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 “海上丝绸之路”建设的优势与发展路径研究

2014-02-04 20:17林香红张玉洁
海洋经济 2014年6期
关键词:海上丝绸之路福建省福建

林香红,高 健,张玉洁

(1.上海海洋大学 经济管理学院,上海 201306;2.国家海洋信息中心,天津 300171)

福建省 “海上丝绸之路”建设的优势与发展路径研究

林香红1,2,高 健1,张玉洁2

(1.上海海洋大学 经济管理学院,上海 201306;2.国家海洋信息中心,天津 300171)

分析了福建省融入 “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建设的优势,即拥有悠久的海上丝路经贸历史、侨务资源丰富、海洋文化特色鲜明、产业合作基础稳健和良好的政策支持;概述了福建省海上丝绸之路建设的现状及取得的成果,在此基础上,提出了福建省融入海上丝绸之路建设的发展路径,一是加强海洋经济合作;二是拓宽产业合作领域;三是加强贸易及能源和物流合作;四是扩大双向投资规模;五是加快运输通道及节点建设;六是深化人文交流和申报世界文化遗产。

福建;海上丝绸之路;优势;现状;发展路径

引言

丝绸之路一词,最早由德国地理学家、地质学家李希霍(Richthofen,Fendinand Von)于19世纪70年代在《中国旅行记》 (第1卷)提出,他在谈到中国经西域到希腊、罗马的陆上交通路线时,鉴于大量的中国丝绸和丝织品经此路运销西方,遂称之为丝绸之路。1987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实施“‘丝绸之路’:对话之路综合考察”项目,并于1990年推进海上丝绸之路综合考察。此后丝绸之路、海上丝绸之路广为人知,被广泛使用。

新时期的海上丝绸之路建设,是国家主席习近平2013年10月3日上午在印度尼西亚国会发表重要演讲时提出的,他指出东南亚地区自古以来就是“海上丝绸之路”的重要枢纽,中国愿同东盟国家加强海上合作,使用好中国政府设立的中国—东盟海上合作基金,发展好海洋合作伙伴关系,共同建设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这是我国首次在国际上正式提出建设“海上丝绸之路”的战略构想。同月,习近平主席在中国周边外交座谈会上正式将“建设好丝绸之路经济带、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合并在一起,成为中国加强与周边国家往来的重大战略构想。2013年11月,在中共十八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中,写入了“推进丝绸之路经济带、海上丝绸之路建设,形成全方位开放新格局”,标志着“一带一路”升级为国家战略。此后,凡重要经济工作部署必谈“一带一路”;相关部委更将加快相关规划列入工作的重中之重。2014年3月,十二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李克强总理代表国务院作政府工作报告,在介绍2014年重点工作时指出,抓紧规划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推进孟中印缅、中巴经济走廊建设,推出一批重大支撑项目,加快基础设施互联互通,拓展国际经济基础合作新空间。2014年4月10日,李克强总理在博鳌论坛上明确表示,2014年将推动“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建设重要项目。2014年5月,习近平主席在亚信峰会上做主旨发言时指出,中国将同各国一道,加快推进“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建设,尽早启动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更加深入参与区域合作进程,推动亚洲发展和安全相互促进、相得益彰。2014年9月,习近平主席应塔吉克斯坦共和国总统拉赫蒙、马尔代夫共和国总统亚明、斯里兰卡民主社会主义共和国总统拉贾帕克萨、印度共和国总统慕克吉邀请,赴塔吉克斯坦杜尚别出席上海合作组织成员国元首理事会第十四次会议,并对上述四国进行国事访问,此次出访是自2013年“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宏大构想提出后,中国领导人第一次如此集中地踏访与“丝绸之路概念”紧密相关的国家,这几个国家都将在“一路一带”的建设中发挥重要作用。2014年11月4日,习近平主席主持召开中央财经领导小组第八次会议,研究“一带一路”规划,发起建立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和设立丝路基金,8日,习近平主席宣布中国将出资400亿美元设立丝路基金。

