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律失常患者护理”教学设计探讨

2014-02-05 04:59:55楼红红
浙江医学教育 2014年1期
关键词:波形心电图分析

楼红红

(义乌市中心医院,浙江 义乌 322000)

·临床教学与管理·

“心律失常患者护理”教学设计探讨

楼红红

(义乌市中心医院,浙江 义乌 322000)

教学设计既是院校老师的基本功,也是高校教学医院带教老师的基本功,科学合理的教学设计对提高教师的理论素养和处理教材的能力以及优化课堂教学、提高教学效果都有很大的促进作用。本文在教材分析、学情分析的基础上,结合临床实践经验,对“心律失常患者护理”的教学进行了设计。

心律失常患者护理;教学设计

Abstract: Teaching design is the basic skills for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teacher, besides training hospital teaching teachers. Scientific and reasonable teaching design can enhance teachers' theory quality and the ability in dealing with teaching materials, which leads to the optimization of classroom teaching and high teaching effect. Based on the analysis of the teaching materials and learning situation, combining with clinical practice experience, the article had designed the teaching scheme on “nursing arrhythmia patients”.

Keywords: arrhythmia patients nursing; teaching design

教学设计是指运用系统方法,将学习理论与教学理论的原理转换成对教学资料、教学活动、信息资源和评价的具体计划的系统化过程[1]。为了实现教学目标,提高教学效果,必须进行教学设计。我院作为温州医科大学附属医院,承担了部分护理学生实习带教任务。同时,为了提高临床教师的带教水平及教学效果,我院还多次举行了说课比赛活动。笔者作为带教教师,在临床护理的岗位上积极参与护理教学,并有幸于2012年我院举行的说课比赛中取得良好成绩。这样的经历对笔者的教学水平有了很大的促进。现将本人所作的内科护理学中“心律失常患者护理”一节的教学设计与大家共同探讨。

1 教材分析

1.1 教学内容在教材中的地位和作用

地位:“心律失常患者护理”是卫生部规划全国高等学校教材《内科护理学》第三章循环系统疾病患者护理第四节的内容[2]。内科护理学是临床护理学科中一门重要的学科,是各临床护理学科的基础。心律失常是内科的一个常见病,许多疾病和药物都可引起和诱发心律失常。心律失常的反复发作会引发心力衰竭,突发性心律失常可导致猝死[3],给家庭、社会带来沉重的经济负担,心律失常的防治刻不容缓。

作用:本章内容的编写期望能较全面地向学生阐释心律失常的概念、分类、心电图波形观察、临床表现和护理措施。在临床上有助于学生理解“整体护理”的观念,帮助学生运用正确的护理程序解决患者的健康问题,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1.2 教学目标

根据护理岗位执业标准对知识传播、能力培养和道德教育三者统一的要求,以及对教材的分解和学情的分析,确定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如下:

知识目标:使学生认识什么是心律失常,异常心电图如何观察,严重心律失常有哪些临床表现及危害,如何正确护理患者。

能力目标:使学生在工作中会熟练配合抢救并妥善安置患者,在生活中会指导人们如何防治心律失常。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的职业道德,能利用自身的能力为患者着想、急患者之所急。

1.3 教学重点和难点

培养学生的应急抢救能力是本节课的重点。由于心律失常的心电图波形较抽象,学生不易理解及掌握,所以帮助学生分析并理解常见心律失常的心电图波形特点是本次课的难点。

2 学情分析

2.1 学生状况

本次授课对象是在我院实习的2013届护理专业的专科学生,共45人。她们即将走向工作岗位,她们的长处是:已经学过医学基础知识、临床知识等专业知识,对疾病的发生、发展有一定的认识;有较强的理解能力及接受能力。不足之处主要体现在:对心电图的掌握情况普遍不好;缺乏临床经验,缺少理论联系实践的机会。

