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山市民营经济发展现状及对策建议

2014-02-03 14:30乐山市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
中共乐山市委党校学报 2014年3期
关键词:乐山市民营企业经济

乐山市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必须毫不动摇鼓励、支持、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激发非公有制经济活力和创造力。”乐山市的非公有制经济主要由民营经济构成。为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进一步掌握乐山市民营经济发展现状,落实相关的扶持政策和措施,推动民营经济健康协调发展,乐山市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对乐山市民营经济发展情况进行了专题调研,并在与不同行业民营业主座谈以及有关部门交流讨论的基础上形成本报告,提出了一些对策建议,期待能够进一步激发乐山民营经济活力和创造力,奋力推进乐山追赶跨越、美丽发展。

一、乐山市民营经济的发展概况

近年来,乐山市民营经济实现了长足发展,已经成为支撑和推动乐山市经济增长的主要力量。2012年乐山市国内生产总值首次迈进“千亿俱乐部”,实现1037.75亿元。其中民营经济实现增加值577.23亿元,拉动GDP增长9个百分点,对全市经济增长贡献率达62.7%。民营经济发展迅速,已成为拉动全市经济增长、壮大经济实力的重要力量,主要体现出以下特点:

(一)发展迅速,成为经济增长的主要力量

1.连续实现快速增长。2010年至2012年民营经济增加值由397.6亿元增至577.2亿元,增加179.6亿元,增长45.17%,超过同期 GDP增速5.74个百分点。

2.GDP占比稳步提高。2012年,民营经济占经济总量的比重达到55.6%,比2010年提高2.2个百分点。从三次产业构成来看,民营一、二、三次产业分别占GDP三次产业的48.0%、62.7%和42.2%。与2010年相比,第一产业提高0.1个百分点,第二产业提高3.2个百分点,第三产业-0.8个百分点。民营工业成为第二产业、民营经济发展的主要力量。

3.成为经济发展主力。全市民营经济占比越来越高,对全市经济发展的贡献更加突出。2010年至2012年,GDP增长了39.43%,民营经济发展的贡献率达61.18%,成为全市经济发展的主要力量。

4.民间投资逐年增加。乐山市民营经济在严峻挑战面前,仍保持着蓬勃生机和活力,民间投资所占比重持续上升。民间投资总额由2011年(2011年才有民间投资相关指标汇总数据)295.3亿元增长到2012年393.0亿元 ,增长33.1%;占固定资产投资总额的比重由54.8%提高至60.3%。增速高于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12.3个百分点,占全部投资的比重为65.4%。

5.地方财税主要来源。因乐山市国企以央企为主,总部及纳税地并不在乐山,所以国税、地税数据表明民营经济税收已成为全市税收的主要来源,2010年以来占比达80%。以地税为例,2010年民营经济税收为36.8亿元,2011年为42.84亿元,2012年为45.73亿元,平均每年增长16.98%,年均增收5.64亿元。2013年1—8月民营经济地方税收规模已经达到 36.46亿元,同比增收6.18亿元,增长20.41%,比同期全市地方税收18.16%的增幅高2.25个百分点。

(二)实力壮大,推动经济结构优化调整

1.实力迅速发展壮大。随着民营经济涉足的产业从主要以批发零售、住宿餐饮、居民服务、小型制造等传统行业为主,拓展到一、二、三产业各个领域,并向现代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发展,资本和技术不断聚集提升。以民营企业为主形成了10460吨多晶硅、500MW太阳光伏、480亿只半导体分立器件、2.4万吨稀土萃取、1000吨碳纤维及制品、200万吨钢材、60万吨不锈钢板坯及200万吨热轧和130万吨退火酸洗、37.7万吨不锈钢制品、35万吨电解铝及20万吨铝合金、100万吨铁合金、6.3亿平方米建陶、2500万吨新型干法水泥、300万吨原盐、120万吨纯碱、12万吨草甘膦、850万吨原煤、300万头生猪加工、1000万只商品兔深加工、70万立方米竹 (木)人造板、50万吨竹浆纸、6亿米织布、35万锭纺纱、1000万双休闲鞋的产业规模。成功培育德胜集团、西南不锈钢公司、其亚集团3户市境内销售收入超100亿企业;福华集团、蓝雁集团2户50亿企业;和邦集团、巨星集团、乐山无线电、峨胜水泥、川南减震器5户20亿企业。

