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五年我国科技期刊运营模式研究综述*

2014-02-05 11:04张晓宇
中国科技期刊研究 2014年8期
关键词:科技期刊学术期刊

■闫 群 张晓宇

科技期刊是传播科学知识的重要载体[1],在科学技术中的地位和作用不言而喻。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科技期刊与生俱来的公共性以及商品性日益显现出来[2]。科技期刊的生存与运营越来越市场化,其运营模式也越来越受到重视[3]。关于科技期刊运营模式的研究由来已久,我国科技期刊界的同仁在科技期刊运营实践中做了很多有益的探索。本文以“科技期刊运营模式”、“科技期刊品牌建设”、“科技期刊网络化建设”、“科技期刊国际化”、“科技期刊OA”、“科技期刊数字出版”、“科技期刊增值服务”等为检索词,以2008-2013年近5年时间为限,以中国知网、万方数据为数据源进行检索,共获得文献120余篇。笔者选取与本综述写作方向关系较为紧密的53篇文献以及其他材料为依据进行综述。关于科技期刊运营模式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三个方面:内容建设精品化、传播手段数字化和运营方式多元化。

1 内容建设精品化

期刊品牌是由办刊理念、内在品质、经营理念、外在风格等要素整合而成[4]。科技期刊品牌打造需要以刊物质量为基础准确定位、精益求精;强化期刊特色,营造期刊品牌文化氛围;注重宣传加强交流,建好期刊网站[5,6]。此外,科技期刊主管单位、科技期刊主办单位、编辑出版单位都在内容精品化建设中有着重要影响[7]。

1.1 学术质量

提高科技期刊的质量一般从论文质量、编校质量、编委队伍建设、期刊栏目策划等方面入手[8]。

科技期刊的产品就是学术论文,“文章好是硬道理”,没有权威性和创新性的学术论文则不可能给读者提供附加值,更谈不上塑造读者信赖的品牌[9]。高质量的论文不仅依靠作者投稿,还需要编辑的策划和组稿,对重点选题加以重视和扶持,跟踪国家重点科研攻关项目,争取创新科研成果的首发权,并保证高水平论文在第一时间迅速刊登出来[8,10,11]。

科技期刊编辑委员会(简称编委会)在期刊的学术指导和学术把关方面,以及期刊内容精品化建设和培育方面都有举足轻重的作用,特别是编委中的学科带头人、著名专家、院士的数量,从一个侧面说明期刊的学术影响和品牌凝聚力。编委往往是各学科的知名学者、重大科研项目的负责人和首席科学家,他们最了解学科的前沿与热点,拥有较强的影响力和号召力。所以科技期刊应选择学术水平高、热心期刊工作、活动能力强、社会交往广泛的知名学者来担任编委[12]。

好的期刊栏目能充分发挥期刊的优势和特长,成为科技期刊品牌和竞争力的支撑。如《机电工程技术》,策划了“奇文共欣赏,疑义相与析——‘传感器和执行器’”、“广东制造推介——‘广东机械名牌’专栏”、“企业创新专栏”、“‘魅力人物’专栏”、“人文专栏”等特色专栏,见证了中国机电工业的飞跃发展,树立了自己的品牌[4]。

1.2 网络建设

期刊的网络化具有即时发布、信息量大、多向互动、超链接便捷、传播范围广、扩散效应强等优势[13,14],在科技期刊发展中占据了重要地位。科技期刊的网站建设可以树立期刊的品牌形象、扩大期刊的显示度,也可以为作者和读者提供深层次的服务。当前,我国科技期刊网站构建有以下几种形式:单刊独立建立网站、多刊联合建立网站、依托主办单位网站、加入学科信息网站,以及加入国外网络出版商的网络平台[15]。