2.2 教学对策

基于以上学生状况的分析,决定采取以下教学策略:首先,充分利用自己是一名临床带教老师的优势,拓展课本外知识,列举生动的抢救实例,提高学生护理应急能力;其次,传授自身多年心内科工作的经验,分享积累的护理感受,教会学生一定的学习技巧,使学习起来化难为易,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3 教法学法

根据学生的情况、授课的内容以及“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指导思想,在传统的基于讲授的教学法(LBL法)的基础上,加强了基于案例(CBL法)与基于问题(PBL法)的教学法。具体方法如下。

3.1 情景导入法

开篇通过最近临床上一例严重心律失常抢救成功的病例将学生导入教学的情景中。惊险的抢救实况扣人心弦,一下子就把学生带入教学的主题。从学生的角度看,这也是一个基于问题的学习方法(PBL法)。通过分析导课的情景提出问题,激起学生的疑问,启发学生推究发生了什么情况?患了什么病?该如何进行抢救?制造一个认知焦点,使学生带着问题去思考、去学习,从而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发挥其逻辑推理能力。

3.2 动画演示法

心电图相关的教学内容很抽象,仅用语言很难达到教学效果。通过精心制作幻灯片,将一幅正常心电图波形分解成几个动作,逐段显示、逐段设问并讲解其意义,使抽象的知识变得形象直观,从而突破本节课的难点。

3.3 对比法

在学生理解正常心电图波形的基础上,再讲解异常心电图波形。通过对比,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两者的相似点及不同之处,使理解更透彻、记忆更深刻。作为巩固与应用,可以用多媒体幻灯片为学生提供多幅心律失常心电图波形,尤其是典型的心律失常的波形,让学生观察、思考、分析并判断,进而巩固对心电图的正确认识。从学生角度说,这也是一种必须掌握的观察学习法。

3.4 比喻法

把心动周期的每一个冲动比喻成行驶的车辆,而冲动传递的过程比喻成道路。学生很易明白“如果道路发生了堵塞,车辆将会发生什么情况”,由此启发学生理解心动周期每个冲动传递过程的意义,从而形象地描述出房室传导阻滞的心电图波形特点。

3.5 模型示教法

利用心脏实物模型及动画模型,使学生明白心脏冲动的传导过程,进一步理解心电图波形的临床意义。如有条件,除了教师演示外,可以几个学生分配一个模型,让学生更近距离地接触。

3.6 讨论式学习法

针对该如何采取护理措施这一问题,将采用“讨论式学习法”,让学生积极参与讨论,适时引导学生做各方面的补充,使问题分析更全面、更深入,从而也促使学生更有效、更完整地掌握知识。讨论中各抒己见,充分发挥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思想,不但能营造积极活跃的课堂气氛,也促进学生的思维得到开拓和创新。

3.7 实际练习法

给出实际病例,让学生利用所学知识去解决病例中的实际问题,并举一反三,提高学生灵活运用所学知识的能力。

4 教学程序

基于以上分析,结合多种教法与学法,本设计将教学程序分为4个主要环节:导入新课、理论讲课、急救案例和归纳总结。

4.1 导入新课

上课前先让学生看一个临床典型病例:某日凌晨5时,病房里突然传来家属的呼救声,12床患者在入厕时突发神志不清,面色苍白,四肢抽搐。患者入院诊断是冠心病。问:患者发生了什么情况?激发学生的疑问,老师并不急于分析解释,而是让学生带着问题病例走进学习的情景中。

4.2 理论讲课

在学生原有理论知识的基础上,共同复习心律失常的定义、分类及护理措施与治疗。结合多种教学方法和技巧,重点帮助学生记住心律失常心电图的波形特征及观察分析的方法,使学生能在今后的工作中及时发现心律失常并及时进行处理,避免患者因严重心律失常导致猝死情况的发生。

