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继华
(中国海洋大学 a.经济学院,b.海洋发展研究院,山东 青岛 266100)
【动态与进展】
当代中国海洋经济史料述要
张继华a,b
(中国海洋大学 a.经济学院,b.海洋发展研究院,山东 青岛 266100)
新中国成立以来,随着人们对海洋认识的深化,以及海洋经济在国民经济中战略地位的提高,当代中国海洋经济史研究逐渐得到学界关注。尤其是最近30年来,当代中国海洋经济史研究积累了丰富的文献资料和学术史成果,特别是海洋部门经济史和区域史研究领域,已经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各类文献颇具参考价值。但是,在贯通当代中国海洋经济整体发展的断代史和专史研究领域,诸多问题或未能涉猎,或浅藏辄止,或缺乏系统的考据论证,许多新材料、新问题未能深入研究,还需要进一步突破。
海洋经济史;海洋开发;海洋产业
中国海洋开发历史悠久。新中国成立以来,总结新时期海洋经济各领域的发展经验,梳理当代中国经略海洋的经济思维和历史,为中国海洋经济发展和海洋经济发展战略制定提供历史支撑,研究和编撰当代中国海洋经济史在学界逐渐提上日程。近三十年,史学界围绕当代不同时期中国海洋经济发展,形成了大量研究成果,研究领域不断扩展,研究深度和广度日益提高。相关研究,由早期的史料收集整理,逐渐转向系统、深层次历史问题挖掘和学术史研究,史料记载、文献档案、历史著述不乏参考价值。本文拟对这些研究成果做一梳理。
近年来,国家相关部门和统计机构相继整理出版了一批地方志、大事记、资料汇编、统计资料和年鉴报告,专门或部分记载当代中国海洋经济各部门的生产活动。另外,党政机构相关经济文献、领导人的讲话或报告、报刊社论、调查报告等部门研究资料中,也不乏当代中国海洋经济史的资料和文献记载。
1.1 地方志
沿海地区的地方志中广泛分布着建国以来海洋渔业、海洋盐业、海运、港口经济、海关管理、海洋资源、海岛开发和沿海社会生活等海洋经济各领域的记载。近年来,关于海洋部门经济的地方志文献,多独立成卷或自成志书,构成研究当代中国海洋经济史的基础资料。
1.1.1 海洋志
曾呈奎、徐鸿儒和王春林主编的《中国海洋志》[1],堪称一部大型专业志书,广泛记述了中国海洋自然存在、自然特征、自然现象、自然演变和海洋史实及现状。其中,《中国海洋资源》篇、《中国海洋产业》篇和《国际合作与交流》篇,专门记述中国海洋资源开发、海洋产业发展和涉海国际合作与交流,史实记载主要集中在新中国成立后,是研究当代中国海洋经济的代表性地方志文献。沿海各省市也相继编纂出版了一批海洋志,如山东省地方史志编纂委员会《山东省志·海洋志》,河北省地方志编纂委员会《河北省志(第4卷海洋志)》,福建省地方志编纂委员会《福建省志·海洋志》,海南省地方志办公室《海南省志海洋志·革命根据地志》[2-5]等,也有关于建国后区域海洋资源开发、海洋经济发展和海洋管理工作等内容的记载。
1.1.2 海洋渔业与水产志
专门修编的当代海洋渔业志,主要以舟山渔志编写组《舟山渔志》,苍南县海洋与渔业局、苍南县渔民协会、苍南县水产学会《苍南县海洋与渔业志》[6,7]等为代表。沿海各地以及台湾地区编纂的各类渔业志、水产志、渔业科技志和渔业公司志中,如上海渔业志编纂委员会《上海渔业志》,海南省地方志编纂办公室《海南省志·渔业志》,辽宁省地方志编辑委员会办公室《辽宁省志·水产志》,台湾省文献委员会《台湾省通志卷四经济志水产篇》,海南省海洋渔业总公司编志办公室《南海水产公司志(1954—1988)》[8-12]等,也均存有大量地方性的当代海洋渔业和水产业历史资料。
1.1.3 海洋盐业志
当代海盐业的历史资料渗透在沿海省市盐业志和盐场志中。相关文献中,除河北省地方志编纂委员会《河北省志(第26卷盐业志)》[13]等极少数志书将海盐与其他盐种专门区别、分别论述外,多数地方盐业志在撰述上一概而论,仅在个别叙述上有所区分。长芦盐志编修委员会《长芦盐志》和中盐长芦沧盐志编委会《中盐长芦沧盐志》[14,15],对长芦盐场和长芦黄骅盐场建立、恢复和发展的历史过程进行了较为系统的记述,是关于中国主要海盐盐场的文献资料。
1.1.4 海运、海港和海关志
各地有关当代中国海洋运输业的记载,除上海专门编纂有《上海沿海运输志》和《上海远洋运输志》[16,17]外,其他主要集中在地方交通志、航运志和水运志中。目前出版的海港志主要有:青岛市史志办公室《青岛市志·海港志》,天津市地方志编修委员会《天津通志·港口志》,上海交通专业志编纂委员会《上海港志》,邓孙禄《厦门港志》,福州港务局史志编辑委员会《福州港志》[18-22]等。海关志方面,20世纪90年代以来,沿海地方史志机构和海关管理部门大量组织修编沿海海关志。目前,除各沿海省份出版的海关志外,海关总署直属的沿海海关中,多数已编写了关于本海关及所辖海关历史资料记载的海关志。
1.1.5 海洋油气开发志
继《胜利油田滨海采油志》以及《中国海洋石油总公司志》 《中国海洋石油南海东部公司志(1983—1998)》 《中国海洋石油南海西部公司志》 (共两卷)、《胜利油田海洋石油开发公司志(1994—2003)》[23-28]等一批海洋石油公司志后,2011年,石油工业出版社出版了第一部全面展示中国油气田开发历史与现状的大型史志类丛书《中国油气田开发志》(共62卷)[29]。这套志书多数材料为实地调查所得,除记载陆上油气田外,对中国所有已开发海洋油气田发现、开发和建设的历史都进行了详细记录,是研究中国海洋油气开发史的重要参考资料。
1.1.6 海岛和海湾志
早在20世纪八九十年代的地方志文献中,就有不少关于海岛和海湾志的专门整理,较具代表性的,如20世纪90年代中国海湾志编纂委员会组织编写的《中国海湾志》(共14分册),其他还有《珠海市海岛志》 《山东省海岛志》 《浙江海岛志》等[30-33]。但是,早期的海岛和海湾志多以反映中国海岛和海湾的气象、海洋水文、地质地貌、海水化学等基本自然环境状况为主,对其自然开发利用、社会经济等方面较少记录。一直到2013年,《中国海岛志》编纂委员会陆续编写出版的多卷本《中国海岛志》 (目前已出版8册)[34-41],才对中国海岛历史、基础设施、经济情况、自然资源开发等社会经济方面有了较详细的记载。1.1.7 其他地方志资料
主要包括《广东省志·船舶工业志》 《国家海洋局南海分局船舶志(1965—2002)》《中华造船厂志(1926—1990)》等一批海洋船舶制造和造船厂志,《江苏省志·海涂开发志》,以及反映中国航海史上海上救捞工作发展的《中国救捞志》等[42-46]。
以上现存有关当代中国海洋经济的地方志文献,已经由地方分散的零星记载,逐渐发展到全面记述全国范围内海洋经济各领域,包括海洋渔业、海洋盐业、海洋运输业等传统海洋产业领域,以及海洋油气和海岛资源开发等方面发展的成套专业志书。这些文献的突出特点之一在于,有关海洋经济活动的资料记载,大部分涵盖在包含海洋经济和陆地经济活动在内的“大经济”中。仅有少部分志书对海洋渔业和淡水渔业、海盐和其他盐种、海运和内河运输、海洋油气开发和陆上油气开发区分记载,多数资料编纂者往往不明显划分,一并述之。特点之二在于,多数地方志是长时间的历史资料记述,当代部分,仅是其记述的一个时段,非当代海洋经济的专门志书。
