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继续解放思想与全面深化改革

2014-02-03 08:44董振华王宜科
中共杭州市委党校学报 2014年2期
关键词:改革开放历史改革

□ 董振华 王宜科

改革开放是党在新的时代条件下带领全国各族人民进行的新的伟大革命,是当代中国最鲜明的特色。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35年来,我们党以巨大的政治勇气,锐意推进经济体制、政治体制、文化体制、社会体制、生态文明体制和党的建设制度改革,不断扩大开放,决心之大、变革之深、影响之广前所未有,成就举世瞩目。改革开放最主要的成果是开创和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提供了强大动力和有力保障。事实证明,改革开放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抉择,是党和人民事业大踏步赶上时代发展的重要法宝。思想解放伴随中国改革开放历史进程,改革开放任重道远客观上要求继续解放思想。当前,我国发展进入新阶段,改革进入攻坚期和深水区,我们必须以强烈的历史使命感,最大限度集中全党全社会智慧,最大限度调动一切积极因素,敢于啃硬骨头,敢于涉险滩,以更大决心冲破思想观念的束缚、突破利益固化的藩篱,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自我完善和发展。

一、坚持解放思想无止境是马克思主义的深刻命题

解放思想、实事求是马克思主义活的灵魂,不仅是唯物论、认识论的命题,也是辩证法的命题,而且是历史唯物主义的命题,同时它又是思想领域一个永恒的主题。正是在这个意义上,我们说解放思想是马克思主义的深刻命题。

第一,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是辩证唯物论的必然结论。马克思主义哲学是以辩证唯物论为其理论基石的。思维和存在、物质和意识的关系问题是哲学的基本问题,根据对于这一问题的不同回答,可以把哲学划分为两大阵营,即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辩证唯物论是彻底的唯物主义一元论,也就是说,在物质和意识的关系这个哲学基本问题上,辩证唯物论认为,物质是第一性的,意识是第二性的,物质是意识的本原,意识是由物质派生的,物质决定意识,意识反作用于物质。人们的思想、观念、理论这些意识性的东西,只有与客观实际相符合,才能在实践中取得预期的成功,反之,则必然导致实践的失败。按照这种彻底的唯物主义一元论,要使我们的实践达到预期的目的,就必须使我们的思想、观念、理论正确地反映客观现实。这就要求我们在任何时候、任何问题上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而不是从主观想象出发,从事实出发而不是从原则出发,按照世界的本来面目反映世界而不能附加任何外来成分。如果我们的思想、观念、理论违背了客观现实,与实际不相符合,那么,不管这种思想、观念、理论以什么面目出现,也不管这种思想、观念、理论看起来多么神圣,都应当在破除之列,这就是解放思想,也是实事求是。

第二,解放思想永无止境是唯物辩证法的必然结论。解放思想本身就是唯物辩证法的基本原则和内在规定。马克思曾指出:“辩证法,在其合理形态上,引起资产阶级及其夸夸其谈的代言人的恼怒和恐怖,因为辩证法在对现存事物的肯定的理解中同时包含了对现存事物的否定的理解,即对现存事物的必然灭亡的理解;辩证法对每一种既成的形式都是从不断的运动中,因而也是从它的暂时性方面去理解;辩证法不崇拜任何东西,按其本质来说,它是批判的和革命的。”[1](P112)辩证法这种批判的和革命的本质,推翻了一切关于最终的绝对真理和与之相应的绝对状态的人类观念。唯物辩证法认为,不论是认识领域还是社会历史领域,永远不会在人类的一种完美的理想状态中最终终结,不存在任何最终的东西、绝对的东西、神圣的东西。因此,人类不能固步自封,墨守陈规,必须不断解放思想,有所发现,有所前进,有所创新。唯物辩证法认为,物质世界是普遍联系和永恒发展的,物质世界的联系和发展存在着客观规律。因此,辩证法要求我们必须用联系的、发展的、全面的观点看问题,反对用孤立的、静止的、片面的形而上学观点看问题,并认为只有这样才能揭示事物的固有规律。而解放思想就是要求我们从孤立的、静止的、片面的因而是不符合实际的思想中摆脱出来,实事求是就是要求我们从客观存在着的一切情况出发,找出客观事物的内部联系,从客观事物本身引出其固有的发展规律性。因此,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内在地包含了要用联系的、发展的、全面的观点看问题,揭示了事物固有的规律性,体现了活生生的唯物辩证法。

