婴幼儿胆总管囊肿手术治疗分析

2014-02-03 21:37:31瞿卫华程光明李荣萍高冬梅
中国药物经济学 2014年2期
关键词:黄疸胆总管先天性

瞿卫华 程光明 李荣萍 高冬梅

婴幼儿胆总管囊肿手术治疗分析

瞿卫华 程光明 李荣萍 高冬梅

目的研究分析对先天性胆总管囊肿婴幼儿进行手术治疗的临床效果,为其临床研究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4月~2013年12月我院收治的54例婴幼儿胆总管囊肿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患儿均给予严格、全面的临床检查和诊断,并针对其具体病情选择适宜的手术方式。研究中50例患儿经一期囊肿切除治疗,4例病情较重患儿给予急诊外引流术治疗,治疗3个月后给予二期囊肿切除手术。术后所有患儿均进入ICU病房监测,并给予静脉营养支持和抗生素抗感染。结果42例患儿获得1至3年的随访,所有患儿临床症状全部消失,2例患儿术后3年有粘连性肠梗阻发生,未见远期死亡患儿。结论患儿一旦确诊为先天性胆总管囊肿,应立即给予手术治疗,针对患儿的病情特点选择适宜的手术方式是保证临床疗效的关键。

婴幼儿;胆总管囊肿;手术治疗;治疗效果;并发症

先天性胆总管囊肿又称先天性胆管扩张症,以胆总管囊状或梭状扩张,伴有或不伴有肝内胆管扩张为特点的胆道畸形。本病的发病率西方国家低于东方国家,约10~15万新生儿中有1例,而中国、日本发病率远高于西方国家,多在婴儿和儿童期发病,国内文献报道,14岁以下儿童占84.00%,成人仅占15.49%。女性发病占74.65%,男性发病占25.35%,男女比例为 1:3。先天性胆总管囊肿可发生在肝内、外胆管的任何部位,以胆总管居多。本文回顾性分析2010年4月~2013年12月我院收治的 54例婴幼儿胆总管囊肿患儿的临床资料,探究给予患儿手术治疗的临床效果,具体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0年4月~2013年12月我院收治的54例婴幼儿胆总管囊肿患者,均经过严格的临床检查和诊断,所有患儿均符合WHO中规定的相关诊断标准[1];其中男20例,女34例;年龄最大5岁,最小2个月,中位年龄为(2.71±1.29)岁;患儿体重质量最大16.5kg、最小12kg,平均体重质量为(13.38±2.04)kg;间歇性黄疸34例,单纯持续性黄疸4例;主要症状表现为22例右上腹肿块,18例经常腹痛,14例同时表现为“三联症”,10例大便呈白陶土色,34例小便茶色,32例发热。经临床B超等影像检查,所有患儿均属Ⅰ型(采用Todani分类)。

1.2 方法 54例患儿中50例采用全麻麻醉处理,在其右上腹部行纵向或横向切口,给予一期根治性囊肿切除以及肝总管空肠Roux-en-Y吻合胆道重建术治疗。进腹后全面探查患儿的胆囊、胆总管囊肿、胆囊管等[2]。顺沿胆囊管剥离,直至胆总管囊肿的交界位置,当胆总管囊肿暴露时给予穿刺治疗。将囊肿前壁切开,于侧后壁的黏膜下分离,以避免损坏其血管及相邻脏器。横向断开囊肿的黏膜层,剥离上方的囊肿至肝总管,并与胆囊同时切除,远端剥离时应保证其与十二指肠胰胆管的开口部位0.5cm左右处行部分切断。最后采用结肠后肝总管-空肠Roux-en-Y吻合术治疗。为防止发生反流的症状,故加用防反流术治疗。术后所有患儿均送入ICU病房监护,并给予营养支持和抗生素治疗,纠正酸碱失衡和水电解质紊乱症状[3]。4例患儿因合并胆道感染症状,疾病症状危急、严重,经囊肿造口外引流术治疗3个月后给予二次根治手术治疗。

1.3 观察指标 做好临床观察和监测工作,注意观察患儿治疗期间的临床症状变化情况,加强监测患儿的呼吸、脉搏、体温等,一旦发现异常应及时给予针对性处理,并上报医生。注意患儿的症状改善和恢复情况,做好相应的临床记录。

