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基本功大赛谈课程教学中学生教学能力的培养

2014-02-05 08:11张殿亮
肇庆学院学报 2014年5期
关键词:术科大赛技能

张殿亮

(肇庆学院 体育与健康学院,广东 肇庆 526061)

1 广东省第一届体育教育专业学生基本功大赛概况

为了检验全省体育教育专业的办学质量,进一步推动和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广东省教育厅于2013年7月组织辖区相关院校举办了第一届体育教育专业学生基本功大赛.肇庆学院体育与健康学院组队参与了该项赛事.下面将大赛相关情况作一简述.

1.1 基本功大赛简介

本次基本功大赛涉及队列队形、广播体操、教案设计、说课、组织教学与讲解示范、田径、游泳、体操、武术、篮球、足球、乒乓球、羽毛球13项内容,前7项参赛选手全员参加,后6项分成甲、乙、丙3个组别:体操和武术为甲组;篮球和足球为乙组;乒乓球和羽毛球为丙组.2013年3月,肇庆学院体育与健康学院根据大赛规程要求初选了48名学生(男36名,女12名)上报广东省教育厅,并利用课余时间着手展开培训工作;至6月份,教育厅通过抽签最终从48名学生中确定了24名参赛者(男18名、女6名),同时确定了每位选手参加甲、乙、丙哪个组别的比赛.比赛前参赛选手再次通过抽签确定哪个项目为所在组别的“说课”和“组织教学与讲解示范”项目,哪个项目为“技术评定”和“技能达标”项目,然后进行比赛.本次基本功大赛涉及的项目繁多,需要准备的内容多,对参赛学生综合素质的要求较高.

1.2 基本功大赛比赛结果

本次大赛共有13支参赛队伍,肇庆学院体育与健康学院代表队最终以1178.89分,总分排名第6位的成绩获得团体二等奖.参赛学生中有5人获得一等奖,9人获得二等奖,10人获得三等奖.在所有比赛项目中,肇庆学院代表队成绩居于参赛队总数前30%的有4个项目,分别是足球、田径、队列队形和说课;成绩排位在前50%的有4个项目,分别是体操、乒乓球、广播体操和羽毛球,其余项目的成绩位次居于后50%,我院的综合成绩居于中等偏上的位置.

1.3 基本功大赛分数权重分析

按照大赛提供的竞赛办法,比赛分教学技能(35分)、专项能力(65分)两大部分.在65分的专项能力测评中,专项技术评价占45分(技术评定占80%,技能达标占20%),教学能力评价占20分.综观整个大赛过程,除了队列队形、广播体操及教案设计等项归入教学技能外,在专项能力测试中教学能力评价又占了20分.这就使教学相关能力评价在比赛中所占权重最高,总分值达55分.可以说,教学能力与水平的高低,不但会对参赛选手的个人名次产生决定性影响,对确立参赛队最终的团体排名也是至关重要的.我院参赛的24名选手,在“组织教学与讲解示范”环节的总分排位相对靠后,这从一个侧面反映了我们学生的组织教学与讲解示范能力亟待提高.体育教育专业的培养目标以教学能力为核心,因此,着力提高学生的教学能力,是达成师范生培养目标的重中之重.

2 体育教育专业教学存在的问题

综观整个基本功大赛,教学能力无疑对比赛结果起着决定性作用.本次大赛竞赛规程规定,4年级学生不能参加比赛,故参赛者基本上从2~3年级学生中选拔.他们尚未经过教育实习的历练,对施教既缺乏感性认识,也无丝毫经验可言,因此在整个培训过程中,培训与受训双方都对教学能力测评倍感压力.广播体操、队列队形及口令等项目和内容,学生经过训练后情况可以较快改观,其他术科项目的技术与技能,也可通过反复练习在短期内得以提高,唯独组织教学与讲解示范能力非几朝几夕之功可以成就,是困难最多同时也是成效最不显著的难解之题.因此,总结我们各类课程的教学情况,对提高学生的教学能力具有重要和积极的意义.

2.1 学科课程教学存在的问题

1)学科教学比较重视知识的系统性,与运动实践和教学实践的融合程度相对较低.学科课程包括运动人体科学类和体育人文类课程,在纯学科理论课程的教学中,教师比较重视课程知识的系统性与完整性,对教材中的知识和原理讲解多,但将其与运动实践和体育教学实践有机结合的内容讲解得较少.现行各学科教学大纲中虽然有关于学生体育教学能力培养目标的规定,但缺乏具体要求和详尽可行的执行计划,更无具有可操作性的考核标准[1].这就造成体育理论知识对学生教学能力的生成缺乏实际指导意义,同时也与中学教学脱节,所学难以致用.向学生传授体育专业理论知识,其最终目的是为学生将来从事中小学体育教学服务,而中小学体育课以室外运动实践课为主,学科课程的教学只有与运动实践和中小学体育教学实践有机而紧密地结合在一起,才能对学生日后从事体育教学工作真正具有实际指导意义.