1.2 大事记
杨文鹤、陈伯镛、王辉编著《二十世纪中国海洋要事》[47]之“现代篇”部分,全面编录了中国海洋事业不同领域产生重大影响的重要事件。此后,姜旭朝和笔者合编的《中国海洋经济史大事记(现代编)》[48],专门就中国海洋经济领域1949—2009年的大事要事进行了编年记载。部门和区域大事记还包括: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部渔业局《中国渔业五十年大事记(1949年10月—1999年9月)》,山东省海洋与水产厅编《山东海洋与渔业大事记(1949—1999)》,林瑞才主编《厦门市渔业大事记(1996—2001年)》,广东省海洋与水产厅编纂《广东水产纪事(1949—1996)》,张良福编著《南沙群岛大事记(1949—1995)》等[49-53]。
1.3 资料汇编
较早汇编反映建国后海洋经济各方面发展的材料,以国家海洋局海洋科技情报研究所编写的《中国海洋开发与研究基本资料汇编》[54]为代表,内容包括海洋国土资源及利用、海洋科技、海洋开发工程等多个方面。此后,宁波市科学技术协会编《海洋发展重要论述》[55],从海洋经济、海洋资源、港口发展、海洋能源、海洋与城市发展和人类活动、海洋与气候灾害、海洋科技与信息化以及海洋可持续发展战略等角度,整理了古今中外有关海洋发展的重要论述,资料收集的领域广泛涉及党政领导人讲话、国家发展规划纲要、专家学者学术观点、中外名言名著等,其中不乏当代部分的资料。汇编整理的其他资料,主要集中在海洋经济发展相关法规、海洋渔业与水产业发展、海运、港口与海关、海洋权益等方面,文献资料丰富,既有全国范围内总体情况的材料整理,也不乏沿海各区域的文件资料汇编。
另外,1960年国家科委组织全国海岸带综合调查,1964年整编出版了《全国海洋综合调查报告》 (10册)、《全国海洋综合调查资料》 (10册)和《全国海洋综合调查图集》(14册),这是中国首次系统整理、编绘和出版的海洋调查资料汇编。1980年,国家海洋局和国家水产总局组织全国海岸带和海涂资源综合调查,历时七年多,取得了大量资料、标本、照片以及录像和影片等第一手资料,形成《调查资料汇编》130卷,共3 956册;编绘各类《调查图集》21种,共1 218幅;编写各种专业报告150多卷。作为全国海岸带调查工作的继续和延伸,1988年至1995年又进行了全国海岛资源综合调查,形成了大量调查报告。此外,沿海多个地区也对本区海洋水产、渔业渔具、海洋石油天然气、港口、滩涂、海洋生物等资源情况进行过系统调查。这些调查资料经有关部门汇编整理,部分结集出版,也是研究当代中国海洋经济史的重要材料。
1.4 统计资料
除国家海洋局自2004年开始每年发布的《中国海洋经济统计公报》外,目前有关当代中国海洋经济的统计资料主要集中在海洋渔业、水产和海关方面。这些资料中,仅《中国渔业统计四十年》 《我国渔业统计汇编(1989~1993)》 《全国水产统计资料(1949~1985)》 《中国海关统计摘要》 (1986~1989年)[56-59]等少数公开出版,多数为部门内部编印材料,资料丰富,这里不再述及。这些资料对于海洋经济统计分析颇具参考价值,但是,由于统计部门和统计口径的差异,同一数据在不同资料中往往数值上相去甚远。另外,有些地区、有些方面的数据统计相对薄弱,存在时间上不连续甚至是统计空白等问题。这些数据缺乏进一步的考证和辨误。
1.5 工具书
近三十年来,国家海洋管理部门相继出版了一批海洋经济相关年鉴,诸如《中国海洋年鉴》 《中国海洋统计年鉴》 《中国渔业年鉴》《中国渔业统计年鉴》 《中国港口年鉴》 《中国海关统计年鉴》 《台湾水产年鉴》[60-66]等,在收集整理海洋经济不同领域数据资料基础上,连续记载其发展变化。2007年,国家海洋局海洋发展战略研究所开始编写《中国海洋发展报告》[67],目前已由海洋出版社出版六册,跟踪分析论述中国海洋发展战略与政策、法律与权益、经济与科技、资源与环境等方面的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这是目前专业记录和评述中国海洋经济发展进程的系列报告。此外,还相继出台了一些海洋经济相关的国家和行业标准,如《海洋经济统计分类与代码》 (HY/T 052-1999)、《沿海行政区域分类与代码》(HY/T 094-2006)、《海洋及相关产业分类》(GB/T 20794-2006)、《海洋高新技术产业分类》 (HY/T 130-2010)、《海洋经济运行监测和评估标准体系》 (HY/T 161-2013)等等。
其他研究当代中国海洋经济的工具书还包括:中华人民共和国交通部主编的港口谱系专著《中国港谱》,以及中国航务周刊杂志社编纂的《中国货运业大典》,宋良曦等《中国盐业史辞典》,何广顺和王立元《海洋经济统计知识手册》[68-71]等。
以孙寿隐、罗钰如等为代表的学者,在当代中国海洋事业史综合研究领域取得了一定成果。1955年,孙寿隐编著《祖国的海洋》[72]一书,较早地围绕建国初期中国海洋渔业、海盐业、海上运输业领域的主要经济活动,论述了新中国海洋事业的发展。该书所述及的“海洋事业”,主要是中国传统海洋产业。此后,罗钰如、曾呈奎整编出版《当代中国的海洋事业》[73],分期研究中华人民共和国海洋事业发展的历史过程和经验,研究的时间期限也由建国初期的数年延伸至20世纪80年代中期。该著的“海洋事业”范畴,已远远突破了海洋产业发展、海洋资源开发等海洋经济领域的内容,扩展到包括环境保护、海洋科学研究、海洋教育、出版、服务等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的多个层面。其中,在关于中国当代海洋事业史分期问题上,李珠江、朱坚真出版的《21世纪中国海洋经济发展战略》[74],则与罗钰如和曾呈奎有不同见解。由于该书涉猎的各时期内容主要集中在海洋经济领域,且对中国当代海洋政策、海权观的演变过程等,均有论述,一定程度上对当代中国海洋经济史研究具有启发意义。
姜旭朝主编《中华人民共和国海洋经济史》,及其后与笔者合著的《中国海洋经济演化研究》[75,76],在当代中国海洋经济史综合研究方面,做了一定尝试。前者从制度、产业、技术等层面阐述当代中国海洋经济的历史发展脉络,后者则基于前者的历史史实分析,分制度篇、产业篇、区域篇三部分,运用经济学方法,经济理论与历史分析相结合,具体探索当代中国海洋经济不同发展层面的经济规律。两书相互承接,相互补充,多方面探索当代中国海洋经济发展变迁的过程和规律。