关于“海上丝绸之路”的研究,早期学者多从历史文化及民间交往等角度展开,陈炎(1982)、韩湖初 (2004)、赵春晨(2002)、张一平(2011)和张华(2012)等研究了海上丝绸之路的概念及相关始发港的历史依据、沿线民俗文化、东南亚与中国的贸易等[1-5]。自2013年10月,建设新“海上丝绸之路”的国家战略提出后,众多学者从战略意义、外交政策、经贸往来等新角度来研究“海上丝绸之路”。陈万灵(2014)界定了新海上丝绸之路的走向,即分为三段:东南亚航线、南亚及波斯湾航线、红海湾及印度洋西岸航线,并分析了我国与沿线国家的贸易情况[6];王军(2014)提出通过六大支点打造“海上丝绸之路”[7];高兰(2013)从周边外交和文化交流的桥梁作用分析了海上丝绸之路建设的意义[8];李泓灏(2014)分析了海上丝绸之路建设将惠及的四大领域,指出未来7年中国与东盟的双方贸易总额将达到5.6万亿美元之多,新增双向投资额也有望达到 1 500亿美元[9];韦有周等(2014)分析了我国远洋渔业的全球布局情况以及建设“海上丝绸之路”背景下远洋渔业走出去的路径[10],吕余生(2013)、陈武(2014)提出深化中国—东盟的合作,分析了广西“海上丝绸之路”发展的历史和现实依据,提出了推动机制建设、加强国内外协调、设立主题论坛等建议[11,12];周练提出建设21世界“海上丝绸之路”,中泰贸易有巨大的发展空间,并提出了促进中泰贸易可持续发展的三点建议,即促进海上互联互通,妥善解决南海问题,提速海洋合作协商[13]。廉军伟、黄建钢和徐明华(2014)提出了浙江要主导融入“海上丝绸之路”建设以及加快舟山新区建设的举措[14-16]。目前,关于福建省“海上丝绸之路”建设方面研究的文献相对较少,本文根据福建省的现有基础,分析了福建省“海上丝绸之路”建设的主要优势、现状和发展路径。

1 福建省融入“海上丝绸之路”建设的优势

福建省位于我国东南沿海,是我国重要的海洋大省,大陆海岸线总长3 752千米、海岛海岸线总长807千米,位居全国第一。福建省东隔台湾海峡与我国台湾相望,作为我国主要面向亚太地区开放的窗口之一,与东南亚、中亚、中东等国家和地区渊源深厚,友好往来历史悠久,经贸关系稳固,在融入“海上丝绸之路”建设、加强对外交流与合作方面具有历史渊源久远、人文关系密切、海洋文化底蕴深厚、产业互补性明显等独特优势。

1.1 海上丝绸之路历史悠久

福建是古海上丝绸之路的重要起点和发祥地,在对外经贸文化交流史上发挥重要作用。泉州是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确认的“海上丝绸之路”起点之一,是宋元时期“海上丝绸之路”的主港,被称为“东方第一大港”;郑和下西洋使“海上丝绸之路”进一步拓展,福州长乐太平港是郑和七下西洋的重要基地;漳州月港是明朝中后期“海上丝绸之路”的始发港。2014年4月,福建省文化厅和北京市文物局共同承办了“海上丝绸之路文物特展”,在首都博物馆展出,被誉为目前展示海上丝绸之路历史文化的顶级展览和中国文博史上最大规模的“海上丝绸之路”文物精品展。福建博物院已确定将该展览作为国家文化品牌在联合国总部展出,并将从2014年开始用5年时间,赴东盟十国巡展。