2)教学中安排的实验和作业,对于解决运动及教学实践中具体问题的作用难以彰显.学科课程的实验通常为针对课程内容进行的单一性实验,能切实有效地解决体育运动和教学实践具体问题的综合性实验少之又少.体育人文类课程中也有实践教学学时安排,但总体而言其设置的针对性尚显不足.除此之外,教师在教学中给学生布置的课外作业,涉及运用理论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内容也偏少.囿于已成型的固有模式和长期衍生的惯性做法,理论与实践的脱节问题一直未能从根本上得到解决.

2.2 术科课程教学存在的问题

1)重视技能教学,轻视理论教学.在术科课程教学中,教师与学生双方都对授课内容技术的掌握和技能的提高颇为重视,但教师在传授技术时很少就成熟技术的形成原因对学生设问并解答,这导致学生虽然基本掌握了所学技术动作,但却无法说清其为何这样做的理由,即只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由于多数术科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提问较少,致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思维不活跃,对技术原理缺少探究之心和主动性,这也是学生技术动作讲解能力偏弱的主因之一.

2)注重技能掌握与提高,轻视教学能力的培养.在术科课程教学中,施教与受教双方将时间和精力主要用于所学内容的技术掌握和技能提高方面,教师很少有意识、有计划地向学生渗透传授教学内容的教学组织方法,特别是如何针对中小学生的生理与心理特点,设计某项内容的教学方法,选择适宜教学手段方面明显不足.由于教学过程中对学生缺乏教学方法方面潜移默化的讲授与培养,导致学生对如何组织教学缺乏感性认识,教学能力缺失尽在情理之中.近年来,主干课程学时大幅度缩减,专业课的授课难度加大,也使教师更疏于对学生进行教学方法的传授与教学能力的培养,这将导致“组织教学与讲解示范”这一薄弱环节更趋弱化.

3)组织教学与讲解示范相关内容的作业布置得较少,教学技能培训力度不足.术科课程的课后作业主要涉及技术动作练习及提高技能水平,较少布置有关组织教学与讲解示范方面的作业.由于施教者缺乏有意识的引导和指向性要求,因而在布置作业时这方面堪称“盲区”,学生课下几乎不涉足教学活动相关内容练习,由此导致学生的教学组织与讲解示范方面的技能训练明显缺位.要培养体育师范生的教学能力,教师必须引领学生接受一系列必要的专门性职业技能培训[2].学生的专业教育能力彰显着高校对学生的培养规格,也与教学效果有较高的正相关关系.教学技能缺失对学生的教学能力产生直接的不良影响.

4)对学生学习效果的考核仅限于技能达标和技术评定,未涵盖教学能力的相关指标.学生在术科课程的学习过程及考核中,技术评定和技能达标成绩是决定其最终成绩的主要影响因素,教学能力相关评价的严重缺位,是造成教与学双方对提高学生教学能力不够重视的主要原因.

3 提高学生教学能力的措施

3.1 学科课程教学应与运动实践以及中小学体育教学紧密结合

学科类课程虽然有各自的知识体系,但是教师在各章节的实际教学中,应有目的、有计划地将理论知识与运动实践及中小学体育教学结合起来,阐释解析某一理论或原理能切实解决运动实践与教学中的什么问题,或注意哪些问题才能使技术生成更具合理性,这样的教学将貌似相对独立的知识串联起来,使知识链条更为完整,也使知识的实用性得到很好的映现.学科和教法知识只有与运动及教学实践进行有机融合,理论对实践的指导作用才能得以凸显.各课程教师都应秉持将教学能力培养贯穿于日常教学之中的理念,这样才能在坚持不懈的努力中达成提升学生教学能力之最终目标.

3.2 术科课程教学应突出对学习内容教学方法的传授

在各术科课程的教学中,教师除了要组织学生练习技术动作,提高技能水平,透彻析出每种技术动作形成之学理外,还应有计划、有目的地向学生传授各技术环节的教学组织方法,说明采用哪些教学手段更为有效,提请学生注意教学对象为中小学生时应规避的问题.在条件和时机成熟时,可组织学生就某一技术环节针对中小学生进行教学与讲解示范操练,让学生在“学习—实践—反思”的良性循环中掌握教学技巧.倘若术科课程均能以此思路组织开展教学,学生的教学能力会得到全面快速的提升.

