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春梅
老年心力衰竭患者的护理
刘春梅
目的 探讨老年心力衰竭患者的护理措施与效果。方法 选取我科2013年1月至12月收治的老年心力衰竭患者78例为研究对象,并对患者给予针对性护理措施进行分析。结果 所有患者经实施针对性护理、正确的抢救治疗,好转出院后70例恢复良好,未急性复发,二次住院者7例,1例患者死于充血性心力衰竭合并肺部感染。结论 对心力衰竭患者实施针对性护理措施,可降低患者复发率,促进患者心脏功能的恢复,改善患者的生存状态,进一步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老年心力衰竭;护理措施
心力衰竭是临床常见疾病,多为心脏疾病导致的心功能不全,使心肌的收缩力下降,机体的组织和器官的血液灌注不足,表现出肺循环和(或)体循环瘀血的表现;是一种预后不良的常见综合征,也是导致患者病死的最主要原因。心力衰竭在老年人群中发病率较高,有病情严重、病程长、易复发等特点。因此,减低心力衰竭的复发率和提高治疗效果,具有重要意义。现将我科2013年1月至12月收治的78例老年心力衰竭患者进行针对性的护理,现报道如下。
1.1 一般资料 我科2013年1月至12月收治的老年心力衰竭患者78例,男48例,女30例,年龄57~82岁,平均(69.5±1.7)岁。心力衰竭诊断及心功能分级参照心力衰竭诊断标准[1],心功能Ⅱ级13例、Ⅲ级46例、Ⅳ级19例。
1.2 护理措施
1.2.1 体位护理 注意观察患者呼吸频率、节律、深度的变化并做好记录。对于轻度心力衰竭患者,休息时采取头高脚底位,以减轻肺瘀血和发生呼吸困难的症状。中度心力衰竭患者,需绝对卧床休息,呼吸困难明显的患者给予半卧位或坐位。重度心力衰竭患者,呼吸困难,应取端坐位,必要时双下肢下垂,减少回心血量,有利于改善呼吸困难。
1.2.2 吸氧 心力衰竭的患者因心肌缺血、缺氧而引起的气促、胸闷、心悸等症状,氧气吸入可有效缓解其不良症状的发生。一般采用鼻塞法吸氧,根据患者缺氧程度制订氧气的流量,一般为2~4 L/min,肺心疾病患者以1~2 L/min氧流量持续吸氧,并向患者家属讲明吸氧的目的和注意事项,不能擅自停氧和调节氧气流量。
1.2.3 病情观察 老年心力衰竭患者多在夜间出现呼吸困难、心悸等症状,易引起急性左心力衰竭。因此,护理人员要严密观察患者的体温、脉搏、呼吸、血压等生命体征。对于合并高血压的患者,应注意血压的变化,严格控制血压,必要时给予心电监护;对于合并水肿的患者,要观察并记录其水肿的出现时间、变化时间和部位等,定期测量体质量,遇到紧急情况立即向医生报告。
1.2.4 输液护理 老年心力衰竭患者的输液要求严格,不当的输液会使患者的回心血量增加,导致心脏前负荷增加,加重心力衰竭诱发急性肺水肿[2]。因此,在输液技术和输液要求上护理人员应严格操作,认真执行操作规范,输液速度控制在20 滴/min以内,防止输液中途输液速度的变化,观察患者输液过程中的神志、面色、呼吸等,如有变化应立即通知医生。
1.2.5 活动要求 患者应卧床休息,保证充足的睡眠,使全身的耗氧量、静脉回流、心律减少,以减轻患者的心脏负担。根据患者心脏功能决定患者的运动的量[2],轻度心力衰竭(心功能Ⅱ级)患者,可做轻微有限的活动,但要增加活动的间歇时间;中度心力衰竭(心功能Ⅲ级)患者,应限制活动量,使其卧床休息,由他人协助日常生活起居;重度心力衰竭(心功能Ⅳ级)患者,要求其绝对卧床休息,给予半卧位或坐位,为避免发生静脉血栓,待病情好转可鼓励适当增加少量的活动量。
1.2.6 饮食护理 心力衰竭患者活动量的减少,易导致消化功能减退,因此需进食易消化的清淡食物,最好以流食或半流食为宜,患者每餐进食量不易过多,以减少心脏负荷,做到少食多餐,每日可进食4~6次。另外,对钠盐的摄入也要适量,钠盐控制在5 g/d以下,重度心力衰竭患者在1 g/d以下,防止水分在体内潴留,引起水肿而加重心脏负担。
1.2.7 心理护理 心力衰竭患者因受病痛的折磨,对生活缺乏信心,产生悲观的情绪,因此护理要多从感情方面入手,护理人员对患者态度要热情、细致、耐心,告知患者家属及朋友多关心体贴患者,帮助其增强战胜疾病的信心,消除患者紧张、绝望、焦虑不安的心情,使其主动与周围人群交流内心不安和需求,正确引导患者摆脱不良刺激,建立良好的心态,在最佳的心理状态下以取得更好的治疗效果。
78例老年心力衰竭患者入院后,经实施针对性护理、正确的抢救治疗,好转出院后70例恢复良好,未急性复发,二次住院者7例,1例患者死于充血性心力衰竭合并肺部感染。
心力衰竭是老年患者常见的慢性疾病,其发病率仍在不断增高,临床尚无根治方法,多数心血管疾病患者或早或迟的进入心功能衰退阶段。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饮食结构向高脂肪、高胆固醇、高糖的倾向,人们交通工具日趋便利,运动量明显减少等因素的影响,心血管疾病的发生已逐年呈增高化、年强化发展。因此,加大对社会的宣传力度,普及预防知识,提高人们对心血管疾病的认识,对预防和减少心血管疾病的发生有积极作用。对于老年心力衰竭的发生,护理人员应积极应对,针对老年患者的病情特点加强监护,以精心细致的护理观察,尽早、及时的发现疾病的先兆症状,从而及早进行诊治和护理,以解除患者痛苦,改善心脏功能,减少急性复发次数和时间,改善患者的生存状态,延长寿命,提高老年患者的生活质量。
[1] 原小平.慢性心力衰竭合并COPD老年患者的护理措施[J].基层医学论坛,2012,16(11):1457-1457.
[2] 曹文红,栗明,袁桂莉,等.老年舒张性心力衰竭40例的护理[J].中国误诊学杂志,2012,12(4):976-976.
R473.54
A
1673-5846(2014)09-0139-02
长春市中心医院,吉林长春 13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