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 佳
产妇泌乳不足的影响因素及护理对策
何 佳
目的 分析产妇泌乳不足的影响因素,探讨积极有效的护理对策,以提高母乳喂养率。方法 对140对母婴资料进行整理分析,通过电话随访和问卷等方式调查产妇的泌乳和哺乳情况。结果 产妇心理因素、身体因素以及哺乳知识缺乏等因素是影响产妇泌乳的主要原因,本组140例产妇有53例泌乳不足,经采取有效的护理干预后,49例产妇泌乳不足症状均得到改善。结论 对产妇实施产后哺乳护理干预,可有效提高母乳喂养率,对母婴均产生有利的影响。
泌乳不足;影响因素;护理
母乳是新生儿生长最理想的纯天然营养品,产妇实施母乳喂养,不仅可以增强婴幼儿的免疫力和抵抗力,同时可促进产妇身体代谢的循环,帮助产妇快速康复[1]。但由于受到多方面的影响,大部分产妇出现泌乳不足,严重影响产妇进行正常的哺乳。为了探讨产妇泌乳不足的影响因素及其护理对策,笔者以2012年1月至2013年12月对本院分娩生产的140对母婴进行分析,现报道如下。
1.1 一般资料 以2012年1月至2013年12月在本院产科分娩生产的140对母婴为研究对象,年龄20~38岁,平均(28.9±1.2)岁;其中初产妇80例,经产妇60例;顺产86例,剖宫产54例;本组对象住院期间全部安排于母婴同室。
1.2 研究方法 本研究对所有产妇采取电话随访和问卷等方式调查产妇的泌乳和哺乳情况,并进行整理和分析,采用分类统计方法对泌乳不足的原因进行研究,以便于采取积极应对措施,提高母乳喂养率。
本组140例产妇中53例产妇发生泌乳不足,占37.8%,其中产妇精神因素发生母乳不足39例(73.6%),乳头凹陷导致泌乳不足8例(15.1%),由于缺乏哺乳技巧导致泌乳不足6例(11.3%)。
3.1 产妇精神因素的影响 调查结果显示,孕妇精神因素是导致泌乳不足的主要原因,而影响产妇精神的因素又是多方面的。首先,社会竞争压力日益增大,产妇不仅要面临事业发展的压力,同时要面临经营家庭的压力,家庭和事业难以兼顾的双重压力导致产妇容易产生矛盾、忧虑、烦躁等不良情绪;其次,分娩对于女性而言是人生大事,不仅承受着巨大的分娩疼痛,还要面临因分娩所带来的各种不可预见的未知事件,尤其是初产妇,往往存在紧张、激动、恐慌等多重心理情绪,造成内分泌失衡,影响产后母乳的分泌;再次,部分年轻的产妇因爱美之心,担心母乳喂养会导致乳房、身材的变形而拒绝哺乳;最后,部分产妇产后由于精神忧郁,影响下丘脑和垂体功能,导致催乳素不能正常分泌,进而影响乳汁分泌[2]。
3.2 产妇身体因素的影响 产妇身体因素包括多方面,比如产妇乳头凹陷;在喂养时,由于婴儿不能充分吮吸乳汁,造成排乳障碍,影响分泌功能,加上乳头凹陷影响美观,使产妇拒绝喂养,一定程度上加大了乳腺排汁不畅的程度,继而影响乳腺的正常分泌。或者产妇身体其他疾病导致乳汁分泌不足。经阴道分娩的产妇由于分娩时间过长,体力消耗过大,分娩完成后较长时间处于疲劳状态,心情欠佳,直接影响乳汁的分泌。行剖宫术的产妇术后行动不变及手术切口疼痛,为减少婴儿吸吮带来的疼痛,人为减少母乳喂养频率,导致母乳不能及时排出,进而影响乳腺的正常分泌。
3.3 产妇缺乏喂养技巧 喂养技巧是影响泌乳的重要因素,一方面错误的抱婴姿势导致婴儿不能充分吮吸乳头,或不能将大部分乳头含入口中,导致婴儿不能充分吮吸乳汁,继而影响乳汁的分泌;另一方面当乳头出现扯裂现象,为了减少疼痛,产妇刻意减少婴儿吸吮的时间和频率,造成乳汁分泌功能障碍。
3.4 护理对策 首先,护理人员应主动热情向产妇及家属介绍母乳喂养的重要性,包括母乳对补充婴儿营养的重要性,及母乳喂养对促进产妇身体恢复的作用,帮助产妇走出母乳喂养的认识误区,提高产妇对母乳喂养的认可度。其次,护理人员应细心呵护产妇,主动关心和了解产妇的内心活动,及时疏通和排除产妇紧张和忧虑的情绪,必要时借助于辅助药物治疗,防止产妇精神因素导致的泌乳不足。再次,针对行动不便的剖宫术产妇或疲劳产妇,护理人员或家属应主动抱婴与产妇早接触、早吮吸,唤起婴儿觅乳的本能,促进乳腺正常分泌。最后,护理人员应指导产妇使用正确的喂养方法,可保证乳汁的正常分泌。比如,哺乳时产妇应将乳房轻轻托起,防止乳房受挤压而不能顺利排乳,抱婴时应胸贴胸、腹贴腹、下颇贴乳房,确保婴儿正确吮吸乳头;哺乳过程应左右乳房交替哺乳,防止单边哺乳导致乳房大小不一,影响乳汁的正常分泌。此外,哺乳过程中要注意调节产妇的体位,采用侧卧位或坐位哺乳时,可以在产妇后背垫靠柔软的枕垫,以减轻产妇的腰部支撑力[3]。经采取有效的护理干预后,53例发生泌乳不足的产妇中,49例(92.5%)产妇泌乳不足症状均得到改善,实现母乳喂养的成功,其护理干预效果明显。
据相关资料表明,婴儿吸吮的刺激和产妇的哺乳欲望是产妇良好分泌乳汁的前提和基础,也是母乳喂养成功的关键。但由于临床母乳喂养率普遍偏低,包括主观因素和客观因素,导致产妇乳汁分泌严重不足,极大地影响母乳喂养的成功率。本研究结果表明,产妇心理因素、身体因素以及哺乳知识的缺失是导致产妇泌乳不足的重要影响因素,临床应采取针对性的措施进行护理干预,包括心理护理、知识宣教、指导产妇正确哺乳的方式等,确保产妇正确哺乳,刺激产妇顺利泌乳,满足婴儿对母乳的需求,提高母乳喂养的成功率。
[1] 陈少青,伍允侥,彭静,等.产后乳房按摩治疗产妇乳汁分泌不足的疗效观察[J].全科护理,2009,7(4):283-284.
[2] 吴翠玲.产科全程护理模式对产妇早泌乳充分泌乳的影响[J].中国药物经济学,2012,8(2):347-348.
[3] 杨小娟,薛晓瑞.母乳不足原因的分析及护理对策研究[J].当代医学,2011,17(13):131-132.
R473.71
A
1673-5846(2014)09-0163-02
安徽省铜陵市人民医院,安徽铜陵 244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