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风建设的特征及路径选择

2014-02-03 14:30谭力贤
中共乐山市委党校学报 2014年3期
关键词:作风党员干部监督

谭力贤

(中共犍为县纪委 四川 乐山 614400)

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聚焦作风建设,着力解决“四风”问题,这既是对我党做好群众工作的思想内涵、基本精神的继承和发展,也是在党情国情社情发生深刻变化的背景下,为全面深化改革、推进党的建设的重大决策部署。作风建设具有什么样的特征?转变作风有哪些路径选择?本文从纪检监察角度谈点浅显认识。

一、作风建设具有长期性,务必持之以恒

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河北省委常委班子专题民主生活会时强调:“四风”问题如同臭豆腐,闻起来臭吃起来香,它是一种落后的文化基因,具有遗传性;是一种先天免疫缺陷,具有易感性;是一种高致病病毒,具有传染性。他同时在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第一批总结暨第二批部署会议上告诫全党:“教育实践活动有期限,但贯彻群众路线没有休止符,作风建设永远在路上。形成风气不在一朝一夕,改变风气也不可能一蹴而就,抓作风要成为我们永恒的课题。”总书记的讲话形象地指出不良作风的三个突出特点:来源于对不良作风的惯性思维,形成于对不良作风的思想松懈与自我放松,蔓延于个人与个人、群体与群体不良风气的相互侵蚀,强调作风建设是一个永恒的主题,既不能一劳永逸,也不能一蹴而就,要将群教活动作为作风建设的“加油站”,以更坚定的决心、更有力的措施深入持久抓好作风建设。

白居易在《策林·辩兴亡之由》中论述无论得民心还是失民心,都是“非一朝一夕之故,其所由来者渐矣”。无论好作风还是坏作风,也是在一点一滴中逐步形成的。深入持久解决作风问题,关键在于建立作风建设长效机制。

(一)健全思想教育机制

思想教育是作风建设的基础性工程,也是提高党员干部理论修养、增强党性、转变作风的有效途径。作风问题根源还是思想出了问题,要在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中多运用正反典型教育,搭建先进典型学习平台、作风课堂教育平台、典型案例警示平台,编印作风问题警示读本,依托廉政教育基地,深入开展党性党风党纪教育,不断拓展教育形式、丰富教育内容,增强教育的生动性、实效性,用身边的典型案件、先进人物事迹教育党员干部增强宗旨意识和群众观念,促使党员干部把作风建设要求内化于心、外化于行,筑牢思想防线。

(二)健全制度保障机制

历史和现实表明,解决作风问题,治本之策还是在于制度建设。要针对工作中所暴露出的作风问题,在群教活动中边实践、边总结,把整改措施、落实意见提炼升华,用制度固定下来,坚决堵住作风建设的死角漏洞,从源头上遏制不正之风。要根据实践的深化、形势的发展不断更新完善制度体系,有效的要重申,不完善的要修改,不适应的要废止,空白的要加快制定,确保制度能适应作风建设新情况并发挥最大效力。要强化制度执行,加大制度执行的监督力度,坚决维护制度的严肃性和权威性,对违反制度的行为决不听之任之,确保纪律成为“带电的高压线”。

(三)健全考核奖惩机制

建立科学完善的作风考核评价体系,定期对党员干部特别是对领导干部大局意识、服务意识、民主意识、工作作风、领导作风和生活作风进行考核评价,并作为提拔使用、表彰奖励的重要依据,努力形成弘扬新风正气、抵制歪风邪气的良好氛围。

二、作风建设具有紧迫性,务必抓早抓小

作风是党风政风的“晴雨表”,直接反映着党风,衡量着政风行风,折射着社风民风。作风问题是腐败的温床,大量的腐败案例表明作风问题往往是党员干部走向腐败的第一步。贵州瓮安事件、广东乌坎事件等,都与当地党员干部不作为、慢作为、乱作为,对人民群众利益漠不关心等不良作风有关。解决作风问题,必须树立抓早抓小、防微杜渐的理念,从小处着手、小事出发、小节管起,将问题遏制在萌芽状态。

(一)“抓早”

要对照群教活动和转变作风要求,深入开展自我剖析、自我查摆,重点查找宗旨意识、工作作风、廉洁自律等方面的问题,自我督促,自我加压。要善于营造良好的作风氛围,多开拓宣传阵地,多开展主题实践活动,多创建学习型、服务型组织,多引导党员干部走基层、访乡亲,营造出人人奋发拼搏、个个创先争优、时时心系群众、处处转变作风的良好氛围。要勤观察、早提醒,建立健全作风建设日常巡查和预警制度,及早发现党员干部思想、工作、生活中的苗头性、倾向性问题,并按预警等级,采取个别约谈、任前谈话、民主生活会等方式,“打招呼,扯袖子”,促使广大干部自我整改作风方面存在的问题和不足。

(二)“抓小”

要从大处着眼、小处着手,按照“照镜子、正衣冠、洗洗澡、治治病”的要求,以贯彻落实“八项规定”为重点,在清理贺卡、会员卡等小事情上较真,对开务虚会、写空虚文章、上班炒股闲聊、对群众不耐烦、调研检查走马观花等小毛病不放松,对全面深化改革中出现偏差的小问题不忽视,立足教育建立纠偏纠错制度,综合采用提醒约谈、诫勉谈话、责令整改等方法,构筑起一道警示纠错防线,防止小问题演变成大错误。对群众反映较强烈、影响工作开展的作风问题、要严肃查处,避免更大问题的发生。