区域海洋经济史综合研究方面,王颖、阳立军等学者的著作《蓝色交响——浙江海洋经济60年》[77],分恢复与发展(1949—1965年)、曲折前行 (1966—1977年)、探索与创新(1978—1992年)、蓝色崛起(1993—2002年)、优化与升级(2003—2009年)五个阶段,对新中国六十年浙江海洋经济发展历程进行了系统梳理。其他长时段的区域海洋经济发展史中,包含当代部分的成果,主要以孙义福、苟成富、范作祥编著《山东海洋经济》,王荣武、梁松等《广东海洋经济》[78,79]等为代表。
这方面的学术史成果广泛涵盖海洋渔业、海洋盐业、海洋交通运输、海港经济、海洋石油产业、海洋船舶制造、海洋旅游及其他海洋产业部门。
3.1 海洋渔业史
早期出版的成果主要以日本学者内藤春吉、许冀武《台湾渔业史》和危炳炎编著《台湾省渔业经济》[80,81]为代表,两部著作主要阐述抗战胜利后台湾海洋渔业经济发展。其他出版的著作,还包括:丛子明、李挺主编《中国渔业史》,宫明山、涂逢俊主编《当代中国的水产业》,杨瑞堂编著《福建海洋渔业简史》,张立修、毕定邦《浙江当代渔业史》,福建省水产学会《福建渔业史》编委会编《福建渔业史》,江苏省水产局史志办公室编《江苏省渔业史》,夏章英主编《南沙群岛渔业史》,霍世荣等编著《台湾省渔业》,陈世一《基隆渔业史》[82-90]等。这些研究基本是“大渔业”的历史文献,海洋渔业的内容渗透其中,对海洋和淡水部分往往不加区分或很少区别研究。相关成果中,除著作《当代中国的水产业》《浙江当代渔业史》和《台湾省渔业》属于当代中国渔业史的断代研究外,其他著作研究多关注古、近代,仅少部分关于当代中国海洋渔业史的内容。
其他有关海洋渔业史的著作还包括:何一骏《中国渔政学》[91]关于中华人民共和国渔政发展史的描述;韩国学者赵正锡等《韩中日公共渔业管理方案研究》[92]关于中国近海渔业政策史、中外海洋渔业合作史的论述;以韩兴勇《上海现代渔村社会经济发展史研究》,朱德新、孟庆顺、周运源《二十世纪澳门渔民研究》[93,94]等为代表的渔村渔民社会经济史;以杨吝、刘同渝、黄汝堪编著的《中国人工鱼礁的理论与实践》,朱孔文等编著的《海州湾海洋牧场——人工鱼礁建设》[95,96]为代表的人工鱼礁建设史等。
此外,围绕当代中国海洋渔业发展,还形成了一批研究报告和论文。2001年,Watson,Pang和Pauly《中国海洋渔业发展和捕捞报告》[97]通过分析1949—2000年中国(包括港澳台地区)海洋渔业史发现,中国官方海洋渔业统计数据存在高估现象。此后,2003年,Hishamunda和Subasinghe的研究报告《中国水产养殖的发展——公共部门政策的作用》[98],对中国水产养殖业的历史及政策体制进行了系统分析和评价。有代表性的研究专文有:我国学者慕永通和韩国学者Choe,Jeong-Yoon合作关于中国海洋捕捞业历史发展与特征的梳理;李健华《成就、困境与发展前景——我国海洋捕捞渔业四十年回顾与展望》,夏世福等《十年(1950—1959)来渤、黄、东海机轮拖网渔业捕捞状况分析》,吴万夫《我国近现代的海洋渔业》,凌申《江苏海洋渔业开发史》[99-103]等。
3.2 海洋盐业史
专门研究海盐史的成果中,张复明、方俊育《台湾的盐业》[104]较具典型性。另外,林建宇、程龙刚《新中国盐业科学技术的进步》[105],也专门介绍有新中国海盐科学技术的发展概况。
其他相关著述虽广泛论及当代中国海洋盐业变迁及海盐盐政发展的诸多方面,但受中国盐产区盐种多样性,以及长期以来中国盐业管理上多盐种的“大盐业”统一管理体制影响,现有文献仍主要是“大盐业”研究成果。包括:丁长清、唐仁粤主编《中国盐业史(近代当代编)》,田秋野、周维亮编著《中华盐业史》,董志凯《当代中国盐业产销的变迁》,程龙刚《新中国盐业管理体制50年回眸》,张荣生《中国历代盐政概说》[106,110]等。
3.3 海运交通史
20世纪80年代以来,当代中国海运交通史的学术研究逐渐丰富,积累了一批专门关于海运史和海运企业发展史的著作和研究专文。其中,彭德清主编的《中国航海史(现代航海史)》[111],堪称当代中国海运交通领域专业的部门断代史成果。其在分期论述中国国民经济恢复时期、第一个五年计划时期、开始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文化大革命”时期和社会主义建设新时期沿海运输发展概貌基础上,广泛关注了运输航海、渔业航海、军事航海和海洋科学考察航海等中国海洋运输不同应用领域的专业发展史。该研究著作对香港和台湾地区的当代海运发展概况,也给予了相当篇幅论及。相比而言,李杰《迎接海洋世纪——海运沧桑》[112]关于当代中国海运史的分析总结,更倾向于史话形式的普及读物。其他海运史成果还包括李金明《厦门海外交通》、梁斌《中国远洋运输简史》,以及陈定樑、龚玉和《中国海洋开放史》[113-115]中关于新中国成立初期和改革开放后中国海上航运、航海科技等方面的分析。海运企业发展史中,除中远发展史——中国远洋运输公司史编委会《中远发展史——中国远洋运输公司史》,中远集装箱运输有限公司史编纂委员会《中远集装箱运输有限公司(上海远洋运输公司) 史》[116,117]外,胡政主编的《招商局与中国港航业》[118]还专门对中国最早的民族航运企业——招商局的发展历史进行研究,该书对新中国成立后招商局的发展,及对中国港航业的影响,均有较系统和详实的分析阐述。
另一些海运史研究包含在大范畴的中国水运史和航运史中。主要成果有:王洸编著《中华水运史》,山东省航运管理局编史办公室《山东航运史(现代部分)》,马依、舒瑞萍《广西航运史》,王树才主编《河北省航运史》,台湾学者谢明瑞撰写的《台湾航运业的发展》[119-123]等。此外,台湾杨崇正的博士学位论文《改革开放时期中共港航体制改革之研究》[124],还对建国前夕(1948年4月)至“九五”计划时期中国港航管理体制的沿革进行了系统梳理。与前述当代中国海运史的专门成果相比,这些研究中,沿海运输、远洋运输和内河运输并未有明确的区分,有关新中国海运业的论述,包含在大范畴、长时期的航运史和水运史研究中。
3.4 海港史
近年来,一部分港口经济研究专家和交通管理部门相继编撰出版了一批专门的海港史著作,相关成果遍及中国多个沿海主要港口。既有海港历史发展的专业史书,也不乏史话形式的海港历史普及读物。作为中国海港历史发展进程的一个重要阶段,当代中国海港史,自然也以相当篇幅论述其中。相关成果有:顾裕瑞、李志俭《北海港史》,李志俭、顾裕瑞《北海港历史现状前景》,福州港史志编辑委员会《福州港史》,郑剑顺《福州港(福建海港史话)》,王庆普《秦皇岛港口史话》,上海港史话编写组《上海港史话》,曾广存《汕头港建设史》,周厚才《温州港史》[125-132]等。台湾海港经济发展史著作,主要见于杨玉姿、张守真《高雄港开发史》[133]等。另外,徐万民等主编的《简明中国引航史》和徐万民、李恭忠主编《中国引航史》[134,135],还对新中国港口引航业发展给予关注,该作虽未对海港引航和内河引航(引水)活动进行明确划分,但包含大量中国沿海港口引航业历史资料,这对于系统了解和进一步研究中国海港引航业发展史颇具参考价值。
3.5 海关史
