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文晔
浙江商品交易市场功能作用的再评估
徐文晔
作为浙江经济起步的创造者和见证者,浙江商品交易市场已经走过了40多年的春秋,随着经济结构的转型和新兴经济交易方式的不断涌现,需要再次研究和分析浙江商品交易市场的功能和定位
浙江商品交易市场萌芽、起步的时期很早,浙江人特有的开拓创新精神及各级政府对市场的支持推动了市场的快速发展。从萌发以来,浙江商品交易市场成长就极为迅速,1978年全省有市场1051个,成交额8.6亿元,至2012已增加到4297个,成交额1.6万亿元,且市场经营主体日趋多元化,个体工商户数量逐渐减少,内外资企业数量持续增加。浙江市场在发展过程中呈现明显的集聚化、规模化发展态势,2012年全省成交额排名前十位的市场总成交额达3789.7亿元,占全省总交总额的24%;亿元以上市场(以下简称亿元市场)逐渐成为市场主体,2012年亿元市场成交额占全部商品交易市场的87.1%。
全国范围内比较,浙江商品交易市场在总量规模上一直走在全国前列。2011年,亿元市场共计730家,摊位数43.2万个,均居全国各省第一位;市场营业面积2876.1万平方米,位居全国第三位;成交额1.3万亿元,稳居第二位;零售类市场共实现成交额2142.5亿元,位居全国第一。
30多年的发展使浙江商品交易市场获得了巨大的成功,但随着经济转型及环境要求的不断提高,市场也面临越来越多的挑战。
一是经营效率偏低。与其他省市相比,浙江批发类市场相对较少,摊位数量过多,市场土地的综合使用率不高,这些因素对浙江市场的运营效率有很大的负面影响。2011年,浙江亿元市场中批发类市场实现成交额10957.2亿元,占全部成交额的比重为83.6%,比江苏、广东、山东等省都要低;亿元市场摊位数43.2万个,比江苏多8.5万个摊位,但亿元市场的成交额却没有江苏高。与总量指标位居全国前列相比,浙江市场的平均指标表现有所不如。2011年,浙江省亿元商品交易市场平均每个市场成交额为17.9亿元,位居第六,在上海、天津、江苏、重庆和北京之后,仅有上海平均成交额的47.6%;平均每个摊位成交额为303.3万元,位居第五,在上海、天津、江苏、重庆之后,仅有上海的33.7%;每平方米营业面积平均成交额为4.6万元,位居第七,在上海、天津、重庆、辽宁、江苏和福建之后,仅有上海的51.1%。
二是市场档次不高。浙江亿元市场所面临的另一个问题是整体层次不高,与周边省市相比影响力有所不如。一方面,市场平均规模较小,大型市场占比偏低。2012年,浙江成交额百亿元以上的商品交易市场24个,实现成交额5795.4亿元,占亿元市场个数和成交额的比重分别为3.1%和42.1%,而2010年江苏百亿元以上市场的个数和成交额占比分别达到5.8%和58.5%,浙江与江苏的差距正在逐渐增大。另一方面,市场的发展路线仍以传统的数量增长为主,对新科技、新兴产业和新观念等的引进和吸引力度不够,市场质方面的提升还没有清晰的发展思路。抽样调查显示,2012年年末,浙江市场从业人员中大专及以上学历者仅占21.8%;市场产品中“中国驰名商标”、“浙江著名商标”和“国外品牌”三者数量之和占全部注册商标的比重为33.7%,市场整体定位中低端化;被调查的98个市场中,有自建网络平台的仅有29个,占比为29.6%,非现金交易额占总成交额的比重仅为20.1%,网上交易额占总成交额的比重为12.6%。足见浙江市场在电子商务等技术和观念上的引进和吸收还较为滞后,需要进一步提倡和推广。
三是市场结构与产业转型升级不协调。浙江市场所涉及到的面极广,特色产品如化工材料及制品、日用品类及五金电料类等产品成交额都较小,没有在市场的发展中取得应有的地位,与浙江经济联系程度不高。现阶段浙江亿元市场内销售的产品仍以服装鞋帽针纺织品(以下称服装类)及食品饮料烟酒(以下称食品类)两类产品为主,这两类市场的摊位数占全部摊位数的比重达60.9%,成交额占总量的45.1%,而同期上海这两类市场的摊位及成交额所占的比例分别为60.2%和9.8%,摊位数比例相差不大,而成交额比例则远远低于浙江。除服装类和食品类产品外,2012年浙江市场成交额较大还有金属材料类和汽车类,成交额分别为2474亿元、915.3亿元,所占比重分别为18%、6.7%,以上四类产品市场成交额所占比重的和也仅仅只有69.7%,只能基本与上海金属材料类市场成交额所占比重(68.2%)持平。同期山东市场交易额最大的四个类别分别为食品类、金属材料类、服装类、建筑及装潢材料类,交易额占总成交额的比重分别为32.9%、18.9%、12.5%、7.8%,服装类产品所占比重比金属材料类要小,比浙江的低11.1个百分点,四类产品比重之和为72.1%,比浙江高2.4个百分点,集中度更高,内部结构也更为合理。以上现象说明,浙江市场整体上仍处于一种自发式发展的初始阶段,市场发展方向模糊,缺乏产业角度的规划和定位,与支柱性产业的关联性不强,与产业转型升级之间没有形成良性的互动。
