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六大以来思想政治工作实践创新

2014-02-03 08:44卢旭东
中共杭州市委党校学报 2014年2期
关键词:党组织基层群众

□ 卢旭东 丁 伟

正如马克思所说“问题在于改变世界”,[1](P57)任何理论创新的终极目的都是为了不断推动实践发展。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为指导,不断创新思想政治工作是马克思主义实践观的必然要求。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新时期,思想政治工作必须适应形势发展要求,永葆党和国家各项事业的“生命线”地位。十六大以来,党中央从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的高度,深入分析当前面临的新形势、新情况、新问题,认真总结改革开放30年来思想政治工作的成功经验,不断探索其发展规律,进一步明确思想政治工作的时代使命,着力提高思想政治工作的针对性、实效性,为改革发展稳定大局提供有力的思想保证和精神力量。

一、加强社会管理,强化思想政治工作服务功能

改革开放三十年,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充分发展,人们的思想空前活跃,价值观呈多元化,党员主体意识有所弱化,人们的自我意识和利益观念明显增强。传统思想政治工作着眼于开导人、教导人,对人的需求和利益关注不够,已不能满足新形势的发展需求。因此,思想政治工作迫切需要转变观念,树立服务观念,强化服务功能。以服务为导向,通过服务的方式,增强思想政治工作的实效性。服务要从基层抓起,只有维护好广大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才能真正实现统一思想、鼓舞人心、动员群众的目的,才能为实现中国梦凝聚中国力量。

1.创新社会管理模式,推进基层组织服务群众

社会管理归根到底是做好对人的管理和服务工作,基层组织是服务群众的“第一线”。强化基层组织的服务功能,是思想政治工作深入社会管理的必然选择。2011年2月19日,胡锦涛同志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社会管理及其创新专题研讨班上强调:“要进一步加强和完善基层社会管理和服务体系,把人力、财力、物力更多投到基层,努力夯实基层组织、壮大基层力量、整合基层资源、强化基础工作,强化城乡社区自治和服务功能,健全新型社区管理和服务体制。”[2]对于涉及到广大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的问题,基层组织必须坚持以人为本、执政为民的理念,切实贯彻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不断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创新基层社会管理模式是健全和完善基层管理和服务体系的主要内容,也是强化思想政治工作服务职能的重要方式。社会管理创新工作开展以来,各地积极探索网格化管理新模式,农村不断完善村民自治和管理服务体系。城市社区推行网格化管理模式,利用计算机网络技术建构管理系统,不断优化人口计生、房屋、特殊群体等相关信息的收集、反馈和处理,搭建社会事务综合管理信息平台,实现信息采集、统计、分析的资源共享。这种模式有利于基层组织全面掌握情况、及时发现问题、有序协调处理、责任落实到位、提高服务质量,进而形成常态化的社会管理服务机制。以基层社会管理组织为依托,以完善社会公共服务为手段,党的思想政治工作不断强化服务功能,倾听群众呼声,关心群众疾苦,着力解决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真正提高群众生活质量和幸福指数。

2.坚持发扬群众路线,实施“三同”工程

胡锦涛在2012年全国政协新年茶话会上明确提出了“坚持思想上同心同德、目标上同心同向、行动上同心同行”的新要求。思想统一是目标同向、行动同行的根本前提。只有统一思想,才能达成共识,凝聚力量,才能在行动中调动一切积极因素,把我们的事业推向前进。“三同”原则为新时期的思想政治工作指明了方向。

在思想上同心同德,就是要始终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不动摇;在目标上同心同向,就是要始终致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在行动上同心同行,就是要始终坚持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3]实施“三同”工程,要求基层组织坚持群众路线,转变工作作风,树立服务意识,团结包括各民主党派在内的最广大人民群众,开创社会主义建设新局面。全国各地及各行各业开展了践行“三同”要求的系列活动,例如机关、学校等开展结对实践活动,以实际行动联系群众,在行动中为民排忧,为民服务。在践行“三同”要求的实践中,各级基层党组织切实深入群众,了解多元利益诉求,在工作中真正为群众办好事,为群众领好路,成为群众信赖的党组织。通过做好联系群众、服务群众、团结群众的工作,把维护社会公平正义、提升人民群众幸福指数作为共同价值追求,把群众力量引导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共同奋斗目标上,把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作为共同政治责任。

