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设“美丽人文”助推乐山“美丽发展”

2014-02-03 19:39谢晓明
中共乐山市委党校学报 2014年5期
关键词:乐山市乐山文化产业

谢晓明

(乐山市文化广播影视新闻出版局 四川 乐山 614000)

近年来,乐山市委、市政府作出了“三大联动、六个跨越、六个美丽”的战略部署,提出了建设文化强市、推动乐山美丽发展的奋斗目标。乐山拥有丰富而独特的文旅资源,依托优势资源,扎实推进“美丽人文”建设,是实现乐山“美丽发展”的重要途径。

一、乐山市文旅资源基本情况

乐山风光秀丽,人杰地灵,文旅资源丰富,人文历史久远,文化底蕴深厚,素有“天下之观在蜀,蜀之胜曰嘉州”的美誉。乐山是中国历史文化名城、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名山、名佛、名人、名城四位一体,亿年峨眉、千年大佛、百年沫若交相辉映。峨眉山——乐山大佛蜚声海内外,是全国四处世界自然与文化双遗产之一。乐山市现有国家级5A 级景区2 处、4A 级景区1 处,国家级风景名胜区2 处、自然保护区1 处、森林公园2 处、地质公园1 处,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0 处、省级文物保护单位28 处、市级文保单位83 处,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4 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34 项、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58 项,中国民间艺术之乡2个。在乐山这片灵秀的土地上,孕育产生了以峨眉山佛教、乐山大佛为代表的佛禅文化,以峨眉武术为代表的武术文化,以郭沫若、李琼久为代表的名人文化,以三水环城为代表的山水文化。丰富独特的文旅资源和底蕴深厚的人文历史,为乐山“美丽人文”建设和“美丽发展”赋予了资源禀赋。

二、建设“美丽人文”主要做法及成效

(一)在传承保护中彰显人文历史

1.文物保护成效显著。今年初,乐山市组织开展了全市第一次全国可移动文物普查摸底调查,同时组织开展了全市不可移动文物保护方案的编制和抢救性维修工程,编制了《乐山大佛文物保护规划》、《峨眉山古建筑群保护规划》、《乐山大佛世界遗产保护规划》、《峨眉山世界遗产保护规划》、《肖坝崖墓保护规划》、《乐山大佛世界遗产监测管理系统建设方案》等,推动峨眉山、乐山大佛文物保护管理更加科学规范。2011年,清溪古镇批准公布为国家级历史文化名镇,罗目镇批准公布为省级历史文化名镇;2012年,省政府公布乐山市第八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10 处,市政府公布第四批乐山市文物保护单位25 处;2013年,在国务院印发的《关于核定并公布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的通知》中,乐山市井研县三江白塔和市中区离堆成功入选“古建筑类”与“古遗址”类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2.文博事业蓬勃发展。郭沫若故居纪念馆、铁道兵博物馆、锡成集团华夏蜜蜂园博物馆、乐山大佛博物馆等正式开馆及展陈。全市3 个博物馆实现免费开放,每年接待观众约200 万次,博物馆逐渐成为国民教育的重要课堂和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阵地。目前全市现有博物馆9 个,其中国有博物馆7 个,民办博物馆2 个,初步形成了以国有博物馆为主体、民办博物馆为补充的博物馆发展体系。

3.“非遗”传承硕果累累。目前,乐山市有国家级“非遗”项目4 个,省级34 个,市级58 个。在第四届中国成都国际非物质文化遗产节上,乐山市精选出国家级非遗项目夹江竹纸制作技艺、夹江年画和省级非遗项目市中区宋笔制作技艺进行展示,乐山深厚的文化底蕴让与会者折服。乐山市被文化部、四川省人民政府、中国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全国委员会和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授予第四届中国成都国际非物质文化遗产节特别奖。

4.特色品牌亮点纷呈。一是打造推出了峨眉武术、沫若文化等特色文化品牌。近年来,乐山已成功举办三届中国四川国际峨眉武术文化节,使“潜伏”多年的峨眉武术文化走出国门、走向世界;以郭沫若诞辰120 周年为契机,成功举办了纪念郭沫若诞辰120 周年北京书画展和国际学术研讨会等十大系列活动,首次打响了沫若文化品牌,有力地提升了沫若文化的知名度和影响力。通过打造特色文化品牌,进一步提升了乐山市城市文化名片的知名度和影响力。二是积极实施“一个县域一个特色、一个品牌”工程,培育发展区县特色文化品牌。经过多年培育和发展,逐渐形成了市中区广场文化、五通桥区盐业文化、沙湾区沫若文化、金口河区大峡谷文化、峨眉山市峨眉武术文化、犍为县文庙儒学文化、井研县农民画文化、夹江县夹江年画和健身秧歌文化、沐川草龙文化、峨边“甘嫫阿妞”彝族文化、马边“阿惹妞妞”民族歌舞和毕摩经诵文化等县域特色文化品牌。

