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武
河南神火集团总医院胸外科,河南 永城 476600
原发性纵膈肿瘤11例外科治疗效果观察
陈武
河南神火集团总医院胸外科,河南 永城 476600
目的探讨原发性纵膈肿瘤的外科治疗方法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7月~2013年6月收治的11例原发性纵膈肿瘤手术患者临床资料。结果11例患者中肿瘤位于前纵膈6例,后纵膈3例,中纵膈2例;肿瘤全切除10例,姑息性切除1例;病理检查良性肿瘤10例,恶性胸腺瘤1例。术后并发急性肺水肿3例,声音嘶哑、呼吸衰竭、重症肌无力危象、切口感染各1例,经强心、利尿、呼吸机辅助通气及对症治疗后痊愈。随访6~15个月,10例良性肿瘤未见复发,1例胸腺瘤合并重症肌无力者术后8个月症状消失;1例恶性胸腺瘤患者术后肺部转移,给予放、化疗。结论原发性纵隔肿瘤主要经X线胸片、CT、MRI检查确诊,手术为首选治疗方法,对无禁忌证者应尽早手术治疗,术后酌情辅以放、化疗,可提高治疗效果,改善患者预后。
纵膈肿瘤;原发性;手术;疗效
原发性纵膈肿瘤临床较为常见,手术为首选治疗方法。2008年7月~2013年6月我们收治原发性纵膈肿瘤患者11例,报告如下。
1.1 一般资料
11例患者中男8例,女3例,年龄21~62岁,平均37.5岁,其中6例出现胸闷、气促、咳嗽、声嘶、吞咽不适等症状,伴咯浓痰1例,全身型肌无力1例;5例无自觉症状,于体检或胸部X线检查时发现。11例患者术前均经胸部X线片、CT或MRI检查明确诊断。
1.2 治疗方法
均在气管插管全麻下手术治疗,经胸部前外侧切口6例、后外侧切口4例、胸骨正中切口1例。肿瘤体积巨大,影响操作者分次切除;较大囊肿抽出内容物后逐步分离、切除,注意保护周围组织;1例肿瘤侵润肺组织者行肺叶部分切除,术后2~3 w行放、化疗,3~6个月后复查胸部X线、CT。
本组无围手术期死亡病例。手术时间98~190 min,术中出血200~650 ml;肿瘤位于前纵膈6例,后纵膈3例,中纵膈2例,5例肿瘤直径>10 cm;肿瘤全切除10例,姑息性切除1例;病理检查良性肿瘤10例,其中胸腺瘤5例,畸胎瘤2例,神经源性肿瘤、胸内甲状腺肿瘤、支气管良性肿瘤各1例;恶性胸腺瘤1例。术后并发急性肺水肿3例,声音嘶哑、呼吸衰竭、重症肌无力危象、切口感染各1例,经强心、利尿、呼吸机辅助通气及对症治疗后痊愈。随访6~15个月,10例良性肿瘤未见复发,1例胸腺瘤合并重症肌无力者术后8个月症状消失;1例恶性胸腺瘤患者术后肺部转移,给予放、化疗。
原发性纵膈肿瘤以良性为主,少部分为恶性肿瘤[1],因肿瘤大小、性质、部位和侵及器官不同,临床表现不一,良性肿瘤患者常无明显症状,多于体检时发现,肿瘤压迫、恶变、感染或破溃者可引发胸闷、胸痛、咳嗽、咳痰等症状,少数患者出现重症肌无力、咳出豆腐渣样或毛发样物。临床肿瘤体积较大者多为良性病变,合并重症肌无力者多为胸腺瘤,合并甲亢症状者多为甲状腺肿瘤,畸胎瘤破入肺门者可有毛发或豆渣样物咳出,神经源性肿瘤多位于后纵隔,可压迫脊髓或破坏椎弓。