期刊网站的功能和内容主要包括6个方面:1)期刊信息的发布;2)期刊内容的数字化;3)在线办公;4)为读者提供服务;5)期刊在线经营和管理;6)其他:如有些期刊网站还为读者提供科普园地、行业数据资料、名词术语查询、专家博客、编辑荐图、技术资料、成果展示、产研合作、专家讲座、培训资讯,等等[16]。由期刊网站的功能可以看出,加强期刊网站的内容建设是提升期刊核心竞争力的有效途径[1,3,17,18]。而网络影响因子对评价网站质量和测定核心网站也具有重要价值,网站的影响力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期刊的影响力[19]。

1.3 国际合作

通过国际合作,推进期刊国际化发展。科技期刊国际化是未来发展的必然趋势。引入国际上的优秀办刊模式,并依据自身特点逐步增强自主创新能力,推动科技期刊走出国门,提高期刊的国际影响力势在必行。因此,与国际出版商合作并借鉴国外先进办刊经验,是编辑部探索科技期刊国际化发展道路的重要途径。为了进一步扩大科技期刊的国际影响力,树立期刊品牌,我国英文科技期刊大多采用与国外出版商合作的方式[20,21]。中国科学院长春光学精密机械与物理研究所于2010年与自然出版集团(NPG)接触,要在中国打造一本新的国际知名光学期刊,于2012年3月成功创办英文期刊Light:Science&Application,并通过Nature平台网络出版[22]。中国科学院上海生命科学研究院生物化学与细胞生物学研究所主办的CellResearch于2006年与NPG合作,借助于NPG的网络和国际影响力成为中国最具代表性的国际性学术期刊之一。ChinesePhysicsB于2001年与英国物理学会出版社(IOPP)签订了合作发行合同,由IOPP负责CPB纸刊和网刊的海外发行,与IOPP合作后国际发行平台和网刊国际下载量逐年递增[23]。

国际知名科技期刊在内容建设精品化方面成效显著。国际知名期刊对出版的各个环节要求极其严格,保证每篇论文的高质量和编校的高标准,进而强化了期刊的品牌效应[24-26]。不断进行用户需求分析,增设和改造专栏,并强化读者关注较多的版块[24,26],提高期刊的关注度。国际知名期刊在全球广泛寻求出版合作伙伴,横向联合的规模不断扩大。以Nature为代表的NPG集团与国际著名学术团体、学会合作办刊的刊物已超过50种[24]。上文提到的中国影响因子最高的CellResearch就已归入NPG。

2 传播手段数字化

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互联网应用水平的持续提高,科技期刊的采编、生产、传播、阅读等方式正在发生重大变化,传统出版正在向数字出版过渡。期刊的数字出版是指以数字期刊为传播内容、以网络(包括移动互联网)为传播渠道、以网上支付为主要交易手段的出版和发行方式[27]。科技期刊的数字出版有效扩大了期刊的传播范围和用户群体,提高了科技期刊的使用率[28,29]。随着数字化时代的全面到来,传统科技期刊大规模向数字出版业态演化已成为必然之路,也为我国科技期刊业的发展带来了良好的机遇[27]。当前,我国科技期刊的数字出版运营主要有期刊网络营销和期刊OA两种方式。

2.1 网络营销

要实现科技期刊效益的最大化,就应该形成电子期刊营销和纸质期刊营销的互动,建立科技期刊的信息资源整合系统[30,31]。当前,我国科技期刊的网络营销主要分为三类:科技期刊自建网站营销、借助国内外出版商和信息服务商进行网络营销及以手机为代表的移动终端营销。

(1)期刊自建网站营销。在期刊网站上提供全文的数字资源,读者免费或网上付费后可阅读或下载文章全文。期刊自建网站在实现产品形态数字化和传播渠道网络化的同时,也实现了内容生产数字化、管理过程数字化,这是扩大期刊显示度,提升期刊核心竞争力的有效途径[22]。

