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 薇
中医特色护理在中风后遗症患者康复中的运用
徐 薇
目的探讨中医特色护理措施运用于中风后遗症康复期患者中的应用。方法以中医理论为基础,传统技术为技能,对患者进行康复护理、情志护理、辨证施护。结果患者的肢体和语言功能得到最大程度的恢复,其中痊愈出院8例,好转17例,无效5例。结论中医特色护理在中风后遗症患者康复期的正确运用,能有效缩短疗程,减少致残率,提高生活自理能力。
中风后遗症;中医特色;康复护理
中风是中老年人的常见病和多发病,病死率较高,中国每年新增中风患者超过200万人,其中80%以上的患者会留下一侧肢体瘫痪的症状,据世界卫生组织发表的资料显示,偏瘫患者经康复后,第一年末约60%的患者可以达到日常生活自理,20%需要一定帮助,15%需要较多帮助,仅5%需要全部帮助,并且30%工作年龄的患者在患病后1年多可恢复工作。因此运用中医特色对中风恢复期患者采取肢体康复锻炼、情志、言语、吞咽训练及辨证施护等护理措施,可减轻残障,促进功能恢复,提高生活质量。从2012年3月我院开展了中医特色护理——康复、情志护理及辨证施护,运用于临床30例中风后遗症患者中,取得满意效果。现报告如下。
1.1 一般资料 遴选2012年3月~2013年3月本院中风后遗症住院患者30例,年龄45~81岁,平均64岁;脑出血9例,脑梗死21例;临床伴有高血压12例,2型糖尿病5例;均符合中华医学会第4届全国脑血管病学术会议通过的“各类脑血管病诊断要点”诊断标准[1],并经头颅CT或MRI检查确诊。住院时间为30~60天,平均45天。
1.2 护理方法 所有患者均给予中医特色护理,包括康复护理、情志护理及辨证施护,具体方法如下。
1.2.1 情志护理 在中医护理中情志护理是治疗和护理的主要措施之一,情志对疾病的发生和发展有着极大影响,人体的情志活动与脏腑气血有密切关系,《素问•阴阳应象大论》说:“人有五脏化五气,以生喜、怒、悲、忧、恐”,可见情志活动的物质基础是五脏的精气血。因此,情志活动与五脏有相对应的规律,即心在志为喜,肝在志为怒,脾在志为思,肺在志为悲,肾在志为恐。毫无疑问,内在脏腑气血的变化也会影响到情志的变化。如《内经》:“肝气虚则恐,实则怒;心气虚则悲,实则笑不休。”反之,七情太过也会损伤相应的内脏,引发七情致病。中风后遗症患者在患病后,由于伴有肢体功能障碍及偏瘫失语,心理压力一般十分沉重,情绪易激动、害怕孤独、焦虑恐怖反应等,往往影响其康复的进程,导致病情反复,给患者增加心理压力。因此在中医护理中做好情志护理的心理工作十分重要,应做到“怡情放怀、可愈此病”。在配合药物治疗的同时,应尽可能使患者心身愉快,心情处于最佳状态,根据不同患者的心理情志进行调节,给予开导性精神护理,解除患者负担,端正对疾病的态度,使之精神安定,有利康复。要求护士在精神上给予安慰和鼓励,使其安心治疗,同时要求家属共同配合,针对不同情况采用不同的方法。做好患者的思想工作,给予足够的关心,使患者感到温暖,消除恐惧,树立起战胜疾病的信心,培养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家属要从患者细微情绪变换中发现其积极和消极因素,采用说服、解释、启发、鼓励、对比等方法,调动患者积极因素,提高战胜伤残信心。
1.2.2 康复护理
1.2.2.1 早期康复
1.2.2.1.1 软瘫期 给予肢体良肢位摆放,预防并发症,以被动运动为主,逐渐向主动运动过度。被动运动主要是运动大关节如肩、肘、髋、膝等,患侧肢体由下而上进行,先帮助患者屈伸膝关节,再进行抬腿、屈膝、抬臂等运动。其次是大关节的运动向精细运动过度,主要侧重于远端运动,如握拳、转腕、踝背屈的锻炼。主动运动常见的方法有体位变化、坐位平衡、站立、行走、穿脱衣训练等。
1.2.2.1.2 痉挛期 控制痉挛,提高各关节的协调性。协助患者进行功能锻炼,以防肢体发生挛缩畸形,多采用仰卧位和侧卧位从简单的屈伸开始。活动要充分,合理适度,避免损伤肌肉和关节,按摩患侧肢体以调节中枢神经系统的兴奋抑制过程,促进局部血液和淋巴循环,从而防止或减轻肌肉骨骼的废用性萎缩,每天进行2~4次,每次30min。