胸部X线和CT检查为原发性纵膈肿瘤的主要诊断方法。胸腺瘤、畸胎瘤、脂肪瘤、纤维血管瘤多位于前纵隔;畸胎瘤、甲状腺瘤、部分肠源性肿瘤及淋巴类肿瘤位于中纵隔;肠源性囊肿及神经源性肿瘤多位于后纵隔;X线检查可发现纵隔异常,CT扫描可明确肿瘤部位、大小、密度以及与邻近器官的关系,对原发性纵膈肿瘤诊断价值重大[2]。CT引导下经皮穿刺活检对中、后纵膈病变有局限性,临床应慎重选择;肿瘤侵犯椎管者可选择MRI检查;对病程短、肿瘤生长快、边界不清,患者症状明显,出现刺激性呛咳、上腔静脉压迫症状群、声嘶、大量胸水者应考虑恶性纵膈肿瘤。对肿瘤体积较大,与肺、大血管、心脏、支气管关系密切者应综合X线片、胸部CT、纤支镜、食道钡餐、主动脉造影、心脏超声等检查,明确肿块与周围组织的关系,鉴别良、恶性肿瘤,对治疗方案的选择有重要意义。
对纵膈淋巴结瘤,或纵膈恶性肿瘤广泛转移患者应给予放疗、化疗,对恶性纵膈肿瘤侵犯邻近器官无法切除或远处转移者不宜手术治疗[3];对无手术禁忌证的原发性纵膈肿瘤患者应尽早手术,无法根治者尽可能姑息手术。纵膈肿瘤易压迫纵膈内神经、血管及周围脏器,造成移位及粘连,临床应根据肿瘤及并发症情况设计手术途径,力求暴露良好,易于扩大,能完全切除肿瘤,同时生理干扰及损伤较小。对肿瘤巨大或广泛粘连者多选择后外侧切口;胸腺瘤多采用前外侧切口,与周围脏器粘连严重的前上纵隔肿瘤、伴重症肌无力的胸腺瘤、肿瘤突入双侧胸腔以及疑似恶性肿瘤者多采用胸骨正中切口,以便完整切除肿瘤,清除纵膈脂肪,避免异位胸腺组织残留。
肿瘤切除彻底与否与患者预后直接相关。对体积大、粘连广泛的囊肿可减压后再行分离,囊肿体积巨大者先穿刺减压;对肿瘤巨大、易出血者可分块切除;对较大的胸内甲状腺肿瘤伴气管软化者,切除肿瘤后气管内“T”管支撑以防软化气管壁塌陷;对侵犯主动脉、上腔静脉的肿瘤可予以部分切除,同时侵及上腔静脉及左、右无名静脉者可切除受累静脉,人工血管吻合腔静脉与一侧无名静脉,同时缝扎对侧无名静脉网[4];肿瘤侵及上腔静脉出现阻塞综合征者多为恶性,单纯粘连松解术多难以消除临床症状,对术中冰冻切片病理诊断恶性者银夹标记,以便术后放疗。
对胸腺瘤合并重症肌无力患者,术前应用激素及抗胆碱脂酶药物,病情稳定时手术治疗,清扫纵膈脂肪组织,术后足量激素及抗胆碱脂酶药物治疗,密切观察病情变化,及时发现与治疗肌无力危象,给予气管切开及呼吸机辅助呼吸。胸腺瘤无论良、恶性均有复发可能,包膜欠完整者术后给予放、化疗预防复发。本组患者随访6~15个月,10例良性肿瘤术后未见复发,1例胸腺瘤合并重症肌无力者术后8个月症状消失;1例恶性胸腺瘤患者术后肺部转移,给予放、化疗。
原发性纵隔肿瘤主要经X线胸片、CT、MRI检查确诊,手术为首选治疗方法,对无禁忌证者应尽早手术治疗,术后酌情辅以放、化疗,可提高治疗效果,改善患者预后。
[1]王彪, 于在诚, 唐震, 等. 原发性中叶肺癌的诊断和外科治疗[J]. 中华全科医学, 2011, 9(3): 354-355.
[2]张文林, 桑雄, 杨晋平, 等. 原发性纵隔肿瘤54例的诊断与治疗[J]. 中国胸心血管外科临床杂志, 2010, 17(3): 261.
[3]王志刚, 张晓膺, 狄冬梅, 等. 原发性纵膈肿瘤的诊断和外科治疗[J]. 南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2008, 28(6): 504-505.
[4]贾鑫, 郭伟, 周乃康, 等. 胸腺瘤累及上腔静脉5例治疗体会[J]. 中国实用外科杂志, 2008, 28(4): 285.
R734.5
B
1674-9308(2014)04-0014-02
10.3969/J.ISSN.1674-9308.2014.04.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