1.2 侨务资源丰富

东盟国家拥有2 000多万华侨华人,其中接近1 000万人祖籍福建,福建与东盟之间地缘相近、习俗相似、文化趋同,民间交流量大面广,无论是“请进来”,还是“走出去”,都有天然的优势和氛围。台港澳地区也是福建与东盟关系发展的重要桥梁纽带,台湾同胞80%祖籍福建,闽台之间具有地缘相近、血缘相亲、文缘相承、商缘相连、法缘相循的“五缘”优势;闽籍港澳同胞有120多万。福建泉州的华侨大学,拥有50多年的历史,备受重视,周恩来、李先念、习近平、胡锦涛、邓颖超、贾庆林、李长春等党和国家领导人先后为学校建设与发展做出重要指示。2014年5月17日,位于三坊七巷塔巷16号的福建华侨文化展示中心正式开馆,是展示华侨历史和文化,弘扬华侨精神,团结海内外华人华商的重要纽带。

1.3 海洋文化特色鲜明

福建是我国海洋文化的重要发源地,拥有四五千年的海洋文化历史,具有开放包容、拼搏冒险等显著海洋特色的福建精神。地域特色鲜明的妈祖文化、船政文化,在我国乃至世界海洋文明发展史上具有重要地位,在台港澳地区和东南亚国家也得到广泛认同。福建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以“海上丝绸之路”建设为契机,向国家海洋局申请承办了2014年世界海洋日暨全国海洋宣传日主场活动,筹备了“海上丝路——过去与现在”“国家海洋局福建省人民政府‘创新驱动蓝色经济’专场活动”“2014世界海洋日暨国家海洋局建局50周年系列活动启动仪式及2013年度海洋人物颁奖仪式”“海洋杯中国平潭国际自行车公开赛”“碧海银滩生态行—清洁海滩行动”5项活动,加大了海洋文化的宣传力度,营造了良好氛围,吸引了大量公众参与,进一步扩大了福建省海洋文化建设的成就和影响力。

1.4 产业合作基础稳健

福建产业基础完备,资金和技术力量相对较强,产品性价比高,尤其是建材、纺织服装等在国际市场很受欢迎。东盟不仅是福建资源型产品的重要原料来源地,而且是拥有近6亿人口的消费市场,东盟旅游资源丰富,海洋文化遗产众多,各国都将旅游产业作为本国的重点产业给予支持,在文化旅游、港口码头等基础设施建设、船舶制造等方面都有与福建加强合作的愿望。近年来,福建省着力开拓新兴市场、培育重点企业、优化通关环境,全省进出口、出口总额均实现较大幅度增长,出口、进口增幅均保持全国十大外贸省市前列。2013年全省外贸进出口总额1 693.5亿美元,增长8.6%,其中,出口1 065亿美元,增长8.9%;实际利用外商直接投资66.8亿美元,增长5.4%。福建与海上丝路沿线国家具有稳健的产业合作基础。

1.5 政策优势突出

福建省委、省政府着力实施“大念山海经”“山海合作,建设海峡西岸繁荣带”“建设海洋大省”“建设海洋经济强省”等一系列战略决策,印发了《福建省人民政府关于促进海洋渔业持续健康发展十二条措施的通知》(闽政 [2013]43号)、《福建省滨海沙滩资源保护规划(2014—2020)》、《福建省近岸海域污染防治规划(2012—2015年)》等政策规划文件,出台了《福建省海洋经济创新发展区域示范专项资金管理暂行办法》和《实施海洋经济重大项目建设方案》,组建了规模不低于2亿元的“福建省现代蓝色产业创业投资基金”。当前,福建省全面实施《福建海峡蓝色经济试验区发展规划》,构建“一带双核六湾多岛”的海洋新格局,争取到2015年,全省海洋生产总值占全省地区生产总值的28%以上,年均增速比地区生产总值快3%~4%;到2020年,基本建成海洋经济强省。这些政策将助于海上丝绸之路建设,更好地促进福建经济走出去。