(二)在关注民生中推进文化惠民

1.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日趋完善。目前,全市11 个图书馆、12 个文化馆、211 个乡镇综合文化站、3 个博物馆均已实现免费全开放,覆盖率达100%;全市11 个图书馆、211 个乡镇综合文化站均完成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建设;建设村文化活动室2044 个、社区文化活动室248 个、农家书屋2044 个、社区书屋58 个;完成4600 个20 户以下自然村“村村通”广播电视的建设任务,基本实现电视“户户通”的工作目标;已完成116 个乡镇广播站、1128 个村广播室的建设与恢复,广播电视综合覆盖率达到100%;全市统一的地面数字电视服务平台已建成,全市农村无线数字广播电视用户发展已达到5 万户以上;市、县、乡(镇)、村(社区)四级公共文化服务网络体系基本实现全覆盖。

2.群众文化活动丰富多彩。一是组织开展“美丽乐山”大型公益巡演。2013年4月起,在全市11 个区市县开展了为期的一个月的“美丽乐山”大型公益巡演活动,为区县乡镇、社区、农村、企业奉献了12 场精彩演出,全市观看人数累计5 万多人,让全市人民共享乐山市文化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繁荣发展的丰硕成果。二是组织开展欢乐假日广场群众文化活动。50 多个群众艺术团体在乐山广场、沫若广场每周定期开展公益性演出,每年开展演出100 余场,观众人数达30 万余人次,其中“迎新春、闹元宵”、“迎新春·乐游嘉定坊”文化活动周、五一黄金周等主题活动广受好评。三是组织开展送文化下乡活动。每年组织开展文艺演出、非物质文化遗产展览、摄影展览等各类活动50 余场次。四是着力打造乐山市公共文化特色品牌。整合“乐艺大舞台”、“百姓讲坛”和“嘉州画派传承”等本土精品项目,以“文瀚嘉州·百姓直通车”形式全新推出系列文化活动,其中每周一次的“乐艺大舞台大型公益汇演”把更专业、更精品的舞台节目送到普通百姓身边,目前该项目己被评为四川省第十六届项目类群星奖,同时也作为四川省四个入选项目之一申报文化部全国项目类“群星奖”。

(三)在真抓实干中推进文化强市建设

1.文艺创作精品不断涌现。近年来,“乐山制造”文艺精品不断涌现。乐山市精心打造的大型励志音乐剧《沫若少年》,在全市连续演出6 场,获得一致好评;由乐山市歌舞剧团创编的现代舞剧《断层线》,在澳大利亚墨尔本国际艺术节开幕式上成功举行全球首演,受到广大观众、艺术人士和澳大利亚主流媒体的高度关注和评价,实现了乐山外向型演艺产业的新突破,被文化部对外文化交流司的领导誉为“开创了中国对外文化交流史上的里程碑”。据统计,全市整合新创音乐、舞蹈、曲艺、美术等作品1000 多件,创作了一批在全省乃至全国具有一定影响并具有乐山风格和特色的文艺精品。歌曲《美丽的黑竹沟》、广播剧《我的九月》和电影《彝寨天使》等获四川省第十二届“五个一工程”奖;在全省第十六届“群星奖”比赛中,乐山市舞蹈《心灵的声音》、广场舞《沐川草把龙》获一等奖,音乐节目《月琴为什么会唱歌》获二等奖,歌曲《彝人·彝歌》获三等奖,歌曲《美丽的黑竹沟》获优秀奖。

2.文化产业实力进一步壮大。截止2012年,全市文化产业增加值38.68 亿元,占GDP 比重为3.73%,增加值总量和GDP 比重均列全省第三位。一是产业发展政策体系逐步完善。优化完善了“一核、两链、两基地”的文化产业空间布局。完成夹江手工造纸集聚区、五通桥小西湖艺术家村、峨边黑竹沟百里文化长廊等文化产业项目的规划。出台了《乐山市文化产业示范基地评选管理办法》,制定了《建设文化强市项目实施方案》、《关于促进文化产业发展若干政策的意见 (讨论稿)》、《乐山市市级文化产业发展专项资金管理办法(征求意见稿)》等,构建促进文化产业发展的优惠政策体系。二是重大文化产业项目顺利实施。郭沫若故居纪念馆、铁道兵博物馆、锡成集团华夏蜜蜂园博物馆、乐山大佛博物馆等正式开馆及展陈。仙芝竹尖文化产业园区、五通桥区根石家产业园、嘉州长卷、峨眉院子、嘉阳煤矿国家矿山公园等21 个重大文化产业项目相继开工。积极争取将金口河区大峡谷地质生态观光旅游开发、马边彝族自治县大风顶文化旅游开发、峨边彝族自治县黑竹沟景区民族文化资源开发3 大项目列入国家藏羌彝文化产业走廊(四川区域)重点项目。嘉州文化街区项目、市图书馆改扩建项目等已完成方案初步设计、经费概算等工作。成立乐山市文化产业投资发展有限公司已获市政府常务会通过,目前正进入工商注册阶段,公司的成立将为文化产业发展搭建新投融资平台。三是文化产业招商引资成效显著。近两年来,乐山市连续两年组团参加了第八届、第九届中国(深圳)国际文化产业博览交易会,重点推出24 个文化产业招商项目并现场进行了集中签约,现场签约金额达到59 亿元;参加中国 (西安)第六届文化产业博览会,招商引资意向性签约达2.3 亿元;参加成都第十三届西博会,项目合作意向性签约金额达1.8 亿元;积极组团参加中国成都第四届非物质文化遗产节,推出的夹江手工造纸集聚区项目现场签约金额10 亿元。