2.结构优化成效明显。过去,乐山市工业结构以冶金建材、盐磷化工等传统产业为主,产品多为低附加值中间产品,产业链条短,增值率不高。随着“三大联动”、“六个跨越”构想的实施,乐山市以国家产业政策为导向,在“两高”战略指引下,把培育壮大新兴产业放在了前所未有的重要位置。随着民营企业实力的壮大,全市经济结构调整和优化成效初现,效益得到提升、产业竞争力得到增强,传统产业焕发生机。乐山工业正在由以初级、前端产品为主向高端、终端产品发展,由以分散点状发展为主向集中集约发展为主,由以重化工传统产业为主向科技型新兴产业为主蜕变升级,新型工业化呈现加力加速、蓄势突破的良好势头。

在电子信息产业方面,菲尼克斯公司和乐山无线电继续保持分立半导体元器件产能世界前列、亚洲第一的同时,平安都市、希尔电子、嘉洋科技、天一科技等民企实现快速发展。日本北都电子、巨星高纯LED等重大电子信息产业化项目又成功引入;物联网产业自2010年8月启动示范项目以来,已启动2个批次共16个示范项目,目前已有6个项目完成实施并投入试点应用,已有37户企业入驻乐山,“感知中国网”和《感知中国杂志》在全国颇具影响力。

在新材料产业方面,以稀土深加工、碳纤维、高纯金属、食品级电子级磷酸盐等为主的新材料产业发展势头良好,湿法冶炼稀土年处理精矿能力和萃取分离能力位居西部第一。新万兴公司1000吨PAN基碳纤维及碳纤维复合材料项目填补西南空白,年产400万平方米碳纤维高性能织物纤维预浸料科技项目,历时两年多的攻关,目前已取得重大技术突破,填补了我国碳纤维热塑性预浸料生产技术的空白,使我国碳纤维热塑性预浸料生产技术超过全球唯一生产碳纤维热塑性预浸料的德国。

新兴产业方兴未艾之际,冶金建材、盐磷化工等传统产业得到优化发展,冶金建材、盐磷化工产业以有效利用资源和保护环境为基础,在配套中延伸、在延伸中循环、在循环中利用,利用先进适用技术改造传统工艺,在循环产业链上投资。以沙湾德胜钒钛钢材和不锈钢以及峨眉铝业为依托,大力发展新型金属材料,形成三大新型金属材料产业园。沙湾不锈钢产业园在企业内部、产业内部、产业与产业间三个层次的循环方式已形成。“原矿→冶炼→板坯→热轧→退火酸洗→冷轧→制品→市场”完整产业链条,具备年产60万吨不锈钢钢坯、200万吨热轧卷带、60万吨退火酸洗、37.7万吨冷轧、20万吨制品生产能力,围绕“百亿龙头”西南不锈纲,不锈钢产业链上已集聚规模企业51户。钒钛钢铁循环经济园已形成“铁矿石→钢铁、建材→机械铸造”、“粉煤灰、工业废渣→水泥”、“余压、余热→电力→炼钢”循环产业链,具备年产200万吨钢、200万吨材生产能力,乐山 (沙湾)冶金建材产业园被评为第一批四川省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以盐卤为基础,五通桥探索发展出以盐磷精细化工和废弃物综合利用为主的两条循环型产业链,推动了市境内烧碱、盐化工、黄磷等关联民营企业向盐磷化工产业的集聚,使得盐磷化工产业主营收入增幅位列全市五大优势产业之首。

(三)特色突出,成为县域经济发展主体

乐山市立足资源优势,经过多年的规划发展和结构导向调整,以民营经济为主体的县域特色经济逐步显现。

夹江县:100余户民营陶瓷企业齐聚,238条生产线,年产能达到了5.5亿平方米,年产值超过亿元的企业10多家,产品产量占国内市场近20%,成为全国第三大墙地砖生产基地,有“中国西部瓷都”的美誉。