第三,解放思想永无止境是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的必然结论。思想解放的过程就是实事求是的过程,也是人们的主观认识逐步接近客观世界,并与客观世界相统一的过程。这种认识也是一个不断深化的无限过程,即从现象到本质,从不甚深刻的本质到更深刻的本质的无限过程。这个过程永无止境,这就决定了人的思想解放也就永无止境。客观事物处于不断发展变化之中,新的事物不断涌现,旧的事物也在不断消亡。一个事物被认识了又会有另一个未被认识的事物产生出来;旧的束缚打破了,又会有新的束缚出现。只要客观事物的发展没有完结,我们对客观事物的认识就不会完结,因此,思想解放就不会完结。从认识的深度来说是如此,从认识的广度来说也是如此。马克思主义认为,实践是全部认识的基础,实践是认识的来源,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实践也是认识的目的。社会实践中的发生、发展和消灭的过程是无穷的,人的认识的发生、发展和消灭的过程也是无穷的。根据一定的思想、理论、计划、方案以进行变革客观现实的实践,一次又一次地向前,人们对于客观现实的认识也就一次又一次地深化。解放思想的过程也就永远不会完结。

第四,解放思想永无止境是历史唯物主义的必然结论。历史唯物主义认为,人类社会的历史就是从简单到复杂、从低级到高级不断发展的历史,是一个不断地从必然王国向自由王国发展的历史,这个历史永远不会完结。因此,人类总得不断地总结经验,有所发展,有所发明,有所创造,有所前进。马克思主义还第一次阐明了人民群众在历史上的地位和作用,认为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人民群众不仅是物质财富的创造者、精神财富的创造者,而且是社会变革的主力军,是推动历史发展的决定力量。正是从这一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原理出发,我们党制定了“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根本工作路线。只有通过这样一次又一次地循环往复,在实践中不断修正、补充,才能使我们的认识和意见,一次比一次更正确,更生动,更丰富。因此,作为始终代表广大人民根本利益的中国共产党人,要想一刻也不脱离群众,就必须始终如一地坚持解放思想。

二、我们党正是在不断解放思想中推进改革开放的伟大历程

实践证明,任何重大的历史变革,都要以思想解放为先导。纵观人类思想发展史,经历了图腾崇拜、神道设教、宗教禁锢等多种形式的思想钳制。每个历史阶段都不乏思想上的先驱者去勇敢地打破这种钳制。可以说,人类的思想发展史就是一部让思想冲破牢笼的历史,正是由于思想不断冲破牢笼,才会有社会的进步。历史上,每一次大的进步都源于思想的大变革。相反,历史进程的每一次相对的停滞,都可以从思想禁锢方面找到它的原因,找到它的深刻的思想根源。社会在前进,事业在发展,解放思想是永无止境的,马克思主义的发展和我党事业的发展始终贯穿着一次又一次的思想解放运动。

第一,我们党坚持解放思想,开启了改革开放的伟大历程。新中国建立后,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顺利完成了“三大改造”,社会主义制度在中国大地上得以确立。但是,由于对社会主义认识的局限,对中国国情把握的偏差,对社会主义建设规律认识不足,“左”的思想不断滋长,造成了社会主义建设的失误,尤其是“文化大革命”几乎葬送了中国社会主义的前途。1976年10月,我们党一举粉碎了“四人帮”反革命集团之后,中国向何处去成为了当时全党全国人民普遍关注的问题。广大党员和群众殷切盼望我们的国家能够从十年内乱所造成的严重后果中摆脱出来,殷切盼望我们国家加快现代化建设的步伐,迎头赶上世界前进的潮流。但是,由于“两个凡是”的提出,历史在前进中出现了徘徊,遇到了障碍。在这样的关键时刻,邓小平以极大的政治勇气和理论勇气,率先指出:“‘两个凡是’不符合马克思主义”。[2](P38)此后,邓小平又发表《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的重要讲话,冲破“两个凡是”的禁锢,为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作了思想和理论准备。十一届三中全会,是建国以来具有深远意义的伟大历史转折。十一届三中全会是一个光辉的标志,它重新确立了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解除了长期束缚着人们的精神枷锁,作出了把党和国家的工作重点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和实行改革开放的战略决策,中国从此进入了社会主义事业发展的新时期。

