兮甲盘“畮”字意义再证

2014-02-05 09:21康盛楠
遵义师范学院学报 2014年4期
关键词:金文铭文财物

康盛楠

(遵义师范学院人文与传媒学院,贵州遵义563002)

兮甲盘“畮”字意义再证

康盛楠

(遵义师范学院人文与传媒学院,贵州遵义563002)

兮甲盘是西周晚期著名青铜器,宋代出土。铭文记述了兮甲随从周宣王征伐玁狁,对夷征收赋贡之事。自清代以来,经过多家考释,铭文内容已基本可读,但各家对部分字的理解仍存分歧,如对“畮”就有通“贿”、通“贸”、依字读三种理解。文章进一步证明通“贿”才是准确的解释。

兮甲盘;畮;贿

兮甲盘是西周晩期青铜器,宋代出土,南宋张掄《绍兴内府古器评》最先著录。元时为书法家鲜于枢所得,到了清代,为著名金石家陈介祺所得,后流失,不知下落[1]。清吴式芬《攈古录金文》、吴大澄《愙斋集古录》、罗振玉《三代吉金文存》等均有著录。清末民初的孙诒让、王国维①王国维《兮甲盘跋》(中华书局1959年版《观堂集林》第四册第1206页)、郭沫若②郭沫若《两周金文辞大系考释》(科学出版社1958年版,144页)、杨树达③杨树达《积微居金文说》(上海古籍出版社2007年版,57页)等著名古文字学家分别从不同的方面对铭文作了考释,后来又有陈连庆、白川静(日)、马承源、李学勤等金文研究专家对兮甲盘铭文作了进一步的考释④见尚秀妍《兮甲盘铭汇释》(《殷都学刊》2001年第4期)。经过多家考释,铭文已大致可读,但也还有很多地方没有取得一致意见,如对“各”、“”、“畮”、“”等字的意义理解各家就不一致。本文拟对其中的“畮”字的意义进一步加以考察。

1.古音“畮”与“贿”近而与“贸”远。“畮”与“贿”古音同为之部字而“贸”为幽部字。“畮”从“每”声,“每”声之字古与“贿”通。《一切经音义》卷四十三(20页)、七十三(19页)、七十四(16页)“财贿”后并云:“贿,古文同。”[5]又八十二(2页)“财贿”:“考声云‘:布帛曰贿或晦。”[5]玉篇·贝部》“贿”的下一个字头为“”,注云:“同上。”[6]仪礼·聘礼》“贿,在聘于贿”注:“古文贿皆作悔。”“晦”、“悔”为“贿”的通假字,“”为“贿”的异体字。“晦”、“悔”可通“贿”,“贿”又可写作从“每”之“”,则“畮”亦可通“贿”可知。笔者怀疑,上引八十二“财贿”所引“考声云:‘布帛曰贿或晦”之“晦”实为“畮”之误,因形近而误。如果是这样的话,则“贿”在传世文献中就有直接与“畮”相通的例证。而“畮”或“每”声之字与“贸”古无相通之例。

2.有贸易的双方应该是一种平等关系,而周与淮夷,则是君与臣、上国与属国或属地的关系。金文《师寰》对此有确切的记载,铭文云:“淮夷繇我畮臣。”将“淮夷”说成我之臣,周与淮夷的君臣关系是十分清楚的。君与臣、上国与属国或属地互通财物,一般是单向供给,君对臣或上国对属国供给财物称“赐”(金文“赐”常写作“易”),臣对君或属国(属地)对上国供给财物称“贡”,不可能有直接以物换物或以币换物之“贸易”。《书·禹贡》就详细记载了淮夷对上国王朝夏进贡财物的情况。《禹贡》云:“海、岱及淮惟徐州,……厥贡惟土五色,羽畎夏翟,峄阳孤桐,泗滨浮磬,淮夷蠙珠暨鱼。厥篚玄纤缟。浮于淮、泗,达于河。”用现在的话说就是“黄海、泰山及淮河之间是徐州,……那里的贡品是五色土,羽山山谷的大山鸡,峄山南面的特产桐木,泗水边上的可以做磬的石头,淮夷之地的蚌珠和鱼。还有那筐子装着的黑色绸和白色绢。进贡的船通过淮河、泗水到达黄河。”既然淮夷与周王朝不可能发生相贸易的情况,则杨树达读“畮”为“贸”就失去了事理上的依据。再说,“贸”在周代可能还只有“市”、“买”等表具体动作的意义,且后一般跟着被买之物。《尔雅·释言》:“贸,市也。”《诗·卫风·氓》:“抱布贸丝。”《毛诗音义》:“贸,莫豆反。买也。”[7]“贸”作较为抽象的“贸易”义应该是周之后才出现的意义,且常与“易”连用,如《墨子·号令》:“募民欲财物粟米以贸易凡器者,卒以贾予。”