二、加强宣传教育,践行思想政治工作“三贴近”要求

“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是思想政治工作的基本要求。思想政治工作的理论宣传、思想教育功能,必须符合“三贴近”的要求,才能发挥作用,起到实效。十六大以来,党中央开展多种活动、创新宣传方式,在践行“三贴近”要求中积累了不少成功经验。

1.开展“走、转、改”活动,宣传战线落实“三贴近”要求

2011年8月10日,中宣部等五部门召开会议,对新闻战线开展“走基层、转作风、改文风”活动进行部署。“走、转、改”是一项实践性很强的活动,重在联系实际、贵在取得实效。全国新闻战线积极响应,众多新闻工作者深入改革建设前沿,深入群众生产生活,挖掘现实素材、采写现场新闻,推出了一大批来自一线、鲜活生动的“走、转、改”佳作,受到基层干部群众的广泛好评。

“走、转、改”活动中,广大新闻工作者自觉贯彻党的新闻工作方针政策,落实好以正确舆论引导人的根本任务,着力壮大主流思想舆论,更好地促进改革发展、维护和谐稳定。为保证“走、转、改”活动的持续深入,全国新闻战线着力构建长效机制,真正用制度引导、保障和激励广大新闻工作者长期扎根基层,服务群众。他们以实际行动践行思想政治工作“三贴近”要求,着力增进同人民群众感情、提高服务群众能力,回答解决好“为了谁、依靠谁、我是谁”的问题;注重学习运用群众语言、提升吸引力、感染力,倡导清新朴实、生动鲜活、言简意赅的文风,让群众爱读爱听爱看,实现最佳宣传效果。

2.树立道德示范典型,形成群众自我教育新局面

榜样教育是思想政治工作的优良传统。先进典型的示范作用可以对广大群众进行正面强化,从而以点带面营造良好氛围。2010年10月11日,胡锦涛同志就学习宣传郭明义先进事迹做出指示:“郭明义同志是助人为乐的道德模范,是新时期学习实践雷锋精神的优秀代表,要大力宣传和弘扬郭明义同志的先进事迹和崇高品德,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提供强大精神力量。”[4]

平凡的“当代雷锋”以伟大的道德实践吹响了新形式下深入开展学雷锋活动的号角,产生了强烈的社会反响。大力宣传郭明义先进事迹,弘扬时代主旋律,树立道德典型标杆,有利于形成积极向上的社会舆论,引导人们明辨是非,鼓励群众自我教育,自觉推进公民道德建设。在推进群众自我教育的过程中,思想政治工作坚持“三贴近”要求,摆脱“高大全”式的榜样塑造模式,以群众身边的好人好事为宣传重点,用平凡人物活生生的道德事例感动群众、教育群众、引导群众。受到道德模范先进事迹的鼓舞,群众的思想觉悟显著提升,各行各业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行动蔚然成风,初步形成了群众自我教育的良好局面。

3.发挥新媒体宣传优势,拓宽思想政治工作覆盖面

新媒体的广泛应用成为当前社会发展的显著特点之一。新世纪以来,以数字信息技术为基础的新媒体迅速崛起,并对人们的生活方式和思维方式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尤其是网络媒体与移动媒体的普及化发展,更是影响了群众生活的方方面面。据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在京发布第31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截至2012年12月底,我国网民规模达到5.64亿,互联网普及率为42.1%,[5]如何利用好新媒体的宣传优势,充分发挥新媒体在沟通群众中的平台优势,是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任务。