第二,我们党坚持解放思想,坚持了改革开放的正确道路。上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国际国内发生政治风波,国内经济建设和改革也遇到一系列困难,广大干部和群众都关注着改革开放的走向,也有部分人对改革开放的前途产生了担心和疑虑。各种质疑改革开放的观点开始涌现,有人说:“改革开放要收一收,该抓阶级斗争了。”有人说:“乡镇企业是不正之风的风源,经营机制是资本主义的。”对于经济特区、对于乡镇企业、对于外资、对于个体户,出现了不少不利的传言,不少人的思想产生了迷茫。当时争论的焦点有两个:一个是姓社姓资问题,再一个就是市场经济问题。中国的路到底应该怎么走?在这个重大历史关头,1992年1月,邓小平同志以88岁的高龄一路南下,到武昌、到深圳、到珠海,就改革开放中的问题沿途发表谈话。在这关系到党和国家前途命运的关键时刻,邓小平同志以无产阶级革命家、理论家非凡的胆识和勇气,旗帜鲜明地反击了“左”的思潮,批驳了“左”的谬论。他指出“现在,有右的东西影响我们,也有‘左’的东西影响我们,但根深蒂固的还是‘左’的东西。有些理论家、政治家,拿大帽子吓唬人的,不是右,而是‘左’。‘左’带有革命的色彩,好像越‘左’越革命。‘左’的东西在我们党的历史上可怕呀!一个好好的东西,一下子被他搞掉了。右可以葬送杜会主义,‘左’也可以葬送社会主义。中国要警惕右,但主要是防止‘左’。右的东西有,动乱就是右的!‘左’的东西也有。把改革开放说成是引进和发展资本主义,认为和平演变的主要危险来自经济领域,这些就是‘左’。”[3](P375)针对一段时间以来姓社姓资的论调横加干扰、改革开放迈不开步子的情况,邓小平指出:“改革开放迈不开步子,不敢闯,说来说去,就是怕资本主义的东西多了,走了资本主义道路。”如何判定我们的改革是姓“资”姓“社”?如何将我们的改革深入下去?邓小平仍然是解放思想在先,他讲唯一的办法就是“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大胆探索,大胆试验”。“当然也不能完全无原则地改,无原则地试,否则,改革开放就真的可能滑向资本主义,现代化仍然难以实现,因为资本主义不能救中国,这是中国历史发展所证明了的。”那么以什么作为检验或衡量我们改革的尺度呢?邓小平指出:“判断的标准,应该主要看是否有利于发展社会主义社会的生产力,是否有利于增强社会主义国家的综合国力,是否有利于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3](P372)邓小平南方谈话,既坚持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的理论和路线,又深刻回答了长期束缚人们思想的许多重大认识问题,把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推进到新阶段。因此,邓小平南方谈话成为第二次思想大解放的标志,以邓小平南方谈话为标志,中国共产党坚持解放思想,把马克思主义的普遍原理和中国实际相结合,冲破了“姓资姓社”的禁锢,冲破了对“市场”和“计划”的片面理解,引发了一次新的思想大解放,并最终引导了党的十四大把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作为改革目标的重大历史决定,扫除了改革开放的阻力,使中国的改革开放和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事业又跨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

第三,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全面深化改革,要求我们党必须继续解放思想。实践发展永无止境,解放思想永无止境,改革开放永无止境。面对新形势新任务,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进而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必须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全面深化改革,不断增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解放思想在我党的历史上发挥了重大的作用和巨大的威力,并将在我们新的历史实践中继续发挥重大作用和巨大威力,新世纪的新形势需要我们进一步解放思想,用新的理论成果武装全党同志和全国人民,指导伟大实践。正是从历史经验和现实需要的高度,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央反复强调,改革开放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一招,也是决定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关键一招,实践发展永无止境,解放思想永无止境,改革开放也永无止境,停顿和倒退没有出路,改革开放只有进行时、没有完成时。面对新形势新任务,我们必须通过全面深化改革,着力解决我国发展面临的一系列突出矛盾和问题,不断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自我完善和发展。当前,国内外环境都在发生极为广泛而深刻的变化,我国发展面临一系列突出矛盾和挑战,前进道路上还有不少困难和问题。比如:发展中不平衡、不协调、不可持续问题依然突出,科技创新能力不强,产业结构不合理,发展方式依然粗放,城乡区域发展差距和居民收入分配差距依然较大,社会矛盾明显增多,教育、就业、社会保障、医疗、住房、生态环境、食品药品安全、安全生产、社会治安、执法司法等关系群众切身利益的问题较多,部分群众生活困难,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享乐主义和奢靡之风问题突出,一些领域消极腐败现象易发多发,反腐败斗争形势依然严峻,等等。解决这些问题,关键在于深化改革。高举改革开放的旗帜,光有立场和态度还不行,必须有实实在在的举措。行动最有说服力。中央决定用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这个有利契机就全面深化改革进行部署,是一个战略抉择。我们要抓住这个机遇,努力在全面深化改革上取得新突破。要有新突破,就必须进一步解放思想。冲破思想观念的障碍、突破利益固化的藩篱,解放思想是首要的。在深化改革问题上,一些思想观念障碍往往不是来自体制外而是来自体制内。思想不解放,我们就很难看清各种利益固化的症结所在,很难找准突破的方向和着力点,很难拿出创造性的改革举措。因此,一定要有自我革新的勇气和胸怀,跳出条条框框限制,克服部门利益掣肘,以积极主动精神研究和提出改革举措。