2 福建省“海上丝绸之路”建设现状分析

改革开放以来,福建作为全国最早实行对外开放的省份之一,不断提高经济外向度和市场化程度。特别是近年来,基于历史地位和现有条件,福建提出了进一步加强和扩大与东盟及东南亚各国的经济、文化和人文全方位的交流与合作,主动融入中国—东盟的国家合作框架,对接中国—东盟自贸区建设,积极推进与台港澳地区的交流合作,加快融入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建设。

2.1 政府间合作关系紧密,闽台交流进一步加强

近年来,福建省领导多次出访东南亚国家,缅甸、老挝、新加坡、柬埔寨和越南等东盟国家领导人曾先后率团访问福建省,新加坡、泰国和菲律宾在福建设立了总领事馆,福建有8个城市与东盟国家有关城市建立了友城关系,政府间合作进一步加深。闽台交流合作更加密切,2014年,平潭综合实验区基本具备全面开放开发条件,产业指导目录、对台小额贸易免税商品目录、营业税优惠政策、海关和检验检疫监管办法相继获批,商事登记制度改革试点稳步实施。平潭至台北、厦门至高雄和台南客滚航线开通,泉州赴台“个人游”启动,通过福建口岸赴台旅游人数达21万人次。海运直航邮路和首条大陆直达台湾本岛海底光缆正式启用。2013年,实际利用台资增长87.6%,闽台贸易额增长7.4%。两岸区域性金融服务中心加快建设,海峡股权交易中心正式开业,并成功举办了第五届海峡论坛。

2.2 经贸交流不断加

福建与东盟国家具有良好的经贸合作基础,2013年福建与东盟双边贸易额达242.9亿美元,实际利用来自东盟的外资3.47亿美元,东盟已成为福建的第二大贸易伙伴和第四大外资来源地;截至2013年底,福建赴东盟设立的境外企业和分支机构共156家,对外投资额4.5亿美元,东盟已成为闽企“走出去”的重要地区。2013年9月,在第十七届中国国际投资贸易洽谈会上专门设立“东盟馆”,来自6个东盟国家超过100名参展商前来办展。东盟是福建重要的入境旅游客源市场。2013年全省共接待入境东南亚游客51.51万人次,占境外游客总人数的10%。

2.3 海洋经济合作成效显著

近年来福建积极推进海洋经济对外交流合作,目前已占我国水产品出口东盟的60%左右。积极发展远洋渔业,目前已在海外建有7个远洋渔业综合基地,2013年10月,福建省“印尼金马安渔业综合基地更新改造项目(中国—东盟渔业合作示范基地)”“中国—东盟海产品产业合作暨交易平台(包括“中国—东盟海产品交易所”)”“依托厦门大学马来西亚分校建设中国—东盟海洋学院”等3个项目入选“中国—东盟海上合作基金”首批项目。海峡两岸(福建东山)水产品加工集散基地、霞浦台湾水产品集散中心等,已成为两岸海洋经济合作的重要载体平台。

2.4 对外交通体系逐步完善

积极推进沿海港口群和空港布局建设,扩展对外交通航线,形成较为完善的对外交通体系。目前,福建沿海港口已开通至东南亚海上航线51条,其中:厦门港共48条,包括通往新加坡航线15条、通往马尼拉航线10条、通往马来西亚航线18条、通往越南航线5条;福州港3条,均为通往新加坡航线。厦门航空公司从福州始发飞往东南亚的航线共5条,分别飞往新加坡、吉隆坡、马尼拉、雅加达、曼谷。