4.3 急救案例

严重心律失常是病情重、死亡率高的疾病,在临床上需要抢救的几率非常高,势必要求护士具备娴熟的抢救技能,并且能与医师进行密切的配合,才能使患者转危为安。怎样提高学生的抢救能力,这是一个重点,也是一个难点。经过相关的理论讲解,回过头去分析导课时的紧急情况,并提出问题:(1)如果你是当班护士,你首先应该做什么,你考虑患者出现了什么紧急情况;(2)医师到来之前你要做什么;(3)你是如何与医师进行配合抢救的;(4)最后你还需做什么?通过这样的案例分析,加以临床急救流程的讲解,能使学生在应急抢救能力方面有阶段性的提高。

4.4 归纳总结

根据教学中形成的板书小结本次教学内容,再次对重点、难点知识进行复习。最后把几幅心律失常心电图波形的诊断作为作业,请学生课后独立思考,解答相关问题,既可巩固知识点,又能训练学生分析、诊断能力。

5 教学反思

5.1 本设计的特色

由于教学对象是即将毕业的护理实习生,有别于在校学生的新课教学,本文正是努力根据这一差异进行更切实有效的教学设计,一方面使他们能温故知新,另一方面更要使他们能学以致用,理论与实践充分结合。

本设计的特色主要体现在:(1)教材处理上,从护理专业的实际需求出发,在原有教材内容的基础上新增了实践中积累的临床案例。临床案例比模拟案例更真实感人,因此也能收到更好的效果;(2)教法学法上,尽量运用多种教学方法及手段,鼓励学生带着兴趣、带着目的去学,进一步巩固所学知识,使他们能在实习工作中活学活用。比起传统的基于讲授的教学更多了一些现身说法;(3)能力培养上,与传授知识相比,更侧重学生能力的培养与训练。讲课中通过分享笔者多年的心内科工作及带教经验,使课本中的知识得到拓展与延伸,让教学“既基于书,又超越书”。同时,使学生增强理论联系实践的意识及提高自身应急抢救的能力,为她们即将走向工作岗位奠定一个良好的基础。

5.2 感想与体会

古人说教学相长,通过多年带教教学与说课比赛,笔者自身也有了不少体会与提高。要想做一个好的带教教师,要想有好的教学效果,笔者认为以下几个方面很重要:(1)用心积累工作经验。作为带教教师,只有知识是不够的,还需要用心积累经验,如护理中遇到的典型、特殊的病例以及点点滴滴的工作细节、成败得失等等,可以用文字、图片或视频等方式加以记录、整理。把这些运用到教学中将会使教学活色生香;(2)灵活运用教学手段。一个好的教学设计,可以使教学内容更有条理,但要避免枯燥的就事论事,还须运用多种教学手段,如制作精美的PPT、模型、教具、动画等,当然也需要精炼生动的语言及场面掌控与临场应变的能力。作为一个护理带教老师,有意识地加强这方面的能力培养是非常必要的。

[1]P.L.史密斯,T.J.雷根.教学设计[M].第3版.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4.

[2]尤黎明.吴瑛.内科护理学[M].人民卫生出版社,2010,6:125-141.

[3]王风萍.57例心律失常患者的护理探讨[J].现代护理,2013,11(4):102.

Thediscussionofteachingdesignon“nursingarrhythmiapatients”

LOUHonghong
(Yiwu Municipal Central Hospital, Zhejiang 322000, China)

G424.1

B

1672-0024(2014)01-0017-03

楼红红(1976-),女,浙江义乌人,本科,主管护师。研究方向:内科护理学、护理教学

猜你喜欢
波形心电图分析
动态心电图与常规心电图诊断冠心病的应用
《思考心电图之176》
心电与循环(2021年3期)2021-06-03 07:49:40
对《压力容器波形膨胀节》2018版新标准的理解及分析
隐蔽失效适航要求符合性验证分析
基于LFM波形的灵巧干扰效能分析
测控技术(2018年2期)2018-12-09 09:00:46
电力系统不平衡分析
电子制作(2018年18期)2018-11-14 01:48:24
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发展趋势分析
入职体检者心电图呈ST-T改变的意义
基于ARM的任意波形电源设计
大连台使用CTS-1记录波形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