(2)借助国内外出版商和信息服务商进行网络营销。一种是国内信息服务商汇集、整合期刊内容后通过数据库的形式销售,销售获得的利润与期刊社分成。当前我国国内做的比较好的科技期刊数据库主要有中国知网、万方数据资源系统和维普资讯,他们分别通过其子网系统中国学术期刊网、万方数字化期刊群和中文期刊全文数据库提供传统印刷期刊的数字化服务,实现产品形态数字化和传播渠道网络化[27]。期刊社可采取多家许可经营或是独家授权经营的方式,将印刷版期刊全文在数据库商的网络平台上传播、销售。另一种主要是针对与Elsevier、Springer等全球性和区域性大型出版集团合作的期刊(以学术水平较高的英文刊为主),这些刊物借助国外出版商的品牌、成熟的国际销售渠道及完善的网络平台,在更广阔的范围销售[27,32]。通过建立科技期刊的信息资源整合体系,将高质量的科技信息资源、独特的信息分析工具和专业的信息管理模式整合在一起,使其兼具科技信息的查阅、检索、存储、分析、评价与管理等多项功能。开展电子商务,扩大电子期刊的发行,使科技期刊的知识效益、社会效益及经济效益最大化[30]。当前大部分期刊是在纸质刊出版后,再将内容在出版平台数字出版。由于出版平台还需对数据进行加工,因此数字出版一般都较纸质出版延迟[32]。针对此问题,Elsevier、Springer等国外知名出版商推出了期刊优先数字出版,即以印刷版期刊录用稿件为出版内容,先于印刷版期刊出版日期出版,提高了科技论文的时效性。

(3)以手机为代表的移动终端销售。随着智能手机的广泛应用,手机迅速从单纯通讯工具向移动多媒体发展。根据中国互联网信息中心发布的《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截至2013年6月底,我国网民规模达5.91亿,其中手机网民规模达4.64亿,较2012年底增加4379万人,网民中使用手机上网的人群占比提升至78.5%[33]。手机媒体从用户数量上已经超越所有传统媒体,以手机为载体的媒介,因其个性化、随身性、便携性的特征,预示着手机媒体时代的来临[33]。此外,二维码等技术的流行,也为手机用户通过移动终端下载文献提供了便利。基于手机的阅读已经成为一种趋势[34],这也为期刊的网络营销开辟了新的领域。

2.2 OA出版

2.2.1 OA出版概述

OA(Open Access)是一种基于开放存取的数字出版方式,采取“发表付费,阅读免费”的模式,具有信息数字化、在线出版和传播、免费获取、赋予用户宽泛的使用权限(免除版权和使用许可限制等)的特征[22,35]。其利用互联网整合科学、文化资源,在使信息得到广泛传播、交流的同时,降低了传播成本,从而提高了科学研究的共享程度[36]。目前,开放存取的实现途径主要为开放存取期刊(Open Access Journal)和机构仓储(Institute Repository)。其中,开放存取期刊是基于开放获取出版模式出版的期刊,是论文经过同行评审、网络化的免费期刊;机构仓储是指收集并保存单个或数个大学共同体知识资源的知识库。由于开放存取期刊有专门的编辑队伍和同行评审机制,其收录的论文往往较机构仓储收录的论文具有更高的文章质量和参考价值,成为了开放存取的主流[37-39]。期刊OA出版模式有利于扩大期刊显示度、创立学术品牌,在学术传播效益最大化等方面具有明显优势。期刊的OA出版可以使期刊信息的传播范围更广、传播速度更快,提升期刊的总被引频次和影响因子[40]。近几年,我国期刊OA已初具规模。截至2012年,我国科技期刊约有5000种,OA期刊已达到1086种,占我国科技期刊总数21.7%,并形成了以中国科技期刊开放获取平台、中国科技论文在线、首席医学网为代表的国内OA期刊数据库[41]。同时也有相当一部分期刊有自己的网站,并在网上通过OA的方式展示文章全文。当前OA期刊主要是通过作者付费和第三方付费的方式维持。第三方付费又主要包括作者所在机构付费、期刊主办机构资助、基金资助、企业付费等方式。目前,我国的OA期刊主要是依靠主办机构资助的方式维持。