与传统媒体相比,新媒体具有时效性强、传播速度快,覆盖面广,内容丰富,简单便捷、能够实现双向互动等优势。新媒体的广泛应用为思想政治工作创新提供了重要契机。第一,新媒体拓宽了马克思主义的宣传阵地。以互联网和手机为代表的新媒体成为社会宣传的主渠道和主阵地。新媒体及时有效地将党的方针、政策和各种新闻信息传递给人们,为思想政治工作的开展营造了良好的氛围。一些思想政治工作者还建立了专门的思想政治教育网站,利用网络平台,广泛宣传马克思主义,传播先进思想文化,进行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教育。第二,新媒体增强了隐性思想政治工作的引导功能。利用新媒体开展思想政治工作主要是通过传播大量正确的信息来进行的。与学校课堂、讲座等直接宣讲的显性途径相比,网络、手机等对人的思想政治教育表现得更为隐性。通过新闻报道、网络电视、视频、短信等方式,在信息传播中弘扬主旋律,宣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价值观,群众身处其中,耳濡目染,达到润物无声的价值观塑造效果。网络媒体的互动交流性使人们在更大程度、更广范围内进行思维碰撞、观点交流,有利于形成正确的价值观。思想政治工作者通过这种隐性方式发挥其引导功能,引导人们弄清是非、增长见识、转变观念。第三,新媒体扩大了社会监督范围,增强了思想政治工作的实效性。新媒体参与主体的广泛性使得监督的覆盖面更广,尤其是网民本身就是巨大的信息库,他们来自各行各业。网民对社会阴暗面和其他不良行为的挖掘,大大增强了媒体对公权力监督约束作用。此外,新媒体的时效性也极大地提高了监督的效率。第四,新媒体提升了思想政治工作的社会动员能力。由于新媒体的覆盖面广、时效性强,有利于短时间内将不同的社会力量整合,在应对各类突发事件或重大活动中发挥重要作用。如汶川地震中,能在第一时间内聚集起大量的人力物资,新媒体的宣传功不可没;北京成功举办奥运会,面向全国招募志愿者,开展公民素质提升等活动也是通过新媒体进行全国动员的结果。新媒体的广泛应用大大提高了思想政治工作的动员能力。

但是,新媒体是一把双刃剑,给思想政治工作创新带来机遇的同时,也带来了挑战,如信息不真实、内容不健康、西方不良思潮泛滥等情况也真实存在。因此,加大对新媒体的监管力度,完善相关法律制度,提高媒体从业者的素养,减少新媒体的负面效应,充分发挥其优势,积极探索利用新媒体拓展工作覆盖面是思想政治工作创新的重要思路。

三、加强党的建设,提升党内思想政治工作水平

我们党历来重视党内教育。延安整风,三讲教育等活动是不同时期党内教育的成功范例,对统一思想、凝聚人心有重要作用。十六大以来,党中央高度重视党内教育,不断创新教育形式,积累了丰富的党内思想政治工作经验。

1.加强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建设,提出党内思想政治工作的新思路

党内思想政治工作是我们党的优良传统和政治优势,与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建设是密不可分的。十六大以来,党中央开展了以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主要内容的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在加强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建设上提出了许多新思想。活动涉及全党7000多万党员、350多万个基层组织,规模之大和参与人数之多都是新中国成立以来罕见的。

在党中央的统一部署和领导下,各级党组织通过大规模、多渠道、多层次的教育培训,引导广大党员认真学习实践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牢固树立和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坚定理想信念,牢记党的宗旨,不断提高广大党员干部的能力和素质。各级党员干部除了在各自岗位上起先锋模范作用,还要宣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做人民群众的带头人、贴心人,为群众释疑解难,化解矛盾。在先进性建设活动中,各地党员和基层组织通过学习、反思、整改和提高等阶段,实际上经历了深入细致的党内思想政治工作,把思想统一到提高关心群众、服务群众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上,把行动落实到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上,把解决思想问题与解决实际问题结合起来。广大党员干部在实践中体现纯洁性、弘扬先进性,不断深化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建设活动。

2.开展学习型政党建设,推出党内思想政治教育新举措

十七届四中全会提出建设马克思主义学习型政党的重大战略任务,强调要把各级党组织建设成为学习型党组织。建设学习型党组织是对时代发展的有力回应,也是加强党的建设、推进社会主义建设事业发展的迫切需要。

在建设学习型政党的实践中,各级党组织坚持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和大众化,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武装全党;注重学习和实践的统一,增强学员、干部学习的实效性;建立健全学习的规章制度,增强学习的规范性;从实际出发提出学习任务,确保党员干部的学习落到实处。有的地区、部门和行业以改革创新精神开展建设活动,提出“发展型党组织”、“服务型党组织”、“创新型党组织”等建设目标。这是理论联系实际,学以致用的具体表现,是向实践学习、向群众学习的重要成果,是对学习型党组织建设认识不断深化的体现。建设“学习型”政党既是新时期党的建设的重要内容,也是党内思想政治工作的新举措。通过创建学习型党组织,各地区、部门和行业坚持实事求是,以活动为载体,通过组织和开展各种形式的学习,充分发挥党员干部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不但为解决本单位存在的各种现实问题找到了答案,想出了办法,制定了具体措施,而且凝聚了力量,鼓舞了斗志,发掘了蕴藏在党员干部中的能量和智慧。