三、作风建设具有针对性,务必突出重点

作风问题表现形式五花八门,在不同时间节点、不同职务职级、不同工作岗位、不同历史时期都有不同的表现形式。中央分批开展群教活动,在坚持主题不变、镜头不换的同时,也要求各地深入调查研究,制定切实可行的实施方案,既体现了对群教活动的统一安排部署,又表明解决“四风”问题不能一纸文件包打天下,什么问题都往里面装,要结合实际情况,区分不同的人和事,有针对性地制定整改方案,切实解决作风建设实际问题。

(一)瞄准重点任务,集中整治突出问题

要按照中央要求和省委部署,把正风肃纪作为教育实践活动的重要抓手,在继续抓好“七项专项治理”的基础上,紧密结合基层实际,细化整治措施,明确责任分工,规定时限要求,强化整体联动,切实解决政绩观不正确、执行不力、侵害群众切身利益、行政行为不规范、违规选用干部、乱发钱物、利用婚丧喜庆等事宜敛财、违规经商办企业和违规兼职、变相公款旅游等九个突出问题,以突出问题的整治带动其它作风问题的逐步好转。

(二)把握时间节点,彻底根除“节日病”

近年来,不正之风浸染节日文化,月饼、年货、土特产等节礼越送越奢华,相互吃请逐步蔓延,部分党员干部节日前后人心浮动、无心工作,群众对此反映强烈。解决“节日病”,养成廉洁勤俭的“节日风”,关键要将重要时间节点连接成线,结合节日习俗,综合采取廉政提示、通报典型案例、畅通群众监督举报渠道、严格公车使用等内部管理、在节日前后对宾馆茶楼、旅游景点开展明察暗访等方法,有目的、有步骤地一个节点一个节点抓、一个问题一个问题治、一股歪风一股歪风刹,积小胜为大胜,促使党员过好节日“廉关”。

(三)区分不同层面,整治措施有的放矢

不同的领域、不同的职务、不同的岗位,作风问题表现的形式不一样,每个人情况也不尽相同,如果仍局限以“一把尺子”、“一样标准”,以常规性、普遍性的措施去开展作风建设,难以收到理想的效果。要根据职务职级和工作岗位的特点,找准岗位作风风险,有侧重点的制定作风整改措施,在集中整治共性问题的同时,注重个性问题的解决,将责任落实到人头、措施精准到岗位。

四、作风建设具有有效性,务必强化监督

纪检监察机关肩负着协助党委政府抓好党风政风的重要职责,在发挥作风建设组织协调、宣传教育等职能的同时,要更加注重执纪监督职能,既要敢于监督,更要善于监督,切实履行职责,增强监督实效。

(一)着眼内外结合,强化监督实效

监督是推进作风建设的有力保证,要坚持集中监督与日常监督,明察与暗访相结合,不断强化对工作作风、生活作风和行业不正之风的监督检查力度。要进一步严明党的纪律,特别是政治纪律、组织纪律、财经纪律、群众纪律和工作纪律,强化对领导班子贯彻民主集中制,落实重大决策部署情况的监督、要进一步拓宽社会监督渠道,积极推进党务政务公开,开展作风建设专项社会评价,将作风建设纳入公开范畴,主动对外公布问题整改情况,畅通作风监督举报渠道,充分发挥群众监督、舆论监督作用。

(二)严格责任追究,查处形成震慑

惩处是遏制作风问题滋生蔓延的强力武器,要坚持纪律面前人人平等,不搞特殊,依纪依法严查作风问题。对有令不行、有禁不止、顶风违纪、情节恶劣、影响极坏的典型作风案件,要动真碰硬,坚持“零容忍”,能立案的坚决立案,从严从快、绝不姑息。要严格落实党政主要领导抓作风建设“第一责任人”职责,认真执行“一案双查”,不仅严肃处理出现问题的人员和单位,也要追究领导班子及成员监督管理责任,切实维护党纪国法的严肃性。

(三)强化通报曝光,划出高压红线

通报曝光是进行警示教育最有效的形式,要健全作风典型案件通报制度,查处一个作风问题就通报一个,并在一定范围集中曝光,用实际案例表明作风建设的底线在哪里,红线划在哪里,督促存在问题的单位和个人制定整改措施并强化落实,做到查处一个问题、教育一批干部、完善一套制度,不断敲响思想警钟。

(四)强化自身建设,发挥表率作用

习近平总书记、王岐山书记在不同场合反复强调纪检监察干部要“打铁还需自身硬”,纪检监察机关要始终把作风建设作为干部队伍建设重中之重的工作来抓,牢固树立执纪者必先守纪、律人者必先律己的意识,带头接受党员干部和人民群众监督,既要作出“响当当的承诺”,更要担起“沉甸甸的责任”,以自身的实际行动带动其他党员干部转作风、树新风。

猜你喜欢
作风党员干部监督
党员干部新书架
党员干部要“心强身壮”
突出“四个注重” 预算监督显实效
“延安作风”打败“西安作风”
人大党员干部要当好“四个表率”
党员干部怎样用好微信群
规矩立起来 作风严起来 履职实起来
监督见成效 旧貌换新颜
夯实监督之基
从严从实抓作风 力促落实求实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