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 伟
加强精神科护士心理健康人性化管理的必要性
李 伟
随着近年来精神类疾病患者的增多以及医院、患者家属对医疗护理水平要求的不断提高,精神科护士面临着前所未有的身心压力,其在工作中的心情及态度直接关系着精神疾病患者的康复效果。本文通过对影响我国精神科护士身心健康的各种因素进行分析,探讨加强精神科护士心理健康人性化管理的必要性。
精神科护士;心理健康;影响因素;人性化管理建议
精神疾病患者不同于普通患者,其以精神活动紊乱为主要症状,主要表现为意识、认知、情感、意志行为发生不同程度的障碍,大多数患者缺乏自知力[1]。随着我国医疗技术水平的飞速发展及医患纠纷的频繁发生,护士承受着巨大的身体、心理压力,尤其是面对精神疾病患者,护士不但要具备承受巨大体力劳动的能力,而且要保持积极向上的心态,耐心解决护理过程中面临的种种难题。因此,了解影响精神科护士心理健康的各种因素,加强护士的人性化管理,对提高医院工作质量,调动医务人员工作的积极性,保证患者治疗的顺利进行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1.1 医院地理位置及患者理智的丧失对护理人员安全造成的威胁 我国目前的精神疾病医院均坐落于城郊,地理位置极其不便,加之精神疾病医院采用封闭式管理,使护理人员与外界产生一定的隔绝感,长期在这种环境中工作易使护理人员产生心理失衡。此类疾病的患者均为失去理智的精神疾病患者,使护理人员在看护及沟通过程要付出比其他疾病患者更多的耐心,并时刻面临人身危险,造成多数护理人员身心疲惫,对工作产生厌倦感。
1.2 医院提高服务水平与医患矛盾加剧导致护理人员产生焦虑心理 各所精神疾病医院出于解决生存发展、提高患者口碑及医院整体医疗服务水平考虑,制订各项严格的管理制度。在制度执行过程中,护理人员则必须认真谨慎地护理患者,无形中增加了工作量。随着目前我国医患关系紧张程度的加剧,医院在处理医患问题时,对护理人员的耐心和业务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使护理人员在工作中产生极大的焦虑心理。
1.3 长期夜间值班致使护理人员生活规律混乱 精神疾病医院出于对患者夜间安全的考虑,必须频繁倒班,而夜班搅乱了人体的正常生理节律,对护士的家庭生活和社交活动造成不良影响[2],不但加重了护理人员的焦虑感,使其出现抑郁、烦躁、失眠等症状,而且长期处于高压力下的精神科护理人员,会产生对工作的厌恶感,降低护理质量,为医疗事故的发生埋下隐患。
1.4 精神科护士工作业绩得不到社会的尊重与认可 由于受到传统文化对精神疾病患者歧视的影响,社会对精神疾病护理人员工作的认可度不高,认为其工作只是按照医生医嘱,保证患者安全,只要按照医院规章制度执行即可,使护理人员的工作业绩得不到社会的正确评价,导致精神科护理人员缺乏成就感和工作热情,长期处于身心疲惫的心理状态。
人性化管理即一切管理均应以调动人的积极性,做好人的工作为根本[3]。笔者依此提出几点加强加强精神科护士心理健康人性化管理建议,以供同仁参考。
2.1 提高精神科护士待遇水平,适当降低工作强度 ①从护士专业学院引进年轻专业型人才,在提高医院护理水平的同时,增加护士数量,减少夜班次数,以达到降低护士工作强度的目的;②定期组织在岗护士进行医学护理知识的培训与进修,使其不断更新专业知识,更好地为患者服务;③有条件的医院应增加护理人员旅游次数,减少其长期工作形成的压力,使其保持良好的心态;④建立医护人员的奖励机制,对在平时工作中积极肯干、爱岗敬业的护士进行精神、物质方面的奖励,适当提高夜班补助标准,充分调动护理人员的工作热情;⑤通过改善食堂伙食、提高值班住宿条件等手段,改善护理人员的工作环境,使精神科护理人员在无形中产生归属感;⑥医院应根据每名护士的专业特点、家庭、性格等情况合理安排值班时间,充分保证护士的年假、学习、探亲等时间,并耐心听取护士的建议,使其拥有正常的休息时间,在工作中保持良好的心态。
2.2 医院内部成立心理疏导科,引导护理人员保持积极的工作心态 建议卫生行政管理部门强制精神疾病医院成立心理疏导科室,聘请心理学专业医生及经验丰富的退休医生,对从事精神科工作的护理人员进行心理疏导,使护理人员正确认识自身价值,使其充分认识到精神科工作不仅关系到患者的康复,还关系到整个社会的和谐稳定,使护理人员逐步恢复对自身的工作信心,找到人生的价值,形成健康、积极的世界观、人生观。增强护士对工作压力的承受能力,使其能够主动学习心理学知识,加强自身心理素质,具备解决医患关系问题的能力。通过心理疏导使护理人员可以合理安排工作、学习、娱乐时间,鼓励护理人员积极参加单位组织的各种活动,在丰富业余生活的同时,缓解紧张的工作压力,保持积极、乐观、健康的心态,从而更好地为患者、医院提供护理服务,实现人生价值。
2.3 充分发挥护士长在人性化管理中的作用,通过激励手段调动护理人员的工作积极性 ①护士长在遇到护理人员出现工作失误时,要主动承担责任,积极与患者家属、医院领导沟通解决问题,使护理人员建立起信心;②当护理人员出现错误时,护士长要耐心、诚恳地进行批评教育,指出问题的原因及解决对策;当护理人员在提高工作效率、提供优质服务中表现突出时,通过一句“做的好”“继续努力”等语言,对护理人员进行赞美与鼓励,使其得到认可,从而充分调动其工作积极性;③细心听取护理人员的建议,尊重其生理需求,保证学习、生活时间的合理安排,发挥护士长在院方领导、护理人员之间的桥梁纽带作用,使护理人员的基本需要及工作建议及时反馈至医院领导,为改善医院护理服务质量,保持护理人员积极健康心态发挥作用。
[1] 李雪梅.人性化管理在减轻精神科护士心理压力中的应用[J].中国民康医学,2010,22(24):3237-3238.
[2] 何贵蓉,李小妹,顾炜,等.护理工作压力源及压力程度的研究状况[J].护理学杂志,2001,16(11):700-700.
[3] 童俊玲.论精神科护士心理健康与人性化管理[J].健康必读, 2012(4):391-392.
R471
A
1673-5846(2014)09-0155-02
吉林市脑康医院,吉林吉林 132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