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涛 赵亮 田秋红
1 开封市儿童医院急诊科,河南 开封 475000;2 开封市中医院检验科,河南 开封 475000
急性化脓性脑膜炎惊厥发作及无惊厥发作患儿的临床特征及预后分析
张涛1赵亮1田秋红2
1 开封市儿童医院急诊科,河南 开封 475000;2 开封市中医院检验科,河南 开封 475000
目的探讨急性化脓性脑膜炎惊厥发作及无惊厥发作患儿的临床特征及预后情况。方法选择我院收治的185例急性化脓性脑膜炎患儿,按照是否存在惊厥发作分为A、B两组,其中A组为无惊厥发作的患儿,共141例,B组为存在惊厥发作的患儿,共44例,对两组患儿采取抗生素、降颅压及对症支持治疗措施,对两组患儿的住院时间及预后情况进行比较分析。结果A组患儿的住院时间[(17.2±6.3)d]显著低于B组[(24.5±5.2)d,P<0.05],且A组患儿的总有效率(98.6%)显著高于B组(75.0%,P<0.05)。结论急性化脓性脑膜炎惊厥发作患儿较无惊厥发作患儿预后较差,需要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积极予以抗惊厥治疗。
化脓性脑膜炎;惊厥发作;临床特征;预后
急性化脓性脑膜炎在儿童中枢神经系统感染性疾病中比较常见,主要因各种化脓细菌感染而引起,此病发病迅速,且病情较重,如诊治不当或不及时可引起患儿出现严重的神经系统后遗症,并可导致患儿死亡。而中枢性感染是引起患儿惊厥发作的重要因素,有研究称,惊厥发作对患儿中枢神经系统感染性疾病的预后存在一定的影响[1]。通过对我院收治的185例急性化脓性脑膜炎患儿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根据患儿是否存在惊厥发作对其临床特征及预后进行探讨,现报告如下。
1.1 一般资料
选择我院2009年3月~2013年3月收治的185例急性化脓性脑膜炎患儿,全部患儿的诊断过程均符合第7版《诸福棠实用儿科学》中化脓性脑膜炎的诊断标准[2]。临床表现:181例患儿存在脑膜刺激征,122例患儿发热,35例患儿意识障碍,28例患儿头痛,14例患儿肢体瘫痪。并根据患儿在急性期是否存在惊厥发作分为A、B两组,其中A组为无惊厥发作患儿,共141例,约占76.2%,其中男82例,女59例,年龄3个月~14岁,平均年龄为(1.3±0.5)岁,B组为惊厥发作患儿,共44例,约占23.8%,其中男27例,女17例,年龄4个月~13岁,平均年龄为(1.5±0.6)岁。两组患儿在性别及平均年龄上差异无显著性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全部患儿均予以脑电图及头部MRI检查,同时予以20~40万U·kg-1·d-1青霉素+100 mg·kg-1·d-1头孢曲松静脉滴注,予以甘露醇、速尿对颅内压进行脱水降压,并采取退热、营养神经等对症支持治疗措施。对两组患儿的住院时间及预后情况(治愈、好转及恶化,总有效率=治愈率+好转率)进行比较分析。
1.3 统计学方法
A组患儿的住院时间为(17.2±6.3)d,B组患儿的住院时间为(24.5±5.2)d,可见,A组患儿的住院时间显著低于B组(t=3.891,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预后情况:A组患儿治愈98例,好转41例,恶化2例,总有效率为98.6%,B组患儿治愈12例,好转21例,恶化11例,总有效率为75.0%,可见,A组的总有效率显著高于B组(χ2=28.54,P<0.01),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化脓性脑膜炎发病人群通常多见于2岁以下的婴幼儿,主要在冬春季节发病,患儿在临床上往往表现为头痛、发热、呕吐、脑膜刺激征、意识障碍、昏迷或惊厥,其中若患儿软脑膜或蛛网膜受累,可引起硬脑膜下积液或脑积水,另外,部分患儿可因脑质受累出现脑瘫或脑脓肿[3]。随着抗生素的发展及对症支持治疗技术的进步,化脓性脑膜炎患者的病死率有所下降,约为5%~10%,但数目仍然巨大,每年大概有超过17万人死于该病。患儿的预后效果明显优于成人患者,但神经系统后遗症则未发现明显变化,仍保持为15%~25%,从而对患儿的生活质量造成严重的影响,并加重了社会负担[4]。
化脓性脑膜炎通常表现为急性发病,通常患儿临床表现比较典型而容易确诊,但在化脓性脑膜炎合并惊厥发作中,患儿常表现为发热、意识障碍及肢体瘫痪等严重症状[5]。而在脑膜炎的急性发病期中,患儿的神经细胞膜的稳定性受到一定影响,主要为患儿皮质静脉或动脉出现血栓、脑水肿及病原菌产生的毒素及代谢产物聚集而引起,从而进一步成为引起患儿癫痫的重要因素,因此,在急性期患儿易出现惊厥发作,通常在患儿在化脓性脑膜炎恢复期间的惊厥发作与炎症遗留的病灶关系密切,且因需要较长时间稳定合理地予以抗癫痫药物,一旦用药不规律或出现癫痫持续状态患儿,则抗癫痫药物的治疗效果下降,从而使化脓性脑膜炎的致残率上升[6]。本文中,大约有23.8%的急性化脓性脑膜炎患儿存在惊厥发作,且住院时间明显长于未发生惊厥的患儿,说明出现惊厥发作的患儿病情较为严重。同时,在本文研究中,A组患儿的总有效率(98.6%)显著高于B组(75.0%,P<0.05)。说明存在惊厥发作的化脓性脑膜炎患儿的临床疗效显著低于未出现惊厥发作的患儿,从而说明存在惊厥发作的患儿预后较差。因此,应对存在惊厥发作的患儿予以抗生素及脱水降颅压基础上予以抗惊厥治疗。
总之,小儿化脓性脑膜炎对患儿的身心健康造成严重的影响,而低龄患儿及出现惊厥发作是其预后不良的重要因素,同时,尽早对化脓性脑膜炎进行确诊和治疗对预后的改善有着积极的意义。
[1]陶陈娟. 儿童化脓性脑膜炎108例临床分析[J]. 临床儿科杂志, 2010, 28(1): 51-54.
[2]张红爱, 张惠芳, 于淑群, 等. 新生儿化脓性脑膜炎的临床特点与早期诊断[J]. 实用儿科临床杂志, 2012, 27(14): 1091-1092.
[3]侯晓霖, 梁志娟, 王振海, 等. 化脓性脑膜炎脑脊液常见病原菌基因芯片的构建[J]. 中国医科大学学报, 2013, 42(1): 14-18.
[4]廖红梅, 杨赛, 陈枚, 等. 小儿化脓性脑膜炎临床和病因学分析[J]. 临床儿科杂志, 2012, 30(8): 767-769.
[5]李强, 黄月艳, 林娜, 等. 化脓性脑膜炎患儿血清及脑脊液中C反应蛋白变化及临床意义[J]. 中国实用儿科杂志, 2005, 20(3): 171-172.
[6]王蕊艳, 谢基华. 头孢噻肟钠治疗小儿化脓性脑膜炎作用机制研究[J]. 中国医药导刊, 2013(12): 2061-2063, 2065.
R720.597
B
1674-9308(2014)04-0026-02
10.3969/J.ISSN.1674-9308.2014.04.0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