市中区:纺织业迅速发展,土主纺织园已开发面积达1平方公里,入驻民营纺织企业六十多家、规模企业23家,年产坯布2.56亿米,年实现销售收入20多亿,为农村劳动力提供了7000多个就业岗位。目前,超过80%的企业淘汰了低端家纺面料的产能,转入到服装面料的生产中,所形成的纺织工业集中区已成为四川第一、西南第二的轻纺工业基地,先后被评为“四川省小企业创业基地”、“四川省农产品加工示范基地”、“第四批全国农产品加工业示范基地”。

五通桥区:以和邦集团、福华集团为主的民营企业盐磷化工产业实现了盐、酸、碱等基础化工产品的“体内循环利用”,建成国家级可持续发展试验区。

沙湾区冶金建材和水电产业产值已占该区全部工业产值的60%以上;井研县的畜牧生产、肉食品出口加工及小农机生产,沐川县的林浆纸产业链等,均有较强的区域特色,对县域经济起到了明显的带动和支撑作用。沐川林浆纸产业占该县GDP总量的60%、工业总产值的61%、财政总收入的55%以上;“两边一区”水电及高载能产业发展态势良好,已成为当地经济的支柱产业。

(四)投入加快,实现传统工业转型升级

沙湾区:在新型工业化的进程中依托民营企业发展探索出一条无中生有、成链发展、集群发展的路子,传统的老工业基地焕发出新的生机与活力。以西南不锈钢和德胜川钢两家百亿民营企业为龙头,以不锈钢民生产业园和钒钛钢铁循环经济园为载体,民营企业使沙湾由传统工业向新型工业华丽转身。冶金建材、能源、机械制造产业不断发展壮大,乐山 (沙湾)冶金建材产业园区成功创建为省级成长型特色产业园区、省级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省级高新技术特色产业化示范基地、省级生态工业园区示范单位、省级模范劳动关系和谐园区,现正在积极创建国家级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

五通桥区:上个世纪末,经济发展面临传统化工污染重、能耗高、副产物处理难、市场倒逼等重重困难。在新型工业化过程中,和邦集团、巨星集团、福华集团等民营企业在循环经济上做文章,从生存出发,上联外引,发展循环经济,形成了企业内部、产业内部、产业与产业间三层次的循环方式和以卤水为基础资源向多晶硅为主的新能源方向、草甘膦为主的农药化工方向、稀土萃取应用加工方向的6条循环产业链。盐磷化工产业链条不断向优势和高端延伸,在循环经济链上延伸出工业新产品25种,实现经济、社会双重效益。区域经济步入良性发展轨道,传统产业焕发出勃勃生机。实现民营企业集群式发展——百亿元新能源产业、百亿元新材料产业、百亿元信息技术产业、百亿元精细盐磷化工产业、百亿元高端装备制造产业成为了五通桥经济腾飞的新引擎。

(五)科技创新,增强民企核心竞争能力

民营企业天生具有创新基因,是技术创新、管理创新和商业模式创新的生力军。近年来,乐山市民营企业在整合科技资源,提升创新能力,加速成果转化,提高科研水平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

1.发展孵育“专精特新”产品 (技术)和项目,实现科技型企业的数量增加。重点从电子信息(物联网)、新材料、新能源、先进制造、精细化工等高新技术领域和战略性新兴产业中发展孵育“专精特新”产品 (技术)和项目。2012年底,39家高新技术企业中有35家民营企业。

2.引导工业园区和产业集群融合发展成为科技工业园区。根据全市产业、企业和资源布局,统筹规划、政策导向、技术支撑,发展科技工业园,其中不锈钢科技工业园区、盐碱化工循环科技园区、物联网科技产业园区、农产品加工科技园区等特色明显,效益显著。

3.扶持农产品加工技术研发体系建设。依靠科技扶持和发展蓝雁猪业、哈哥兔业、竹叶青茶业、永丰纸业等农产品加工龙头企业,以龙头企业带产业、产业带农户方式,实现公司+基地+农户的订单农业模式,形成畜牧、茶叶、林竹、蔬菜、中药材等农产品加工技术研发体系。