历史的内在逻辑告诉我们,社会发展没有止境,解放思想也就没有止境。解放思想不可能一蹴而就,更不可能一劳永逸。解放思想是人类社会发展的永恒主题。从一定意义上说,我国推进改革开放、探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过程,就是一个新旧思想观念不断碰撞、新的思想观念战胜旧的思想观念,从而推动社会不断发展进步的过程。从认识论的角度看,事物总是不断发展的,认识的形成总是和人们所处时代的条件相联系的。条件变化了,思想认识不能与时俱进,原来的正确认识就可能落后于形势,变得不正确,甚至成为谬误。只有不断解放思想,才能不断获得新认识,为不断开创事业发展新局面提供精神动力。

三、坚持解放思想推动改革开放必须坚持的方法论原则

我们所说的解放思想,就是运用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的基本原理,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不是毫无根据和没有原则的胡思乱想。因此,我们必须在坚持基本路线的基础上解放思想,必须立足于当代中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解放思想,必须突破各种不利因素的制约敢于冒险、勇于创新,必须尊重实践、尊重群众,还必须警惕右和防止“左”,从而自觉地把思想认识从那些不合时宜的观念、做法和体制的束缚中解放出来,从对马克思主义的错误的和教条式的理解中解放出来,从主观主义和形而上学的桎梏中解放出来。

第一,坚持解放思想,改革开放,必须坚持党的领导,贯彻党的基本路线,不走封闭僵化的老路,不走改旗易帜的邪路,坚定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始终确保改革正确方向。解放思想不是离经叛道、胡思乱想,实事求是不是实用主义、自以为是。改革要坚持正确的方向。坚持什么样的改革方向,决定着改革的性质和最终成败。全面深化改革,涉及经济体制、政治体制、文化体制、社会体制、生态文明体制和党的建设制度改革,其广泛性、深刻性前所未有。随着我国发展面临的国际国内环境发生深刻复杂变化,各种思想文化相互激荡,各种矛盾相互交织,各种诉求相互碰撞,各种力量竞相发声,开出各式各样的“改革药方”,推进改革的敏感程度、复杂程度前所未有。在这种情况下,如何确保改革沿着有利于党和人民事业发展的方向前进,是我们党领导和推进改革必须解决的重大课题。回顾35年来的改革历程,改革之所以能够顺利推进并取得历史性成就,根本原因在于我们党始终坚持正确的改革方向和改革立场,既不走封闭僵化的老路,也不走改旗易帜的邪路,排除各种干扰,确保改革不变质、不走样。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中国是一个大国,不能出现颠覆性错误。”这里所说的颠覆性错误,就是指根本性、方向性错误。因此,加强和改善党对全面深化改革的领导,必须把牢牢把握正确方向摆在第一位。全面深化改革,从根本上说是为了更好地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面对复杂形势和各种风险考验,我们既要有冒的勇气、闯的劲头,更要有战略定力和底线思维。所谓战略定力,就是要在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上不能有丝毫动摇;所谓底线思维,就是要坚决守住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这条底线,坚决反对任何改变社会主义制度性质的图谋。全党同志必须懂得,全面深化改革是为了党和人民事业更好发展,不是为了赢得某些人的掌声,不是为了迎合某些人的诉求。必须始终保持清醒头脑,不为各种错误观点所左右,不为各种干扰所惑,不生搬硬套西方思想理论和制度模式,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以我为主,该改的坚决改,不能改的坚决守住,牢牢把握改革的领导权和主动权。

第二,解放思想,全面深化改革,必须立足于我国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个最大实际,坚持发展仍是解决我国所有问题的关键这个重大战略判断,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发挥经济体制改革牵引作用,推动生产关系同生产力、上层建筑同经济基础相适应,推动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我国正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个初级阶段,是逐步摆脱不发达状态、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历史阶段,是逐步缩小同世界先进水平的差距、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基础上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阶段。虽然,我国改革开放以来经济持续快速增长,国家面貌发生了历史性的变化,但还没有从根本上摆脱不发达的状态,仍然带有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明显特征。我们的基本国情没有变,我们一定要牢记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国情,认清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制度的重要性、长期性、艰巨性,增强聚精会神搞建设、一心一意谋发展的坚定性,提高想问题、办事情决不可脱离实际的自觉性,清醒而又顽强地为实现党的历史使命而扎实奋斗、不懈奋斗,自觉把一个中心和两个基本点统一于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奋斗。

