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涛
摘 要:
关于表外披露的定义源于确认和报表的特点,是由它与报表和确认的互补性和共生性共同决定的。目前针对表外披露定义的研究中,主要集中了财务会计边界和财务报表与表外披露之间的界限问题。为此,针对表外披露研究中的问题进行探讨。
关键词:表外披露;研究;相关问题
中图分类号:
F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198(2014)24-0135-01
1 表外披露研究的困惑
关于表外披露,FASB发布过几个专题讨论。学术界针对表外披露研究成果与其本身内容丰富、种类繁多的表外披露信息相比,显的微不足道。无论是国内,还是国外的,研究会计的论文和专著,规范的和经验的,基本都是集中在确认准则和报表信息方面。针对表外披露起源追究,可以帮助我们逐渐走出目前关于表外披露的研究的困境。
2 表外披露的定义研究中的问题
2.1 财务会计边界问题
表外披露发展的初衷就是为了使得对其约束的诸如确认标准、报表内容、格式等方面内容的一种回避。虽然表外披露的内容似乎无所不包,但是同时也给财务会计带来相应的困扰,即财务会计边界问题,导致了财务预测、分析等其他学科的功能被人们强加于财务会计(葛家澍,2003)。
2.2 财务报表与表外披露之间的界限问题
非此即彼的手法界定表外披露为财务报告在提供更多信息,以及提高信息质量带来了众多方便。强调表外披露,运用非此即彼的手法意味着财务报表与表外披露相互补充,而非针对报表信息和表外披露信息的分离,这样才符合FASB界定确认和披露的本意,财务报表与表外披露要实现承前启后,相互补充,顺利对接的特征。
3 表外披露过程中的问题
3.1 披露信息过载问题
表外信息披露范围扩大,表外信息披露质量的提高,意味着在不断发展的资本市场,新领域,不确定的领域的等对信息的更高要求。但是一味地强调扩大表外信息披露,就会滑入信息过剩的泥潭,降低信息的有用性。实用性、可理解性逐渐成为表外披露信息的最重要特征。表外信息披露过剩问题理应得到充分关注,我们要采取有效措施提高我国资本市场信息披露的质量。
3.2 表内确认准则与表外披露规则的衔接存在不足问题
表内确认准则与表外披露规则不是孤立的,而是相互配合,共同促进的。表外披露规则是表内确认准则的过渡阶段,也同样是表内确认准则的补充。
基于历史原因,我国目前的表内确认准则与表外披露规则无法顺畅达到以上两方面的特点。财政部表内确认准则与证监会上市公司信息披露内容与格式准则,相互之间还没有形成为一个严密的整体。要实现,证券市场表外披露规则制定在先,表内确认准则制定在后的这一顺序,基本很难实现。更好的方式是:建立与IFRS基本趋同的企业会计准则体系使得两者的顺畅衔接成为了可能。
3.3 表外披露的其他问题
(1)财务报表与表外披露是在一定的社会环境下进行的,但我国的表外披露规则所面对的环境不佳,主要表现在证券市场处于低端均衡状态、表外披露的自动履约机制不全面,很难孕育信息披露的私立秩序,不能形成会计准则的渐进性,诱致性制度变迁。
(2)会计信息披露机制与公司治理具有一定的交互性和共生性(葛家澍,2007)。信息披露是适应公司治理机制而产生的,治理机制不完善,导致信息披露失效。
4 结语
作为财务报告的有机构成,就不能忽视表外披露的整体性、规范性。提高财务报告信息的质量,提高资本市场的效率,必须加强表外披露相关问题得研究。财务会计完善与发展,是建立在表外披露的本质特征的洞悉,以及其作用和功能在财务会计运行机制中良好发挥基础之上的。在研究模式上,应该针对目前表外披露的各种问题,从非会计程序视角出发,借用相关学科知识,进行表外披露的进一步研究。
参考文献
[1]郭道扬.由“簿记”向“会计”命名转化考析[EB/OL].中国会计视野网,2004.
[2]葛家澍,杜兴强.财务会计概念框架与会计准则问题研究[M].北京: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3.
[3]葛家澍,章永奎,杜兴强.公司治理演进与表外披露变迁[J].财会通讯(综合版),2007,(10):6~10.
[4]葛家澍.财务会计的本质、特点及其边界[J].会计研究,2003,(3):3-7.
[5]占美松.表外披露性质解读及其启示:剩余控制权视角[J].会计研究,2008,(10):25-30.
[6]占美松.财务报告信息与表外披露问题研究[D].厦门:厦门大学,2009.
[7]占美松.表外披露概念框架[J].当代会计评论,2009,(1):24-38.
[8]章永奎.表外披露问题研究[D].厦门:厦门大学,2004.
[9]雷光勇.企业会计契约:动态过程与效率[J].经济研究,2004,(5):98-1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