4.积极扶持企业建立自主创新研发机构和产学研相结合的公共技术支持平台。通过建立硅材料产学研联盟和多晶硅、陶瓷、兔业、林浆纸、有机硅、小农机等省、市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近20个,增强企业的研发能力和创新能力。

5.建立与大专院校合作转化科技成果的工作机制。支持民营企业与中科院、清华大学等市境内外科研院所、高校建立科技合作关系,积极开展科技成果转化对接活动,促进企业引进新的科技成果。

6.制定并完善鼓励企业自主创新和科技成果转化的政策措施。乐山市委、市政府制定并落实鼓励自主创新和科技成果转化的优惠政策,对新获得的国家和省级工程技术中心的企业,分别给予100万元和30万元的奖励;申请国际发明专利授权后每件资助1000—10000元,申请国内发明专利授权后每件资助3000元等。

(六)集聚发展,实现园区建设新的突破

近年来,乐山市产业园区在统筹发展、集约高效上实现创新突破,园区总量倍增。目前,全市12个园区规划面积由2006年54.5平方公里扩展到目前205.41平方公里,建成面积由2006年20.1平方公里增加到目前65.08平方公里。规划面积增加了3倍,建成面积增加了2倍。2012年全市园区工业集中度达68.5%,比2006年提高20个百分点,比全省平均水平高4个百分点。全市入园企业达865户,其中规上企业336户,占全市规上企业53%。

2012年全市园区主营业务收入达1168亿元,是2006年的6倍,年均增长40%,占全市工业的81%;2012年园区实现工业增加值达410亿元,是2006年的4倍,年均增长28%,占全市工业增加值68.5%,占全市GDP的41%。

全市12个产业园区完成了发展规划和功能定位。初步形成了以“4+3”为重点的产业园区 (集中区)发展格局,沙湾冶金建材产业园 (乐山沙湾不锈钢产业园区创建国家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的报告上报工信部)、夹江经济技术开发区等5个园区已列为四川省重点扶持的“1525”工程园区中的百亿产业园。随着产业优势的不断强化,园区特色逐步呈现,形成了以民营企业为主的三大板块集聚区:以乐山高新区、临港高新技术开发区、市工业集中区、峨眉山市工业集中区为代表的电子信息(物联网)、新能源、现代装备制造、现代物流等新兴产业集聚区;以沙湾冶金建材产业园区、夹江经济技术开发区为代表的冶金建材产业聚集区;以五通桥盐磷化工循环产业园区、犍为工业集中区、井研工业集中区为代表的盐磷化工产业聚集区。

二、乐山市民营经济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近年来,随着国家对民营企业一系列扶持政策的出台和落实,乐山市民营企业的发展环境得到了很大的改善,但与到2017年实现“两个翻番,两个建成”的经济发展目标相比,尤其是与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的支持非公有制经济健康发展的改革要求相比,仍然有较大差距,主要表现在:

(一)思想观念需更解放

民营经济从产生到壮大历经数度沉浮,直至党的十五大明确指出:“非公有制经济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要继续鼓励、引导使其健康发展”,民营经济才与国有、集体经济摆到平等竞争的位置。但客观地看,歧视民营、谈私色变的传统观念依然存在,民营经济工作不敢抓、不想抓,工作放不开手脚的现象普遍存在。抓民营经济力度越大,越担心与民企业主的关系说不清、道不明,越担心徒增个人风险,对民营经济索取得多、给予得少,尤其是办事中的潜规则,让不少中小私企业主既深恶痛绝又无可奈何。民营经济无统一服务的权威部门,但有管理权和收费权的单位不少,以致出现问题就推诿扯皮、有利可图就争先恐后。

(二)政策落实尚不到位

现阶段,我们在支持民营经济发展上一是喊“口号”的多,抓落实的少。现有的各种扶持政策留在文件上,写在报告中的多,好政策变不成好效益。二是治标的多,治本的少。民营经济发展到今天,既积累了不少宝贵的经验,也积累了许多深层次的矛盾和问题。解决这些矛盾和问题,需要从根本上寻求解决的办法,但目前是“头痛医头,脚痛医脚”,治标不治本。虽然民营企业数量和对社会的贡献在乐山占据大头,但政府有限的政策支持空间和资源分配导致民营企业特别是民营中小企业生存发展的空间被限制,民营企业在土地、水、电、气、交通运输等生产要素的保障方面明显处于劣势。尽管前几年出台了一些促进民营企业发展的财政支持措施,也曾经给予个别民营企业“一企一策”的特殊优惠政策,但目前乐山市尚未建立起专门针对民营企业发展的财政资金支持制度。每次遇到需要支持时,只在现有存量中去打拼盘或统筹,没有设立持续、逐步扩大的专项资金。