沿海海关作为一国对外经济的门户和沿海经济活动的综合管理机构,在中国历史上先后经历了市舶司、近代海关、现代海关等形态的演变。学界研究中,《当代中国》丛书编辑部编写的《当代中国海关》[136]是一部专门研究新中国海关史的著作。其他成果还包括:蔡渭洲《中国海关简史》,姚梅琳《中国海关史话》,中央人民政府海关总署《新中国海关》,顾明《中国改革开放辉煌成就十四年·海关卷》,前进中的中国海关编委会《前进中的中国海关》,吴煮冰《历史的痕迹:1840—1950年的中国海关》[137-142]等关于当代中国海关管理不同层面的分析。于国华主编的《海关统计》[143]一书,则重点关注新中国海关统计制度沿革和不断完善的发展过程。
3.6 海洋石油产业发展史
中国海洋石油报编写的《当代中国海洋石油工业》[144]一书,系统介绍了中国自20世纪50年代中期以来的海洋石油工业发展史。此外,中国海洋石油物探编委会《中国海洋石油物探(1960—1998)》,秦文彩、孙柏昌等《中国海:世纪之旅中国海洋石油工业发展纪实》,周守为《中国海洋石油高新技术与实践》,张位平《中国海洋石油发展回顾与思考》[145-148]等,也是当代中国海洋石油勘探开发史研究的重要成果。
3.7 其他海洋产业史
海洋船舶工业发展史方面的主要著作,包括席龙飞《中国造船通史》,唐志拔《劈波斩浪——海船发展史话》,叶宝园《自强之路——从江南造船厂看中国造船业百年历程》[149-151]等。滨海旅游业发展方面,魏小安、陈青光、魏诗华著有《中国海洋旅游发展》[152],中国学者谷明与新加坡学者Poh Poh Wong合作[153]研究了中国滨海旅游业从计划经济时期、“文化大革命”时期、对外开放时期到市场经济时期产业演化、制度变革和政策发展历程。海水淡化产业发展史研究主要以惠绍棠、阮国岭、于开录《海水淡化与循环经济》[154]为代表。
4.1 海洋经济制度与政策变迁研究
国外学者在这方面的研究致力于中国海洋经济管理制度和机构从分散管理到综合管理的变迁趋势及政策发展论述。如PEMSEA[155]关于新中国不同时期海洋经济政策发展及特征的研究;Lau[156]对国家海洋局不同时期组织结构和职能变化的梳理等。这些研究表明,中国海洋经济管理制度的演化及政策实施是符合中国海洋经济发展趋势的,但需要进一步深入。国内学者的主要论著,如国家海洋局《中国海洋政策》,于宜法、王殿昌等《中国海洋事业发展政策研究》,宁凌《海洋综合管理与政策》,王琪等《变革中的海洋管理》[157-160]对中国海洋管理体制与政策沿革进行了梳理;高健军《中国与国际海洋法》,金永明《新中国在海洋法制与政策上的成就和贡献》[161,162]对中国海洋法制建设和主要海洋法律制度进行了梳理;刘佳和李双建《我国海洋规划历程及完善规划发展研究初探》[163]对海洋政策规划初步发展、快速发展和加速发展三个阶段历史过程进行了概述等。何广顺等学者则专门研究中国海洋经济统计制度发展历程,其代表性成果,如专著《海洋经济统计方法与实践》、论文《我国海洋经济统计发展历程》,及与Alistair McIlgorm合作对中国海洋经济核算体系与统计制度发展进行了分析[164-166]等。
最近几年,台湾一些学者,如周继祥、徐铭谦等,开始关注两岸海洋政策发展史的比较问题。他们以《两岸海洋政策之比较》 《从海洋治理的视角看两岸海洋事务之发展与合作》[167,168]等为代表的论文,着重于两岸海洋政策发展史和海洋治理分期的比较研究。
4.2 海洋科学技术史研究
曾呈奎、周海鸥、李本川主编《中国海洋科学研究及开发》、徐鸿儒主编《中国海洋学史》、李乃胜编著《中国海洋科学技术史研究》、孙志辉撰写的《回顾过去展望未来——中国海洋科技发展50年》[169-172]等,对新中国海洋科学研究和海洋科技发展历程及重要历史事例进行了分析总结。
4.3 海洋开发与沿海社会经济发展的历史考察
古代史文本中,海洋开发多被纳入海疆史研究视野,更多地关注地缘政治和海防、军事等非经济要素;当代意义上的海洋开发则主要是经济层面的研究成果,集中于海洋渔业资源、海洋油气、海洋能源、海洋生物、滩涂和海湾等海洋生态资源,海疆、海岛等海洋国土资源的开发利用研究。值得一提的是,张耀光编著《中国边疆地理(海疆)》[173],观照以海洋国土空间变化以及围绕海洋国土划界与开发产生的政治和国际关系问题为主题的当代中国海疆史研究。该著重点关注历史上中国海洋产业布局的经济地理分析,以及区域海洋经济发展概况,以时间为主线的纵向历史分析较少。其他相关研究中,除赵传纲、林景祺等《中国海洋渔业资源》,中国浅海滩滩渔业资源编写组《中国浅海滩涂渔业资源》,金强《中国海洋油气开发》,李允武《海洋能源开发》,唐启升《中国专属经济区海洋生物资源与栖息环境》,何书金等《中国典型地区沿海滩涂资源开发》[174-179],着眼于中国海洋资源开发利用总体情况的历史梳理外,多数是区域海洋开发史成果。学者围绕地区特定的区位特征和特有的海洋类要素禀赋,专门针对某一类海洋资源的开发利用进行专题研究,形成了一大批研究成果,研究区域覆盖中国沿海主要省市及中国不同海区。如司徒尚纪《岭南海洋国土》,杨国桢《东溟水土:东南中国的海洋环境与经济开发》[180,181]等。
沿海社会经济发展方面研究,主要集中于东南沿海和港澳台地区渔村、渔民、渔业组织发展变迁的系统考察。如:欧阳宗书《海上人家——海洋渔业经济与渔民社会》,彭兆荣等《渔村叙事——东南沿海三个渔村的变迁》,范涛《孤独的岛屿与大海的呼唤——台山大襟岛南湾村的变迁》,朱德新、孟庆顺、周运源《二十世纪澳门渔民研究》,田晓燕、严安林《台湾农渔会组织》,秦璞、徐杰舜《河疍与海疍珠疍》,唐国建《海洋渔村的“终结”——海洋开发资源再配置与渔村的变迁》,陈朝兴《海洋传奇——见证打狗的海洋历史》[182-189]等。
4.4 海洋权益与海防问题研究
早在1973年,日本学者井上清《关于钓鱼岛等岛屿的历史和归属问题》[190],就对钓鱼岛等岛屿的历史和归属问题进行了系统考证,基于历史证据对日本提出的钓鱼岛是“无主地”及对钓鱼岛的占有进行了批驳。此后,随着海洋国土争端问题不断加剧,包括中日钓鱼岛争端问题、中菲黄岩岛争端等,学术界出版了大量海洋权益和海防研究成果,有:吕一然《南海诸岛:地理·历史·主权》,秦天、霍小勇《中华海权史论》,李金明《南海争端与国际海洋法》,李百齐、俞树彪《我国海洋权益保护及海洋开发研究》,史春林《中国共产党与中国海权问题研究》,张世平《中国海权》,张植荣、王俊峰《东海油争——钓鱼岛争端的历史法理与未来》,干焱平、刘晓玮《海洋权益与中国》,孙翠萍《1970年代中日领土主权与海洋权益争端问题研究》,陈东民《钓鱼岛主权归属:钓鱼岛是中国固有领土》[191-200],等等。
4.5 当代中国海洋观念与思想研究
干焱平主编《海洋与中国未来概论》,邓文金《改革开放时期中国海洋观的演变——以中共第二、第三代领导集体为中心的考察》[201,202]等,对新中国海洋观念的演变进行了论述。高建平、唐洪森《国民海洋观》[203]一书,虽然论及海洋通商兴国观、海洋价值观、国土观、环境观、资源观、产业观、权益观、安全观等多个方面,但内容上主要属于国民海洋观宣传教育的普及读物,非专门有关当代中国海洋观念发展的历史著作。其他有关海洋观念和思想的著述集中在海防领域,高新生《中国共产党领导集体海防思想研究(1949—2009)》[204],对建国六十年海洋思想进行了系统梳理。论文方面,学者广泛论及建国后中国各代领导集体和国家主要领导人的海防和海权思想。相关成果有:常卫兵《中共第一代领导集体海防思想初探》,胡苗、李正华《朱德与新中国海防建设》,王历荣《建国后毛泽东的海权思想与实践》,王历荣《论邓小平的海权思想及其实践》,时宏远《江泽民的海权思想与实践——基于建构主义的分析》[205-209],等等。