2.2.2 以期刊OA出版为抓手,积极推进数字出版

期刊OA出版不仅在运行成本、获取方式、提高刊物影响力等方面的优势日益凸显,而且有助于提高期刊的显示度,加快科研成果的交流速度。建议我国政府部门提供专项资金支持OA期刊的创办和发展,同时也加大对我国科研工作者在OA期刊上发表文章的经费支持力度。加强对OA期刊的质量控制,提升办刊质量,通过期刊的品牌和影响力吸引优秀稿源,实现OA期刊的良性发展。全面推广期刊OA出版,实现科技成果共享,促进学术交流,进一步提高科技成果转化效率。期刊OA出版对于提升我国科技期刊的学术影响力,促进科技成果转化,加快推动我国科技期刊数字化出版进程等方面将发挥重大作用。

国际知名科技期刊在传播手段数字化方面也遥遥领先。国际知名期刊适应数字出版的趋势,集中自身优势,率先完成了数字出版转型,并依靠全球化的市场运作和网络营销,强化了期刊的核心竞争力。同时,各刊还不断加强数字出版平台和数据库建设,打造更多的出版平台,积极探索新的出版形式,如期刊的iPhone版、iPad版等等。数据显示,NPG期刊的主要收入来源于在线数据库和在线杂志的订阅[24]。各大知名期刊在关注数字出版的同时也积极推动开放获取期刊的发展。2005年,NPG与EMBO合作创办了第一份开放获取期刊MolecularSystemsBiology,截至2013年,NPG开放获取期刊就达到了40余种[24]。

3 运营方式多元化

我国科技期刊的传统经营大多停留在获得政府拨款和基金资助、期刊收取文章版面费、把内容售卖给读者获取发行收入,把读者群售卖给广告主获取广告收入等方式[42]。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期刊市场竞争日益激烈,传统的期刊经营遇到了瓶颈。期刊社只有结合自身的品牌资源、学术平台资源、信息资源、专家资源、作者资源等优势,以学术产品和信息服务产品为经营卖点[34],在市场需求与自身资源准确把握的基础上进行深层次、多方位的经营活动,才能实现期刊社经营模式与盈利方式的升级与突破[35,42-44]。

3.1 传统运营项目

我国科技期刊大多是单刊独立分散经营,其主办单位往往是科技学会、科研机构、大专院校等独立机构[14,45,46]。当前,我国科技期刊的收入主要来源于政府拨款和基金资助、版面费、纸版发行和平面广告。

(1)拨款和资助。科技期刊的拨款和基金资助主体一般是主办单位,多是科研院所和高等院校等科研学术团体以及政府主管部门或非政府组织[47]。

(2)版面费。收取版面费可以补充办刊经费,支持期刊的持续发展,但也容易造成质量较高却又不愿负担版面费的优质稿源流失,因此,版面费收取应适度[48]。

(3)纸版发行。受科技期刊数字化出版的影响,我国科技期刊的纸刊发行利润上升空间不高,图书馆等机构订阅量在降低[47]。

(4)广告。广告经营是科技期刊推广服务功能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实现其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价值的体现[29]。目前,我国科技期刊的广告经营潜力还没有得到充分的挖掘,存在广告版面和广告收入所占比重不高、市场占有率低、广告经营意识不强等问题[49,50]。