(三)产业发展不尽合理

乐山市民营企业中第一产业企业数量偏少、辐射力小、带动作用弱;第二产业分布集中于能源开采和原料工业,且大多数为劳动密集型产业,产业结构层次较低;第三产业中传统产业占比超过60%,新兴服务业却不足40%。从2012年一、二、三产业在全省的排位看,乐山非公有制经济增加值分别位列第9位、第7位和第12位,第三产业甚至落后于凉山州、广安市,比排名第2位的绵阳少159.77亿元,比排名第5位的凉山州和排名第 10位的广安市分别少 45.94亿元和 23.02亿元。乐山第三产业增速更是排名倒数第1位,远远赶不上资阳 (排名第3位)和眉山 (排名第5位)。第三产业的滞后发展直接导致乐山2012年民营经济增加值占GDP的比重 (55.6%)位列全省14位,低于全省平均值 (59%)3.4个百分点,低于排名第1位的眉山 (62.4%)6.8个百分点。

(四)企业融资非常困难

据统计,2013年仅乐山市工业企业资金缺口就近百亿元。其中,企业流动资金缺口60亿元;39个新建项目资金缺口30亿元;46个技改项目资金缺口10亿元,有融资需求的企业几乎覆盖了所有行业。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主要是:一是现有银行体系门槛较高,地方性融资机构缺乏。二是从企业角度来讲,生产经营的不确定性、信息的不对称性、资金需求不合理、信用水平较低等致使银行放贷不放心,企业难以获得信贷支持。三是担保体系建设滞后,目前全市有实力、能正常开展业务的担保公司仅十余家,其余担保公司普遍规模小,不能正常发挥担保公司应有的功能。四是在银行利率开放以后,民营企业特别是小微型企业贷款实际支付的融资成本增高,融资发展环境更为严峻。

(五)企业素质普遍偏低

一是部分民营企业掌门人自身的局限导致企业缺乏经营管理大企业的经验,组织管理水平低下,急功近利,容易小富即安,固步自封。二是企业机制建设落后。从乐山市民营经济发展历程来看,多数民营企业是在“家族式”的管理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普遍缺乏现代企业制度理念,缺乏有效的内部激励、约束机制。三是技术创新能力不足。2012年底,乐山市仅有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39户,省级企业技术中心18个、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12个,而没有技术发明、专利及核心技术的民营企业高达99%。发达国家的经验是企业的研发费用要占营业收入的2%以上才具有一定的竞争优势,而乐山规模以上民营企业研发费用仅占营业收入的0.56%。多数民营企业为控制成本,难以找到掌握关键技术的高端人才,同时在技术创新时也很少去整合、利用外部科研院所、高等院校的研发成果,新产品销售额所占企业的销售额比例极低。2012年,规模以上民营企业新产品产值率为15.7%,其中89.3%的企业新产品产值率在5%以下或没有新产品产值。四是人才队伍整体不强。有关数据统计表明,2012年底,乐山市民营企业有大专以上学历的职工1.89万人,仅占全部职工8.8%;民营企业有技师1.99万人,也仅占全部职工的9.0%,可见人才数量之少。特别是一些中、小型民营企业的领导层、管理层或重要岗位的人才匮乏,有的民企的领导层和管理层甚至连一个本科毕业生都没有,专科毕业生也屈指可数。同时民营企业的部分高层次人才,是采取聘请、顾问、兼职、咨询等柔性方式,用来解决某一领域、某一专业、某一项目的技术难题和项目支持。这种方式虽然解决了企业的燃眉之急,但稳定性差、流动性大,从企业持续发展的角度来看直接影响了企业的创新能力和研发能力。