4.6 海洋经济学术研究发展
以徐质斌《海洋经济学教程》 《海洋经济学》[210,211]等为代表的研究,对中国海洋经济研究活动由20世纪70年代末到80年代初“以学科任务为研究重点的启动阶段”、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以区域研究为重点的展开阶段”,发展到20世纪90年代以来“以地方海洋开发现划为研究重点的全面发展阶段”的发展历程进行了梳理。此外,一些学者相继编著出版了一些海洋经济学著作,如陈可文《中国海洋经济学》,孙冰、李颖《海洋经济学》,朱坚真《海洋经济学》,乔翔《海洋经济学引论》,刘容子《中国区域海洋学:海洋经济学》等,有力推动了中国海洋经济学科的发展[212-216]。何广顺等著的《海洋经济分析评估理论、方法与实践》一书,从拓展海洋经济研究的深度和广度出发,以宏观经济理论和统计学理论方法为指导,结合统计资料,对中国海洋经济运行过程、规律以及海洋经济总量、产业结构和布局等进行了较为系统的分析评估,该著作对于全面深刻认识中国海洋经济发展规律和特征以及海洋经济学科发展具有重要意义[217]。
以上是关于当代中国海洋经济史研究状况的简要分析和总结。丰富的史料和学术研究成果,对当代中国海洋经济发展变迁的整体梳理颇具参考价值。但需看到,在贯通当代中国海洋经济整体发展的断代史和专史研究领域,还需进一步发掘国内外馆藏和各类文献资料,充分吸收学术界现有研究成果,整合国内海洋经济史领域的专家学者合力攻关,取得一定突破。以下拟就几个相关方面做一简单评述。
其一,当代中国海洋经济专史的断代整体研究。局部的部门史和区域史研究,虽然研究成果之丰富,史料记载之详实,不可避免地存在难以兼顾经济部门间内在联系的弊端,由于缺少对不同经济部门和区域间经济发展横向联系的深入挖掘,难以刻画当代中国海洋经济部门间的整体融通,无法反映某一历史时期海洋经济发展的全景。这就有必要在对当代中国海洋经济史统一分期基础上,系统梳理不同时期中国海洋经济政策制定、制度变革和经济发展的过程,探索当代中国海洋经济发展的足迹和规律,形成一部整体研究当代中国海洋经济的断代专史著作。
其二,当代中国海洋经济思想发展研究。目前关于当代中国海洋经济思想史的研究仅限于零星的海洋观和海权海防思想论述,当代中国海洋经济思想的系统梳理方面阙如。而这一点,即方针、路线、发展观念等意识形态领域思想的引导作用,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社会主义经济发展中,尤为突出。如何从海洋经济思想与海洋经济活动的辩证关系出发,从中国古代、近代海洋经济思想传承中追寻当代中国海洋经济思想发展的历史渊源;系统梳理建国以来指引当代中国海洋经济发展的各类思想、路线和海洋观念,追踪当代中国海洋经济理论体系形成的渊源及流变过程。在贯穿中国古代、近代、当代海洋经济思想发展的主线,当代中国海洋经济思想对传统海洋经济思想遗产的继承与发展,海洋经济政策思想与当代海洋经济活动的相互影响,以及全球化视角下当代中国海洋经济思想变迁基本规律和特征的认识等问题上,形成一些观点和结论,等等方面,需要进一步深入研究。
其三,港澳台海洋经济史的系统梳理。港澳台海洋经济史是当代中国海洋经济史的重要组成部分。现有研究限于零星史料记载和部门史梳理,相对而言,港澳台海洋经济史的分期问题、历史发展脉络梳理、及与内地发展的比较等方面研究,仍不成熟。针对港澳台地区与内地政治体制、经济政策等方面的不同,无法直接纳入大陆海洋经济史发展框架,需对港澳台海洋经济史进行单独研究,这方面需要进一步加强。
其四,全球化视角的当代中国海洋经济史研究。六十多年来,无论是中国大陆,还是港澳台地区的海洋经济发展,都离不开国际环境的影响,忽视这一国际大背景,也就很难科学、客观地认识和解释当代中国海洋经济史的发展规律,更谈不上对当代中国海洋经济史的整体、系统、全面把握。这就有必要将中国海洋经济发展置于世界海洋经济和世界经济发展的大环境中进行考察,在审视当代中国海洋经济发展的国际因素中,对中国各时期的海洋经济发展和制度变迁进行科学评价。在中国与世界海洋经济互动与比较中,探索中西方当代海洋经济的交融、海洋经济发展道路的相互影响,以此在建国以来中国海洋经济发展道路一般性与特殊性问题上,形成一些认识。
最后,研究方法上,以下两个方面需要深入:第一,突破单纯的史料编纂整理和历史表象描述,整合历史学、人文社会科学、自然科学等领域的多学科理论和方法,对当代中国海洋经济进行多学科交叉研究。第二,进一步发掘民间和外文档案,尤其是与中国涉海联系密切的国家的文献档案资料,掌握当代经济全球化背景下中国海洋经济的国际交流与国际关系资料、中国与其他主要沿海国家或区域外向型经济联系的资料,以及国外学者记载研究中国海洋经济的数据和文献等。另外,对于特殊时期(如“大跃进”、“文化大革命”时期)的海洋经济历史考证与评价,坚持历史辩证分析方法,既承认其存在的历史性,涨落交错、曲折发展的时代背景和社会基础,又不回避特定时期特定体制的内在缺陷和海洋经济发展的衰落。
[1] 曾呈奎,徐鸿儒,王春林.中国海洋志[M].郑州:大象出版社,2003.
[2]山东省地方史志编纂委员会.山东省志·海洋志[M].济南:山东人民出版社,1993.
[3] 河北省地方志编纂委员会.河北省志(第4卷海洋志)[M].石家庄:河北人民出版社,1994.
[4]福建省地方志编纂委员会.福建省志·海洋志[M].北京:方志出版社,2002.
[5] 海南省地方志办公室.海南省志海洋志·革命根据地志[M].海口:南海出版公司,2005.
[6]《舟山渔志》编写组.舟山渔志[M].北京:海洋出版社,1989.
[7]苍南县海洋与渔业局,苍南县渔民协会,苍南县水产学会.苍南县海洋与渔业志[M].北京:海洋出版社,2007.
[8]《上海渔业志》编纂委员会.上海渔业志[M].上海: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1998.
[9]海南省地方志编纂办公室.海南省志·渔业志[M].海口:海南出版社,2009.
[10]辽宁省地方志编辑委员会办公室.辽宁省志·水产志[M].沈阳:辽宁民族出版社,2001.
[11]台湾省文献委员会.台湾省通志卷四经济志水产篇[M].台北:众文图书有限公司,1955.
[12]海南省海洋渔业总公司编志办公室.南海水产公司志(1954~1988)[M].北京:海洋出版社,1991.
[13]河北省地方志编纂委员会.河北省志(第26卷盐业志)[M].北京:中国书籍出版社,1996.