2.5 人文交流往来频繁,申报“世遗”工作取得初步进展

福建发挥闽籍华侨华人和台港澳同胞的桥梁纽带作用,不断加强对外交流往来,2012年以来,先后成功举办了“中国(福建)—东盟合作与互联互通研讨会”“中国(福建)—东盟工作交流会”等一系列交流活动,“中国——东盟教育培训中心”正式落户福建师范大学。2013年,福建博物院牵头举办了“丝路帆远—海上丝绸之路文物精品展”,江苏、浙江、福建、山东、广东、广西和海南沿海七省45家博物馆共同参与,汇集反应海上丝绸之路的重要精品文物数百件(套)。闽台交流纵深扩展,2013年闽台海空直航运送旅客228万人次,闽港澳合作进一步深化。2012年年底,福建、广西、广东、浙江、江苏、山东六省九市联合申报的“海上丝绸之路”已列入我国申报世界文化遗产预备名单,福建共有22处重要史迹列入,其中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3处、省级文物保护单位4处。

3 福建融入“海上丝绸之路”建设发展路径研究

党中央做出的“一带一路”建设战略决策,对福建扩大对外开放、加强同东盟等国家和地区的经贸合作与文化交流是难得的机遇。福建省可利用已有优势,进一步巩固港澳台,深耕东盟、东亚、扩展中亚、中东,将历史优势、人文优势、经贸优势转化为“海上丝绸之路”建设的工作优势,统筹经贸与人文、官方与民间、“走出去”与“引进来”,梳理生成、推动实施一批经贸与人文交流项目,通过“海上丝绸之路”建设进一步提升经济总量和竞争力,实现互利共赢、共同发展。针对福建省的情况,提出以下发展路径。

一是加强海洋经济合作。推动与东盟建立长期、稳定的渔业合作会谈机制,鼓励福建企业建设境外渔业综合基地和水产养殖基地。打造海洋渔业资源市场化配置平台,加快建设中国—东盟海产品产业合作暨交易平台(含中国—东盟海产品交易所),着力打造国际化的海洋特色品牌。加大对东盟国家渔业人力资源培训力度,完善国际海洋科技交流合作机制,加强海洋科技创新、教育培训等领域合作。

二是拓宽产业合作领域。实施菌草民生国际工程,推动“菌草示范基地”走进东盟国家,推动福建农林大学菌草及旱稻技术在南太平洋岛国的普及推广。加强与境外金融机构的双边、多边合作,鼓励金融机构大力发展各类贸易融资产品,为“走出去”企业提供金融支持。深化旅游合作,加快厦门邮轮母港建设,开拓与东南亚、台港澳等国家和地区间的邮轮航线。推动闽台港澳产业深度对接,加强现代农业、先进制造业、现代服务业等领域合作。

三是加强贸易及能源和物流合作。充分利用中国—东盟、中国—新加坡、中国—巴基斯坦等自贸区优惠政策,促进双边贸易稳定增长。办好在印尼、新加坡、马来西亚等东盟国家的福建商品展,继续组织企业参加中国—东盟博览会和在东盟国家举办的国际性展会,持续开拓新东盟市场。积极拓展仓储物流等领域合作,加强与东盟等地区能源、矿产资源供应合作,推动能源资源勘探开发领域合作,推动莆田、漳州、福清等液化天然气接收站和罗源湾、湄州湾等煤炭储备中转基地建设。

四是扩大双向投资规模。主动到东盟等国家和地区宣传海峡西岸经济区、平潭综合实验区建设成就和良好的投资环境,办好省内的“9.18”投洽会等展会,扩大双边投资规模。组织招商队伍赴新加坡、马来西亚等国家和地区开展招商活动。支持福建企业赴东盟、中东等地区投资建设资源开发、境外生产加工、营销网络等项目。

五是加快运输通道及节点建设。加快推进赣龙铁路扩能工程、吉永泉铁路、莆田至炎陵高速公路等通道建设,完善福建沿海连接中西部地区、融入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的快速运输大通道。加快完善港口基础设施,加强与东盟等国家和地区的港口航运业合作,争取开辟若干新航线。大力推进厦门东南国际航运中心建设,发挥海上客滚航线快捷通道作用,打造两岸往来的重要枢纽。