3.3 加强教学技能培训

除了在课堂上有计划地组织学生进行教学实训外,教师还应该给学生布置课外作业,督促他们课余时间进行教学技能练习.口令、队列队形调动、广播体操等内容虽归属体操课程教学范畴,但体操课涉及的教学内容繁多,在学时紧缩的情形下课上根本无暇旁顾,上述内容唯有安排在课余时间完成.为了有效地提高学生的教学技能,体操之外的其他术科课的教学中,也应在上课的开始部分或准备部分,挤出一定时间让学生轮流进行口令、队列队形、准备活动等内容的实际操作练习.为了能获得更佳培训效果,学院还应将专业技能和教学技能培训切实落实在培养方案中,每个学期都安排特定的技能培训项目,使学生教学技能的培训不仅仅流于形式,浮于表面,而能在真抓实干中见实效.

3.4 开展教学技能竞赛,促进教学能力提升

教学竞赛是促进学生教学能力提升的有效途径.我院参加过广东省第一届基本功大赛的学生,他们在教育实习中施教能力方面所具有的优势显而易见.由此可见,教学竞赛对学生教学能力的培养确实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竞赛所营造的激烈竞争氛围,可以激发学生的上进心,促使其为力争上游而刻苦钻研、反复演练;从另一方面说,学生通过竞赛彼此交流,相互借鉴学习、取长补短,在互促共进中能快速有效地提升教学能力.组织教学技能比赛,还有利于提高教师和学生对教学技能的重视程度.根据不同年级,可以设计不同的教学技能比赛内容,在每个学期选择相对固定的时间进行比赛.如果能使教学竞赛形成传统,一以贯之地坚持下去,则对提高学生整体的教学能力,以及其日后从事中小学体育教学工作均有极大助益.

3.5 加强实习基地建设,为提高学生的教学能力营造良好的外部环境

教学能力,是教育工作者必备的基本和首要能力,也是其未来从教的“核心竞争力”.高校只有强化与基础教育的横向联合[3],才能培养出符合社会实际需求,更具实用价值也更接“地气”的“经济适用型”人才.为此,我们应有计划地精心筛选一批师资力量强、设施环境良好、领导重视并且愿意接纳学生实习的中小学,建立长期稳定的教育实习基地.通过实习基地强化与中小学的横向协作,对学生进行联合培养.借助实习基地提供的教学场所,使学生能在最接近“实战”的情境中,通过高校教师与中小学一线教师的双重指导,短期内快速完成与基础教育的“无缝对接”,实现由学生向准教师角色的职业过渡.

3.6 积极改革考核方法,努力提高学生的教学能力

学生能力能否发生有效改变和预期变化,取决于教学活动的目的、性质的指向性和活动频率[4].比如:要培养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教师可以随堂就某个技术动作如何做效果最佳以及其生成原因向学生提问,也可以让学生复述教师讲解的某一教学内容的组织教学方法.再如,在课的开始部分,教师可以让学生轮流整队报告上课人数,并进行队列队形操练;在上课准备部分,可有计划地让学生轮流带队开展准备活动,教师对学生队列操练和带准备活动的情况及时进行点评和指导,并将操练结果记录在平时成绩中.此外,一些考查课可以适当增加“口试”内容的测评,以“硬性指标”敦促学生强化其讲解表述能力.充分且常态化的教学实践活动,能够在潜移默化中演化为良好的长远效应.

[1]周卫,黄美琼.体育院校学生教学能力现状探析[J].哈尔滨体育学院学报,2000,18(3):56-57.

[2]张殿亮.高校体育教育专业教育实习解读[J].河北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12(2):93-96.

[3]张明伟,吕东旭.高校体育教育专业教学能力培养的调查分析[J].体育学刊,2009,13(4):48-52.

[4]张波.教师教学能力的培养途径和方法[J].教育理论与实践,2008(12):39-40.

猜你喜欢
术科大赛技能
劳动技能up up!
民族地区准体育教师术科能力下降原因分析与对策研究
秣马厉兵强技能
拼技能,享丰收
最美证件照PK大赛
画唇技能轻松
体育院系术科教师教学反思能力评价研究—以辽宁省为例
说谎大赛
“7匹狼”征联大赛启事
2011年广东省普通高考体育术科统考顺利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