3.以上下文义推勘说明“畮”当读为“贿”,读为“贸”于义无所取。“淮夷旧我(帛)畮人”之下文云:“毋敢不出其其责。”“责”通“积”①王国维《兮甲盘跋》云:“责读为委积之积。”(中华书局1994年版《观堂集林·别集》1208页),这里指粮赋,“其其责”即他们的贡帛粮赋。“畮”读为“贿”,“畮”与“其其责”结构相同,意义相承。“”、“畮”为并列关系,“其其责”亦为并列关系;“其”之“”承前之“”,“其责”之“责”承前之“畮”。前文言淮夷是周之进贡帛与粮赋之地,后文言淮夷不敢不进贡帛与粮赋,前后结构工整,文义连贯。如果将“畮”读为“贸”,则“畮”为偏正结构,意义为用帛贸易。单就本句而言,意义也可说得过去,但对下文的理解就产生了滞碍。“其其责”,非常清楚是由两个名词性的偏正结构构成的名词性并列结构,但杨树达既已将“畮”读为“贸”,则“其积”上无所承,使前后文意不能连贯,于是杨树达便曲为之解,解“其责”之“其”为“之”,把“其其责”理解偏正结构“其帛之积”。这样一来,不仅肢解了原本十分清楚的结构,而且又带来新的词语搭配不当的问题。“帛”与“积”是古人对两类不同财物的概括:“帛”为丝织物的总称,《说文·帛部》:“帛,缯也。”“积”本义为积聚谷物,《说文·禾部》:“积,聚也。”引申为“聚集的谷类等物”。《左传·僖公三十三年》:“居则具一日之积。”杜预注:“积,刍米菜薪。”“之”作为助词,有两种意义,一表示领属,二表示修饰。据前面的分析,“帛”与“积”既构不成领属关系,也构不成修饰关系。也就是说,“帛之积”这样的结构根本就不可能存在。

[1]王人聪,杜乃松.香港中文大学文物馆藏“兮甲盘”及相关问题研究[J].故宫博物院院刊,1992,(7).

[2]郭沫若.两周金文辞大系图录考释[M].北京:科学出版社,1957.144.

[3]杨树达.积微居金文说[M].上海:古籍出版社,2007.58.

[4]戴家祥.金文大字典[M].上海:学林出版社,1999.3393.

[5][唐]释慧琳,[辽]释希麟.正续一切经音义[M].上海:古籍出版社,1986.

[6][梁]顾野王.大广益会玉篇[Z].北京:中华书局,2004.120.

[7][唐]陆德明.经典释文[M].上海:古籍出版社,1984.239.

[8]陈连庆.兮甲盘考释[J].吉林师大学报,1978,(4).

[9]宗邦福,陈世铙,萧海波.故训汇纂[M].北京:商务印书馆,2003.1487,665.

[10]李智.《孟子》并列式双音复合词研究[J].乐山师范学院学报,2009,(4).

(责任编辑:王 林)

A Re-study of the Meaning of“Mu(畮)”on the Xi Jia Pan

KANG Sheng-nan
(Faculty of Humanities and Communication,Zunyi Normal College,Zunyi 563002,China)

Xi Jia Pan,a well-known bronze ware in the late West Zhou Dynasty,was unearthed in Song Dynasty.In the inscription of this ware,two events are recorded:one thing is that:Xi Jia accompanied Zhou Xuan-wang to suppress Xianyun ethnic group,and the other thing is that Xi Jia levied taxes on Nanhuaiyi.Since Qing Dynasty,the contents in the inscription have almost been understood after several explanations by many schools,but there still exist some ambiguities as to some Chinese characters,for instance,there are three understandings as for the word“Mu(畮)”,that is,Tong“Hui”,Tong“mao”and Yi Zi Du.This paper further exemplifies that Tong“hui”is just an exact explanation.

Xi Jia Pan;Mu;Hui

H121

A

1009-3583(2014)-0023-02

2014-02-26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杨树达小学研究”(12CYY040)

康盛楠,女,黑龙江伊春人,博士,遵义师范学院人文与传媒学院副教授,研究方向:文字学、古代汉语。

猜你喜欢
金文铭文财物
论相对独立的刑事涉案财物处置程序之建构
启簠、启戟铭文小考
汉皎光镜铭文释考
君有远行镜铭文释解
簡談對金文“蔑懋”問題的一些新認識
釋甲骨金文的“徹”字異體——據卜辭類組差異釋字之又一例
涉税财物价格认定探索
环保部门没收非法财物是否需要听证?
涉税财物价格认定的山东探索
语法填空专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