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 敏 王安娜 田 谧
(吉林省中医药科学院肝胆病科,长春 130021)
慢性胆囊炎是消化科的常见疾病,是指胆囊的慢性炎症性病变,本病多为慢性发病,亦可由急性胆囊炎治疗不当、迁延而来。临床表现主要有右上腹部或右侧胁肋部胀闷疼痛、可放射至肩背部,多在进食油腻食物后加重,伴有口干苦、恶心欲呕、食欲不振等[1]。西医治疗本病以对症治疗为主,包括调整饮食、抗感染、解痉止痛及外科手术切除等,效果欠佳。中医药治疗慢性胆囊炎具有明显的优势。现将笔者采用利胆饮治疗慢性胆囊炎的临床经验报道如下。
1.1一般资料 共90例,均为2012年1月至2013年12月吉林省中医药科学院肝胆病科收治的慢性胆囊炎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45例和对照组45例,治疗组45例中,男25例,女20例,年龄27~69岁,平均48.6岁,病程1~7年,平均5.1年;对照组45例中,男27例,女18例,年龄28~70岁,平均48.1岁,病程1.5~9年,平均5.3年。两组患者性别、年龄、病程等一般资料比较,无统计学差异 (P>0.05),具有可比性。
1.2西医诊断标准[2]①持续性右上腹部钝痛,或有不适感,或伴肩胛区疼痛感。②伴有恶心、欲呕、嗳气、泛酸、腹胀及胃脘部灼热等症状,且在进食油腻后加重。③病程长,有急性发作和病情缓解相互交替的特点。④胆囊区有轻度压痛,或叩击痛。⑤消化系彩超可见胆囊壁粗糙、增厚,胆囊变形,或胆囊缩小,亦可伴有强回声光团 (胆囊结石)。⑥胆囊造影见胆囊变形,或胆囊缩小,或胆囊结石,胆囊收缩功能不良。具备⑤、⑥项中的1项,以及①、②、③、④中的2项即可明确诊断。
1.3中医辨证分型标准[3]胆郁气滞证:右侧胁肋部及右上腹部胀闷疼痛,可放射至右侧肩背部酸痛,口苦咽干,伴有胃脘饱胀感或胀痛,痞塞不适,嗳气,呃逆,不思饮食,大便秘结,舌质淡红,苔薄白,脉弦。
1.4治疗方法
1.4.1 对照组 给予西医对症治疗,包括调整饮食,给予低脂饮食,并禁食油腻、生冷、辛辣刺激性食物,保持乐观情绪;给予熊去氧胆酸片8~10mg/kg·d,口服,盐酸左氧氟沙星片0.2g,每日2次口服;腹痛明显者给予抗胆碱能药物以解除平滑肌痉挛。治疗4周为1个疗程。
1.4.2 治疗组 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中药利胆饮治疗:柴胡12g,黄芩12g,白芍15g,香附10g,枳壳10g,厚朴10g,郁金15g,川楝子10g,金钱草30g,鸡内金15g,海金沙 (包煎)20g,延胡索15g,山楂10g,甘草10g。每日1剂,水煎取汁300ml,每次150ml,分早晚2次口服。治疗4周为一个疗程。
2.1疗效判定标准[2]①临床痊愈:临床症状、体征均完全消失,影像学检查提示胆囊或胆管壁 “壁厚、毛糙、透声”3项均恢复正常。②显效:临床症状、体征基本消失或明显好转,影像学检查提示胆囊或胆管壁 “壁厚、毛糙、透声”中的2项均恢复正常。③有效:临床症状、体征有所好转,影像学检查提示胆囊或胆管壁 “壁厚、毛糙、透声”中的1项均恢复正常。④无效:临床症状、体征及影像学检查均无改善。
2.2临床疗效 治疗1个疗程后,治疗组45例,临床痊愈10例 (占22.22%), 显效19例 (占42.22%), 有效12例 (占26.67%), 无效4例 (占8.89%), 总有效率为91.11%;对照组45例,临床痊愈3例 (占6.67%),显效13例(占28.89%), 有效18例 (占40.00%), 无效11例 (占24.44%),总有效率为75.56%。两组比较,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 (P<0.05)。
慢性胆囊炎属于临床中的一种高发疾病,以中老年人多见,但呈年轻化趋势,这与目前生活、工作压力增大,饮食结构的改变密切相关。本病不易治愈,病情易反复发作,临床表现以右上腹部、胁肋部及肩胛部疼痛为主,严重影响着人们的工作和生活。西医治疗本病以内科对症治疗为主,或外科手术切除,但均有不足之处。
中医学认为慢性胆囊炎属于 “胁痛”、 “胆胀”等范畴,其病因病机主要是平素情志不舒,或饮食不节,或外邪内袭,导致胆气郁滞,枢机不利,气滞不通, “不通则痛”而发病。因此调畅胆府气机是治疗的关键所在。基于此,在给予西医对症治疗的基础上,联合自拟中药利胆饮治疗慢性胆囊炎。利胆饮方中以柴胡、黄芩利胆疏肝、行气解郁、兼以清热,共为君药;伍以香附、枳壳、厚朴、川楝子等行气解郁、止痛之品,以增强君药疏利肝胆气机之力,共为臣药;郁金、金钱草、鸡内金、海金沙四味既可疏肝利胆,又可清热利湿,兼以化坚消石,延胡索、山楂行气解郁、活血止痛,白芍、甘草柔肝止痛,共为佐药;甘草又可调和诸药,兼为使药。全方共奏利胆疏肝、行气解郁、止痛的功效。现代药理研究表明,利胆饮方中,柴胡、金钱草有促进胆汁排泄、利胆的作用,而黄芩则有抗菌消炎的作用,延胡索、白芍则有止痛作用。
综上所述,采用中药利胆饮治疗慢性胆囊炎,效果理想,易于被患者接受,故值得推广。
[1]罗祥顺.自拟疏郁利胆方治疗慢性胆囊炎42例疗效观察[J].湖南中医杂志,2013,29(1):41.
[2]郑筱萸.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试行)[S].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02:282-285.
[3]赵兰才,吴丹明.简明中西医结合消化病学[M].北京: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2008:341.
[4]樊素平.舒胆胶囊治疗慢性胆囊炎60例临床观察[J].北方药学,2013,10(5):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