(六)工作体系亟待健全

近年来,全市民营经济的工作力度明显减弱,目前呈“无机构、无编制、无经费”的“三无”局面,工作开展几近停滞,区县也未明确专门从事民营经济工作的综合机构,上下不衔接,政令不通畅,数据不统一,责权不清晰,这些严重影响了民营经济政策的贯彻落实。大部分民营企业规模小、实力弱,难以在本企业范围内建立系统全面的人员培训、信息收集、产品研究等机构。全市民营企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还处于起步阶段,除律师、会计师事务所实力相对较强外,其他中介机构大多服务能力、服务水平较低,缺乏非公企业的经验。政府相关部门在指导服务体系建设上,也缺乏行之有效的措施和手段,对民企的扶持不够有力。如何整合社会服务资源,发挥政府引导和市场机制的双重作用,促进民营经济健康发展,已成为当前经济工作中一个亟待破解的难题。

三、加快民营经济发展的几点建议

(一)着力优化服务环境,营造良好发展氛围

发展壮大民营经济,首要的问题就是解放思想、更新观念,提高对发展民营经济重要性的认识,形成从社会舆论到政府行为、从体制条件到服务支撑的合力。对民营经济的发展“不看性质,看贡献”、做到思路上“放胆”、机制上“放活”、政策上“放宽”。建议利用当前正在开展的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之东风,结合乐山的经济构成和特征,采取多种形式、多维力度宣传发展民营经济的各项方针政策,在全市范围内营造良好的民营经济发展的舆论氛围。以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为指导,坚持权利平等、机会平等、规则平等,尽快制定出台促进全市民营经济发展的政策措施,形成促进民营企业和民营经济发展的长效机制,为民营经济的发展创造良好环境。

(二)创新融资服务体系,有效缓解发展瓶颈

一是加大民营金融机构建设,积极探索民间资本参 (控)股地方金融机构的有效形式,设立一批专门服务民营经济发展的金融分支机构,提高民营企业贷款的规模和比重。二是加快担保体系建设,大力扶持和壮大政策性担保机构,支持发展商业性担保机构,形成覆盖全市的民营企业融资担保网络。市县两级政府每年从民营企业上交税金的增量中拿出一部分,以资本注入和风险补偿等方式充实壮大担保基金,提高政策性担保机构和商业担保机构对民营企业的融资担保能力。三是加快推进小额贷款公司和村镇银行等民营企业金融服务机构的建立,引导民间资本投向民营企业。四是建立完善民营企业上市育成机制,妥善处理民营企业改制上市前的税收、资产权属和股权规范等历史遗留问题,加快民营企业上市步伐。五是鼓励民营企业通过股份制改造、产权转让等方式直接融资。六是推进企业诚信体系建设,推动企业信息共享与整合,将政府有关部门及司法部门掌握的民营企业非财务信息纳入人民银行征信系统。

(三)科学规划产业布局,集中发展优势产业

乐山市民营企业的发展应紧密结合“十二·五”工业发展规划,围绕“两江一区”工业布局,加强产业引导,实现集群发展。一是坚持把优势产业集群发展放在突出位置,引导上下游企业和产品有序链接,集聚发展,切实抓好产业、园区、企业、产品四个关键环节,加快培育形成电子信息(物联网)、新能源新材料、现代装备制造、冶金建材、精细盐磷化工、农产品加工六大产业集群和电子信息、新能源、冶金建材三大“千亿产业”。二是实施“2359”大企业发展战略,在项目安排、要素保障、环境配套等方面给予重点支持,依托重点骨干企业整合带动民营企业发展。围绕产业链和价值链构建以大带小的产业集群,引导民营企业集群式、规模化发展;引导更多的民营企业涉足电子信息产业 (物联网)、装备制造、新材料产业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并做好与产业龙头企业的产业配套,提升产业关联度,走集聚发展之路。