六是深化人文交流。充分利用闽籍华侨华人网络资源,完善沟通协调机制,构建福建与东盟等国家和地区人员交往的桥梁纽带。加强文化交流,在厦门举办“厦门南洋文化节”,在境外举办“中国福建周”,组织推动大型舞剧“丝海箫音”赴东盟演出,推动“丝路帆远—海上丝绸之路文物展”赴东盟展出。加强教育、医疗卫生等领域事业的合作,帮助当地改善民生,进一步强化闽台港澳亲情纽带联系。

七是积极申报世界文化遗产。借鉴“大运河”项目和“丝绸之路”项目申遗成功的历史经验,积极推动福州、泉州、漳州与全国其他城市开展“海上丝绸之路”联合申报世界文化遗产,更好地传承、保护、诠释和开发“海丝”文化遗产,打造“海丝”品牌。

4 结语

“一带一路”建设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主动应对全球形势深刻变化、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做出的重大战略决策,是构建我国全方位开放新格局的重要抓手。“海上丝绸之路”建设具有政治互信和经济发展的双重含义,以海洋将东亚、东南亚、南亚、非洲和欧洲沿海各国连接起来,统筹沿线各国政治、经济、文化发展需求,以保障经济社会发展、推动全面合作、构建利益共同体和命运共同体为目标,起初主要针对东盟地区,后扩展到其他沿线国家和地区。“一带一路”沿线大多为新兴经济体和发展中国家,总人口约44亿,经济总量约21万亿美元,分别约占全球的63%和29%,其普遍处于经济发展上升期,具有广阔的互利合作空间。从国际环境来看,“一带一路”沿线的国家与地区,尤其是欠发达国家与地区,渴望通过“一带一路”战略,改善积弱的基础设施建设,修建通往富庶和繁荣的道路。东南亚各国除了老挝是内陆国外,其他都是沿海国家,对经济发展需求较大;在经济发展中,由于大多数国家市场发育程度较低,经济对外部市场和技术需求较高。来自中国的利好趋势,沿途国家普遍持欢迎态度。

福建地处我国东南沿海,是海上丝绸之路的重要起点和发祥地,是连接台湾海峡东西岸的重要通道,是太平洋西岸航线的重要组成部分。首批“中国—东盟海上合作基金”项目共18个,其中地方项目仅4个,福建就争取到3个,由此可见,福建在海上丝路建设中具有重要的优势和地位。而且,福建省经济实力雄厚,具备走出去的经济基础,2013年经济总量达到21 759.64亿,排在全国的第11位,2014年生产总值预计增长10.5%左右。从各地级市来看,泉州、福州和厦门位居前三;从人均GDP来看,福建所有地市人均GDP均超过全国平均水平。福建省人均GDP排名前三的城市为厦门、福州、泉州,分别为13 278.87美元、10 390.99美元和10 163.29美元,均超过1万美元[17]。此外,福建省地缘优势突出、侨胞遍布全球176个国家和地区,与海上丝路沿线国家经贸往来密切,文化交流频繁,是我国建设海上丝绸之路的重要力量之一,在区域合作中具有重要的作用。目前可配合国家“海上丝绸之路”的总体谋划和布局,发挥福建的优势和作用,进一步拓展福建与沿线国家在港口航运、海洋能源、经济贸易、科技创新、生态环境等领域的全方位合作,如巩固和扩大远洋渔业合作,建设东亚文化之都,建设海上丝路先行区,在闽设立中国—东盟海洋合作中心、“海上丝绸之路”国际文化交流中心,在“海丝”沿线国家设立经济合作产业园,建立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城市联盟等。同时开展对周边浙江、广东、广西、海南等省份“海上丝绸之路”发展动态的研究分析工作,可联合周边省份编制海上丝绸之路相关发展规划,推动建立与海上丝绸之路沿线机构的常态化沟通协调机制,共同就推动海上丝绸之路建设开展广泛的交流与合作。

[1]陈炎.略论海上“丝绸之路”[J].历史研究,1982(3):161-177.