1.4 统计学分析 对本组研究中所获得的数据资料采用SPSS 15.0统计学软件分析、处理,计数资料使用(n,%)表示,计量资料采用均数±平均数(±s)表示,分别采用卡方和t检验,以α=0.05为检验标准,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经过治疗,54例患儿全部获得良好的治疗效果,治疗后未见死亡病例,且不存在具有胆瘘、肠瘘、出血、感染等并发症,疗效明显。42例患儿获得1~3年随访,经随访观察未见胆管结石、吻合口狭窄、逆行感染、癌变、肝内胆管扩张、胰腺病等并发症,2例患儿术后3年出现粘连性肠梗阻情况,经二次手术治疗获得治愈。

3 讨论

3.1 婴幼儿胆总管囊肿的临床诊断 婴幼儿胆总管囊肿临床主要症状表现为“三联症”,即黄疸、腹痛、腹部包块,但并不是所有患儿均有“三联症”表现,多数患儿临床表现为明显的间歇性腹痛。若患儿的胆总管囊肿不大,且上界大部分被肝边缘覆盖,进行常规检查时不易发现,一旦患儿合并感染症状,或胆汁引流不顺畅,就会出现黄疸或加重黄疸。故上述情况很容易导致临床漏诊的发生,应加强对新生儿间歇性黄疸、持续性黄疸和胰腺炎等症状了解。在婴幼儿胆总管囊肿的检查中,B超具有明显的诊断价值,尽管磁共振、CT、胰胆管造影等均能将胰管、胆管的形态显示出来,但对胰胆管合流的表现不明显,并且检查费用较高,在检查中若B超显示出肝外胆管扩张,则不必进行其它影像学检查。本组研究中所有患儿均采用B超检查确诊,个别患儿给予CT检查是为将其合并的其它疾病排除。因该病症易导致胰腺炎、化脓性胆管炎、腹膜炎、胆管穿孔等病症,所以一经临床确诊应立即选择手术治疗。

3.2 手术方式选择 外科治疗先天性胆总管囊肿的主要方式是胆道重建术和囊肿切除。其中胆总管囊肿造口术仅对于肝脏损害严重、感染严重、不耐受穿刺和重度营养不良的患儿较为适用,本研究中4例患儿存在严重的胆道感染症状,经胆总管囊肿造口术治疗后3个月给予根治术治疗。经临床治疗发现,肠道吻合和囊肿吻合术后的临床并发症较多,远期治疗效果不明显,故临床中不常适用。囊肿切除、肝总管空肠Roux-en-Y吻合术是当前临床中常见的手术方式,具有治疗时间短、操作简单等优势。

本次研究中未见死亡病例,其中42例患儿获得1~3年的随访,所有患儿的临床症状全部消失,2例患儿术后3年有粘连性肠梗阻发生,未见远期死亡患儿。患儿一旦确诊为先天性胆总管囊肿,应立即给予手术治疗,针对患儿的病情特点选择适宜的手术方式是保证临床疗效的关键。

[1] 张道荣,赵莉,李振东,等.先天性胆总管囊肿术式的选择及评价(附78例报告)[J].河北医科大学学报,1991(4):109-110.

[2] 肖仕明,姜淮芜,陈进,等.成人先天性巨大胆总管囊肿伴肝动脉变异1例[J].川北医学院学报,2005(2):224-225.

[3] 胡廷泽.先天性胆总管囊肿囊肿切除及胆道重建[C].贵州省医学会小儿外科分会第四届第二次学术会议论文汇编,2006:120-121.

R722;R657.4

A

1673-5846(2014)02-0137-02

云南省曲靖市第一人民医院儿外科,云南曲靖 655000

瞿卫华(1973.10-)男,本科,汉族,副主任医师,主要从事儿外科临床方面的工作。

猜你喜欢
黄疸胆总管先天性
鲁晓岚:黄疸
肝博士(2022年3期)2022-06-30 02:48:34
微小RNA在先天性巨结肠中的研究进展
吃柑橘何来黄疸——认识橘黄病
手术后黄疸的病因诊断
肝博士(2020年5期)2021-01-18 02:50:26
重视先天性心脏病再次开胸手术
胆总管一期缝合应用于腹腔镜胆总管切开取石患者中的效果观察
ERCP+EST与LC+LCBDE治疗老年单纯胆总管结石的效果对比分析
新生儿黄疸护理观察
胆总管囊肿切除术治疗先天性胆总管囊肿的术式比较
成人先天性小肠旋转不良长期误诊1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