第三,坚持解放思想,改革开放,必须坚持以人为本,尊重人民主体地位,发挥群众首创精神,紧紧依靠人民推动改革,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坚持解放思想,改革开放,就要尊重群众,代表人民的利益,反映人民的要求,倾听人民的呼声,为人民鼓与呼。在历史上,只有马克思主义理论,第一次公开宣称:人民是历史前进的推动者,人民是历史的真正创造者。马克思从青年时代起,就立志“为人类的幸福而工作”。他在创立唯物史观的过程中,深刻地批判了英雄史观,确立了群众史观。马克思在《神圣家族》一书中,强调指出:“历史上的活动和思想都是‘群众’的思想和活动。”“历史活动是群众的事业,随着历史活动的深入,必将是群众队伍的扩大。”作为一个马克思主义者,邓小平始终把“人民拥护不拥护”、“人民赞成不赞成”、“人民高兴不高兴”、“人民答应不答应”作为考虑一切问题的出发点、落脚点。尊重群众还要求重视总结人民群众的经验和创造,这是解放思想、不断创新的源头活水。邓小平在谈到农村改革的时候说:“农村搞家庭联产承包,这个发明权是农民的。农村改革中的好多东西,都是基层创造出来,我们把它拿来加工提高作为全国的指导。”[3](P382)他又说:“农村改革中,我们完全没有预料到的最大的收获,就是乡镇企业发展起来了,突然冒出很多行业,搞商品经济,搞各种小型企业,异军突起。这不是我们中央的功绩……如果说在这个问题上中央有点功绩的话,就是中央制定的搞活政策是对头的。”[3](P238)人民是改革的主体。坚持以人为本,尊重人民主体地位,发挥群众首创精神,紧紧依靠人民推动改革,体现了我们党的根本宗旨和执政理念,凝聚了改革开放35年的宝贵经验,是全面深化改革必须遵循的基本原则。因此,我们党必须着眼于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建立社会参与机制,团结带领广大人民群众齐心协力推进改革,让改革获得不竭的力量源泉。

第四,坚持解放思想,改革开放,必须尊重实践。尊重实践,就是要坚持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只有勇于实践,才能解放思想,获得真理。邓小平说:“我们现在所干的事业是一项新事业,马克思没有讲过,我们的前人没有做过,其它社会主义国家没有干过,所以没有现行的经验可学。我们只能在干中学,在实践中摸索。”[3](PP258-259)这就是说,在新的历史时期,在新的历史任务面前,我们没有现成的答案可循,没有现成的经验可学,唯一的办法就是敢闯敢试,不断地在实践中创新,在创新中实践,通过实践获得新认识、新理论,通过实践来检验认识,再通过实践进一步完善和丰富理论,最终形成真理性的认识。一个观点,一种思路,一个办法,是否正确,要由实践作结论,“拿实事来说话”,不要搞抽象争论,不要动不动就拿本本来,动不动就“想当年”。凡是实践证明是正确的东西,就坚持,不管有什么非议,不管有什么干扰,都要不为任何风险所惧,不被任何干扰所惑。

我们党90多年的历史经验说明,什么时候我们坚持了解放思想,我们的事业就会取得成功,什么时候我们背离了解放思想,我们的事业就会遇到挫折,越是党的事业发展的关键时期,越是需要坚持解放思想。坚持解放思想,注重理论创新,是党的事业前进的重要保证。可以说,解放思想是我们致胜的法宝。实践没有止境,创新也没有止境。我们要突破前人,后人也必然会突破我们,这是社会前进的必然规律。我们一定要适应实践的发展,以实践来检验一切,自觉地把思想认识从那些不合时宜的观念、做法和体制的束缚中解放出来,从对马克思主义的错误的和教条式的理解中解放出来,从主观主义和形而上学的桎梏中解放出来,既要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又要谱写新的理论篇章;既要发扬革命传统,又要创造新鲜经验。要善于在解放思想中统一思想,用发展着的马克思主义指导新的实践。

[1]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

[2]邓小平文选(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4.

[3]邓小平文选(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

猜你喜欢
改革开放历史改革
改革之路
改革开放是怎样起步和前行的
我们,与改革开放同行
改革开放四十年颂
改革开放 如沐春风
改革备忘
新历史
改革创新(二)
历史上的6月
历史上的八个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