年化问题日趋严重,促进了老年医学的迅猛发展,同时也对该学科专业人才培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由于老年医学是一门综合性学科[1],需要专科医师具有全面的临床技能和整合式的医学思维方式,所以其专业学位研究生的培养应能体现这些特点。在研究生培养中应参考以下模式。
1.1 内科专业轮转
由于老年医学所涉及的学科众多,故可为老年医学研究生选择轮转临床科室,包括心血管科、内分泌内科、呼吸内科、神经内科、消化内科、肾脏内科、重症医学科、急诊科等;总计时间为12个月,其中应以老人病中常见的心血管、神经内科、内分泌科为重点轮转科室,必要时,可适当延长轮转时间。还可轮转CT、核磁等科室。要求研究生学会轮转专科的1~2项操作技能,如心内科的心包穿刺、神经内科的脑脊液穿刺、内分泌内科胰岛素泵的使用等。轮转结束需经过专业考核,不合格则继续轮转。经过专业化的临床轮转培训,可使老年医学专业学位研究生全面地熟悉内科专业的诊治策略,促进掌握老年常见病、多发病的诊治原则。
1.2 老年病科临床培训
老年医学临床技能应是本专业培训重点,不但需要应用专科疾病的诊治方案,还需要结合老年人的特殊生理情况,综合判断老年患者的整体情况,在经过内科专科化系统培训后,结合老年医学学科特点,全面提高老年疾病的熟练掌握和诊疗水平。此阶段应至少半年~一年。
随着时代的发展,医学模式已从生物医学模式向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转变[2]。因为老年人是个特殊的群体,他们对外界刺激的反应全面降低,理解力下降,不能正确表述自身的感受,甚至存在听力、视力的下降,交流障碍是普遍存在的问题。可能一个症状,需要反复询问和确认才能确定。这对研究生培养提出更高标准要求,除了疾病的诊治,更要培养他们的人文关怀精神、医患沟通能力、处理意外情况的应变能力和优良的临床作风。才能结合临床技能培养,全面准确地诊治老年病。
英文已经成为获取医学信息和承载医学资料的重要载体和媒介[3],在信息高速更新的今天,要想及时获取新鲜前沿的医学信息,必须要熟练掌握英语这个工具。包括阅读英文文献,理解文献核心内容,捕捉文献中与本专业及课题方向相关信息点的能力,以及英文写作能力,培养学生英语思维的习惯,用英语撰写科研成果和发现,整理科研思路,并具备一定程度的英语口语表达能力,熟悉老年病的专业词汇,能清楚完整表达专业内容。要有连贯、持续的培养方案,如每周的教学查房,文献阅读、英语病例讨论、英语交接班、英语讲座等,使专业学位研究生在临床培养阶段老年医学专业英语读、写、听、说能力大幅提高。
临床思维能力的培养和建立及提高[4],是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中的重点内容。在经过内科轮转及系统老年病专业培训后,着力重点训练研究生的临床思维能力。建立系统化、体系化、整体化、全面化、多元、灵活、立体的临床思维能力,对老年医学专业研究生尤其需要重点培养。理论联系实践,对临床知识进行整合、分析,从而寻找到正确解决问题的思路和途径。比如咳嗽、咳痰,发生在老年人身上,既可能是呼吸系统疾病,因为老年人肺脏功能减退;也可能是心血管系统疾病,如心衰;还可能是神经系统疾病,如脑缺血性疾病导致的球麻痹;还可能是血液病、自身免疫性疾病,如系统性红斑狼疮,结节性多动脉炎等,甚至是药物性反应。这需要专业学位研究生结合自身的理论知识,加以细致、缜密、立体的临床思维进行判断和处置。
一名优秀的专业学位研究生.不仅要有一定水平的临床诊治能力.同时还应具备一定的创新能力和创新思维,具备吸收和开展临床新技术的意识。要善于发现临床实践中的问题,并查找资料,提出创新性的思路,并能将创新思维应用于临床实践。这要求专业研究生们既要踏实做好临床工作,又要定期进行临床文献阅读,组织学生定期进行文献交流报告会,师生及同学间进行交流,通过交流,碰撞出思维闪光点,鼓励学生在教师指导下设计有创新特色的研究课题,并完成临床科研课题研究,鼓励得出有意义的临床科研创新成果,发表高质量的临床研究论文。通过导师指导、相互协作,达到培养研究生的批判意识和创新精神的目的,为其将来有所作为奠定基础。
由于研究生学习能力和科研能力有所差别,可能导致学习效果大相径庭,因此定期进行临床知识讨论,临床技能考核,课题发展进程,文献抄读理解等考核项目,加强学生学习规律的形成,有利于研究生临床培训效果和科研思维的建立等。还能及时了解研究生的学习情况,针对性地进行督促和辅导,促进其成长。由导师组成员,教研室管理人员定期组织考核。
部分导师因临床工作繁忙及对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目标尚不明确,没有对他们进行合理的临床指导和临床科研思维培养;研究生与导师沟通较少,导致专业学位研究生临床诊治方案不规范,医患沟通技巧不强,学习国际国内最新诊治指南的意识较差,病历书写不规范,没有形成系统的临床思维。需加强对导师监督的措施,如定期召开导师会议,加强导师责任心,严格导师选聘标准,对责任心不强、指导研究生投入精力不够的导师进行警示,对考核优秀的导师予以奖励;将研究生的考核结果与导师的工作成绩挂钩。