[14]长芦盐志编修委员会.长芦盐志[M].天津:百花文艺出版社,1992.
[15]中盐长芦沧盐志编委会.中盐长芦沧盐志[M].北京:中国标准出版社,2009.
[16]《上海沿海运输志》编纂委员会.上海沿海运输志[M].上海: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1999.
[17]《上海远洋运输志》编纂委员会.上海远洋运输志[M].上海: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1999.
[18]青岛市史志办公室.青岛市志·海港志[M].北京:新华出版社,1994.
[19]天津市地方志编修委员会.天津通志·港口志[M].天津:天津社会科学院出版社,1999.
[20]上海交通专业志编纂委员会.上海港志[M].上海: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2001.
[21]邓孙禄.厦门港志[M].北京:人民交通出版社,1994.
[22]福州港务局史志编辑委员会.福州港志[M].北京:华艺出版社,1993.
[23]《胜利油田滨海采油志》出版编纂委员会.胜利油田滨海采油志[M].北京: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1992.
[24]《中国海洋石油总公司志》编纂委员会.中国海洋石油总公司志[M].北京:改革出版社,1999.
[25]《中国海洋石油南海东部公司志》编辑部.中国海洋石油南海东部公司志(1983—1998)[M].1998.
[26]《中国海洋石油南海西部公司志》编辑部.中国海洋石油南海西部公司志第一卷(1937~1987)[M].1989.
[27]《中国海洋石油南海西部公司志》编辑部.中国海洋石油南海西部公司志第二卷(1988~1995)[M].1998.
[28]《胜利油田海洋石油开发公司志》编审委员会.胜利油田海洋石油开发公司志(1994~2003)[M].北京:石油工业出版社,2004.
[29]《中国油气田开发志》总编纂委员会.中国油气田开发志(共62卷)[M].北京:石油工业出版社,2011.
[30]中国海湾志编纂委员会.中国海湾志(共14分册)[M].北京:海洋出版社,1991-1998.
[31]珠海市地名志编委会.珠海市海岛志[M].1987;舟山市地名委员会.舟山海域岛礁志[M].1991.
[32]山东省科学技术委员会.山东省海岛志[M].济南:山东省科学技术出版社,1995.
[33]周航.浙江海岛志[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8.
[34]《中国海岛志》编纂委员会.中国海岛志(辽宁卷·第1册:辽宁长山群岛[M].北京:海洋出版社,2013.
[35]《中国海岛志》编纂委员会.中国海岛志(山东卷·第1册:山东北部沿岸)[M].北京:海洋出版社,2013.
[36]《中国海岛志》编纂委员会.中国海岛志(江苏、上海卷)[M].北京:海洋出版社,2013.
[37]《中国海岛志》编纂委员会.中国海岛志(广东卷·第1册:广东东部沿岸)[M].北京:海洋出版社,2013.
[38]《中国海岛志》编纂委员会.中国海岛志(浙江卷·第一册)[M].北京:海洋出版社,2013.
[39]《中国海岛志》编纂委员会.中国海岛志(浙江卷·第二册)[M].北京:海洋出版社,2013.
[40]《中国海岛志》编纂委员会.中国海岛志(福建卷·第三册)[M].北京:海洋出版社,2013.
[41]《中国海岛志》编纂委员会.中国海岛志(广西卷)[M].北京:海洋出版社,2013.
[42]广东省地方史志编纂委员会.广东省志·船舶工业志[M].广州:广东人民出版社,2000.
[43]张利民,李立新.国家海洋局南海分局船舶志(1965~2002)[M].国家海洋局南海分局船舶志编委会,2004.
[44]何光耀,钱小康.中华造船厂志(1926~1990)[M].上海:上海三联书店,1996.
[45]江苏省地方志编纂委员会.江苏省志·海涂开发志[M].南京: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1995.
[46]交通运输部救助打捞局,《中国救捞志》编纂委员会.中国救捞志[M].北京:人民交通出版社,2012.
[47]杨文鹤,陈伯镛,王辉.二十世纪中国海洋要事[M].北京:海洋出版社,2003.
[48]姜旭朝,张继华.中国海洋经济史大事记(现代编)[M].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2012.
[49]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部渔业局.中国渔业五十年大事记(1949年10月~1999年9月)[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1999.
[50]山东省海洋与水产厅.山东海洋与渔业大事记(1949~1999)[M].济南:山东人民出版社,1999.
[51]林瑞才.厦门市渔业大事记(1996年~2001年)[M].厦门市海洋与渔业局,2003.
[52]广东省海洋与水产厅.广东水产纪事(1949~1996)[M]. 1998.
[53]张良福.南沙群岛大事记(1949~1995)[M].“八五“国家南沙考察专项、中国科学院南沙综合科学考察队,1995.
[54]国家海洋局海洋科技情报研究所.中国海洋开发与研究基本资料汇编[M].国家科委海洋专业组—学科组办公室,1984.
[55]宁波市科学技术协会.海洋发展重要论述[M].杭州:浙江大学出版社,2012.
[56]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部水产司.中国渔业统计四十年[M].北京:海洋出版社,1991.
[57]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部渔业局.我国渔业统计汇编(1989~1993)[M].北京:海洋出版社,1996.
[58]农牧渔业部水产局.全国水产统计资料(1949~1985)[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1986.
[59]中华人民共和国海关总署.中国海关统计摘要(1986—1989年)[M].北京:知识出版社,1986-1989.
[60]《中国海洋年鉴》编纂委员会.中国海洋年鉴[M].北京:海洋出版社,1986-2012.
[61]国家海洋局.中国海洋统计年鉴 [M].北京:海洋出版社,1993,1997-2012.
[62]农业部渔业局.中国渔业年鉴[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1999-2012.
[63]农业部渔业局.中国渔业统计年鉴[M].1979-2013.
[64]《中国港口年鉴》编辑部.中国港口年鉴[M].中国港口杂志社,1999-2012.
[65]中华人民共和国海关总署.中国海关统计年鉴(1990~2010年)[M].1991-2010.
[66]刘锡江,中国水产协会台湾水产年鉴[M].1990.
[67]国家海洋局海洋发展战略研究所课题组.中国海洋发展报告(2007;2009~2014)[M].北京:海洋出版社,2007,2009-2014.
[68]中华人民共和国交通部.中国港谱[M].北京:人民交通出版社,2007.
[69]中国航务周刊杂志社.中国货运业大典[M].北京:同心出版社,2005.
[70]宋良曦等.中国盐业史辞典[M].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2010.
[71]何广顺,王立元.海洋经济统计知识手册[M].北京:海洋出版社,2013.
[72]孙寿隐.祖国的海洋[M].上海:新知识出版社,1955.
[73]罗钰如,曾呈奎.当代中国的海洋事业[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5.
[74]李珠江,朱坚真.21世纪中国海洋经济发展战略[M].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2007.
[75]姜旭朝.中华人民共和国海洋经济史[M].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2008.
[76]姜旭朝,张继华.中国海洋经济演化研究[M].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2012.
[77]王颖,阳立军.蓝色交响——浙江海洋经济60年[M].杭州:浙江人民出版社,2009.
[78]孙义福,苟成富,范作祥.山东海洋经济[M].济南:山东人民出版社,1994.
[79]王荣武,梁松等.广东海洋经济[M].广州:广东人民出版社,1998.
[80](日)内藤春吉,许冀武.台湾渔业史[M].台湾银行,1957.
[81]危炳炎.台湾省渔业经济[M].北京:经济管理出版社,1990.
[82]丛子明,李挺.中国渔业史[M].北京: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1993.
[83]宫明山,涂逢俊.当代中国的水产业[M].北京:当代中国出版社,1991.
[84]杨瑞堂.福建海洋渔业简史[M].北京:海洋出版社,1996.