[2] 韩湖初,杨士弘.关于中国古代“海上丝绸之路”最早始发港研究述评[J].地理科学,2004(6):738-745.

[3]赵春晨.关于“海上丝绸之路”概念及其历史下限的思考[J].学术研究,2002(7):88-91.

[4]张一平,严春宝.南海海上丝绸之路学术研讨会综述[J].史学月刊,2011(12):117-122.

[5]张华,赵逸民.南海击波丝路论道——“南海海上丝绸之路学术研讨会”会议综述[J].海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1):164-166.

[6]陈万灵,何传添.南海海上丝绸之路的各方博弈及其经贸定位[J].改革,2014(3):74-83.

[7] 王军,李锋.通过六大战略支点打造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N].证券日报,2014-2-25(A03).

[8]高兰.海上丝绸之路:周边外交的动脉与桥梁[N].文汇报,2013-10-31(004).

[9]李泓灏.“海上丝绸之路”等四领域将迎投资新机遇[N].证券日报,2013-10-17(D01).

[10]韦有周,赵锐,林香红.建设“海上丝绸之路”背景下我国远洋渔业发展路径研究[J].现代经济探讨,2014(7):55-59.

[11]吕余生.深化中国—东盟合作,共同建设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J].学术论坛,2013(12):29-35.

[12]陈武.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战略构想 [N].人民日报,2014-1-15(理论版).

[13]周练.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与中泰经贸拓展 [J].中国商贸,2014(1):4-8.

[14]廉军伟.浙江要主动参与“海上丝绸之路”建设[J].浙江经济,2014(8):42-43.

[15]黄建钢.论“现代海上丝绸之路”—以浙江舟山群岛新区为出发点的思考[J].浙江海洋学院学报(人文科学版),2014(1):1-6.

[16]徐明华.浙江舟山群岛新区: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排头兵[J].当代社科视野,2014(4):10-11.

[17]山水.2013年福建各市GDP和人均GDP排名[EB/OL]. 2014-02-16.http://www.elivecity.cn/html/jingjifz/2312.html

Superiority in and Development Path of the“Maritime Silk Road”Construction in Fujian Province

Lin Xianghong1,2,Gao Jian1,Zhang Yujie2
(1.Shanghai Ocean University,Shanghai 201306;2.National Marine Data and Information Service,Tianjin 300171)

As a major coastal province in China,Fujian province has a long history of contacts with Southeast Asia and other coastal countries.Fujian Province has five main advantages in the"Maritime Silk Road"construction in the twenty-first century,that is,a long history of Maritime Silk Road trade,rich overseas Chinese resources,distintive features of marine culture,robust industrial cooperation basis and good policy support.From a longterm perspective,it can be integrated into the national Maritime Silk Road construction through six aspects,strengthening marine economic cooperation,expanding the industrial cooperation,i.e.,strengthening trade,energy and logistics cooperation,expanding the twoway investment scale,accelerating the transport channel and node construction,and deepening cultural exchanges and applying for world cultural heritage.

Fujian;MaritimeSilkRoad;mainadvantages;statnsquo;developmentpath

F127.57

:A

:2095-1647(2014)05-0029-08

2014-11-28

林香红,女,博士研究生,助理研究员,主要研究方向:海洋经济,E-mail:tianshilezhuzhu@163.com。

高健,男,教授,博导,上海海洋大学研究生院执行院长,主要研究方向:渔业经济与管理,E-mail:jgao@shou.edu.cn。

猜你喜欢
海上丝绸之路福建省福建
中国这十年·福建封
那个梦
福建老年大学之歌
福建省“两会”上的“她”声音
第四届福建省启明儿童文学双年榜揭榜
第三届福建省启明儿童文学双年榜揭榜
福建省巾帼馆开馆
福建医改新在哪?
印媒:中国“海上丝绸之路”欲连印“季节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