3.2 学术活动

借助科技期刊的学术影响力和学术资源,举办学术交流活动,推动学科发展,实现期刊运营。目前我国期刊社举办的学术活动主要有学术会议、学术讲座和学术培训。

期刊社通过举办学术会议为该领域的专家、学者搭建学术交流平台,促进我国学术交流与发展,提升期刊的学术影响力,吸引更多的优秀稿源。同时,利用期刊资源为科研院所和企业搭建交流平台,促进相关行业产学研的发展[49,50]。通过学术会议,根据对专家及研究热点的关注度和评价,结合自身的专家资源和学术服务平台,有针对性地组织学术讲座和培训。一方面利于编辑把握学术动态,加强与领域权威专家的密切联系;另一方面利于培育和壮大读者、作者、编委和审稿队伍。另外,举办学术活动不仅使期刊社获得了直接的经济收益,同时也吸引了潜在的广告客户,可为期刊的持续发展提供经济支持。举办学活动可以提高科技期刊的整体水平,尤其在提升期刊品牌效益,凝聚专家资源,获取稿件来源,提高编辑专业素质,提升经济效益等方面作用显著。具有行业学术优势和较强社会交流能力的期刊可以尝试举办或承办学术会议,壮大期刊社实力,实现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共赢[51]。

3.3 咨询服务

具备行业专业优势的期刊社可发挥期刊的学术影响力及信息畅通、专家荟萃、横向联合的特点和优势,申办咨询资质,开展咨询服务[34,42]。我国基本上每个行业都有自己的期刊,期刊社可以通过与审稿专家、知名作者及编委会的良好合作关系,结合自身优势,对行业信息进行分析、过滤、分类[42],并根据需要展开信息收集工作,为相关企业组织召开专家咨询会、产品论证会等,请相关专家为企业的发展把脉,为提高企业的竞争力提供决策咨询服务[52]。我国行业期刊社开展咨询业务的并不多,期刊行业在咨询方面具有极大的优势,其业务拓展空间巨大[53]。学术咨询服务对于赢得社会认可,提升期刊的品牌影响力,获取合法利益起到积极作用[34]。

3.4 增值服务

数字化增值服务的特征之一是以客户的具体需求为中心,增值服务应该围绕使价值链增值的目标,针对不同群体提供不同的增值服务[53]。

(1)文献深度开发。对过刊文献实施二次开发或三次开发,发挥文献的学术价值,制作成不同的学术产品,满足不同专家、学者对文献的需求[34]。开发特色文献产品——与公司合作,针对公司推出的某种产品,将期刊中与此相关的论文摘选出来,制作论文集或是电子论文册,推送给目标群体,以获取利润。

(2)专题策划。期刊社可结合自身的学术优势和当前的研究热点出版专刊;也可以针对刊物的定位,设置不同的专栏,专栏可以通过公司冠名或为公司做广告等形式,赚取利润。

(3)抽印本。本着“按需制作、按需印刷”的原则,为作者制作个性化的“抽印本”。期刊社也可对含有新技术、新方法、新产品等具有推广价值的学术技术资料的科技论文制作“个性化版本”,如加印企业介绍、宣传性照片等,实现盈利[34]。

(4)学术中介。期刊社也可以利用自身的学术资源、专家资源和信息资源,为科研机构和公司搭线,促进科技成果转化,为企业拓展市场提供学术服务,期刊在学术服务中赚取服务费[34]。

(5)网站广告。科技期刊的门户网站是科技期刊展示形象和资源的重要窗口,在不影响期刊整体方向的情况下,做一些专业相关的产品、会议、人才招聘等方面的广告,实现更好的经济效益,支撑期刊持续发展。

多元化运营也是国际知名科技期刊的有效运营手段。NPG的盈利模式主要是围绕传统订阅、数字产品销售和增值业务进行的。与此同时,NPG还不断拓展各种盈利模式,开拓全球的学术出版市场,以满足不断变化的用户需求。如各大知名期刊不断承办各种国际会议和学术活动,并借此获取资源、扩大期刊影响力。据NPG官方网站显示,2013年Nature学术会议就举办了14场。《柳叶刀》(Lancet)每年也举办约2场专题国际学术会议。国际知名期刊也非常重视广告收入。广告业务主要分为在线广告和印刷版期刊广告两部分。期刊借助自身的品牌效应、规模化的发行和高品质的服务,吸引高质量的广告客户,保证广告水平和期刊的学术质量一致。如NPG为帮助客户提高广告投放的准确性,NPG集团网站上每年会发布详细的期刊目标读者分析数据[24]。