[85]张立修,毕定邦.浙江当代渔业史[M].杭州:浙江科学技术出版社,1990.
[86]福建省水产学会《福建渔业史》编委会.福建渔业史[M].福州:福建科学技术出版社,1988.
[87]江苏省水产局史志办公室.江苏省渔业史[M].南京: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1993.
[88]夏章英.南沙群岛渔业史[M].北京:海洋出版社,2011.
[89]霍世荣等.台湾省渔业[M].北京:海洋出版社,1988.
[90]陈世一.基隆渔业史[M].(台湾)基隆市政府,2001.
[91]何一骏.中国渔政学[M].北京:学术期刊出版社,1988.
[93]韩兴勇.上海现代渔村社会经济发展史研究 [M].上海:上海科学普及出版社,2006.
[94]朱德新,孟庆顺,周运源.二十世纪澳门渔民研究[M].北京:中国档案出版社,2002.
[95]杨吝,刘同渝,黄汝堪.中国人工鱼礁的理论与实践[M].广州:广东科技出版社,2005.
[96]朱孔文等.海州湾海洋牧场——人工鱼礁建设 [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11.
[97]Watson R,Pang L.and Pauly D.The Marine Fisheries of China:Development and Reported Catches[R].Fisheries Centre Research Reports Vol.9,No.2,Published by The Fisheries Centre,University of British Columbia,2001.
[98]Nathanael Hishamunda,Rohana Subasinghe.中国水产养殖的发展——公共部门政策的作用 [M].联合国粮食及农业组织,2003.
[99]Mu,Yong-Tong and Choe,Jeong-Yoon.On institutional Arrangement of Quota-Based Management for China’s Marine Capture Fisheries[J].The Journal of Fisheries Business Ad-ministration,2001,32(02):91-125.
[100]李健华.成就、困境与发展前景——我国海洋捕捞渔业四十年回顾与展望[J].中国水产,1989(08):8-9.
[101]夏世福等.十年(1950~1959)来渤、黄、东海机轮拖网渔业捕捞状况分析[J].黄海水产研究丛刊,1961(06).
[102]吴万夫.改革开放三十年来我国渔业的发展与思考[J].中国渔业经济,2008(05):28-33.
[103]凌申.江苏海洋渔业开发史[J].中国水产,1990(06):43.
[104]张复明,方俊育.台湾的盐业[M].台湾:远足文化出版社,2008.
[105]林建宇,程龙刚.新中国盐业科学技术的进步[J].盐业史研究,1999(03):12-20.
[106]丁长清,唐仁粤.中国盐业史(近代当代编)[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7.
[107]田秋野,周维亮.中华盐业史[M].台湾:商务印书馆,1979.
[108]董志凯.当代中国盐业产销的变迁[J].中国经济史研究,2006(03):11-19.
[109]程龙刚.新中国盐业管理体制50年回眸[J].盐业史研究,2000(01):39-44.
[110]张荣生.中国历代盐政概说[J].盐业史研究,2007(04):24-33.
[111]彭德清.中国航海史(现代航海史)[M].北京:人民交通出版社,1989.
[112]李杰.迎接海洋世纪——海运沧桑[M].北京:北京科学技术出版社,2007.
[113]李金明.厦门海外交通[M].厦门:鹭江出版社,1996.
[114]梁斌.中国远洋运输简史[J].海洋世界,2009(04):48-51.
[115]陈定梁,龚玉和.中国海洋开放史[M].杭州:浙江工商大学出版社,2011.
[116]中远发展史—中国远洋运输公司史编委会.中远发展史—中国远洋运输公司史[M].北京:人民交通出版社,2000.
[117]中远集装箱运输有限公司史编纂委员会.中远集装箱运输有限公司(上海远洋运输公司)史[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4.
[118]胡政.招商局与中国港航业[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0.
[119]王洸.中华水运史[M].台湾:商务印书馆,1982.
[120]山东省航运管理局编史办公室.山东航运史(现代部分)[M].1991.
[121]马依,舒瑞萍.广西航运史[M].北京:人民交通出版社,1991.
[122]王树才.河北省航运史[M].北京:人民交通出版社,1988.
[123]谢明瑞.台湾航运业的发展[R].财团法人国家政策研究基金会国改研究报告,2002.
[124]杨崇正.改革开放时期中共港航体制改革之研究[D].台湾国立政治大学博士学位论文,2003.
[125]顾裕瑞,李志俭.北海港史 [M].北京:人民交通出版社,1988.
[126]李志俭,顾裕瑞.北海港历史现状前景[M].南宁:广西人民出版社,1989.
[127]福州港史志编辑委员会.福州港史[M].北京:人民交通出版社,1996.
[128]郑剑顺.福州港(福建海港史话)[M].福州:福建人民出版社,2001.
[129]王庆普.秦皇岛港口史话(秦皇岛港开港百年庆典用书)[M].石家庄:河北人民出版社,1998.
[130]《上海港史话》编写组.上海港史话[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79.
[131]曾广存.汕头港建设史[M].汕头港建设史编辑部,1998.
[132]周厚才.温州港史[M].北京:人民交通出版社,1990.
[133]杨玉姿,张守真.高雄港开发史 [M].高雄市文献委员会,2008.
[134]徐万民.简明中国引航史[M].北京:外文出版社,1998.
[135]徐万民,李恭忠.中国引航史[M].北京:人民交通出版社,2001.
[136]《当代中国》丛书编辑部.当代中国海关[M].北京:当代中国出版社,1992.
[137]蔡渭洲.中国海关简史[M].北京:中国展望出版社,1989.
[138]姚梅琳.中国海关史话[M].北京:中国海关出版社,2005.
[149]中央人民政府海关总署.新中国海关[M].1951.
[140]顾明.中国改革开放辉煌成就十四年·海关卷[M].北京:中国经济出版社,1992.
[141]《前进中的中国海关》编委会.前进中的中国海关(上、下册)[M].北京:中国海关出版社,2007.
[142]吴煮冰.历史的痕迹:1840~1950年的中国海关[M].北京:昆仑出版社,2007.
[143]于国华.海关统计[M].上海:上海三联书店,1998.
[144]中国海洋石油报.当代中国海洋石油工业[M].北京:当代中国出版社,2008.
[145]《中国海洋石油物探》编委会.中国海洋石油物探(1960~1998)[M].北京:地质出版社,2001.
[146]秦文彩,孙柏昌等.中国海:世纪之旅中国海洋石油工业发展纪实[M].北京:新华出版社,2003.
[147]周守为.中国海洋石油高新技术与实践[M].北京:地质出版社,2005.
[148]张位平.中国海洋石油发展回顾与思考[M].北京:石油工业出版社,2010.
[149]席龙飞.中国造船通史[M].北京:海洋出版社,2013.
[150]唐志拔.劈波斩浪——海船发展史话[M].哈尔滨:哈尔滨工程大学出版社,1998.
[151]叶宝园.自强之路——从江南造船厂看中国造船业百年历程[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08.
[152]魏小安,陈青光,魏诗华.中国海洋旅游发展[M].北京:中国经济出版社,2013.
[153]Ming Gu and Poh Poh Wong.Coastal Zone Management Focusing on Coastal Tourism in a Transitional Period of China[J]. Ocean&Coastal Management,2008,51(01):1-24.
[154]惠绍棠,阮国岭,于开录.海水淡化与循环经济[M].天津:天津人民出版社,2005.
[155]PEMSEA.The Development of National Coastal and Marine Policies in the People’s Republic of China:A Case Study[R]. PEMSEA Technical Report No.7,2003.
[156]Lau,M.Integrated Coastal Zone Management in the People’s Republic of China:an Assessment of Structural Impacts on Decision-Making Processes[J].Ocean&Coastal Management,2005(48):115-159.