四是市场的无序发展对环境的影响较大。浙江市场数量多、交易量大、人员来源复杂、交易品种涵盖范围广泛,且很多商品都属于低附加值的生活用品或工业用品,这就不可避免地增加了市场对周边环境的压力,特别是在某些规划不合理的地区,各类市场高度集中,相关产业也纷纷涌进,市场的无序发展对环境的影响非常严重。一方面市场所在地外来人员数量急剧上升,对于公共设施,如住房、卫生、水电、学校、交通等的需求急剧增加,公共环境质量不可避免地会有所下滑,直接造成市场周边环境的恶化,引发本地户籍者和外来者两方面情绪的对立,对市场的长期发展有一定的影响。另一方面浙江市场产品结构及浙江现有的产业结构决定了这些本省采购的商品中有许多商品属于低端产业的产品。低端产业由于其资金、人工、设备、技术等方面的要求都很低,只要有了相关的市场,各类小作坊式加工单位就极其容易在市场所在地或周边落地生根,因而一个低端市场的存在必定会在当地催生许多低端的相关产业,并由此带来极其严重的环境污染等问题。
现阶段正是浙江经济转型升级的关键时期,市场和政府都要把握住这个机遇,及时调整浙江商品交易市场的发展战略及方向,以寻求更大的发展空间。
合理的政策引导。政府在市场发展方向中起着毋庸置疑的作用,政府发展思路的转变会直接影响到市场的发展。各级政府在制定市场的发展战略时必须彻底抛弃一切向GDP靠拢的老观念、老思想,要综合考虑地方的发展环境和前景,不拘于一时一地的得失,前瞻性地对市场加以区分,让市场真正做到有退有进。要鼓励和支持对当地及全省转型升级方向有正向作用的市场,积极为他们创造有利的外部、内部环境空间,在用地、交通、水电方面予以便利,在综合考虑未来的发展方向的基础上,有条件的地区可以建立一些领先于当前经济结构的市场。对于部分低端产品甚至充斥着大量伪劣产品的市场要坚决予以关停,对于部分已存在但未来前景并不看好的市场可以考虑合并或整体搬迁等方式,以提升浙江市场的整体形象,并为其它市场让出发展空间。
强化市场和产业转型升级的良性互动。市场和产业的转型升级是直接相关的,市场在浙江块状经济的形成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对市场所在地产业的引导作用非常明显。由于高端市场与低端市场对当地产业影响的截然不同,我们要有目的、倾向性地鼓励和引导市场引入更多的高、精、尖产品,努力将市场打造成高端、大气、上档次的现代化市场。在此基础上再充分利用市场对产业的引导作用,实施各种有利措施,鼓励相关企业在当地进行生产或设立研发等,让市场真正起到带动新型产业发展的作用。对当地的有特色、有发展前景的产品,即使还没有到可以设立市场的成熟期,有远见的企业家完全可以先行设立市场,市场的交流汇集功能可以极大地带动当地产业的壮大,产业的壮大反过来又可以推动市场的进一步发展,从而形成市场和产业的良性互动,相互促进、相互提升。
提升市场功能,创新市场经营模式。现代化的市场必须逐渐摆脱仅作为交易场所而存在的传统观念,要在交易功能的基础上进行深层次挖掘,拓宽和延伸市场的作用和影响,以客户需求为导向,充分发掘自身功能,将浅层次的交易过程深化,以符合多方面的需求并发展壮大自身。市场可以在合适的阶段独立或与上游厂商合作设立研发、设计和展示中心,部分交易量大、影响力强的市场要充分利用产品交易的信息并将之编制成各种信息指数对外发布。市场还应充分利用浙江在电子商务上的优势,由市场统一构建或各商户独立搭建电子商务平台,这样不但拓宽了市场的交易模式,也为市场其它功能的发挥提供了平台,可以充分发挥市场的展示功能并降低市场在行使研发、设计功能时的费用。同时,电子商务的开展不但可以极大地拓宽市场的辐射范围,还能降低对市场及周边环境的压力并改善市场自身环境。
加强对市场的综合监测评价。浙江市场商品种类繁杂、人流量大、现金交易多,这些特点使得部分市场存在诸如质量低劣产品多、环境脏乱、偷税漏税等问题,有必要多部门联合对市场交易的各个阶段进行合理监管,及时准确了解市场的发展状况。城管和卫生部门要对市场外部及内部环境实施定期巡查,以确保市场整体外观及内部环境的整洁和卫生;工商部门要加强对市场内产品质量的监管,从产品的源头来监管产品质量,断绝伪劣产品、三无产品进入市场;税务、统计部门要和市场经营主体形成长效互动机制,对市场交易额进行不定期抽样调查,减少现金交易量,真正了解市场的交易量并减少税收的流失;公安等部门要分配一定量的警力关注市场内的各种情况,对各种突发事件要及时有效处理,保障交易双方的权益。
作者单位:浙江省地方统计调查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