(四)实施创新驱动发展,增强企业竞争能力

政府方面,要鼓励民营企业开发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和新产品,不断提升民营企业生命力和成长力。加大创新扶持力度,落实研发投入税前抵扣政策,引导政府扶持发展专项资金向民营企业研发和科研成果产业化倾斜。对正处于产品升级转型中财力较弱但科研能力较强的成长型民营企业,通过科研项目积极支持,使其提高产品技术含量;对创业期民营企业,通过正在筹建中公共服务平台提供设计、研发、检验检测、技术咨询、新技术推广等服务,帮助企业增强创新能力。引导企业重视创新和质量、重视服务和信誉的市场观念,力推名牌,力创精品,积极培植扶持“专、精、特、新”民营企业。帮助“专精特新”民营企业争创国家级、省级名牌产品和国家、省驰名商标,落实争创品牌的优惠政策等,充分发挥市场机制和政策扶持的作用,以高新技术产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为突破口,大力培育、形成一批具有“专精特新”优势的民营企业,使其成为创新驱动的生力军,高新技术成果转化的主要载体。

企业方面,民营企业既要重视技术的原始创新,也要重视技术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要制定创新战略,加大技术创新投入,积极建立企业研发中心。加强与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合作,组建科研中心,积极探索建立民营企业之间、民营企业与高校、科研机构的长效合作机制。

(五)重点促进三产发展,快速缩小发展差距

把加快民营经济第三产业发展作为促进非公经济大发展的重要切入口,积极发展生产性服务业,实现工业与生产性服务业的融合发展。以“两化”互动发展及交通大发展,建设“双百”大城市目标为契机,着力强化城镇对工业发展的配套服务功能。一是优化产业布局,推进生产性服务业的集聚发展,加大园区建设力度,以园区为载体,实现园区管理,专业服务和社会化、市场化运作新机制。二是强化产业关联,构建有利于工业和服务业融合发展的互动机制。以具有核心竞争优势的企业整合配套企业,带动产业链在规模和技术两个层面上地不断发展,提高产业关联,建立信息共享平台,健全中介体系,推动相关企业间对接合作。如建设沙湾不锈钢市场,不仅可以有效地提升城镇对工业化的集聚的承载力,更能够为城镇化进程开启更大的拓展空间。

(六)建立健全工作机制,加大政策扶持力度

一是建立健全民营经济发展工作机制,加强高层次协调力度,建议成立乐山市非公经济 (或民营经济)工作办公室,建立民营经济发展联席会议制度,形成常态化工作机制,切实帮助民营企业解决生产经营中遇到的具体问题和困难。二是部门联动积极研究中央、省上政策与乐山发展的结合点,把政策落实到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领域、重点产业和具体项目上,加强宣传,让企业了解政策,掌握政策,把国家政策与乐山实际进行有效“对接”,用好、用足、用活。三是加大财税支持力度,学习借鉴成都市的做法,在整合现有政策资源和资金渠道的基础上,首期建立1亿元民营经济发展专项资金,并逐年递增,主要用于支持中小微民营企业加大技改、创新、产品升级换代、进入新兴产业、高科技领域等,引导、带动民营经济发展。四是加大国家结构性减税等税收优惠政策的宣传、培训和落实力度,确保民营企业知晓各项政策,确保各项优惠政策及时落实到位。五是建立健全统计监测体系。从目前统计口径来看,民营经济是指私营和个体经济,而非公有制经济包括私营和个体经济、港澳台经济和外商经济,民营经济数据小于非公有制经济数据。有必要统一数据口径,建议今后除国有部门和国企以外的经济成果数据全部纳入民营经济或非公经济范畴。统计部门要积极探索建立适合民营经济特点的统计指标,改进和完善现行对非公有制经济的统计制度,建立专门覆盖民营企业的统计监测制度,既能及时反映民营经济总量,又能及时反映结构变化;既能反映民营经济总体发展趋势,又能反映民营企业分产业发展情况及个体状况,做好企业生产经营分析工作,为乐山市委、市政府和社会各界提供全面反映全市民营经济运行情况的统计信息。

猜你喜欢
乐山市民营企业经济
“林下经济”助农增收
乐山市在职男护士健康素养水平调查
增加就业, 这些“经济”要关注
乐山市五通桥区“双创”五通桥在行动
乐山市城市管理行政执法局
民营经济大有可为
“民营企业和民营企业家是我们自己人”
关于打造乐山市特色水上旅游的调查与思考
2014上海民营企业100强
民营企业组建关工委的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