4 结语

从我国科技期刊当前的发展角度看,纸质媒体正日益衰弱,新老媒体发生融合,未来的传媒业必然走向多种介质融合与数字化经营发展的新道路[42,53]。我国科技期刊应尽快实现从内容提供商向信息提供商的转变,在兼顾传统出版的同时,将重点放在期刊的内容建设精品化、传播手段数字化和运营模式服务化上,实现我国科技期刊的良性循环和可持续发展。

总之,只有摸清科技期刊的运营规律,借鉴国外知名期刊的运营策略和经验,实现科技期刊运营模式的转型,拓展经营渠道,才能提高期刊的品牌影响力,赢得双效益,最终实现我国科技期刊与国际期刊的接轨,将我国从科技期刊大国成功转型为科技期刊强国。

致谢感谢北京中科期刊出版有限公司的刘培一编审对本文给予的指导和帮助。

1 程维红,任胜利,路文如等.2007-2011年中国科协科技期刊网站建设进展.中国科技期刊研究,2012,23(4):519-525

2 韩晋平.学术类期刊经营的现状及对策.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2011,21(8):170-171

3 朱拴成,张扬.行业科技期刊经营实践探索.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2011,21(21):149-151

4 向飞.技术类科技期刊品牌建设思路探讨.中国科技期刊研究,2012,23(3):492-493

5 陈峰,徐若冰,刘亮亮等.简论科技期刊品牌建设.编辑学报,2013,25(1):1-2

6 郗向丽,黄丽娟.技术类科技期刊品牌建设.出版科学,2009,17(6):71-73

7 袁桂清,潘旸,石朝云等.中国科学技术协会期刊品牌建设与发展对策研究,中国科技期刊研究,2010,21(3):257-264

8 吕小红,杨开英,苗艳玲等.科技期刊品牌建设的思考.第3届科技期刊发展创新研讨会论文集,青海西宁,2011

9 张明海,欧兆虎.基于社会责任的科技期刊品牌影响力的提升策略.编辑学报,2009,21(6):488-491

10 袁桂清,杜杏叶,刘培一.我国科技期刊品牌建设发展战略与对策研究.编辑学报,2010,22(5):377-380

11 孔红梅,段靖,郭雨齐等.提高中文科技期刊学术影响力的方法.中国科技期刊研究,2013,24(1):187-190

12 吕小红,王旭,杨开英.科技学术期刊的学术组织与学术经营.编辑学报,2012,24(6):515-517

13 张静.科技期刊数字化品牌建设及推广策略.编辑学报,2013,25(3):287-289

14 邱丽君.科技期刊的经营思路.编辑学报,2010,22(S1):72-73

15 顾凯,邹栩.我国药学期刊的网站建设现状与分析.中国科技期刊研究,2013,24(1):29-32

16 程维红,任胜利,王应宽等.中国科协所属科技期刊的网络化建设进展.中国科技期刊研究,2010,21(4):425-430

17 朱俊刚,李洪丹,段家喜等.科技期刊如何加强网站资讯建设——以中国光学期刊网为例.中国科技期刊研究,2011,22(3):398-401

18 吕应春.科技期刊网络化建设现状与互联网营销策略分析.新闻传播,2012,28(7):37-38

19 刘英,周世慧.关于科技期刊网站运营发展的一点思考.科技与出版,2011,30(6):63-64

20 彭桃英,陈玉国.我国科技期刊国际化的再思考.编辑之友,2012,32(3):71-73

21 沈华,刘培一,马建华.中国科学院科技期刊国际合作调查与思考.中国科技期刊研究,2011,22(6):812-815

22 杨春兰.2012年中国学术期刊发展报告.编辑之友,2013,33(2):42-47

23 中国科协优秀国际科技期刊典型事例汇编.北京: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2013