21世纪初的中国开始迈入老年型社会[5]。按照目前人口老龄化发展趋势,2001~2020年是快速老龄化阶段,这一阶段中国将平均每年增加596万老年人口,年均增长速度达到3.28%,大大超过总人口年均0.66%的增长速度,人口老龄化进程明显加快。老龄化加剧了医疗费用的急剧增长,以及由此引发的社会问题都变得很严峻。培养专业的老年科医生,变得很紧迫。因老年医学的发展尚属发展中阶段,尤其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并没有像其他学科一样有着完整的教学体系。而老年医学研究生日益增多,在这种形势下,要保持自己的优势和特色,博采众长,提高自己的教学培训水平,制定合理有效的培养模式,不仅促进研究生自身的发展,更能促进临床医疗单位自身临床诊疗水平和科研管理水平的进一步提高。
[1]梁伟, 葛淑华. 基于转化医学理念的脊柱外科研究生临床教育模式改革初探[J]. 转化医学杂志, 2013, 2(5): 318-320.
[2]隋东明, 张晶晶. 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在提高老年患者健康保健中的应用[J]. 中国老年学杂志, 2012, 32(15): 3328-3329.
[3]孙寒. 任务型教学法在大学英语教学中的运用[J]. 承德医学院学报, 2008, 25(3): 333-334.
[4]张红云. 浅析本科护生不同学习阶段循证思维能力的培养[J]. 医学信息, 2014(4): 35-36.
[5]汪舫. 对二线城市新型社会养老模式的认识[J]. 卫生软科学, 2014(1): 1-3.
Experience and Practice of Cultivating Graduate Students in the Major of Geriatric Medicine
MA Lan Department of Geriatrics, the Second Hospital of Harbin Medical University, Haerbin Heilongjiang 150080, China
Geriatrics is a comprehensive discipline in China that has not yet formed a mature model, a sunrise disciplines, especially in training graduate professional degree is still the exploratory stage, but the social status quo of China's aging population increased the need for rapid development of geriatrics education and with international standards, training high-quality all-round development of gerontology professionals. In clinical practice, teaching, graduate professional degree in order to improve the diagnosis and treatment capacity is based on the concept of humane care and penetration, focusing on comprehensive clinical training graduate students as a whole way of thinking, thinking ability and clinical research to improve the comprehensive ability to form a distinctive education model and provide strong support for the society's high level of complex geriatric medicine specialist.
Geriatrics, Clinical training, Education model
G643
B
1674-9308(2014)04-0103-02
10.3969/J.ISSN.1674-9308.2014.04.0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