3.开展创先争优活动,探索党内思想政治教育新途径

十七大在关于党的建设的部署中,明确提出开展两项活动,一是在全党开展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二是在党的基层组织和党员中深入开展创先争优活动。深入开展创先争优活动,是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的继续。其目的在于,根据党的历史方位所发生的新变化和党的建设所遇到的新情况新问题,重点解决新形势下基层党组织如何发挥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如何发挥先锋模范作用的问题。

“创先争优”活动是党内思想政治工作的新途径。各级党组织着力提升党员党性修养,督促党员形成正确的人生观和世界观,达到统一思想、增强凝聚力的目的,进而为社会主义事业提供智力支持、精神动力和思想保障;坚持以科学发展和社会和谐为主题,动员基层组织认真完成本单位的职责,坚决贯彻落实党的政策方针。以先进党组织和优秀党员的生动事迹带动更多的党组织和党员身体力行,以实际行动创科学发展之先,争和谐社会之优。内容丰富、形式各异的“创先争优”活动在各地蓬勃开展,产生了广泛良好的社会互动效应。基层党组织和党员通过在实际工作中广泛接触群众而接受群众的监督和批评,同时也强化其发挥战斗堡垒作用和先锋模范作用的动力,为进一步深化“创先争优”活动注入强大动力。

四、加强民主建设,推动思想政治工作深入基层

基层是与群众联系最直接、最紧密的第一线,也是各种社会问题和社会矛盾的高发地。因此,倾听基层群众的呼声,解决基层群众的实际问题是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任务。基层思想政治工作的目的是要维护好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这首先需要强化基层民主,维护好、实现好人民的知情权、表达权、参与权和监督权。十六大以来,我国基层民主建设不断推进,特别是十七大“史无前例地将坚持和完善基层群众自治制度作为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的重要内容,并称其为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四大支柱之一”,[7]将基层民主提升到了国家发展战略高度。

我国的基层民主自治体系以农村村民委员会、城市居民委员会和企业职工代表大会为主要内容。基层组织通过村民、居民和职工的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开展工作,实行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和民主监督。在推进基层民主建设的实践中,各地围绕村民自治、社区自治、企事业单位的民主管理、城乡公共管理中的公民参与和县(区)乡人大代表选举等具体内容,健全完善相关制度法规,推行“民主听证会”、“民主恳谈会”、“村民直选”等民主实践,探索人民会商制度等民主新形式,扩大了广大群众对政务、财务和重大事务的知情权、表达权、参与权和监督权。此外,公民教育也是基层民主建设的重要内容。各地通过开展理想信念教育和文化素质教育,提高公民民主意识,增强参政意识,提升文化素质和道德素质,为基层民主不断推进提供了思想保障和人力支持。思想教育与行政管理、思想引导与行为规范有机结合起来,基层民主建设与基层思想政治工作形成了良性互动。基层民主建设激发了群众的民主参与意识,密切了干群关系,为新时期做好基层群众工作找到了有效途径。

[1]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

[2]胡锦涛在省部级领导干部专题研讨班开班式上讲话[EB/OL].新华网.http://news.xinhuanet.com/politics/2010 -02/03/content_12926039.htm,2011 -2 -19.

[3]同心谱写多党合作事业新篇章[EB/OL].新华网.http://news.xinhuanet.com/politics/2011 - 02/28/c_121131670.htm,2011 -2 -28.

[4]郭明义同志是助人为乐的道德模范是新时期学习实践雷锋精神的优秀代表[N].人民日报,2012-3-3(1).

[5]第31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EB/OL].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http://www.cnnic.net.cn/hlwfzyj/hlwxzbg/hlwtjbg/201301/t20130115_38508.htm,2013 -1 -15.

[6]戴焰军.建设马克思主义学习型党组织[J].党建研究,2010(3).

[7]杨琳.直接民主的中国实践:基层民主已形成基本框架[J].瞭望,2009(38).转载于:中国新闻网.2009 -9 -21.http://www.chinanews.com/gn/news/2009/09 - 21/1876626.shtml.

猜你喜欢
党组织基层群众
基层为何总是栽同样的跟头?
清华党组织公开
多让群众咧嘴笑
基层在线
以提升组织力为抓手建设全面过硬的国企党组织
基层治理如何避免“空转”
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的思考和实践
情牵群众美好生活新期待
“群众来求助”等十六则
为群众美好生活执着追求