24 张聪,张文红.NPG期刊运营特点分析.科技与出版,2013,32(2):4-10

25 林琳,张莉,严谨.《美国科学院院刊》提高学术影响力的几项改革举措.编辑学报,2013,25(1):97-99

26 王元火,方晨,孙书军等.美国科学院院刊(PNAS)分析.中国科技期刊研究,2008,19(4):718-722

27 谢起慧,汤书昆.当前阶段我国科技期刊数字出版盈利模式探析.中国科技期刊研究,2012,23(5):854-858

28 贺德方.数字出版时代的中国科技期刊业:挑战与机遇.中国科技期刊研究,2008,19(6):930-934

29 吴永华.对科技期刊广告经营的再认识.学报编辑论丛,2012,(0):249-251

30 刘会强,李建军.高校科技期刊运营模式探究.伊犁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0,(2):74-77

31 郭平,栾奕.中华预防医学会系列期刊数字化环境下的出版现状及其数字化出版的发展思路.中国煤炭工业医学杂志,2012,(6):931-934

32 李云霞.我国科技期刊数字出版的思考.编辑学报,2011,23(S1):77-78

33 刘晓丁.基于手机媒体的无线广告如何保障手机用户利益——以北京移动招财铃广告为例.商,2013,(4):154-155

34 袁桂清.我国科技期刊商业模式与运营模式研究.中国科技期刊研究,2012,23(6):938-943

35 陈美家.开放存取期刊发展现状及出版运作机制研究.福州:福建师范大学,2012

36 王薇,宋淑云,王蕊等.简论科技期刊的OA出版.中国传媒科技,2013,(2):95-96

37 张静.开放存取期刊目录(DOAJ)介绍与分析.数字图书馆论坛,2009,(11):32-36

38 崔伟.开放存取期刊的运营机制与发展对策研究.科技管理研究,2012,(8):22-25

39 张榕洁,刘锦宏,徐丽芳.我国核心期刊开放获取现状分析——基于《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2011版)》的实证研究.科技与出版,2013,33(6):87-90

40 程维红,任胜利,王应宽等.中国科协科技期刊开放存取(OA)出版现状.中国科技期刊研究,2008,19(4):554-560

41 金鑫,李雪娇,吴靖.中文OA期刊影响力调查分析.出版发行研究,2012,(10):74-78

42 苏振华,杨振和.我国期刊运营模式现状及创新分析.价值工程,2011,(32):18-19

43 孙宇.西方发达国家学术期刊运营模式研究.北京:北京印刷学院,2009

44 林松清.提升科技期刊独特卖点夯实期刊市场竞争基础.中国科技期刊研究,2013,24(1):33-39

45 周海锋,薛丹,应龙章.科技期刊经营现状与发展策略.科技创新导报,2010,(4):161-162

46 游苏宁,石朝云.我国科技期刊的内忧与外患.编辑学报,2011,23(3):189-193

47 李锋,陈华,巩倩.科技期刊的准公共品属性及运营模式.编辑学报,2013,25(1):60-63

48 曹兵,佟建国,李忠富.CSIRO出版社期刊出版的经营模式和运作机制给我们的启示.编辑学报,2009,21(2):181-183

49 王爽英.技术类期刊经营广告业务问题探讨.编辑学报,2011,23(1):15-16

50 汪晓,石鹤,夏黎明.客户关系管理在科技期刊经营中的应用——以《放射学实践》为例.中国科技期刊研究,2012,23(4):657-659

51 江澜,游苏宁.合作办会探索科技期刊多种经营的模式.编辑学报,2008,20(6):521-523

52 王磊,赵文义.学术期刊的品牌与盈利模式分析.编辑之友,2012,32(2):60-62

53 张静.科技期刊借助数字化手段提供增值服务探析.编辑学报,2013,25(2):105-108

猜你喜欢
科技期刊学术期刊
期刊更名启事
期刊简介
《计算机应用》获评“川渝一流科技期刊”
学术是公器,不是公地
科技期刊的分类
科技期刊的分类
期刊问答
科技期刊的分类
如何理解“Curator”:一个由翻译引发的学术思考
对学术造假重拳出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