[157]国家海洋局.中国海洋政策[M].北京:海洋出版社,1998.
[158]于宜法,王殿昌等.中国海洋事业发展政策研究[M].青岛:中国海洋大学出版社,2008.
[159]宁凌.海洋综合管理与政策[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9.
[160]王琪等.变革中的海洋管理[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3.
[161]高健军.中国与国际海洋法——纪念《联合国海洋法公约》生效十周年[M].北京:海洋出版社,2004.
[162]金永明.新中国在海洋法制与政策上的成就和贡献[J].毛泽东邓小平理论研究,2009(12):66-71.
[163]刘佳,李双建.我国海洋规划历程及完善规划发展研究初探[J].海洋开发与管理,2011(05):8-10.
[164]何广顺.海洋经济统计方法与实践[M].北京:海洋出版社,2011.
[165]何广顺.我国海洋经济统计发展历程[J].海洋经济,2011(01):6-11.
[166]WeiLing Song,GuangShun He and Alistair McIlgorm.From behind the Great Wall:The Development of Statistics on the Marine Economy in China[J].Marine Policy,2013(39):120-127.
[167]周继祥,徐铭谦.两岸海洋政策之比较[M].两岸开放20周年之回顾与展望,(台北)远景基金会专书,2007.
[168]徐铭谦.从治理理论看两岸海洋事务之合作发展[A].展望2010两岸政经社发展研讨会,2009.
[169]曾呈奎,周海鸥,李本川.中国海洋科学研究及开发[M].青岛:青岛出版社,1992.
[170]徐鸿儒.中国海洋学史[M].济南:山东教育出版社,2004.
[171]李乃胜.中国海洋科学技术史研究[M].北京:海洋出版社,2010.
[172]孙志辉.回顾过去展望未来——中国海洋科技发展50年[J].海洋开发与管理,2006(05):7-12.
[173]张耀光.中国边疆地理(海疆)[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1.
[174]赵传纲,林景祺等.中国海洋渔业资源[M].杭州:浙江科学技术出版社,1990.
[175]《中国浅海滩滩渔业资源》编写组.中国浅海滩涂渔业资源[M].杭州:浙江科学技术出版社,1990.
[176]金强.中国海洋油气开发[M].长春:吉林出版集团有限责任公司,2012.
[177]李允武.海洋能源开发[M].北京:海洋出版社,2008.
[178]唐启升.中国专属经济区海洋生物资源与栖息环境[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6.
[179]何书金等.中国典型地区沿海滩涂资源开发 [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5.
[180]司徒尚纪.岭南海洋国土[M].广州:广东人民出版社,1996.
[181]杨国桢.东溟水土:东南中国的海洋环境与经济开发[M].南昌:江西高校出版社,2003.
[182]欧阳宗书.海上人家——海洋渔业经济与渔民社会[M].南昌:江西高校出版社,1998.
[183]彭兆荣等.渔村叙事——东南沿海三个渔村的变迁[M].杭州:浙江人民出版社,1998.
[184]范涛.孤独的岛屿与大海的呼唤——台山大襟岛南湾村的变迁[M].广州:广东人民出版社,2008.
[185]朱德新,孟庆顺,周运源.二十世纪澳门渔民研究[M].北京:中国档案出版社,2002.
[186]田晓燕,严安林.台湾农渔会组织[M].北京:九州出版社,2009.
[187]秦璞,徐杰舜.河疍与海疍珠疍[M].哈尔滨:黑龙江人民出版社,2009.
[188]唐国建.海洋渔村的“终结”——海洋开发资源再配置与渔村的变迁[M].北京:海洋出版社,2012.
[189]陈朝兴.海洋传奇——见证打狗的海洋历史[M].高雄市政府海洋局,2005.
[190](日)井上清.关于钓鱼岛等岛屿的历史和归属问题[M].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1973.
[191]吕一然.南海诸岛:地理·历史·主权[M].哈尔滨:黑龙江教育出版社,1992.
[192]秦天,霍小勇.中华海权史论[M].北京:国防大学出版社,2000.
[193]李金明.南海争端与国际海洋法[M].北京:海洋出版社,2003.
[194]李百齐,俞树彪.我国海洋权益保护及海洋开发研究[M].北京:现代教育出版社,2007.
[195]史春林.中国共产党与中国海权问题研究[M].大连:大连海事大学出版社,2007.
[196]张世平.中国海权[M].北京:人民日报出版社,2009.
[197]张植荣,王俊峰.东海油争——钓鱼岛争端的历史法理与未来[M].哈尔滨:黑龙江人民出版社,2011.
[198]干焱平,刘晓玮.海洋权益与中国[M].北京:海洋出版社,2011.
[199]孙翠萍.1970年代中日领土主权与海洋权益争端问题研究[M].北京:中国书籍出版社,2012.
[200]陈东民.钓鱼岛主权归属:钓鱼岛是中国固有领土[M].北京:人民日报出版社,2013.
[201]干焱平.海洋与中国未来概论[M].北京:海洋出版社,2001.
[202]邓文金.改革开放时期中国海洋观的演变——以中共第二、第三代领导集体为中心的考察 [J].党史研究与教学,2009(01):71-79.
[203]高建平,唐洪森.国民海洋观[M].北京:海洋出版社,2012.
[204]高新生.中国共产党领导集体海防思想研究(1949~2009)[M].北京:时事出版社,2010.
[205]常卫兵.中共第一代领导集体海防思想初探 [J].理论月刊,2009(06):23-26.
[206]胡苗,李正华.朱德与新中国海防建设[J].毛泽东思想研究,2012(02):81-85.
[207]王历荣.建国后毛泽东的海权思想与实践[J].中国石油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01):60-65.
[208]王历荣.论邓小平的海权思想及其实践[J].中共浙江省委党校学报,2012(01):42-47.
[209]时宏远.江泽民的海权思想与实践——基于建构主义的分析[J].徐州工程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01):24-27.
[210]徐质斌.海洋经济学教程[M].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2003.
[211]孙斌,徐质斌.海洋经济学(中国现代海洋科学丛书)[M].济南:山东教育出版社,2004.
[212]陈可文.中国海洋经济学[M].北京:海洋出版社,2003.
[213]孙冰,李颖.海洋经济学[M].哈尔滨:哈尔滨工程大学出版社,2005.
[214]朱坚真.海洋经济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0.
[215]乔翔.海洋经济学引论 [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
[216]刘容子.中国区域海洋学:海洋经济学[M].北京:海洋出版社,2012.
[217]何广顺,丁黎黎,宋维玲.海洋经济分析评估理论、方法与实践[M].北京:海洋出版社,2014.
Review on the Contemporary Historical Data of Marine Economy of China
Zhang Jihua
(School of Economics and Institute of Marine Development of Ocean University of China,Qingdao 266100,China)
With the deepening understanding of the ocean by the people,as well as the improving strategic position of ocean economy in the national economy,research on the contemporary history of ocean economy in China has been attached much attention since the founding of new China.In the recent 30 years,plenty of literature and academic history,especially ocean industry history and regional history research,have made remarkable achievements,all kinds of literature have a great value of reference.However,as a specific history,the whole research on the contemporary history of ocean economy and its periodic history still needs further breakthrough.Many fields have failed to be analyzed or lacked a systematic textual research,and many new materials and new issues need to be explored in depth.
historyofoceaneconomy;oceandevelopment;oceanindustry
F129
:A
:2095-1647(2014)05-0048-15
2014-12-01
国家社科重点项目“中国现代海洋经济史问题研究” [13AJL002];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中国现代海洋经济思想变迁研究” [201413045]
张继华,女,讲师,硕士生导师,主要研究方向:海洋经济史,海洋产业经济,E-mail:zhangjihua6811@ g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