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文明引领转型发展
生态文明引发的发展方式革命,其核心在于倡导人们放弃对量的追求,转而寻求质的提升。伴随着全球生态文明时代的来临,可持续的生态化发展理念正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占据每一个国家、地区经济发展的主导地位。
工业化的纵深推进和科技革命的迅速崛起,令人类开发、利用、改造自然能力加速提高,各种环境超负荷现象亦浮出水面。在剖析了工业文明的利弊、得失后,各国、各地区深刻意识到,工业文明已近完成历史使命,紧随其后的是一种更高层次的文明模式——生态文明。新的历史时期下,全球皆争先恐后致力于工业文明向生态文明的加速跨越。在我国,党的十八大将生态文明建设纳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五位一体”的总体布局,十八届三中全会则明确提出“深化生态文明体制改革,加快建立生态文明制度”。
建设生态文明是一场涉及生产方式、生活方式、思维方式和价值观念的革命性变革。浙江自2003年提出“生态省”建设理念后,上下求索,寻求发展路径的绿色转型,完成了从单一生态环境建设到综合绿色浙江建设的转型。在新的发展阶段,生态文明建设的使命远未完成。以生态文明建设圆梦美丽浙江,以生态文明建设倒逼企业转型升级,以生态文明建设助推发展路径转变,是浙江生态文明建设的题中应有之义。新时期的生态文明建设,需要政府、企业、公众三方合力,需要政府机制、市场机制和社会机制的协同,方能水到渠成。
任何一种文明的推进,政府机制都不可或缺,亦是成就大势的主导力量。在摒弃了“唯GDP论英雄”的发展旧论后,以强制与引导并举的双向政策倒逼企业向生态化生产方式转型,成为各地政府的重要实践。而以顶层设计谋求生态文明建设之路,未来需进一步明确政府、企业和公共团体的职责,以完善的法规体系和政策体系加速推进生态文明建设。
如果说政府推动是生态文明建设必不可少的保障机制,那么以市场机制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对市场化程度较高的浙江而言,或将是一条捷径。德国学者胡伯早于20世纪80年代就提出,环境保护不应被视为经济活动的一种负担,而应被看作经济可持续增长的前提,建议作为市场促进者和保护者的政府更多地使用市场调节手段来实现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目标。目前,环境税、生态补偿、排污权交易等生态补偿机制已陆续为“我”所用,在浙江各地逐一推开。仅2007年至2011年五年间,浙江省级财政累计转移支付的生态补偿资金已达51亿元。下一步,政府可以有所作为的是根据不同地区的主体功能定位,以差异化标准考核地方发展政绩与转型成效,通过政策强制与激励,完善生态文明建设的市场机制,最终实现各地区可持续的和谐发展。
与此同时,以生态经济为引领经济转型之路已成为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推手。循环经济、绿色经济、低碳经济,这些生态经济的重要表现形式,其核心就在于实现资源的生态化增殖,即在不损害环境的前提下,发展生态产业和利用技术开发寻求资源替代品,最终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向上发展局面。当前,欧、美、日等发达国家纷纷推行以循环经济、低碳经济为核心的“绿色新政”,产学研一体的生态工业园区模式在这些发达地区也已相对成熟。在浙江,企业转型升级已日渐由外力倒逼转向自发探索,以生态经济为突破口,将从根本上消解发展中的资源要素短缺问题,是企业向生态文明时代跨越的重要出路。
当然,一种文明要走向成熟,依靠的不仅仅是执政理念的创新与生产方式的变革,其赖以存在的社会基础,是每一个社会个体的身体力行。生态文明,从顶层设计“萌芽”,根系已达每一位公众,生态文明建设的全民时代已如约而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