三、存在的主要问题

在推进全市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建设文化强市的进程中,乐山市文化事业取得了长足发展和进步。但我们也要清醒地看到存在的问题和不足:一是文化的发展总体上滞后于经济的发展,文化事业投入相对不足,文化基础设施较为薄弱;二是文化产品和服务的数量、质量与人民群众的需求还存在一定距离;三是城乡之间文化发展不平衡,基层文化仍然薄弱;文化产业发展步伐不快,支柱产业不够突出等。这些问题,有待于在今后的工作中切实加以解决。

四、对策及措施

(一)抓好文化事业惠民工程

一是加快公共文化设施建设。抓好乐山市博物馆、文化艺术中心、市文化馆、市图书馆改扩建等市级标志性和公共文化设施建设,进一步构建完善市、县(市、区)、乡(镇)、村(社区)四级公共文化服务网络。二是推进文化惠民工程建设。以边远山区、民族地区为重点,实施文化基础设施建设、文化资源信息共享等文化惠民工程,组织开展文化“三下乡”等活动。三是加大“两馆一站”公共文化免费服务力度。开展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公共文化免费服务项目,满足广大人民群众精神文化生活需求,推进城乡文化普惠共享。四是进一步打造特色文化品牌,推进“一个县域一个特色、一个品牌”文化项目工程建设,使广大人民群众共享文化发展成果。

(二)抓好文化精品打造工程

一是以“名山、名佛、名人、名城”为依托,精心策划并重点推出一大批具有本土特色、本土风格的文艺作品,形成群体的强势宣传效应,为宣传乐山、塑造乐山文化执着进取。二是继续打磨励志音乐剧《沫若少年》和现代舞剧《断层线》,组织好《断层线》参加新西兰国际艺术节以及国内展演等活动。三是组织优秀作品参加全国展演或评奖活动,力争入选或获奖。四是抓好“嘉州画派”品牌建设,彰显嘉州文化魅力,形成乐山新的文化名片。进一步推动乐山专业文艺精品创作,从单一的舞台艺术向书画艺术、小品创作、影视精品全面展开。

(三)抓好文化产业倍增工程

制定乐山市“十二五”文化产业倍增计划,优化完善“一核、两链、四基地”的全市文化产业空间布局,逐步形成以百万人口大城市为中心,青江新区为重点,峨眉山市、夹江县、犍为县、井研县等为主干,其他县(市、区)为补充的文化产业区域布局。二是按照壮大一个主导文化产业——文旅产业,培育和发展五大重点产业的思路,发展乐山文化产业。大力开发历史文化、佛禅文化和民族文化,推进嘉州长卷、峨秀湖国际度假区、嘉定院子、黄湾武术文化小镇等重大文旅产业项目建设。培育和发展文化博览、会展节庆、网络传媒信息服务、演艺娱乐、体育健身休闲等五大文化产业。力争到2015年,文化产业增加值达60 亿元,占全市GDP 比重达4%。

(四)抓好文化体制改革工程

一是在全面完成文化体制改革阶段性工作的基础上,加强对改制后的工作管理,发挥改制企业市场主体地位作用。二是组建“乐山市文化投资公司”,搭建乐山市文化产业大发展大繁荣的投融资平台,培育壮大乐山市文化市场主体。三是重点抓好“三项机制”改革。在公益文化事业单位内部推进人事、收入分配、社会保障制度改革,推行全员聘用制、岗位责任制和绩效工资制。四是在文化体制改革和文化产业发展的实践中培养造就一批既精通文化艺术业务,又擅长经营管理的复合型人才,重点抓好文艺创作、文化企业家、文化经纪人“三类人才”建设,着力培养名作家、名编导、名演员。

猜你喜欢
乐山市乐山文化产业
文化遗踪——峨眉山—乐山大佛
乐山市在职男护士健康素养水平调查
乐山市五通桥区“双创”五通桥在行动
乐山市城市管理行政执法局
《赠乐山五言律诗轴》
以标准化助力建设宜居宜业宜游新乐山
——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
关于打造乐山市特色水上旅游的调查与思考
学习贯彻十九大精神 彰显乐山旅游的文化灵魂
文化产业空心化隐优
文化产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