1.2.2.1.3 相对恢复期 运用拿、捏、揉等手法轻轻抚摩,用力较大而均匀,动作连贯,使局部皮肤有灼热感,可以帮助静脉、淋巴回流,肌肉韧带营养得到改善。避免关节僵硬,促进神经功能恢复。
1.2.2.2 言语障碍的训练 中风后遗症患者多伴有言语障碍,对其生活和心理上造成的不良影响极大,患者情绪多焦虑,护理中应多与其接触,尽早诱导和鼓励患者说话,耐心纠正发音,由简到繁,坚持不懈。指导患者练习缩唇、伸舌、鼓腮、吹气等运动,同时定时给患者宣读文章,进行听觉刺激的语言训练。
1.2.2.3 吞咽困难的训练 早期进行吞咽功能训练可防止咽下肌群发生废用性萎缩,加强舌和嘴嚼肌的运动,提高吞咽反射的灵活性,指导患者进行舌的前后左右的主动运动。增强口面、舌、颌的运动功能,可进行口面肌群的锻炼,颌运动包括张颌和闭颌[2]。增加吞咽反射训练,进行咽部冷刺激(Ice-massage),用冰块、冰喉镜刺激上腭基部;增加食物的粘稠度、酸度以增加咽刺激。声带内收训练,用清嗓动作通过训练增加声带闭锁肌功能,达到屏息声带闭合,避免误吸。
1.2.3 辨证施护
1.2.3.1 一般护理 患病前中风患者多伴有基础疾病如高血压、糖尿病等,年龄偏大、抵抗力差,容易引起继发呼吸道感染、泌尿系统感染等并发症,应慎起居,避风寒,勿劳累。保持病室环境温湿度适宜,定时开窗通风,对年老体弱、鼻饲患者做好口腔护理,指导深呼吸及有效咳嗽,痰多粘稠难咳者,遵医嘱服化痰开窍方,配合雾化吸入、协助翻身叩背排痰。训练膀胱自行排尿,定时给患者使用便盆或尿壶,尿潴留者可按摩腹部,虚者加艾灸,必要时行留置导尿;保持会阴部皮肤清洁、干燥。便秘者,可予以腹部按摩并配合通便中药内服。
1.2.3.2 饮食护理 根据患者不同证型给予对症指导,总原则以低脂低盐、清淡为主,宜食营养丰富易于消化的食物,饮食尽可能做到荤素、主副食合理搭配,使营养全面,结构合理,不暴饮暴食,并控制食盐摄入量每日4g左右;忌辛辣、刺激之品。一般寒证宜温,热证宜凉,阳虚宜厚味温补,阴虚宜淡薄滋养,葱姜、韭、蒜、辣椒等,性味均属半热,少食能健脾通阳。气血不足、肾阳虚衰等虚寒型患者应忌生冷、瓜果等寒性食物,宜进食性温益气养血之品,如土豆、羊肉、小米、大枣等。肝阳上亢、肾阴亏损等虚热型患者应忌辛辣、烟酒等热性食物,宜食性凉滋阴潜阳之品,如新鲜蔬菜、甲鱼、豆制品等。痰浊中阻者,则忌食滋腻不易消化之物及甜食等,宜食清淡利湿之品,如薏苡仁、赤小豆、冬瓜等。瘀血阻滞者,可多用葱、山楂、黑芝麻、萝卜等,但食用的量不可过多,要根据自身具体情况进餐,也可配合药膳,效果更佳。便秘者宜多食含纤维多的食物、鲜芦荟加果汁及洋葱、大蒜能防治动脉硬化等。
1.2.3.3 中药用药指导 中药汤剂对中风恢复期的治疗有一定疗效,如补阳还五汤[3],患者如有高血压可用天麻钩藤饮,伴有肝风内动、口眼歪斜可用牵正散加减,在服用中药汤剂时一般宜温服,大多采用饭后服用,注意按时给药并注意观察服药后的反应。
本组患者经过中医特色护理后,其肢体和语言功能均得到很大程度的改善,其中痊愈出院8例,好转17例,无效5例。
中医认为人体是一个以脏腑经络为核心的有机整体,中风为本虚标实之证,在本为阴阳偏胜,气机逆乱;在标为风火相煽,痰浊壅塞,瘀血内阻。常见的病因有忧思恼怒,饮酒无度,或恣食肥甘,纵欲劳累,或起居不慎等。因此,在护理工作中不仅应注意局部病变,同时应注意相关脏腑与体表的变化可影响有关脏腑功能,根据疾病发生的原因、脏腑经络的病理变化、患者的体质情况及外界环境对患者的影响等,进行全面的观察、了解、评估,正确认识疾病,施以妥善护理,根据患者的不同症型,运用中医特色等有效手段对其进行全面的指导和护理,从而使患者的肢体功能得到最大限度的恢复,有效缩短康复期,减少致残率,提高生活自理能力,早日重返社会。
[1] 郑玉红,秋海英,李伯华.中风恢复期病人的中医康复护理[J].全科护理,2010(19):1704-1705.
[2] 卓大宏.中国康复医学[M].2版.北京:华夏出版社,2003:1275-1278.
[3] 朱吉华.中风恢复期康复治疗及护理[J].吉林中医药,2007,27 (11):38.
R248
A
1673-5846(2014)02-0161-02
南京市秦淮区中医医院护理部,江苏南京 210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